《波西米亚狂想曲》:永垂不朽的传奇,永不老去的旋律

没有谁再能如此令人热血沸腾,山呼海啸;没有谁再能如此让人热泪盈眶,振聋发聩。那不再是动人心魄的音符,而是直击人灵魂的天籁。半个世纪的传奇,永不衰败的经典~!

《波西米亚狂想曲》:永垂不朽的传奇,永不老去的旋律

《波西米亚狂想曲》再现Queen巅峰时刻,勾勒牙叔灵与肉的一生

影片2018年11月2日在美国上映,2019年3月22日在中国内地公映。

该片荣获包括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最佳音响效果,最佳音效剪辑,最佳剪辑等23项国际大奖。

这部史诗级的电影,上映至今,已狂揽9亿多美元的票房,雄踞全球音乐类电影的票房冠军,所创造的纪录,更是甩掉第二名《冲出康普顿》几倍有余。

这不是这部电影的传奇,这是Queen的巅峰再现,这是弗莱迪.摩克瑞艺术灵魂的再次唱响。

《波西米亚狂想曲》不是纪录片,不是剧情片,更不是音乐剧,按照官方的称谓为音乐传记片。但我想,或许叫他为剧情音乐片,才更为贴切。

影片逼真到惟妙惟肖,而又精彩绝伦,宏大震撼的重现了1985年Live aid八万人盛况,让观众跟随Queen和牙叔那直穿心灵,划破苍穹的歌声,而激情澎湃,热血沸腾。

《波西米亚狂想曲》:永垂不朽的传奇,永不老去的旋律

图(左)为1985年queen演唱会实况 图(右)为影片中

你能想象到八万人一起高扬双臂,共同拍掌踏地,高唱We Will Rock You和We are the champions的场景吗!那种直冲霄汉,大地为之震颤的感觉,影片将使你身临其境,仿佛穿越回历史上的那一个时刻。

能让人看哭的电影太多太多,而能让人边留着泪边跺着脚的,唯有牙叔,唯有《波西米亚狂想曲》。

《波西米亚狂想曲》:永垂不朽的传奇,永不老去的旋律

片中queen的首次环美巡演

而影片中乐队成立初期的首次环美巡演,也是本片的燃点。牙叔那风骚的走位,精美的服饰,激情的台风,标志的龅牙,那横跨四个八度的天籁之音,完美的得到了概括。

目不暇接的场景切换,充满想象力的特效剪辑,一首首经典乐曲的视觉蒙太奇,每一场演出,都成为了一场盛大的摇滚狂欢,都组成了属于Queen的音乐史诗。

所以,称这部电影为音乐片。完美的再现了Queen的所有的经典曲目。

但影片不是纯粹的一场场的演唱会,他在让观众被片中的音乐所陶醉时,却勾勒出了主人公牙叔弗莱迪.摩克瑞那天才与激情,但又是脆弱孤独与挣扎的一生。

他天赋异禀,才华横溢,视音乐为自己的终生追求;狂放激昂,特立独行,可感情上成为了一个悲情人物;巨星风采,万众仰慕,却形容自己依然是世上最孤独的人。

《波西米亚狂想曲》:永垂不朽的传奇,永不老去的旋律

佛莱迪.摩克瑞

他一生只爱过一个女人,玛丽.奥斯汀。

当他察觉到自己的取向后,他是痛苦的,他知道这会毁了一切。他只能鼓足勇气,向玛丽坦诚了一切,二人不得不分开。

失爱令牙叔痛苦,自己的取向更令其挣扎,而沉沦就成为了他唯一的逃避方式。

但幸运的是,即便这样,两人依然挚爱了一生。

每每在关键的时候,玛丽.奥斯汀都会出现在牙叔的身边。她就像乐队的其他成员一样,始终都如牙叔的亲人一般。

或许这就是真正的爱。弗莱迪.摩克瑞对玛丽的坦诚与放手,玛丽对牙叔一生的关念与鼓励,才是对这份爱情最忠贞的注脚。

至今玛丽.奥斯汀依然和自己家人住在摩克瑞留给她的位于肯辛顿的家中。

《波西米亚狂想曲》:永垂不朽的传奇,永不老去的旋律

弗莱迪.摩克瑞与玛丽.奥斯汀

不单是爱情,影片剧情上的拍摄手法简单直白,尽可能用时间线延展式的叙事方法描述了牙叔从加入乐队一直到参加Live aid创造辉煌的整个人生历程。

让观众从第三视角,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了解和感受他的性格和魅力,他的脆弱与孤独,他的成长与奋斗以及家庭和无以伦比的才华。

