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會考知識提綱,收藏了!

初中地理會考知識提綱七年級上冊

一、地球與地圖(約15分)

1、地球的形狀:兩極稍扁,赤道略鼓,不規則的球體。

2、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徑:6371千米; 赤道周長:4萬千米; 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3、經線與緯線的特點,經度與緯度和半球的劃分。

①特殊的經緯線

赤道——是最長的緯線,以北為北緯用N表示;以南為南緯用S表示;0º經線——也叫本初子午線,以東為東經用E表示,以西為西經用W表示。

②南北半球的分界線:赤道;東西半球的分界線:20°W、160°E。

初中地理會考知識提綱,收藏了!

4、地球自轉、公轉的特點及其產生的地理現象

3-5月是春季;6-8月是夏季;9-11月是秋季;12-2月是冬季。

5、地圖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圖例和註記 ⑴比例尺

① 定義: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之比 ②表現形式:數字式、文字式、 線段式

⑵方向的判讀:

①一般地圖:面向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②有指向標的地圖:根據指向標定方向,指向標箭頭一般指向北方

③有經緯網的地圖:根據經緯網定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⑶圖例和註記:用來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種符號。

6、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識別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①根據等高線的疏密程度判斷坡度的陡緩: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

②根據等高線形狀判斷地形部位類型: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高線的彎曲部分向高處凸出表示山谷,向低處山脊;兩個山頂之間的部位是鞍部;等高線重疊的地方表示陡崖。

③陸地上的五種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二、海洋與陸地

1、海陸分佈:

(1)運用地圖和數據說出全球海陸所佔比例:海洋71%,陸地29%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佈和概況

①七大洲:(面積從大到小)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

②四大洋:(面積從大到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南極洲是跨經度最廣的大洲;北冰洋是跨經度最廣的大洋。

③洲界:亞洲與非洲蘇伊士運河 北美洲與南美洲巴拿馬運河

亞洲與歐洲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

2、海陸變遷:

(1)知道板塊構造學說,說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佈與板塊運動的關係。

①六大板塊:亞歐、美洲、非洲、太平洋、印度洋和南極洲板塊。②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 a) 地中海 — 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 b) 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2)大陸漂移學說,魏格納

三、天氣與氣候

1、多變的天氣:

(1)知道“天氣”和“氣候”的區別: 天氣是短時間的大氣狀況,是多變的;

氣候是長期的(多年的)大氣平均狀況,是穩定的。

(2)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①衛星雲圖:藍色表示海洋、綠色表示陸地、白色表示雲區

②城市天氣預報、常用的天氣符號

(3)用空氣汙染指數來表示空氣質量的高低

2、氣溫和氣溫的分佈:

(1)氣溫的變化: ① 氣溫的日變化:一天中,最高溫度出現在午後2小時左右(

14時);

最低溫出現在日出前後。(會計算氣溫日較差)

② 氣溫的年變化:一年中,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則相反。(會計算氣溫年較差) ③五帶中,熱帶氣溫變化最小,溫帶寒帶較大

(2)會使用氣溫資料,繪製氣溫曲線圖,並讀圖說出氣溫的變化規律

(3)世界氣溫的分佈規律:

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氣溫從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

同緯度地帶,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陸地氣溫低,海洋氣溫高。

在山地,氣溫隨著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

(4)影響氣溫的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

3、降水與降水的分佈

(1)降水的形式:雨、雪、冰雹 (2)會使用降水資料,繪製降水量柱狀圖,並讀出降水的變化規律

(3)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降水分佈圖,說出世界降水分佈的差異。

① 從赤道向兩極年降水量逐漸減少。 ② 在南北迴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

③ 在溫帶地區,大陸降水少,沿海降水多。 ④ 在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⑤世界“雨極”印度的乞拉朋齊, “幹極”阿塔卡馬沙漠。

4、世界的氣候

(1)在世界氣候分佈圖上說出主要氣候類型的分佈地區

熱帶:熱帶雨林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 寒帶:寒帶氣候

溫帶: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溫帶大陸性、溫帶海洋性、地中海氣候

(2)主要分佈在溫帶地區亞歐大陸東岸、內部、西岸的氣候類型

大陸東岸: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溼潤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大陸內部:溫帶大陸性氣候

大陸西岸: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3)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等對氣候的影響 (4)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人類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的溫室效應

四、居民與聚落

(一)人口與人種

1、運用地圖、資料,說出世界人口增長和分佈的特點

(1)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2)人口的分佈: 人口密度 = (人/平方千米)

