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艘國產航母採用核動力的可能有多大?

軍事小科普


50%。在官方確認中國第二艘國產航母採用何種動力之前,我們只能作出這個判斷。決定航母動力系統的因素包括兩方面:需求和能力。

從需求上來說,中國海軍作為一支正在加速“藍水”化的海上力量,對重型航母的需求是比較迫切的,而核動力正是最適合重型航母的動力裝置。同時,雖然001型和002型這樣的大型常規動力航母在目前能滿足中國海軍的需求,但受限於其動力系統需要燃油這一問題,其在自持力上相較於核動力航母來說較差。

中國海軍目前極度缺乏海外補給基地,如果常規動力的大型航母需要長期在外部駐紮或巡航,那麼對燃料補給的依賴就將可能成為其在部署上的弱點,從這一點來看核動力航母也必不可少。但有需求不意味完全有能力,在船舶核動力系統方面,中國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技術並不拔尖。與同時代的美、蘇/俄、英、法核潛艇相比,中國國產核潛艇的反應堆在輸出功率上存在差異,同時耐用性、人機功效方面也有差距。

航空母艦的噸位遠高於核潛艇,同時工作環境也有顯著差異,因此其對核反應堆的設計要求更高、特別是在輸出功率方面遠非潛艇用核反應堆所能相比,而中國在潛艇用核反應堆方面技術又不拔尖,這就意味著即便退而求其次、採用類似“企業”號或“戴高樂”號的多個反應堆並聯的方式建造核動力航母也沒什麼可能(更何況造出來也不見得符合要求)。我們不能排除目前中國核技術取得重大突破、航母用核反應堆已經不再難以攻克的可能,但在官方公佈相關消息之前,一切都是未知數。所以,對於新一代國產航母的動力系統取捨,還是要靜觀。


軍機圖


國產第二艘航母(暫且按照003航母來說吧)目前正在緊張建造中,按照去年底官媒“含糊”報道中透露的信息判斷,003航母將是一艘排水量達80000噸級、採用平直甲板和電磁彈射系統的大型航母!至於動力系統,可能性最大的還是與“遼寧號”、“山東號”一樣的蒸汽輪機,但考慮到電磁彈射系統的用電需求,個人認為採用重型燃氣輪機作為主動力也是有可能的,不過,核動力系統倒是可能性很小!具體如何只有等“官宣”後才能確定了。


003航母效果圖,按照這個效果圖判斷,動力系統應是與“山東號”一樣的蒸汽輪機!

自“遼寧號”航母於2012年正式加入海軍序列後,關於國產航母的各種猜測就一直熱度不減,國產首艘航母“山東號”於2014年正式開工、2017年4月26日下水,截止目前已經完成了4次出海海試,2020年前肯定能夠入役,也就是說2020年我們將會擁有2艘排水量60000以上的中型航母,海軍建設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山東號”航母是在“遼寧號”的基礎上進行適當改進而來的,從結構設計、性能特點上都與“遼寧號”類似,包括動力系統也是也採用與“遼寧號”一樣的蒸汽輪機。經過“山東號”的建造,進一步掌握航母建造所需的各項技術、積累經驗、培養人才隊伍,為後續航母建設奠定基礎。 “遼寧號”(遠)航母與國產首艘航母“山東號”在造船廠相聚


海試歸來的“山東號”航母,服役在即了

有了“遼寧號”改造和“山東號”的建造經驗,國產003航母的建設將會更加高效。而對於003航母的技術定位,按照我海軍大型裝備發展的一貫思路,應是“穩中求進”。核動力和電磁彈射系統是後續航母發展中的兩個核心技術,而關於電磁彈射系統,曾有報道說已經進行過上千次的試驗,應該已經具備實際應用的水平,因此在002航母上將會裝備電磁彈射系統,也是符合“穩中求進”的發展思路的。而對於核動力系統,目前尚未有任何與之相關的信息,而且,航母核動力系統的研發也遠非短時間就能達到應用水平的,何況我們在水面艦艇核動力方面沒有任何經驗可參考,其研發週期肯定不會太短,因此,在002航母上不會採用核動力系統。



