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的膽固醇!

膽固醇對人體的健康非常重要!它是構成人體細胞膜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成分,同時它也是合成激素的重要原料,對維持身體正常的生理功能非常重要,同時在消化脂肪方面,膽固醇作為膽汁的重要成分不可或缺。然而,對動脈硬化的恐懼常常使人們對膽固醇敬而遠之,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更是戴上了

壞的膽固醇的帽子,事實的真相又是怎樣的呢?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的膽固醇!

先做一個醫學科普。看看血脂是怎麼回事?血脂的主要成份包括膽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和遊離脂肪酸,存在形式為脂蛋白。其結構為不同含量的甘油三脂為中心,周圍包繞一層磷脂、膽固醇和蛋白質。按其顆粒的大小分為乳糜微粒、極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由大到小)。

乳糜微粒作用為輸送外源性甘油三酯到脂肪組織,極低密度脂蛋白輸送內源性甘油三脂到脂肪組織,低密度脂蛋白運輸膽固醇到全身組織,高密度脂蛋白則為收集外周組織多餘的膽固醇回到肝臟。

科普完血脂的知識大概就可以明白:低密度脂蛋白就是輸送給身體組織細胞需要的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則相反,把身體多餘的膽固醇回收到肝臟作為消化脂肪的膽汁成份,無所謂好壞。之所以認為低密度脂蛋白是壞的膽固醇,主要就是因為血管壁上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就是含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成份。從表面上看似乎低密度脂蛋白的確不好,然而,仔細的進一步的分析發現事實的真相與實際情況不符。

動脈粥樣硬化實際上是機體對動脈管壁上慢性炎症的一種生理性的反應的結果!首先各種因素導致的機體處於慢性炎症狀態,尤其是動脈內膜處於炎症狀態之時,損傷不可避免!各種修補物質包括以低密度脂蛋白為主的脂質就需要沉積在血管的損傷之處,這種沉積物往往都是經過

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

也就是說,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是由於各種原因如肥胖、心血管疾病導致動脈血管受到了損傷,修補損傷的物質是氧化了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或與動脈硬化相關的脂質是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談到這裡,我們就理解了為什麼許多人血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正常仍然出現動脈硬化的原因,因為只有損傷存在,氧化的脂質就存在,動脈硬化自然不可避免。

來自於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 volume8, pages1211–1217 (2002))標題為:Atherogenesis in perspective: Hypercholesterolemia and inflammation as partners in crime。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剖析:高膽固醇血癥和慢性炎症共同作用的結果。也詳細說明了造成動脈硬化的根本原因在於慢性炎症和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總之,不能說低密度脂蛋白就是壞的膽固醇,真正的禍首在於身體的慢性炎症狀態導致的動脈裂縫的形成,修復裂縫自然造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的增多,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換句話說減少血管損傷才是預防動脈硬化的關鍵!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的膽固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