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欺國太甚”的例子?

熙閱歷史


▲中山國都遺址

眾所周知,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稱霸兼併不斷。在中原內亂的同時,四方夷狄逐漸興起。對於這些蠻夷,中原各國基本都採取打壓態度,在“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心理之下,各諸侯國紛紛將他們視作心腹大患。這些夷狄如果不想滅亡,就必須學習華夏文明的先進知識,否則各國會組成聯軍將其剿滅。不過有一個國家卻是例外,即使一直向華夏文明虛心學習,也逃不過被各國攻滅的結局。這個國家就是北狄胡人所建立的中山國。

▲鮮虞遷徙路線圖

中山國,由北狄鮮虞族人建立,位於燕趙之間,剛開始時只是屬於部落聯盟。心高氣傲的鮮虞人,仗著自己力大馬快,又善於野外作戰,便開始逐步進攻富饒的中原國家。短短數十年間,邢國國君被逼得棄城逃亡他國,衛國堅守數年後都城被破,衛國國君慘遭殺害並被鮮虞人剁成肉醬,以賞賜給有功將士。

覺得不解氣的鮮虞士兵還將衛國百姓屠殺殆盡,最後偌大的衛國被殺得只剩下730人。這時,由齊國帶頭組成的諸侯國聯軍趕到,救下了這些衛國國民。見鮮虞人如此暴虐殘忍,諸侯聯軍同仇敵愾,最終將其打得滿地找牙。被徹底打服後,鮮虞人開始一心學習中原的先進制度與文化,並於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仿效中原制度建立國家,名為中山國。

▲中山國的標誌性紋飾——山字紋

中山國建立後,其整體實力日益增強,而且極力想要融入華夏文明體系之中,還經常遣使出席中原諸侯的會盟儀式。在中山武公時期,經過百餘年的發展積累,中山國的國力達到鼎盛,經過幾次對外戰爭後更是進入全盛時期。

可悲的是,由於此前中山大軍屠戮衛國無辜百姓一事,中原各國都對其充滿敵意,將其視作心腹大患,所以即使中山國一直在努力,但也很難真正地融入華夏之中。在各諸侯國中,對其最痛恨的乃是晉國,幾乎到了欲除之而後快的地步。從其建國伊始,晉國便派兵打擊,幾次征伐後便將中山國附屬的鮮虞部族剿滅一空,該國也一度被晉滅亡,疆土也被劃歸為晉國所有。

▲先秦時期諸侯蠟像

三家分晉時,中山國趁著中原內亂再次復國,並日趨強大。於是魏國又挑起了攻打中山國的重擔,魏文侯在位時,先後派出樂羊、吳起等大將出兵剿滅中山國,經過三年苦戰,中山國再度覆亡。但頑強不屈的中山國之後又趁機復國,此時趙國經過趙武靈王改革,已成為中原最強大國家,見禍害天下的中山國又興起,趙國大軍經過5年苦戰,徹底將其滅亡,中山國人也由此融入華夏之中。

▲《史記》明代刻本

從中山國國史來看,它足以稱得上是春秋戰國時期最為悲劇國家,數次被滅又數次復國,如此頑強的中山國從始至終都在學習先進的中原文化。如果中山國人的先祖不是那麼殘忍,中山國日後也不至於被中原各國針對敵視並徹底湮滅在歷史長河之中。一啄一飲,莫非前定。

參考文獻:

《東周列國志》《史記》


趣觀歷史


蘇中七戰七捷,粟裕把李默俺欺負的不成樣子。用3萬新四軍,欺負得12萬國軍受不了,這樣的“欺人太甚”的事情,實在少見。

黃埔軍校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文有賀衷寒,武有胡宗南,又文又武李默庵。”作為黃埔三傑的李默庵,在軍事上還是很有才能的,可是遇上粟裕,直接被虐成了渣渣。

粟裕對高郵日軍發動的對日寇最後一戰,讓華中根據地連成一片,僅僅隔著一條長江,就能到達蔣政府的首都南京。註定了這裡會成為國共開打的主戰場。

當李默庵集中了5個整編師12萬人進攻蘇中時,整編83師師長李天霞說,我們沒問題,一個團就敢打共軍!驕兵必敗,83師雖然精銳,也註定是要給解放軍送人頭的。

  • 一戰宣泰

粟裕將軍授銜瞄準的就是五個師中最精銳的83師。當時83師一個團在宣家堡駐守,粟裕將軍集中了6個團長途奔襲,不僅打掉了這個團,還捎帶腳打掉了增援的1個團兩個營,83師元氣大傷。就在宣家堡打響時,李默庵正在準備出兵蘇中,沒行到後路被抄了吧!