國產航母發展路線,國產第二艘航母003航母人將會是常規動力航母

003航母不會是核動力,那麼是否仍然會採用與“遼寧號”、“山東號”一樣的蒸汽輪機呢?個人認為有這個可能,但是採用重型燃氣輪機的可能性也很大!早在數年前就有關於國產重型燃氣輪機R0110順利通過驗收的報道,R0110燃氣輪機功率可達114MW(約15萬馬力),而且具備開發60MW-200MW系列燃氣輪機的基礎。參考英國“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65000噸、裝備2臺36MW MT-30燃氣輪機的情況,以及美國“小鷹級”常規動力航母4臺蒸汽輪機、共205MW推進功率的配置,003航母裝備2臺R0110燃氣輪機改進型作為主動力也是有可能的。當然,即使燃氣輪機不可行,參考“小鷹級”裝備蒸汽輪機作為主動力也是最為穩妥的選擇。



英國“伊麗莎白女王級”常規動力航母採用2臺MT-30燃氣輪機作為主動力


美國“小鷹級”常規動力航母,裝備4條蒸汽彈射器

003航母註定也只是“曇花一現”的型號,估計其主要作用除了儘快擴充我海軍航母規模外,還是驗證大型航母平臺設計和積累電磁彈射系統的使用經驗,為後續的“目標航母”大型核動力電磁彈射航母的建造和使用記錄經驗!按照“遼寧號”、“山東號”、以及003航母的改造、建造速度,估計003航母服役之時可能就是004大型核動力航母開建之日,拭目以待吧!

國產航母對比,左為國產第二艘航母、右為未來大型核動力航母,中間是即將服役的國產首艘航母“山東號”

國產大型核動力航母效果圖


威吶解析


第二艘國產航母使用核動力的概率幾乎為0!


前段時間,官方媒體證實我軍的第二艘國產航母,也就是002航母已經在船臺上建造了,據金一南將軍介紹,002航母在2015年3月便已經開工,根據時間推算,順利的話,今年有可能看到它的大體輪廓。

002航母是直通航母無疑,採用彈射器也是板上釘釘的事情,至於是電磁彈射還是蒸汽彈射,這一點有不小的爭議!


當前從來沒有國家嘗試過電磁彈射與常規動力搭配的航母,美國的電磁彈射目前只有福特號在使用,福特號是典型的核動力航母。所以採用常規動力+電磁彈射將是一次偉大的嘗試,風險是顯而易見的,按照我軍裝備發展的一貫作風,穩定使用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說不使用電磁彈射也是有道理的。

話又說回來,當前我軍對於電磁彈射和蒸汽彈射都在研發,並且對比過程中發現電磁彈射更為實用,且根據媒體報道,中國的馬偉明團隊在電磁技術方面頗有建樹,技術水平不遜於美國人,再加上蒸汽彈射與電磁彈射沒有承接關係,與其先蒸汽後電磁的反覆折騰,不如一步到位地實現電磁彈射,在時間上和成本上更為划算,所以說採用電磁彈射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至於動力方面,可以肯定的是,第二艘國產航母必然是常規動力。因為我軍的核動力技術只在潛艇上使用過,而潛艇與航母有諸多不同之處,無法直接移植。戴高樂號這樣做了,結果證明欲速則不達!雖然航母研發建造速度加快了,但是實際使用總是不利索,還不如靜下心來,認認真真地專門為航母設計一款核動力系統來的實在!


鑑於我軍沒有水面艦艇核動力經驗,且之前未有相關的研究報道出現,所以,據小編判斷,航母的核動力系統目前應該正在攻關中,尚未獲得突破性進展,要應用在航母上,恐怕還有相當長時間的道路要走。


據專家估計,我們的第二艘國產航母與小鷹號很類似,排水量大約8萬噸左右,平直甲板,採用三座彈射器。

2018年2月27日,中船重工集團公司官網刊發一篇標題為《新徵程,新謀劃!》的戰略綱要。其中指出,加快實現核動力航母、新型核潛艇、安靜型潛艇、水下無人智能對抗體系、水下立體攻防體系和海戰場綜合電子信息系統等攻關突破,為海軍2025年實現走向深藍遠海的戰略轉型提供高質量武器裝備。


從文章中可以看出,我軍的航母用核動力系統剛剛處於起步階段,要想研製出真正實用的航母核動力發動機,至少需要五年以上的時間,所以,我軍應該會先建造兩艘002航母應急使用,快的話在003航母上會看到核動力系統的真正實用。


不求權威、詳細,但願能成一家之言!


