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聞裡和電影裡經常有“被火控雷達照射”這一說,火控雷達和一般的雷達有什麼區別?

銷售生活日常


火控雷達其實由兩部分組成,分別是火力控制系統和雷達系統,一般在戰艦、飛機等綜合武器平臺上使用,主要用來感知戰場態勢,搜索並跟蹤目標,以及獲取目標的詳細座標信息,進而提前確定好射擊參數,控制平臺武器進行火力打擊,評估打擊結果。也就是說,火控雷達的作用其實就是給武器“指路”,確定好打擊目標的詳細座標以及運動軌跡以後能準確的反饋給武器系統!


而如果只談雷達部分的話,火控雷達的精度相比於普通的警戒搜索雷達要更高,測距精度能達到米,測角精度可以達到在1~2mrad,但是火控雷達的探測距離要比較近,通常在15~50公里左右!所以,火控雷達可以確定目標的具體方位信息,並且鎖定後指引武器進行打擊!而警戒搜索雷達的探測距離在幾百公里到幾千公里不等,但是這種雷達的定位精度是很低的,並不能得到目標的具體座標信息,而是隻能確定大概的方位!

火控雷達是一種主動雷達,會自己發射雷達波,主動雷達的缺點就是容易暴露自己,從而遭到對方反輻射導彈的打擊,而普通的搜索雷達,有主動的也有被動的,被動雷達不能自己發射雷達波,只能被動接收目標發射的電磁波信號,優點是不會暴露自己的目標,缺點則是如果對方雷達不開機,那麼被動雷達就發現不了!


哨兵ZH


首先聲明一點,與火控雷達相對應的一般雷達其實叫搜索預警雷達,這兩者最主要的區別就是狙擊手和觀察手的分工合作,觀察手(預警雷達)負責在整個戰場範圍內搜索目標並提供危險預警,而狙擊手(火控雷達)則是在副射手提供目標大致方位後,再自己通過瞄準鏡確認目標具體位置,調整密位,最後鎖定擊殺。


火控雷達與普通預警雷達最大的區別就是波長不同,預警雷達一般採用探測距離遠,搜索範圍廣的米波和分米波,能夠探測目標從什麼方向來了,但是具體的座標位置不知道。而火控雷達一般採用X波段的釐米波雷達,探測距離雖然只有幾十公里,但是精度高,可以不斷跟蹤鎖定並測量出目標的各種參數,比如距離、高度、速度、方向等等,通過火控雷達計算機的計算後,可以實時換算成射擊諸元為武器的發射做好各項準備,也就等於省去了人工瞄準這一過程,先進點的火控雷達甚至還可以分析目標的危險程度供飛行員自我選擇。


目前先進點的火控雷達基本都具有多目標處理能力,比如蘇35上的雪豹E雷達,號稱能夠同時跟蹤30個目標並引導8枚主動空空導彈進行攻擊。之所以具有這樣的能力,是因為目前的機載相控陣雷達因為機體空間有限將搜索雷達和火控雷達合二為一了,通過改變雷達工作模式而達到兩種雷達的共同性能。
像是軍艦這樣的大平臺,一般會將兩種雷達分開佈置,除了裝備對空對海搜索雷達外,武器還會有自帶的火控雷達,比如經常被我們提起的近防炮系統。之所以這樣是因為火控雷達的缺點所導致的,火控雷達作用距離短,只能集中向目標方向掃描,很容易導致被其他威脅鑽空子,如果像飛機一樣改變雷達工作模式,那就很可能顧此失彼,所以軍艦同時裝備兩種就可以確保同時工作,預警與攻擊分工合作,互不干擾。(軍艦上多種雷達)


軍史吐槽君


信號處理專業的學生來粗淺地解釋這個問題!


雷達在軍事上的意義不言而喻!沒有雷達就沒有現代戰爭。雷達以電磁波為載體來探測目標。


但是這裡面有一個核心的矛盾,電磁波分頻率,頻率高的電磁波波長短,頻率低的波長較長!