宣家堡攻克,李默庵趕緊派49師攻向如皋,想要切斷華中野戰軍退路。如果這一計策能夠成功,華野可能陷入重兵重圍。可是,宣家堡戰役之後僅3天,華野就繞到了49師背後,49師的後路被斷了!兩天兩夜的時間,49師差點被圍殲,一個整編旅被擊潰,殲敵人數過萬。為了保障戰役靈活性,華野見好就收,主動撤離戰場。

  • 三戰海安

李默庵佔領如皋,佔據了有利位置。於是兩軍開始了對海安的爭奪。面對敵人6個旅的優勢兵力圍攻,粟裕再次決定撤退。粟裕從海安到淮安,300裡帶著警衛員前往華中軍區,說服了上級。

如皋戰役不戰而撤,大大助長了敵人的驕橫氣焰。國軍五個師紛紛開始“放衛星”,你報2000戰果,我就報5000,你敢報5000,我就報10000!李默庵一統計,華野好像已經被消滅得差不多了啊!

  • 四戰李堡

就在這時,粟裕向中央軍委“斗膽直陳”,從山東野戰軍陳毅部借來一個旅,主動發動了對李堡的奇襲戰!短短20小時,消滅敵人1.5個旅。這是蘇中戰役的第四戰,李默庵帶領的國軍,只好繼續收縮陣線。

  • 五戰丁堰

李默庵沒想到的是,粟裕敢繞開重兵集團,以黑虎掏心之勢進攻南通和如皋之間丁堰等地。此地駐守的是交通警察總隊,是從戴笠的忠義救國軍改編而來。這些“交警”,裝備了大量卡賓槍等自動武器,但缺少重武器,擅長游擊戰,可是面對陣地戰和運動戰,直接就成了菜雞。丁堰之戰,我軍消滅了交警總隊5個大隊(相當於團),繳獲了大量自動武器。

六戰如黃路

李默庵並不甘心失敗,迅速向如皋增援一個旅,又派出黃百韜25師離開泰州攻打邵伯。粟裕當即決定,取道黃橋,攻克泰州,讓黃百韜兩面受敵。剛到黃橋附近,迎面撞上增援如皋的99旅。華野集中5倍兵力,分分鐘滅了99旅,王鐵漢派出接應99旅的軍隊也被打掉大半。這場發生在如皋到黃橋公路上的戰役,共殲敵1.7萬人。這就是“如黃之戰”。

  • 七戰邵伯

如黃之戰,大大震懾了圍攻邵伯的整編25師,黃百韜只好撤軍,邵伯防禦戰宣告勝利。

從1946年7月13日至8月31日,粟裕3萬人,面對李默庵12萬人,僅僅40多天時間,消滅敵人5.3萬人,李默庵名譽掃地,從此退隱江湖。

粟裕在蘇中戰役中上演帽子戲法,7次交戰,5次大勝,除了海安防禦戰和邵伯防禦戰未竟全功,其他都是完勝。尤其是與國軍的這些精銳美械師交戰,繳獲了大量自動化武器和火炮,一頂“運輸隊大隊長”的帽子,穩穩地戴在了蔣介石頭上。

在國軍進攻狀態下,我軍取得這樣的勝利,有情報部門的很大功勞。在華野所屬的“四中隊”,敵人的所有作戰部署都被破譯,甚至敵人上報的位置,也全部被我軍所獲悉。粟裕將軍根據這些電文,經過精確計算,迅速抓住戰機,每次都能集中三倍乃至五倍兵力,幾個小時擊潰敵人,然後轉戰他處。就這樣,敵人在明處,我軍在暗處,我軍只要牙口硬,想吃那塊吃那塊,而敵人,只能被動挨打,左支右絀。

關注歷史知事,給你講解更多好玩的歷史知識!


歷史知事


當我們討論中國歷史的時候,逃不脫幾個形容詞去形容朝代!