而其本人创作上的天赋与执着,影片并不过多渲染,全部通过片中那应接不暇的首首经典来体现,进而在更多的时候突出了Queen整个乐队的杰出。

比如鼓手罗杰.泰勒,“波西米亚狂想曲”中一段令人印象深刻难以忘记的高音就是出自于他。而We Will Rock You这首大名鼎鼎脍炙人口的经典,正象影片中所表现的那样,最初的创作者其实是布莱恩.梅。

《波西米亚狂想曲》:永垂不朽的传奇,永不老去的旋律

影片中布莱恩.梅创作“我们将震撼你”

但也有批评认为,影片过于保守,中庸,只是罗列了牙叔一生的事件,却没有更深入的挖掘与展现。

在这里我想有必要搞清楚一件事,那就是影片的创作初衷只是想向Queen和佛莱迪.摩克瑞的伟大辉煌致敬,而非是要探索和深挖佛莱迪.摩克瑞个人的心路历程。

而恰恰是这种“蜻蜓点水”式勾勒,才会让观众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更加凸显出佛莱迪.摩克瑞的音乐天赋和才华,以及Queen这个团队的伟大与杰出。

正如片中的“反派”保罗在与佛莱迪反目后,接受采访时对牙叔私生活的描述,才是那个时候多数媒体最关心的花边新闻。

而现在,对一个逝去已近三十年的乐坛传奇,在我们宝贵的时间中,不是去再次感受他的不朽华章,去再次聆听他的生命绝唱,反而去探究他的私生活揭开他的伤疤,都是对经典的亵渎,更是对自己生命的浪费。

正是在这样的创作初衷下,影片摄制组用了大量的精力与资源按1:1的比例重新搭建了1985年演唱会的舞台,复制还原甚至精细到了每一根电线每一件物品的摆放。

《波西米亚狂想曲》:永垂不朽的传奇,永不老去的旋律

左图为影片,右图为演唱会

《波西米亚狂想曲》:永垂不朽的传奇,永不老去的旋律

能分清哪个是影片哪个是实况吗

《波西米亚狂想曲》:永垂不朽的传奇,永不老去的旋律

注意影片中钢琴上每个饮料杯的摆放位置都是与实况一模一样

这部剧情音乐片之所以能够成为史诗,同时也离不开拉米.马雷克的精彩演绎。要知道人物传记类的电影,是最难表演的。做为演员要最大限度的还原原型人物,自由发挥的空间有限,但又要把握和展现出角色的内涵。

但拉米.马雷克做到了,他对牙叔妙到毫巅的刻画,甚至一个眼神一个微笑,还有牙叔那无可比拟的风骚的台风,都是神级的复原。

《波西米亚狂想曲》:永垂不朽的传奇,永不老去的旋律

为了演好佛雷迪.摩克瑞,他无数遍观看皇后乐队的演出视频,模仿每一个动作和手势,每天都戴上牙套,甚至还专门聘请了律动师来做指导,更是与乐队成员一起生活了几个月。而在拍摄时,从戴假发、粘胡子、到贴上假鼻子,马雷克每天早上化妆就要用掉差不多两个小时时间。

但更重要的是——还魂。

是要表现出舞台之下的摩克瑞是怎样的,他是如何认清自己,又是怎么样的去面对孤独?

就像牙叔的那句名言“我成不了流行巨星了,我会成为一个传奇!”

马克雷真正的演绎到了牙叔的灵魂深处,那种历经辉煌与沉沦,孤独和挣扎过后的重新爱上自己,甚至平静的面对死亡。

《波西米亚狂想曲》:永垂不朽的传奇,永不老去的旋律

正如牙叔在临终前告诉皇后乐队的其他成员,“做你们想做的,别让我觉得无聊。”

皇后乐队成员和牙叔的音乐在他死后又震撼了世界20多年,从没无聊过!

而这个叫拉米.马雷克的男人又再次让他“重生”,用摄人心魄的的表演,让观众得以重新认识、审视牙叔和皇后乐队曾经如何影响整个世界,更加理解牙叔这个传奇。

或许是牙叔一生的音乐传奇成就了拉米.马雷克,而他又重新赋予了牙叔以“生命”。

奥斯卡影帝,拉米.马雷克,实至名归!