波長較長的波探測距離遠,但是探測精度低,反之亦然。


所以這是一個“探測距離”與“探測精度”之間不可兼得的矛盾:警戒雷達舍精度取距離,火控雷達舍距離取精度。


比如我軍中華神盾戰艦中部的晾衣架雷達就屬於米波雷達,這種雷達有很好的警戒功能,可以在很遠的距離發現目標,為戰艦提供提前的預警時間。

但是米波雷達的探測精度卻大的驚人,近幾公里的誤差,這種誤差顯然不能為導彈或者火炮指示目標。


要想精確的為導彈指示目標,需要用高頻雷達來做,一般要達到釐米波的程度,才能夠提供高精度的目標座標。

所以警戒雷達與火控雷達一般配合使用。警戒雷達提供預警能力,為戰艦提供預警時間,一旦發現目標,戰鬥人員就要各就各位,吃飯的收拾收拾,上廁所的趕緊了事,奔赴戰鬥崗位準備戰鬥。

預警雷達也為火控雷達提供大體方位,以便火控雷達調整方位,搜索鎖定目標!

所以預警雷達與火控雷達職責不同而已,各司其職,配合使用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博士講軍事


瘋狗不負責任的說:雷達和火控雷達的區別差不多就是...雷達是一個人拿著望遠鏡到處看,你可以理解成他在看風景,也可以理解成他在偷窺你。

但是火控雷達是連接著導彈,防空炮一類的武器系統的,所以你就理解成一個人拿著98K的八倍鏡在瞄你。

八倍鏡和望遠鏡都有觀測作用,不同的是八倍鏡視野更小,就是盯著你準備幹你了。

同理火控雷達一般都是大功率定向精準照射你,隨時可以幹你


瘋狗的輕武


火控雷達也叫作照明雷達或者照射雷達,其主要作用在於為攻擊武器提供火力通道,也就是目標的三座標精確信息和運動軌跡,以幫助導彈或者火炮完成對目標的攻擊。

紅圈部分即為伯克級驅逐艦的火控雷達,也就是SPG62雷達。


一般的軍用雷達大概可以分為3個類型,一種是搜索雷達,一種是照射雷達也就是火控雷達,還有一種是通訊雷達。一般來說,搜索雷達強調搜索的距離和角度的寬闊性,只要確定在大約某個位置,出現了敵人的什麼類型的目標即可,這樣的雷達不會對精度有過分的要求,但是搜索的距離一定要遠,以便於為本艦提供足夠的預警時間。

我國052D型驅逐艦上的346A型海之星有源相控陣雷達屬於可頻率捷變的雷達。


而火控雷達不同,火控雷達必須要高度精確,足以提供目標的距離、方位、高度等三座標信息,最好還能記錄和分析目標飛行軌跡,它可以通過不斷的對目標進行照射,以不斷的修正導彈的飛行路線,以至最終命中目標。這樣的雷達探測距離一般不大,波束角度很窄,都是在搜索雷達確定方位後,轉向該方位進行直接的瞄準。

戰鬥機雷達一般都是火控雷達,圖為陣風戰鬥機的雷達天線。


一般來說,搜索雷達可以是S或者C波段等長波波段雷達,這樣的雷達對於隱身目標都有一定的探測能力,而且具備較強的抗干擾能力。而火控雷達一般是X波段雷達,這個波段比較狹窄,但是功率較為集中,具備很強的信號強度。

現在出現一種新的雷達,叫做雙波段或者多波段雷達,它可以通過多個不同波段的雷達天線,或者同一天線上實現頻率捷變來實現同時具備搜索雷達和火控雷達功能的能力,這樣的雷達目前世界上只有中美可以研發出來,目前為止只有我國將其投入了實際使用。

被火控雷達照射,也就意味著被瞄準了,一旦發射導彈,就很難逃逸了。


回答者簡介:張浩,亞太智庫研究員,《艦載武器》雜誌評論員,在《兵器》、《艦載武器》等多家軍事期刊發表《現代山地戰怎麼打》、《共和國炮艇小傳》、《奪灘奇兵》等文章30餘篇,在海軍作戰理論和海上作戰武器裝備等領域有獨特見解,著有《預警機、電子戰機》一書,獲得軍迷群體一致好評。