比如:強漢盛唐,弱宋剛明,暴元愚清!

而這恰恰就是簡短而又精煉的詮釋了一個朝代的氣質!

對,朝代就如人一樣,是一種有氣質的存在,那麼氣質這個東西從何而來,就從那開創者還有那將朝代變盛世的帝王而來!

漢朝之強大:源自布衣起家的劉邦,骨子裡的實用主義精神,這種實用主義精神,讓他們深知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於是才有後來文景之治積蓄國力,才有漢武揮鞭重塑民族之精神!

唐朝之強大:源自李唐王室異域血脈中的強硬,骨子裡的不屈不饒精神,這種不屈精神,讓他們深知唯自強方存活的道理,才有渭水之盟後的發憤圖強,才有李靖的犁庭掃穴,才有後來的巨唐盛世!弱宋之弱:源自趙宋皇室,那骨子裡的不安,這不安來自於對武將的恐懼,對五代亂世的深刻記憶,對自己黃袍加身的內疚,於是才有揚文抑武的不斷昇華,最後文峰鵲起,武力孱弱,即使經濟發達,也難逃覆滅,終亡於蒙元強悍的武力。

剛明之剛:源自朱元璋流民屬性。流民,一個被拋棄的群體,於這群體而言,除了剛強,自救,無路可活,這才有了後來土木堡,才有後來君王死社稷,雖愚不可及,卻值得稱道!

先說朝代氣質,再說欺國太甚,為何,不過是引申出主題而已,這個主題就是《渭水之盟》,一個欺國太甚,最後奮發圖強,報仇雪恥的故事!

於欺國太甚而言, 歷史上不乏先例!

比如,唐朝渭水之盟,宋朝澶淵之盟,明朝土木堡之變,漢朝白登之圍,民國何梅協議!

以上無不是強權國家,仰仗無力,威脅中原王朝的事列,澶淵之盟最後用財富換和平,土木堡之變,最後轉危為安,白登之圍最後奮發圖強,何梅協議,最後中國勝利。

於結果而論,除趙宋沒有反敗為勝,中國都是最後的勝利者,只是時間先後長短有別而已!

而其中反擊最犀利,時間最短,最徹底的就是唐朝渭水之盟後的絕滅突厥!

發生於公元626年的渭水之盟,其實在歷史上語焉不詳,很少有人知道唐朝付出了多大的代價,才換來和平,當時之長安,被突厥大軍兵臨城下,幾乎旦夕可破。

而雙方的兵力對比也很懸殊,於唐朝而言,兵力不過萬餘人,而突厥大軍十多萬精騎,呼嘯而至。

怎麼辦,這是初登皇位的李世民必須要考慮的事情。

數月前的玄武門之變,他剛剛手刃自己的兄弟李建成,李元吉,一場動盪之後,就是突厥頡利可汗的趁火打劫,京師初定,政令不通,國家未定,如何是好?

於李世民而言,作為一個以武著稱的帝王,馬背上的日子並不陌生。

虎牢關前英雄猶在,那有不咬牙切齒的道理!

然而,他卻隱忍了下來,原因無他,實力不濟耳!

於實力不濟時,要先示強以自保,後鼓勇而妥協,這是屬於弱者的李世民選擇的生存之道。

於是他面對突進至長安不過40裡距離涇陽(今陝西涇陽縣)地區的突厥大軍。

先是派出猛將尉遲恭主動出擊,打敗敵軍先頭部隊,在設疑兵之計。這是表態,表達的不過是,別得寸進尺,就算要打我也不怕你!

之後在親率高士廉、房玄齡等六人,孤身赴約,於渭水之側,和頡利可汗隔河互慫。

古有關雲長單刀赴宴,今有李世民隔河罵仗,這是展示強硬。二相交談,在充分交換意見互相罵對方不守信用什麼之類的官方套話之後。

終於進入實質談判階段。

頡利可汗來此的目的其實很簡單,之前你家老子李淵不是給我稱臣納貢嗎!

這次你家換了皇帝了,這事情還算不算數?

如果不算數,我就自己來取,也不管什麼盟約了,兵強馬壯者為王,這是遊牧民族的規矩!

李世民一看,這情況就知道這傢伙沒有滅亡自己的意思,不過是趁火打劫。

想著的是求財不是要命!