博士講軍事


核動力航母是中國海軍未來的發展方向,同時還要有彈射器,也就是帶彈射器的核動力航母。目前第一艘國產航母已經在海試,第二艘國產航母也在加緊工期,採用核動力的可能性很低。因為目前我們沒有一艘水面艦艇、民用船舶採用核動力,貿然在航母上第一次採用核動力,風險較大。

有可能的途徑是先搞一個核動力破冰船,可以去北極溜達,驗證一下核動力安裝在水面艦艇上的技術。然後在安裝到航母上,這樣做比較穩妥。第二艘航母解決的是彈射器的問題,同時在一艘航母上解決彈射器和核動力,風險真的較大。

因此第二艘航母側重搞定彈射器,第三艘搞定核動力,這種路線就比較穩,畢竟一艘航母要數十億美元,建造週期長達數年,也是一個大工程。國產航母預計建造的數量在5至6艘,如果第三艘解決核動力,第四、第五艘航母將與美軍的航母平起平坐。


軍情瞭望臺


首艘國產航母相對於遼寧號改變不大,這使得人們對第二艘國產航母充滿了期待。然而,從目前中國持有的技術來看,第二艘國產航母仍然會選擇常規動力而非核動力。雖然令人失望,但是第二艘航母仍然值得期待。畢竟,第二艘國產航母據證實將拋棄遼寧艦的模子,從而選擇平直甲板的電磁彈射起飛,不僅排水量會增加到8萬噸,第二艘國產航母還將具備操縱固定翼預警機的能力。

圖為國產航母

相對於其他百年航母大國,中國接觸航母的時間可以說非常短。一直到瓦良格號進入大連,中國都從沒有發展、探索、驗證航空母艦技術的記錄,甚至於說,中國航母發展時間僅有數十年而已。而在數十年中,中國迅速的復原了瓦良格號航母,並且在極短的時間內推出了第一艘國產航母。

圖為國產彈射航母想像圖

對比同級別的伊麗莎白女王號和維克蘭特號,中國從熟悉到掌握,再到建造,可以說是時間最短的一個。雖然首艘航母只是遼寧艦的翻版,第二艘國產航母在體量上也僅僅接近美國的小鷹級航母。

圖為空警600想像圖

但是,中國已經開始發展屬於自己的核動力航母,第二艘國產航母只是中國核航母夢的跳板,並不代表中國沒能力建造核動力航母。穩步發展,摸著美國的經驗過河才是正道,過早的建造核動力航母將會帶來很多的技術驗證問題,難免會影響航母服役的過程,技術步子邁大了的美國福特號就是很好的證明。


軍事新觀察


目前看,第二艘航母是核動力的可能性不大。根據目前透露的消息,下一艘國產航母依然會是一艘常規動力航母。
圖:前陣子流傳的第二艘國產航母想象圖

之所以說下一艘國產航母採用核動力的可能性比較小,是因為長時間以來中國都並未流出艦用核動力裝置研製成功的消息。目前,我國的小型核動力裝置主要集中應用在民用船隻(如科考船)或者核動力潛艇上。至於有些網友說的將核潛艇上的核反應堆用於未來的國產航母,小兵覺得並不靠譜。歷史已經證明艇用核反應堆跟艦用核反應堆不能一概而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法國唯一的核動力航母“戴高樂”號就是採用的核動力潛艇移植的反應堆,結果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導致航母工程的拖延。而我國下一艘航母目前據說已經投入建造,根據我國強大的船舶建造能力,不出三年應該就能看到其下水,而核動力裝置技術的攻克不是幾年時間就能完成的,如果讓航母等反應堆,那風險太大了,中國等不起。


圖:法國“戴高樂”號航母(上)以及艦用核反應堆示意圖(下)