海事先鋒


英國人發明出陸基雷達之後,這種探測距離遠超望遠鏡的設備迅速普及到軍事的各個領域,最後戰鬥機、轟炸機上也開始安裝機載雷達系統,用於探測和定位導航。但是這時候的雷達還算不上“火控雷達”,直到精確制導武器的出現和成熟才將雷達和武器系統結合在一起,將雷達和火控系統、計算機系統結合在一起就誕生了火控雷達。

早期的機載雷達要數德國“洛侖茲”、“德律風根”等公司產品最先進,很多夜間戰鬥機都使用了這些設備,這時候的機載雷達還是一般的雷達設備,算不上“火控雷達”

納粹德軍裝備數量最多的BF110G型夜間戰鬥機使用FUG202機載雷達,

這是譚克博士在戰爭後期設計的TA-154雙發重型夜間戰鬥機,此時已經配備了抗干擾能力更強的FUG212還在雷達,

ME-410在搭載了FUG200機載雷達之後,具備了遠距離反艦作戰的能力,這時候的機載雷達依然只能用於探測功能

HS-129特賤戰鬥機也離不開機載雷達的幫助,該型戰機共生產力1000多架主要使用更先進的FUG220機載雷達。

此外戰鬥機上也可以安裝機載雷達,只不過雷達天線更具有隱蔽性,上圖在發動機整流罩上的豎壯天線就是雷達的信號發射和接收天線。

譚克博士的另一款經典戰鬥機FW-190也大量使用機載雷達,主翼、座艙前後都有大量的雷達天線。

早期機載雷達顯示器很簡陋,一般為3個或者2個圓形顯示器,分別顯示出高度、距離、方位。後期的機載雷達簡化為兩個顯示器,可見操作上還是有難度的。

但是現代化精確制導武器出現之後,這種機載雷達明顯不夠用了,為了達到更遠的攻擊距離和更準確的攻擊效果,現代化機載雷達不再像以前那樣需要手動操作發射機轉動、目標計算、武器選擇等工作,這一切都交給“機載計算機”完成,武器控制系統、機載雷達、計算機三個模塊串聯在一起,就是今天的火控雷達。和一般雷達最大的區別就是火控雷達需要控制武器。

進入現代化之後的機載雷達也有很大發展,至少雷達天線不再是插滿機身的鐵絲了,一般都是安裝在飢鼻內部的圓型發射天線,外形類似家中常見的衛星接收器。在工作時它會自動旋轉不再需要手工控制;這時候已經出現相應的機載計算機和火控設備,可以控制制導導彈和制導炸彈攻擊目標,和一般的探測性雷達有本質上的不同。

二代機的座艙和二戰時期轉唄雷達的戰鬥機座艙差別還是很大的,但是雷達顯示器依然是各種儀表,不僅複雜而且數量眾多,因此操作起來還是十分困難的。因此在二代機時代相當好一名飛行員是不容易的。

三代半戰鬥機的座艙已經開始考慮人性化,至少雷達探測顯示已經從儀表換成了液晶屏幕。

現代化機載雷達早已經擺脫了盆型天線,改用陣列式雷達天線的就是相控陣雷達,它可以全時間的立體探測省去了旋轉機構,因此重量更強、效率更高。與之配套的火控、計算機設備也更加強大,可以同時探測上千個目標並鎖定攻擊其中的數百個;計算機也更加先進,甚至可以自動分為出最具有威脅性的幾個目標優先攻擊;火控設備大多實現指令控制,我們的殲-20甚至可以語音控制。

五代機的座艙已經全面實現液晶化和數字化,飛行員可以一目瞭然的看到雷達探測到的戰場環境,火控設備也被儘可能簡化,因此按鈕的數量大大減少,很多不必要的工作都交給計算機和火控設備完成。


兵器世界


這幾年,我們經常在新聞裡看到說:某國戰機開啟火控雷達照射我方戰機,遭反制後釋放干擾彈後逃離。到底什麼是火控雷達,它與普通雷達有什麼區別?