那麼如何做才能讓他們消停?這個問題擺在了李世民面前!

於生死存亡時刻,奮起反抗是勇氣。

於財富生死而論,不明智的對抗是莽撞。

突厥既然是要面子,要錢的,那就給他們吧!

於是,在談判扯皮之後,渭水之盟達成,而代價就是國庫幾被搬空。

在“空府庫”之後,唐朝終於送走了瘟神,李世民終於度過了這一次的危機!

奇恥大辱啊,奇恥大辱,這李世民可不是什麼善男信女,而是千古一帝,一個能殺兄囚父,不折手段奪位的人,當然不會忘記這份屈辱。

府庫搬空,錢財打包,收穫無數的突厥人撤軍了。斬白馬立下的盟約和稱臣納貢的承若讓他們心滿意足。

一方心滿意足往往是一方的憤恨無比!

實力弱小的在等待時機,實力強大的往往會內亂,歷史無數次證明了這一點。

這不合約簽訂不久突厥就內亂了,反對頡利可汗的薛延陀、回紇諸部落,開始生起異心,他們另立薛延陀為可汗。

不僅如此,小可汗突利也和頡利可汗決裂,並暗中於大唐聯繫,想要奪權,這不斷內亂再加上天災,突厥勢力越發弱小!

與此同時唐朝卻在勵精圖治,經濟恢復後的李世民開始整軍備武,報仇雪恨!

他為了培育精兵,甚至在自己內宮顯德殿,招募士卒和自己一起習武,以身作則,和士兵同時操練,古往今來,試問那位帝王是如此?

在李世民不斷操練和積極準備之下,精兵練成,進駐反擊的最前線恆安(今山西大同)、朔方。(今內蒙古烏審旗)

只等那最後的決戰時刻到來!

貞觀三年(公元629年),也就是渭水之盟後三年多,唐朝的反擊就開始了!

唐軍與突厥軍在白道展開大戰,戰而勝之,突厥被打敗後撤退,唐軍屯營於磧口,進一步進逼突厥腹地。

貞觀四年(公元630年),軍神李靖出擊,一戰大破定襄城,俘虜楊正道及煬帝蕭後(後來李世民老婆,著名的六味地黃丸),此戰突厥頡利可汗孤身逃走,僅以身免!

隨後李靖趁勝追擊,持續打擊突厥,斬首萬級,俘獲十餘萬突厥人。與此同時,屯軍磧口的李勣也率軍從另一路突襲突厥,俘獲五萬多突厥人。

面對這兩路大軍,分進合擊。

突厥頡利可汗膽寒,妄圖逃亡吐谷渾,被唐朝唐朝西道行軍總管張寶相生擒。失去主心骨的突厥,土崩瓦解,最後就此覆滅!

殘餘勢力大部選擇歸附唐朝,小部逃亡西域!

一個威名赫赫的遊牧民族帝國,滅亡!

就此唐朝版圖急劇擴大,也為後來無數次擴張戰役打下堅實的基礎,才有巨唐稱呼的出現!

這樣一次欺國太甚的事情,以唐朝被欺負開始,由李世民忍辱偷生為中點,用無數財富換來和平,在國內穩定之後,用各種外交手段,挑撥離間頡利、突利可汗,讓他們內亂。

最後整兵備武,一戰功成!

無怪乎,在得知東突厥被滅消息之後,李世民於慶功會上,會不顧形象的載歌載舞,而更誇張的是,為李世民載歌載舞伴奏的是哪太上皇李淵!

一個帝國的氣質,展露無疑,那就是強硬和灑脫!

太宗雖私德不顯,但是於國家而論,他無疑是一個好帝王!


阿斗不傻


范增曾表示“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由此可知秦國對楚國有“欺國太甚”的事實。楚國是西周時期分封的一個子爵諸侯國,後來漸漸成長為一個巨無霸王國;當年楚人跟羌人一樣悲催,他們被商人捉去做成人祭祭祀神靈。周武王伐紂時,楚人也派了八百勇士去參戰,戰後楚人首領被封在丹陽,國格為子爵。秦人在武王伐紂之時全力幫助紂王對抗諸侯聯軍,因此戰後並遷至隴西河谷養馬,後來秦人幫助周王室抵抗戎人,千里護送王室東遷,因功得以封國,國格為伯爵。