小兵推測,下一艘國產航母的基本情況應該如下:排水量6~8萬噸,採用常規動力+電磁彈射技術,以殲15B為主要艦載戰鬥機,並以平直甲板和雙波段雷達為顯著標志。這樣的話,能夠保證性能較第一艘有大幅提升,又不至於太過冒險而出現未知風險,符合我國一直以來“穩中求進”的發展戰略。
圖:首艘


國產航母下水圖

如果要看核動力上艦,估計得等到第四艘航母了。
中國核動力航母想象圖

【你覺得國產第二艘航母採用常規動力+電磁彈射符合你的預期嗎?歡迎下方留言分享你的觀點】


兵者詭道也


魂舞大漠是核動力航母的支持者,因為核動力的好處多多,有稱無限,美國“福特”號,一次性加註可以全壽命使用。中國海軍可以航行去遠方,走得無限遠,我們的百年夢想。沒有了進氣道、排煙道和煙囪常規動力的零碎,艦島不再那麼大,有利甲板佈置更多的飛機,可有效降低雷達反射面積和紅外特徵,以利隱身,提高了航母生存力。節省大量備用燃油空間,以利航空燃料、武器彈藥和補給品裝載,自持力也大為增加。去年底,中船重工的董事長鬍問鳴公開講,我們已經能夠“自主地設計和建造任何型號的國產航母”。此話的意思甚為明晰,核動力技術,我們沒有問題,一般地,中國從不打誑語,公開報道時,早被掌握。我們的報道,引起了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的注意,“中國建核動力航母:美國海軍的最壞噩夢要成為現實?”題目故作驚人之語,也由是見之,他們對我國發展航動力航母的刻意與在意。他們的在意,也說明一樣事,我們的成功。

消息從何而來?今年2月27日,中船重工網站的消息,《新徵程,新謀劃!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中船重工應該怎麼幹?綱要明晰前進方向》,有稱,“以構建中國特色海上現代作戰體系為牽引,加快實現核動力航母、新型核潛艇、安靜型潛艇、水下無人智能對抗體系、水下立體攻防體系和海戰場綜合電子信息系統等攻關突破……”,並說,“為海軍2025年實現走向深藍遠海的戰略轉型提供高質量武器裝備”。解讀消息層面的內容可知,2025是一個重大發展時間與節點,先說了核動力的事,接著即要在2025實現這樣的裝備打造,李傑說,“可以這樣認為,核動力在大型艦船上的應用取得了明顯突破性進展。”突破性進展,說明技術的成熟,完全可以滿足使用條件。

工程化應用有多遠?我們知道,從有到無,有一個工程化應用技術之事,有了並不等於就可以用了,要保證穩妥可靠才成,當年美國“企業”號使用核動力試水,只造了一艘拉倒,法國首建“戴高樂”號,勉強弄成了,使用中一直為航速太低而頭疼。就說現在的“福特”號吧,在“尼米茲”級使用了多年之後,進行核動力升級,交付入役還存在不少問題。工程化使用,技術設計複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詳考我國核動力,一艘3萬噸的核動力破冰船於2017開工,同年,首座海上核電站接近完工,說明實現了應用,具備應用的條件,不再是障礙,若應用在航母上,說造即可造矣,一點都不用擔心。

002是否重新開工?曾經有報道,為彈射方式爭議,停下了已經開工的航母,那時網絡的報道,仍以常規動力形之報端。那麼現在,一片核動力,常規動力不利電磁彈射,又有電磁彈射與全電推的討論,專家說,就是不用核動力,一樣可以實現電磁彈射。把這些消息撂在一起,似乎說明002還得是常規動力。常規動力不與全電推相矛盾,都在關注著一個關鍵的詞,那便是核動力,有了技術成熟的小反應堆,我們能用幹嗎不用,再聯繫中船重工公開的報道,你就知道,採用核動力的可能性有多大。


魂舞大漠


基本上不可能,進度來不及

關於第二艘國產航母(三號航母)方面的消息,從目前來看,在2016年的時候就曝光過要採用蒸汽輪機動力+蒸汽彈射,滿載8萬噸左右。由於電磁彈射進度遠超預期,到去年的時候,通過對比測試,修改設計改用電磁彈射。