雷達,通過電子設備發射電磁波對目標進行照射,並接受其回波,以此來判斷目標的方位、高度、至發射點的距離、距離變化率(徑向速度)。在二戰期間就已經出現了具備地對空、空對地搜索,敵我識別,空對空火控等先進技術的雷達。

隨著技術的發展,現代雷達已經根據不同的功能和用途分出了許多種類。比如,氣象雷達、導航雷達、預警雷達、搜索警戒雷達等等。而我們今天所說的火控雷達,實際上是雷達與火力控制系統的合體。

火控雷達一般搭載於飛機、軍艦這樣的綜合武器作戰平臺上面,是集火力控制系統和雷達掃描系統於一身的自動化作戰系統。在實戰中,雷達掃描系統對目標進行搜索、定位、自動跟蹤,然後由火力控制系統通過計算機輔助系統實現對整個武器系統的實時控制和有效利用。

火控雷達的雷達掃描系統與普通探測雷達相比,測量精度高(測距精度幾米到幾十米、測角精度1~2mrad),通過距離和角度自動跟蹤系統實現對目標的自動跟蹤。由於精度的要求,火控雷達的雷達掃描系統一般採用X波段(釐米波)雷達,波長短、頻率高,以此來滿族對單個目標的捕捉和跟蹤。如果己方戰機被敵方戰機火控雷達照射,就必須釋放箔條幹擾彈,以此來散射對方的雷達信號。如果無法判斷敵人在火控雷達照射時是否釋放了戰術巡航導彈,則必須釋放紅外干擾彈來對付可能來襲的導彈打擊。

而火控系統呢,就是通過計算機輔助系統控制武器進行自動瞄準和發射的裝置,除了飛機、軍艦上搭載的武器系統外,現代火炮、坦克、戰術火箭和導彈統統都需要火控系統來確保武器在瞄準與發射時的精度與速度,增強對複雜戰場環境的適應能力並提升武器的打擊效率。

火控雷達將雷達系統自動搜索跟蹤目標所獲得的數據實時準確無誤地傳給火控系統,這對火控系統來說就是如虎添翼,其綜合作戰效能會大幅提升。


兵說



火控雷達一般指的是武器系統的制導雷達,就拿上面這種俄羅斯S300導彈系統的示意圖來說,整個系統分成了,警戒雷達和火控雷達,警戒雷達在“導彈連”進入陣地以後就開始工作(火控雷達不開機),它負責搜索空域,如果發現有目標,就向“指揮控制中心”傳輸數據,“中心”判斷這個目標的:高度、速度、是否有威脅、甚至要判斷出來這個目標到底是什麼,是飛機還是導彈?有經驗的信號判讀員在計算機的配合下,在很短的時間根據“搜索雷達”發現的信號去判定 飛行器…並且報告指揮員。

如果,搜索雷達發現的目標被判定為“敵方飛行器”,並且該飛行器有嚴重的威脅,那麼“導彈連”就要進行“一級戰備”,撤掉偽裝→將導彈指向目標→等“敵飛行器”接近導彈最佳飛行線路的時候→導彈開始接電,做好隨時發射準備,並且火控雷達開始工作→“敵飛行器”進入到最佳攔截區域以後,火控雷達鎖定目標…導彈發射…在這個導彈系統作戰的過程中,火控雷達起到鎖定目標,並且不斷“照射目標”,將目標信息不斷輸入飛行當中的導彈(半主動雷達制導),使導彈不斷的修正飛行路線,直到將目標摧毀!火控雷達起的就是這個作用。但是,火控雷達也是“敵方”軟硬殺傷的主要目標,平時它不開機,只是在導彈要發射前開機鎖定目標,並且不斷的照射目標……而火控雷達的頻率和功率,始終是敵方需要用各種“手段要竊取”的!如果敵方“竊取”了,那麼在作戰當中可以根據“火控雷達”的頻率進行“電子干擾”、布撒干擾彈…這樣的“軟殺傷”,使火控雷達顯示屏 出現“雪花”狀、信號頻率變弱……等等使雷達失效這樣的手段,使雷達不能跟蹤和鎖定目標。
另外,敵機還可以使用“反輻射導彈”


對火控雷達進行硬殺傷!圖片上這兩架土耳其F–16,副油箱外面那個掛架上就是赫赫有名的“哈姆反輻射導彈”,它可以根據火控雷達照射的方向進行發射,導彈沿著雷達波尋找火控雷達天線,然後將天線摧毀…也起到了讓 地空導彈系統不能發射的效果。

總之,火控雷達是 大型武器裝備系統的眼睛,不單單是地空導彈,飛機、火炮都有火控雷達,圖片上“密集症”那個白色雷達罩裡面就是“火控雷達”……沒有火控雷達也就鎖定不了目標。同時火控雷達的發射頻率和功率…等等信息是一個軍隊的絕密,要嚴格控制!