《波西米亚狂想曲》:永垂不朽的传奇,永不老去的旋律

拉米.马雷克

“Bohemian Rhapsody”之经典与其非凡的意义

电影的名字《波西米亚狂想曲》直接取自于皇后乐队的成名也是经典曲目“Bohemian Rhapsody”。

想要更好的欣赏影片,更理解佛莱迪.摩克瑞之所以为传奇,皇后乐队之所以伟大,就不得不提到Bohemian Rhapsody,这也是影片以它命名的原因。

相比于中国观众更为熟知的We will rock you与We are the champions,其实Bohemian Rhapsody才是皇后乐队真正的代表作,其在乐坛的地位及对后世摇滚音乐的深远影响是具有非凡意义的。

《波西米亚狂想曲》:永垂不朽的传奇,永不老去的旋律

“波西米亚狂想曲”唱片

它可能和你听过的所有歌都不一样,即使经过了四十年,这首歌依旧是最有影响力的,最让人难忘的时代经典。

但是这首时长达到6分钟的单曲,当时并没有人看好它会走红,却为什么会成为有史以来最著名的歌曲之一呢?

Bohemian Rhapsody的制作经历了很长时间的酝酿,在1975年夏天才开始启动,当时佛莱迪摩克瑞编写了一首题为《真实人生》的歌剧作品。继上一张专辑大获成功后,皇后乐队获得了完全的创作自由,可以在下一首作品中自主发挥,他们很享受这种创作自由,开始自由飞翔。

《波西米亚狂想曲》:永垂不朽的传奇,永不老去的旋律

在录音棚中制作单曲的佛莱迪.摩克瑞

Bohemian Rhapsody的时长非常另类,即使现在看来也不同寻常,与大多数时长约三分钟的流行音乐不同,它包含了一段歌剧,正好在歌曲的正中间位置插入

《波西米亚狂想曲》:永垂不朽的传奇,永不老去的旋律

图中蓝色标注为歌剧部分

仅在歌剧这一部分中,你就会明白,皇后乐队把这个创意发挥的是如何的淋漓尽致。歌词中出现了意大利古典歌剧的人物,引用了古兰经的语录,还出现了蝇王别西卜的名字。

这段歌剧让人听起来象有一屋子的合唱团在演唱,实际上,只有三个人在发声,佛莱迪.摩克瑞,鼓手罗杰.泰勒和吉他手布莱恩.梅。它不仅是几个人的和声,而是十全十美的和谐,甚至听起来像有回音缭绕的乐器。

而整首Bohemian Rhapsody听起来会如此特别,更重要的是因为它的结构。这首歌不是单纯的人声合唱,民谣,歌剧,摇滚,而是上述所有曲种的结合。

常见的流行音乐是一首连贯的歌曲,通常是“主歌 副歌 主歌 副歌 桥段” 这样的结构

《波西米亚狂想曲》:永垂不朽的传奇,永不老去的旋律

通常的歌曲结构

但Bohemian Rhapsody不是这样的结构,实质上是不同歌曲的组合,其实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五个不同的部分

《波西米亚狂想曲》:永垂不朽的传奇,永不老去的旋律

“波西米亚狂想曲”的结构

1.一段纯人声合唱的前奏2.一段民谣(这一段就是在1985年Live Aid上佛莱迪.摩克瑞单独演唱并脍炙人口的乐段)3.一段歌剧4.一段重摇滚5.天籁般的尾声。

做为流行音乐,最奇特的就是它居然没有副歌部分,容纳了众多风格迥异的音乐和歌词,这是历史性的创新,把风格不同的音乐灵感凝聚在一个统一的整体中,并将其发挥至极致。

这使这首歌曲成功的成为了随处可闻的文化元素,成为电台必播的歌曲,成为唱K必点的曲目,被多部电影引用,可谓无处不在。因为没有人能完成,任何与他类似的作品。

Bohemian Rhapsody发行后在英国流行音乐排行榜取得了连续九周冠军,并于1991年佛莱迪·摩克瑞去世后重新登顶;获得了第1届全英音乐奖最佳英国单曲;《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英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歌曲”;该曲亦是英国销量第三高的单曲(236万张);20世纪面世的所有歌曲中网络流量最高的一首(至少16亿)