而在核動力水面船舶方面,還沒有這方面的報道,我國第一艘核動力水面船舶的信息,是到2018年6月21日,才由中核工業集團電子商務平臺上,發出有關核動力破冰綜合保障船的招標公告,顯示即將開工建造核動力破冰保障船。

所以說核動力水面船舶方面,才剛開始進行試水,按照我國海軍建設一貫的“小步快跑,注意風險控制”的思路來看,不大可能在三號航母上直接使用核動力,在民用破冰船上先進行試用,技術成熟和改進之後,再給航母使用的可能性更大。

從另一個角度講,我國航母對於核動力的需求非常低,雖然核動力是最佳的航母動力選擇,但這主要是從遠海維持力考慮。而我國海軍目前的主要任務還是解決臺海和第一島鏈的問題,這是目前的主要目標和使命。在天下有變時,徹底封鎖臺島東部沿海,阻止其他國家進行干涉是第一使命。這種情況下,續航力要求並不重要。


五嶽掩赤城


可能性不會很大。因為其設計圖已經曝光出來了,通過圖中這艘航母的外觀,我們很難把他和核動力航母聯繫起來。

中船會議室圖中這艘我國未來航母的設計圖怎麼看都不像是一艘核動力航母,其艦島高高聳起的部分和002型航母的排煙道一致。


我國目前在大型艦用核動力技術上處於探索階段,核動力系統不光是核反應堆的裝備問題,還有驅動系統和發動機的設計問題,核反應堆只是能源來源,發動機一般還需要採用大型蒸汽輪機,我國目前大型蒸汽輪機可以供排水量6萬多噸的航母使用,但是如果是8萬噸以上的彈射型核動力航母,那麼我國還需要在現有的技術基礎上對大型蒸汽輪機進一步研究吃透。

核動力航母雖然是核動力,但是發動機還得采用大型蒸汽輪機。


還有驅動系統問題,驅動軸單軸功率必須提高,如果不提高用多用幾個軸的方式解決,那麼故障率會大大增加,推進效率會大大降低,影響軍艦在全壽命階段的使用。此外,艦用核動力技術的另外一個重點,也就是核燃料棒的丰度必須提高,只有用高丰度的核燃料棒,才能減少航母維護的次數,提高安全性,提高經濟性。

法國核動力航母戴高樂號因為動力系統設計問題,常年處於維修狀態。


我國現在正在對核動力破冰船的建造進行公示,招標也已經確定,中船和中核都通力合作在推動這一項目,排水量為2萬多噸的核動力破冰綜合保障船一旦建成,將會是我國第一艘核動力水面船舶,也可以為其他船隻提供補給保障,可以從他的身上獲得大量的水面核動力推進技術經驗,但是如果說下一艘航母就採用核動力,那顯然還是跟不上的。


海事先鋒


正常來說不會!上核動力航母最少也會等到第四艘才開始裝備,主要是我們現在對航母的需求太大,等不起核動力航母服役,我們肯定是要先滿足最基本的國防需求,然後再去考慮升級成核動力。

我們的國家海軍建設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是有航母階段。航母是一個戰時載體平臺,需要結合戰場來綜合考慮。比如我們看俄羅斯在敘利亞總共裝備了 24架固定翼戰機,26架武裝直升機,俄羅斯在敘利亞大展神威,取得了敘利亞戰爭的勝利,保護了俄羅斯在中東的利益。俄軍駐敘總兵力也就跟一艘航母戰鬥群一樣多,以現在遼寧艦的戰鬥力,完全可以滿足一個敘利亞戰爭的需求狀態。這對於我軍現在來說已經足夠了!現在我們的問題就在於航母數量不足!因為航母需要維護,往往需要三艘才能實現隨時保持一艘航母處於戰時狀態,我們必須要把這個短板先補上。

第二個階段是有強力航母階段。這是建立在有足夠數量航母的情況下對航母的戰鬥力進行升級,這時候的核動力航母就很有必要了,但是呢,也不是代表說核動力航母越多越好,一般來說也是維持三艘就行了,因為航母也要更新換代,必須保持航母的階段性換代,比如美國雖然有11艘航母,但是其中跨越度也有三四代,這才是百年海軍的良性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