皇家橡樹1972


影視作品中經常會看見軍艦、戰機、導彈車等打開火控雷達,鎖定目標,然後紅色按鈕一按,開火!一道火光竄出,敵方目標在一番機動躲閃後被擊中,變成一個大禮花。然後大家一片歡呼。

雷達,從模樣上看都差不多,大大天線,轉來轉去的樣子,也有不轉的板磚,叫相控陣雷達。雷達是武器的眼睛。其實雷達的分類很細,按用途來分的話,常見的有警戒雷達、偵察雷達、火控雷達等。類似千里眼、望遠鏡和瞄準鏡的分別。

一、警戒雷達是千里眼,看的最遠,範圍最廣,但是看的不太清楚。

配置在沿海一線、邊境及大後方,遠距離發現目標。按探測距離分為:近程,200-300公里,中程,300-500公里,遠程,500-4000公里,超遠程,4000公里以上。被動式警戒雷達自己不發射電磁波,只是靜默接收信號,不會召來敵方反輻射導彈的打擊。

二、偵察雷達是望遠鏡。看看要打擊的目標,進行射擊校正等。

敵方炮兵陣地最害怕的 炮位偵察雷達

比如:戰場偵察雷達,偵察監視戰場上敵方人員車輛。炮位偵察校射雷達,偵察敵方火炮陣地,測定彈著點的座標,校正射擊偏差。偵察與地形顯示雷達,裝在飛機上偵察地面目標,測繪區域地形等等。

三、火控雷達就是瞄準鏡,看的準,盯的牢,但是看的近。

軍艦上的黃蜂頭 火控雷達

它包含雷達和火力控制兩大系統。雷達主動發射電磁波照射目標,獲得目標數據,轉換成武器射擊諸元,通知伺服系統,持續跟蹤隨時射擊。彷彿在武器與目標之間牽出一根看不見的線。

因為要主動發射電磁波,所以容易暴露目標,召來敵人反輻射導彈的問候,十分危險。所以火控雷達平時不開機,到最後打擊階段才迅速開機。

這幾種雷達各有各的用途,火控雷達是最讓人興奮,最出彩的階段。所以在影視作品中也會著重加以展現,再配上激昂的音樂,一個字,棒!


和風漫談


火控雷達是各種軍用雷達中通過功能定位進行分類當中的一種,下面我們就來講一下雷達和火控雷達的知識:

雷達的概念和結構

雷達是利用電磁波尋找發現目標,並測定其速度、方位及其他特性的電子設備。可以應用於探測導彈、飛機、車輛、艦船、地形、建築、氣象等,所以可作為警戒、引導、火控、偵查、識別等軍事用途設備,而雷達本身就是一個外來詞彙Radio(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意思就是無線電探測和測距。

目前來說,雷達的各種具體用途和形式雖然不同,但是其基本結構還是一樣的,都包括髮射機、發射天線、接收機、接收天線和顯示器。

火控雷達

火控雷達是軍事雷達中的一種,用於控制火炮等武器瞄準攻擊目標,可以連續照射目標,並準確測定其座標,將信心傳送給武器系統。所以一旦被火控雷達照射,意味著你已經被對方鎖定並瞄準,處於危險狀態,可能隨時被攻擊。所以在和平年代,被火控雷達照射是一種非常危險的狀態。具體火控雷達與其他雷達的不同可參考下表:



目前來說,機載火控雷達通常是X波段。我們現在常說的X波段、S波段劃分方法來自於二戰時期,已經跟不上時代要求,現在雷達波長被劃分為A、B一直到M不同的波段,常規情形下,長波(低頻)波段探測距離遠,但是常需要大功率發射機和巨大的尺寸天線。短波(高頻)則探測精度高,作用距離短。所以我們要根據使用情況,合理選擇波段。

例如機載X波段火控雷達其實屬於I/J波段,探測精度高,所需尺寸小,適合於對設備尺寸和重量有嚴格要求的飛機火控系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