(3)人口分佈: a) 人口稠密區:亞洲的東部和南部、 歐洲 、北美洲東部

b) 人口稀疏地區:極端乾旱的沙漠地區;如撒哈拉沙漠、大洋洲西部沙漠

氣候過於潮溼的雨林地區:如亞馬遜平原;終年寒冷的高緯度地區:如北冰洋沿岸;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如青藏高原

2、人口問題對環境及社會、經濟的影響

3、鄉村人口向城市遷移

4、世界三大人種特點,並在地圖上指出三大人種的主要分佈地區

(1)世界三大人種的特點:根據人類體質方面的特徵來劃分。 (2)世界三大人種的主要分佈區:

白種人:歐洲、西亞、北非、美洲、大洋洲 黃種人:亞洲、北美洲北部、南美洲的部分地區

黑種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洋洲西北部

(二)語言和宗教

1、 語言:世界主要的語言(聯合國的工作語言)的分佈地區:

漢語:中國,東南亞部分地區 英語:歐洲的西部、北美洲、亞洲的南部等

俄語:歐洲東部和亞洲北部(俄羅斯、前蘇聯加盟共和國) 法語:法國、非洲一些國家 西班牙語

阿拉伯語:西亞、北非 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 英語是使用範圍最廣的語言

2、 宗教:(1)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佈地區

基督教: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形成於亞洲西部,目前集中分佈在歐洲、美洲、大洋洲

伊斯蘭教:教徒被稱為穆斯林,產生與阿拉伯半島,主要在亞洲的西部和東南部,非洲的北部和東部

佛教:創始於古印度,主要分佈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

(2)我國維吾爾族、回族多信仰伊斯蘭教 藏族、蒙古族多信仰喇嘛教(佛教中的一派)

(三)聚落 1、運用圖片描述城市景觀和鄉村景觀的差別

2、舉例說出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係 (1)聚落形成與發展的主要因素:(2)建築風格與自然環境關係

3、保護世界遺產的意義:傳統聚落是歷史時期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它們記錄了當時社會經濟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護甚至任意破壞,將導致無法挽回的損失。

五、發展與合作

1、世界上的國家和地區 ---200多個 (1) 面積居世界前六位的國家: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

(2) 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10個)

(3)地跨兩洲的國家:土耳其(亞洲歐洲)、俄羅斯(亞洲、歐洲)、美國(北美洲、大洋洲)、巴拿馬(南美洲、北美洲)

(4)國界:國界是人為劃分的,有的依據山河、海、經緯線來劃分,有的依據民族、語言等來劃分。

(5)領土:國界範圍內的領陸、領水和領空。

2、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 (1)劃分:依據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分為 發達國家 發展中國家

(2)運用數據和實例,說出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發展水平差異。— (南北差異)

(3)知道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地區分佈特點。

發達國家: 主要分佈在北半球北部— “北”

發展中國家:主要分佈在南半球和北半球南部 — “南”

“南北對話”— 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在經濟、政治上的商談。

“南南合作”— 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互助合作。 “南北之差”— 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經濟差別。

3、國際合作 聯合國 總部 — 美國紐約 宗旨:“促進國家發展,維護世界和平”

5個常任理事國(中、法、俄、英、美)

七年級下冊

六、 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

√√

(一) 自然環境

1、半球位置:亞洲位於東半球、北半球。2、海陸位置:亞洲東臨太平洋北臨北冰洋南臨印度洋

3、亞洲的緯度位置:亞洲大致位於10°S—80°N 之間,地跨熱帶、溫帶和寒帶

4、亞洲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洲,也是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的一個洲

5、亞洲分區:按地理方位將亞洲分為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北亞。

6、亞洲地形特點:地面起伏大,中間高,四周低;地形複雜多樣,以高原、山地為主。

7、主要地形區:青藏高原西西伯利亞平原

8、主要河流及注入海洋: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注入北冰洋;黃河、長江、媚公河流入太平

初中地理會考知識提綱,收藏了!

初中地理會考知識提綱,收藏了!

初中地理會考知識提綱,收藏了!

初中地理會考知識提綱,收藏了!

初中地理會考知識提綱,收藏了!

初中地理會考知識提綱,收藏了!

初中地理會考知識提綱,收藏了!

初中地理會考知識提綱,收藏了!

初中地理會考知識提綱,收藏了!

初中地理會考知識提綱,收藏了!

初中地理會考知識提綱,收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