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專轉本語文——古代作家作品(二)

《墨子》

先秦墨家著作。其中有墨子自作的,也有其弟子所民的墨子語錄。此書文字質樸無華,邏輯性強,注重說明理論。

墨子(約前 468__約前 376),名翟,魯國人,一說宋國人,墨家創始人。他主張“兼愛”、“非攻”、“尚賢”、“節用”,反映了小生產者反對兼併戰爭,要求改善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的願望。墨子的學說在當時影響很大,與儒家並稱為“顯學”,其觀點有很多是與儒家相對立的。故遭孟子的激烈反對。

《孟子》

先秦儒家派著作。孟子及其弟子萬章等著,一說是孟子弟子、再傳弟子的記錄。此書文辭雄辯,氣勢充沛,感情強烈,並且長於比喻,有些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長”、“齊人有一妻一妾”等,歷來為讀者所傳誦。

孟子(約前 372__約前 289),名軻,字子輿,鄒人。受業於子思(孔子之孫)的門人。

他極力主張“法先王”、“行仁政”,提出“性善論”,強調“民貴君輕”,重視民心背向,但卻提出“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的理論,他過分強調人的主觀精神作用,在儒家哲學中形成一個唯心主義的理論體系,對後來的儒家,特別是宋儒有很大影響。中學課本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於憂患,列於安樂》、《莊暴風孟子》均選自《孟子》一書。高中第五冊教材專門作了孟子單元《寡人之於國》

《莊子》

先秦道家學派著作,莊子及其門人所著。此書中許多文章是由寓言故事組成,如“鯤鵬展翅”、“庖丁解牛”“陷井之蛙”,“匠石運斤”“東施效顰”等寓言都涵義深刻,膾炙人口。

莊子(約前 369__約前 286),名周,戰國時期道家代表化合物。他繼承和發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觀點,強調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認有神的主宰,但他卻抹殺萬事萬物的差別,否認是非、大小、有無、貴賤等等客觀標準。是一種虛無主義和宿命論的觀點。選入中學課本的有《秋水》《逍遙遊》

《列子》

相傳戰國時鄭人列禦寇所作。此書內容駁雜,保存了一些先秦的優秀寓言和神話傳說。選入中學課本的有《兩小兒辨日》和《愚公移山》。

江蘇專轉本語文——古代作家作品(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