秦楚兩國都是東周時期的大國,兩國因為共同的利益而走到了一起,所謂共同的利益就是遏制晉國的霸業。晉國是中原地區的強國,他向西遏制秦國東出;向南遏制阻止楚國北上;儼然成了中原文明的屏障,因為春秋時期秦國被視為西戎,楚國被視為南蠻。歷史上雖然有“秦晉之好”這個成語,但那只是短暫的,秦晉、秦魏因為河西之地的歸屬,雙方血戰百年,可謂百年世仇。

秦楚結盟共同對抗強大的晉國(魏國)則有數百年的歷史,當年晉楚邲之戰中楚國獲勝,秦國沒有少協助楚國。秦國可以安心西進,滅國十二,益地千里,稱霸戎狄,跟楚國死死咬住晉國是密不可分的。秦楚兩國公室相互通婚,可以說秦楚兩國上層早就血脈相連了,秦國最美公主孟嬴就嫁給了楚平王的太子,最後被楚平王霸佔了。楚國被吳國攻佔首都後,也是秦國出兵協助收復的。秦國強盛後楚國公主羋月也遠嫁秦國,最終成長為大秦宣太后,因為宣太后的原因,秦國王室多娶楚女為後。

國與國之間沒有永恆的友誼,只有永恆的利益。戰國初期魏國強勢崛起,秦國被魏國暴揍,這時作為秦國兄弟之邦的楚國與魏國沆瀣一氣,參與魏國主持的分秦大計,表示願出兵十萬攻取秦國的商於之地;秦孝公在《求賢令》中寫道"諸侯卑秦,醜莫大焉"指的就是這件事。秦國變法強盛後,以統一天下為已任,對楚國又哄又打,玩弄楚國於股掌之間。張儀騙楚國與齊國絕交,原來答應的六百里地只有六里;楚國出兵擊秦,戰敗而歸,反而被秦國攻佔數城。秦昭襄王還把楚懷王騙到武關來,然後囚禁楚懷王多年,最終客死咸陽。白起攻佔楚國都城,又焚燒楚國王陵,斬殺楚國數十萬將士。最終楚國還是被秦國攻滅了,十五年後楚國復國並將秦國攻滅,秦人加入漢軍經過四年戰鬥又將楚國攻滅。


大秦鐵鷹劍士


當列強默認了日本在中國東北炮製的偽滿洲國時,整個世界對中國欺國太甚,明明中華民國政府是當時世界上唯一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偽滿洲國名正言順的成為中國的國中之國,太欺負這個國家了,但是時間過去十年之後國際社會為他們跨榮日本,欺負中國,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但是現在抵抗日本侵略的重擔只能有中國來承擔。


分割中國的領土,攫取中國優質的資源,這就是日本對中國最大的危害,在中國大業統一到東北時,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阻礙中國統一,,並在中國這塊肥沃的土地上建立了所謂的滿洲國,對於一個國家最大的危害莫過於侵佔其領土,所以中國人是堅決不答應的,絕對不認可滿洲國,雖然美國便面上不認可滿洲國,但私底下動作不斷偽滿洲國雖然表面上統一,遭遇了日本的魔咒,東北,因為日本的侵佔成為中國抹不去的痛,日本鐵蹄縱橫在這片豐饒的土地上,如同鉗子遏制住了中國的咽喉,


當是個世紀三十年代初,中國的經濟正欲展翅騰飛之時,資本主義遇到全球經濟危機,日本為了轉嫁國內矛盾和解決政治危機的唯一手段就是牢牢霸佔中國廣饒的東北土地日本這個忘恩負義的國家一定忘記中國在日本大地震時,舉全國之力對他們的援助,喪心病狂的製造了九一八事變在東北犯下滔天的罪惡,搶掠中國財產和屠殺百姓。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政府簡直太軟弱了,1931年9月22日,蔣介石對請願的南京學生說,此刻全國應該上下一心,先以公理對抗強權,和平對抗野蠻,忍讓含憤,暫取逆來順受的態度,靜待國際公理之裁決國即練滿根本不拿中國當回事,加之日本的威脅和狡辯,日本對中國東北並無圖謀,1932年日本扶植傀儡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做了偽滿洲國的皇帝,滿洲國得到西方國家認可,這不是欺國太甚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