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凱鋒:長期以來我們有戰略誤區,忽視對不安全隱患的重視和解決

有網友問:《空間論》如何保障空間安全?這句話問得很好。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深入思考一個問題:安全與戰爭的區別。一個國家發生戰爭了,我們大家都看得見。但一個國家不安全了,我們大家未必都看得見。因為安全是隱患,只有安全發生質變,顯示出來的就是事故、災害、動亂和戰爭。一件事物分為三種狀態,安全是一箇中間狀態,在這個中間量的兩頭,分別是和平與戰爭,平安與事故,穩定與動亂,安穩與災害。好比一個人一樣,也分為三種狀態:亞健康狀態、健康狀態、生病狀態。而安全,則是健康狀態,亞健康是不安全狀態,而得病則是不安全積累到發生了質變形成的狀態。一個人個人,要時刻處於健康狀態,就需要及時解決亞健康,解決不安全隱患。國家也一樣,要時刻處於安全狀態,及時解決不安全隱患,避免戰爭、事故、災害、動亂產生。


龍凱鋒:長期以來我們有戰略誤區,忽視對不安全隱患的重視和解決

所以我們長期以來一直有戰略思維的誤區,以為不爆發戰爭了,國家就安全了;以為沒有發生事故,就平安了;以為沒有發生災害,就安穩了;以為沒有發生動亂,社會就穩定了。在和平與戰爭之間,還有眾多的不安全隱患存在,任何一個隱患沒有處理好,都可能導致國家從和平狀態走向戰爭狀態;在平安與事故之間,還有眾多的不安全隱患存在,任何一個隱患沒有處理好,都可能導致事物從平安走向事故;在穩定與動亂之間,還有眾多的不安全隱患存在,任何一個隱患沒有處理好,都可能導致社會從穩定走向動亂;在安穩與災害之間,還有眾多的不安全隱患存在,任何一個隱患沒有處理好,都可能導致人類從安穩走向災害。而要解決這些不安全隱患,則需要動態的大數據做決策支撐,也需要具體果斷正確的對策與措施。

《空間論》如何保障空間安全呢?這句話的實質是,《空間論》如何能保障空間不發生戰爭、災害、事故、動亂?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需要建立一個空間安全動態監測機制,這個空間安全動態監測機制,使陸海空天電五維一體,形成巨大的安全監控網絡。在這種安全大數據支撐下,國家才能及時作出安全宏觀調控,避免從和平走向戰爭、從平安走向事故、從穩定走向動亂、從安穩走向災害。這也意味著,孫子兵法的知己知彼,從軍事領域的制勝法則成為空間安全全方位治理的原則。空間安全治理只有建立在知己知彼的動態大數據監控機制下,才能確保將安全隱患解決在萌芽狀態、無形之中,最大限度減少國家之間的戰爭內耗、社會內部的事故動亂、自然變化造成的災害。減少了災害、戰爭、事故、動亂,意味著增加了財富,這何嘗不是一種發展?


龍凱鋒:長期以來我們有戰略誤區,忽視對不安全隱患的重視和解決

《陸權論》、《海權論》和《空權論》是無法建立空間的安全監測系統的,一方面是其國傢俬有制的空間佔有方法,無法實現全球空間的整體監控。因為任何國家的小空間,在地球大空間受危害時,都無法獨善其身。二是陸上和海上監控體系,無法避免地球曲率造成的盲區。空中也無法使監控體系持久活動,比如飛機、熱氣球都無法長時間活動。這種陸地、海面空間的侷限性,無法實現對全球整體空間的動態監控。

其次需要建立全球空間聯合的規則和共享秩序。一個國家再強大,也無法建立全球系統的空間監控體系,因為各國的空間具有主權性和獨立性。要將全球的空間進行聯合起來,則需要在平等合作、互利共贏的基礎上建立聯合的規則和組織。只有這樣,才能建立空間系統和數據共享的可能。比如鐵路互聯互通,鐵軌需要共同的標準。比如數據的互聯互通,需要共同的標準。比如共同應對災害、事故的安全隱患的評估,需要共同的標準,才能及時調控,及時救援。

第三是需要建立空間聯合的組織指揮體系。在空間安全數據支撐下,實現知己知彼之後,及時調控和行動,則需要建立空間聯合的組織指揮體系。否則,沒有行動和調控,就無法解決不安全隱患的質變。所以“隱患險於明火,防範勝於救災,責任重於泰山”。


龍凱鋒:長期以來我們有戰略誤區,忽視對不安全隱患的重視和解決

以上是我對《空間論》的最新思考,不當之處,還請朋友們批評指正。目前我的《空間論》系列思考,主要發佈在龍凱鋒瞰天下今日頭條、龍凱鋒瞰天下搜狐號、龍凱鋒瞰天下公眾號、瞰天下智庫公眾號上,因為國際評論的原因,龍凱鋒瞰天下一點號和龍凱鋒瞰天下企鵝號被封了,目前只有這個四個號有原創標籤。喜歡的朋友請及時關注我的後續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