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冠:《歐陽小華——一個具有社會情懷的作家》

頭條原創|泥冠:《歐陽小華——一個具有社會情懷的作家》

魂,是古人想象中能離開人體而存在的精神。泛指一切事物的精靈。亦指國家、民族崇高的精神。

古往今來的英魂史詩、煌煌業績告訴我們,有魂則聚,無魂則散。每個國家,每個地方都應該有魂。魂,是當地的精神圖騰,其能凝聚人心,激人奮發,催人上進。

作家歐陽小華窮數十年之積累,耗費四年之心血,以散文體小說和章回體小說相結全的創新寫作手法寫就的洋洋灑灑60萬字之歷史人物傳記——《香山魂》,詮釋了什麼叫香山魂,其涵蓋了“家國情懷”、“敢為天下先”、“百折不撓”、“包容博愛”等元素,這就是孫中山精神,亦即民族魂。

有專家認為,《香山魂》最大的價值,在於作者通過生動筆墨描寫十五位不同領域的歷史名人,從而塑造中山名人城市的形象,並破天荒的以“基因說”解碼中山何以人才輩出的千年奧秘。同時把底蘊深厚、地地道道的本土風情風俗文化合理巧妙融匯其中,從而構築從南宋末至民國初,以中山為主體,包括珠海、澳門在內的大香山800多年波瀾壯闊的城市歷史,故學術界有人把《香山魂》讚譽為中山“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我看一點也不為過。

我堅定地認為,《香山魂》一書,是中山近年來文化界和文學界不可小覷的創作成果,必將帶來持續和深遠的影響。

一個優秀的作家一定是一個有社會情懷的人,推動社會文明發展的人,否則,充其量就只是一個耍筆桿子的普通文人。一本厚重的《香山魂》做出了最好的回答:歐陽小華是一位具有社會情懷的作家!

應該看到,伴隨著社會轉型期的社會利益與結構的大調整,每個人都面臨著一個在社會結構中重新定位的問題,於是心神不寧、心浮氣躁。在這樣的大環境下, 歐陽小華能靜下心來,歷四個春秋,熬脂熬肝、孜孜不倦寫出了主題鮮明,導向正確,內容豐富,文筆生動的鴻篇鉅製之《香山魂》,沒有使命感,沒有社會情懷是不可能做得到的。

作品首先體現了作者的鄉土情懷。歐陽小華是本土中山人,生於斯、長於斯,個體的成長背景以及家學淵源,令他非常熟識本土歷史文化,對這塊土地有深沉和熾熱的愛。家鄉,對他來說不僅“是身體和精神的棲息地”,更是一個美麗的帶有靈光的文字空間。我們瞭解到,歐陽小華為了寫好《香山魂》,重讀了宋史、元史、明史、清史,以及《香山縣誌》《廣東通志》等,但他並不滿足於此,為增加本書的“含金量”,多年來利用業餘時間,犧牲假期,走街串巷尋找隱藏於市井之中的各種“傳說”,還反覆到“歷史現場”尋根究底,千方百計與名人後人聯繫,盡最大可能獲得更多的史料及寫作素材,千辛萬苦才換來這沉甸甸的《香山魂》。

長久的堅持是一種精神,傾情的專注是一種愛。綿延起伏的五桂山、浩瀚的伶仃洋、風情的九曲河、宮花溪,還有村容、村貌…..,歐陽小華對家鄉一草一木不厭其煩地描繪,正是一種精神的張揚,一種愛的傳頌。正所謂筆端含情,心底有愛。在物慾橫流的今天,沒有一點情懷怎能做到?

家與國,在歐陽小華看來是密不可分的,這種家國情懷體現在他構思的作品中。香山名人數以千計,寫誰?從誰開始寫?都很重要。他將視為民族魂之香山魂的傳承作為標杆,把生活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有全國影響力的香山名人精選十五位立為傳主。誠然,難免會有“遺珠之憾”,但是書中撰寫的有啟蒙時代第一人鄭觀應,共和政體的開創者孫中山,音樂之父肖友梅,空軍之父楊仙逸…..,他們當中的任何一位都可以撐起這個“魂”,何況是十五位不同歷史時期,不同領域的代表性名人?歐陽小華以他們的勵志故事作為主體鋪寫,以家國情懷作為主線貫串全書。我肯定,從他以南宋時期作為開端,以忠臣馬南寶作為第一章的傳主,可見他對香山歷史的精熟,也折射了他的智慧。