而如此辉煌的成就与伟大的作品背后,是佛莱迪.摩克瑞及皇后乐队天才般的创作与艰辛的付出。

当皇后乐队创作Bohemian Rhapsody时候,正值人们开始进入24轨磁带的时代,在现在可能并不算多,但在上世纪70年代对制作中的剪辑要求是非常高的。

只这一首单曲,皇后乐队大概录制了多达180多条音轨,然后要把他们合并到两英寸宽的24轨磁带上。

在当时,让我们难以想象,他们的剪辑居然就是一个物理切割的过程。要用刀片,把磁带放置在切割板上,然后在两英寸的磁带上切割出你想要的那一段,接着用胶带,把想要的那一段在拼接进去。

《波西米亚狂想曲》:永垂不朽的传奇,永不老去的旋律

皇后乐队制作“波西米亚狂想曲”的剪辑方法

不像现在的电脑剪辑,在那个时代,音轨一旦被剪辑,就不可能再修复了,也就是说,只有一次机会,不允许出错。所以,可想而知,他们所肩负的压力,这需要积累很多的知识,需要有非常非常高超的深层技能,将这180多条音轨拼合在一起,并让他们听起来是那么的流畅。

在Bohemian Rhapsody之前,一首歌就是一首歌,而Bohemian Rhapsody的成功就在于佛莱迪.摩克瑞所呈现的听觉震撼。

这首单曲,就是他的孩子,就是他的心血结晶。

《波西米亚狂想曲》:永垂不朽的传奇,永不老去的旋律

与其他大多数在工作室里合作创作的皇后乐队的歌曲不同,这首歌完全是“佛莱迪脑海的产物”,甚至到了马上就要录音了,他还没有把它完全的谱写出来。

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谈到这首歌,佛莱迪称其为一次“乐声的实验”,他是想试试看能不能让他脑海中的东西,通过声音呈现出来。

而这首歌曲之所以能够引起听众40多年的共鸣,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体现了非常激烈的情感,那就是佛莱迪.摩克瑞的个性和人生经历,这首单曲是佛拉蒂.摩克瑞的有声自传,宣告了他无疚无愧的自我认识。

也许,抛开作曲,歌词和演奏,真正让“波西米亚狂想曲”成为伟大的歌曲,是它体现了所有音乐作品都该具备的素质:用才华和激情走出各种边界,创造出让我们凝聚在一起的作品!

在流行音乐越来越同质化的时代,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越发欲罢不能的倾听“波西米亚狂想曲”。

就凭这首歌,佛莱迪.摩克瑞和皇后乐队收获了极少艺术家能最终实现的称誉:

传奇(a legend)

传奇延续,艺术永生

佛莱迪去世后,乐队的成员布莱恩.梅和罗杰.泰勒(约翰.迪肯于1997年宣布退休)三十年来依然通过与其他艺术家合作的方式,用一场场的演唱去延续着皇后乐队的传奇与佛莱迪的艺术之魂。

从1991年佛莱迪逝世至今,皇后乐队在全球又举办演唱会300多场,先后陆续获得了包括“美国摇滚名人堂”“英国音乐名人堂”“好莱坞星光大道”“格莱美名人堂”“格莱美终身成就奖”在内的20多项国际音乐大奖。

2012年伦敦奥运会闭幕式,佛莱迪·摩克瑞更是以影像的方式登场,随后布赖恩·梅与罗杰·泰勒联手Jessie J表演了经典歌曲《We Will Rock You》。

而在今年的奥斯卡上,Adam Lambert和皇后乐队成员重新唱响。曲终,弗雷迪的影像再一次出现了屏幕上。

所有人都眼含热泪,为一代不朽的传奇而起立鼓掌。

《波西米亚狂想曲》:永垂不朽的传奇,永不老去的旋律

9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佛莱迪.摩克瑞出现在大屏幕

正如影片中拉米.马雷克饰演的佛莱迪所说:“我只会是一种人生,一位表演者,生来便是如此。我会给人们演唱他们想听的歌,这就如触摸到了天堂”

再没人可以共情舞起八万人的巨浪,一起鼓掌,一起跺脚,一起流泪,一起震颤!

摇滚不死,艺术永生!

留在记忆中的每个镜像,都闪闪发光!

《波西米亚狂想曲》:永垂不朽的传奇,永不老去的旋律

皇后乐队徽标(由佛莱迪.摩克瑞设计)

《波西米亚狂想曲》:永垂不朽的传奇,永不老去的旋律

佛莱迪.摩克瑞铜像

《波西米亚狂想曲》,致敬皇后乐队,致敬佛莱迪.摩克瑞,致敬这不朽的传奇,致敬这永不磨灭的旋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