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人生智慧:做人做事明事理,做一个不招人嫉恨妒忌的老好人

强大而不使人惧,富有而不惹人嫉

古之善摩者,如操钓而临深渊,饵而投之,必得鱼焉。故曰:主事日成而人不知,主兵日胜而人不畏也。

古代善于摩意的人,就像拿着鱼钩在水边钓鱼一样,只要把带着饵食的钩投入水中,不必声张,悄悄等待,就可以钓到鱼了。因此说,做的事情一天天成功,却无人察觉;带兵打仗胜利不断,却没人对你感到恐惧,这个境界才是最高明的。

鬼谷子人生智慧:做人做事明事理,做一个不招人嫉恨妒忌的老好人

一个国家日益强大,周边小国感受不到你的威胁,对你依然不恐,这是最高明的治国之术。事情做完了,别人还不知道,或者说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对你的成功并不感到惊奇,这也是最顶级的成功之术。就像钓鱼一样,你投下了合适的鱼饵,尽管你是在要它们的命,鱼儿照旧会上你的当,争先恐会地游过来上钩!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鬼谷子的谋略中有与儒家的中庸之道类似的思想,做事做人,须使自己合理而居中,用最恰当的方法达到水到渠成的境界,强大而不使人惧,富有而不惹人嫉,盛气而不凌人。鬼谷子说,如果一个人达到了这个境界,对人情世故的揣摩之术就算学到家了。

鬼谷子人生智慧:做人做事明事理,做一个不招人嫉恨妒忌的老好人

有两则收礼的故事,我们可以看看什么样的处事方法才是最恰当的。

第一则:孔子的学生子路,有一次遇见一个孩子溺水,便急忙投水相救。被救的孩子家长送了一头牛给子路,子路毫不推辞地收了下来。有人说,子路救了人还收礼,似乎不符合“仁”的道理。孔子听到了却很高兴,说子路你做得对,从此鲁人必乐于拯救溺水之人了。得救的人有谢金,救人的人有回报,两全其美的事,大家不会对此感到有什么不满。

鬼谷子人生智慧:做人做事明事理,做一个不招人嫉恨妒忌的老好人

第二则:鲁国的法例规定,如果有人肯出钱去赎回被邻国捉去做奴隶的百姓,政府都依例付给一笔奖金,作为奖励。孔子的学生子贡很富有,他不缺钱,所以赎了人却不愿接受国家的奖金。孔子知道后就训他说:“你错了,君子做事可以移风易俗,成为大众的规范,怎么可以只为了自己高兴,为了博得虚荣,就随意去做呢?现在鲁国人少,大都是穷人。你这样无形中创下了恶例,使大家都认为赎人接受赏金是一件丢脸的事,以后还有谁赎得起人,从此以后赎人回国的好风气,将慢慢消失了。”子贡大概很委屈,不过仔细想想就是这个理。

鬼谷子人生智慧:做人做事明事理,做一个不招人嫉恨妒忌的老好人

从这两则故事可以看到,收礼并非就一定是坏事,关键看你做了什么事,面对的是什么情况。若你居于高位,收礼为人办事,就是不恰当的;若你做了有功之事,收受谢礼则是理所当然,即便孔子也认为这很合理,而且不会有人对此说三道四。

鬼谷子人生智慧:做人做事明事理,做一个不招人嫉恨妒忌的老好人

明代万历年间,山东东平府两个在外地发了财的暴发户,带着金银财宝,风风光光荣归故里。第一个富人到了家,大门一关,谁也不见,有好友就来给他出主意,说:“老兄,你现在发了财,应该适当请请客啊,不然你会有危险的。”富人把眼一斜:“钱都是我自己赚的,为什么要拿出来给别人免费吃喝?再说了,有官府呢,谁敢对我有不轨之举?”好友叹口气,没再说什么,掉头走了。没几天,这位富人家里就被抢了,窜进来一伙强盗,把富人全家绑起来杀掉灭口,卷走所有的钱财,走时一把火把房子给烧了,村民没有一个前来相救。

鬼谷子人生智慧:做人做事明事理,做一个不招人嫉恨妒忌的老好人

另一位富人回到家后,二话没说,马上请全村几百口人吃饭,并每人赠一两礼银。过了阵日子,他家也来了盗贼,但是周围的邻居很警觉,听到动静之后,立即有人敲起锣来,村民一起来帮忙,把欲行不轨的盗贼赶走了。

主动请客的这位富商,聪明之处就在于,他能深刻地体察世风民情,知道村民多嫉富仇官,对暴富之人尤其痛恨,所以他才掏腰包请客,让大家尽情吃喝一顿,还在酒席上摆出一副谦恭大方的样子,使村民对他的印象大为改观,他的安全当然就得到保证了。

鬼谷子人生智慧:做人做事明事理,做一个不招人嫉恨妒忌的老好人

可以说,这位富商的揣摩之术,做得就很到家。而另一个暴发户,就显得愚而无智,有了钱便高高在上,不考虑周围的人是怎么想的,自然就会有内应引来盗贼,结果就导致了灭门之灾。

洞悉人心,对他人的心理做到准确把握,这才知最需要做的是什么,以及不同的事情应该采取什么方法。“主事日成而人不知,主兵日胜而人不畏也。”使自己的成功变得合乎情理,人皆叹服,这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做人和做事的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