因為,歐陽小華確信南宋末是大香山波瀾壯闊歷史的轉折點,中山之所以名人輩出是“崖山之戰”後,大量的宋室遺民落地生根,其優秀基因在這裡不斷傳承,所以才有近代香山從明朝起出現名人“井噴”的現象,這些都是有據可查,有史可依的。此其一;其二,他理智地以馬南寶作為第一位歷史人物拉開八百年香山沉重的歷史帷幕,不僅僅是因為馬南寶的“忠”,家國一體,而且由此引出“基因說”,並以基因說統籌十五位傳主,以他們一生奮鬥的故事映照家國情懷,讓一個個光芒四射的名字長久地閃耀在歷史的星空中,照亮與引領無數報國者的前行之路!

民俗特色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機融合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社會的歷史沉澱。它像一面歷史鏡子,反映了當地人民的生產勞動和民俗風情習慣。而每一個地域所特有的民俗風情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一個人的人格,因此如何保護傳承本土特色文化事關重大。但是,隨著時間的久遠,或傳承的方法單調,這些特有的民俗風情已經漸行漸遠了。如果這些得不到弘揚和傳承,可以說是本土文化的一大損失。歐陽小華有見及此,充分利用自己成長背景的優勢,蒐羅大量的本土風情風俗、民謠歌謠,最難得的是,他皆以故事的形式,應有盡有地融匯到每一章節中,讓讀者從中瞭解到三月紅荔枝、沙溪的扣肉、咀香園杏仁餅等地方特色美食背後隱藏的故事,讓讀者在愉悅的閱讀中,知道影響深遠的小欖菊花會之來源,還有傳唱了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鹹水歌、東鄉民歌、隆都鶴歌等民俗文化,是如何影響著本土香山人的生活等等,讓這些漸漸被遺忘的“香山文化”重新煥發光彩,這些都充分體現了歐陽小華濃郁的人文情懷。

“創新更是情懷的堅守”,歐陽小華的確才情縱橫。他以散文體小說為樣本,又結合傳統的章回體寫作手法,且師古不泥古,可謂別具一格,獨樹一幟。每一章都撰聯為題,以原創的古體詩詞導入收尾,正文除了引用之外,也有他原創古體詩詞,每一首都緊扣內容,詩味雋永。都說,寫古體詩是“戴著鐐銬跳舞”,可見寫古體詩之難,但《香山魂》不僅創作了大量的古體詩,且文字不佶屈聱牙,且有博古之美。這種“詩文並茂”的寫作方式令不少批評家也讚不絕口。最值得稱道的是,作者堅持“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創作原則,以“歷史演義”的寫作手法,在每一章節中都設置符合人物性格的情感故事衝突,輔之以靈動的語言,使作品的歷史性和文學性高度融合,大大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縱觀全書,真情與史事交融、文學與哲思互滲 ,歷史與現實、古老與時尚、高雅與通俗,外地文化與本土文化也在這裡兼容幷蓄、交匯互存….. 。

我認為,閱讀《香山魂》,讓讀者更多的是從中獲得一種情懷的滋潤、一種思想性的啟發、一種理想人格的感召。本書特別值得青少年閱讀,滿滿的正能量,有利於激勵少年兒童奮發上進;本書也適合中老年人閱讀,從中穿越宋時明月、明清山河、民國煙雨,盡情地領略燦爛的香山文化!

四年磨一劍,一朝捧出深山。

1460多個日日夜夜,一幅800年的社會歷史,“史詩性”般厚重的《香山魂》問世,十五個香山籍的偉人名人清晰而光輝地向人們走來,真是中山這座城市的榮光!難怪作品面世後,好評如潮。應了一句話:好作品是一種照耀。而《香山魂》是更廣闊的照耀。

記得有一位偉人說過,人活一輩子,應該在成功的豐碑上留下自己閃光的足跡。因為平庸的人只有性命,優秀的人還有使命。可以肯定地說,歐陽小華已經完成了他的使命,因為他留下了厚重的《香山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