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兩學者討論楊振寧一篇有關《易經》的報告,硬傷太多讓人惋惜

楊振寧作《〈易經〉對中華文化的影響》報告之後,在學術界引起很大的反響和爭論,有人認同,也有人批評。

上海兩學者討論楊振寧一篇有關《易經》的報告,硬傷太多讓人惋惜

楊振寧

在學者們的討論中,仍然隨處可見有關《易經》八卦方面的常識性、知識性錯誤或者有欠嚴謹、科學。

這裡以《文匯報》發表的兩篇文章為例:

浦家齊先生的文章《〈易經〉與傳統文化的檢討》(《文匯報》2005年3月26日)我認為談得非常好,大體上完全認同其基本觀點,但有關《易經》的一些說法,是值得商榷的。

該文說“在中國古代的重要經典中,唯有《易經》涉及宇宙思考,所以對自然科學影響較大”。這是不符合實際的,因為另一部同樣重要的經典《老子》也以對宇宙萬物的思考和認識而著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是《老子》宇宙生成觀。

浦文又說:“《易經》中的太極圖只含陰陽二儀,其包容性之大是不言而喻的。”《易經》中是沒有太極圖的:古今都有學者認為太極圖來自遠古伏羲時代,但《易經》中是沒有太極圖的,至多隻能說二者是有關聯的;今日易學界的主流學者如朱伯昆、李申等,他們認為太極圖、河圖洛書等易圖都是對易學中有關理論、觀念的圖解,遠遠晚於《易經》而產生。

上海兩學者討論楊振寧一篇有關《易經》的報告,硬傷太多讓人惋惜

周易學習中

浦文又說:“《易經》後來按照道教的需要進行了全面的詮釋,成為道教教義的組成部分,就更增加了其神秘性。”

這個說法也是不符合實際的:歷史上對《易經》進行全面詮釋,從孔子和先秦儒家作《易傳》開始,基本上都是儒家或在儒學的背景下進行的,而道教並沒有對《易經》進行全面詮釋。自東漢魏伯陽開始,易學中的一些觀念、道理、術語被引入道教教義、煉丹和養生學中,但談不上對《易經》進行“全面詮釋”;宋、明理學繼承了一些道家、道教的東西,但它是按儒家的需要而不是“道教的需要”而對來自道家、道教的東西作了改造,當然它們更沒有成為“道教教義的組成部分”。

據呂紹綱先生和筆者研究,《老子》思想、道家易、道教易上承殷易《歸藏》,而與《周易》、《易傳》、儒家易學各是一路,宋、明易學才是二者合流,但應是儒家接受了道家、道教中傳出的一些東西(呂紹綱《〈老子〉思想源自〈周易〉古經嗎?》,《周易研究》2001年第2期;王先勝《綿陽出土西漢木胎漆盤紋飾識讀及其重要意義》,《宗教學研究》2003年第2期)。

江曉原先生在《〈周易〉與科學沒有關係——兼論中國古代有沒有科學的問題》(《文匯報》2005年3月26日)一文中將“《周易》、陰陽、五行、八卦、星佔、煉丹、風水之類”均稱為方術是不當的:雖然《周易》、陰陽、五行、八卦均與方術發生關係,但以“方術”概言之是錯誤的。

該文又說:“《周易》體系,原是中國曆代學者持續不斷地參與建構的一個數字神秘主義體系”、“《周易》作為古代數字神秘主義體系,它恰好有符合二進制的地方,這並不能便它因此就具有‘科學’的身價……”。說《周易》是古代“數字神秘主義體系”是一個常識性錯誤,因為其核心和基本構成《周易》六十四卦與卦爻辭均不是“數字神秘主義體系”,六十四卦符號不是數,與二進制可以聯繫的也不是《周易》六十四卦序,而是邵雍先天易、伏羲六十四卦圖。

(本文摘編自: 王先勝,中國學者應嚴謹對待易學基本知識,特此鳴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