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選前 莫迪給中印關係吃“定心丸”!印度變強有理由

這篇來談談莫迪,他在即將到來的大選前,公開談及了中印關係,還是值得關注的。

按照4月6日發佈的最新民調,莫迪的支持率超過40%,很可能在4月11日開始的大選連任總理。所以他對中印關係怎麼看,當然需要留意。

印度第一大報印度斯坦時報4月6日公佈了專訪莫迪的內容,當然他內政外交都在談,等於把未來的施政綱領說了一遍。

木叔對他的內政表態自然沒什麼特別關注的,對中印關係還是很在意的。

大選前 莫迪給中印關係吃“定心丸”!印度變強有理由

大選前 莫迪給中印關係吃“定心丸”!印度變強有理由

那麼莫迪怎麼說的呢?如果用兩個字來說,就是:理性。

他沒有用什麼民族主義情緒來渲染中印分歧,也沒有用一些誇張的表態來襯托中印合作。而是很坦誠地表示兩國未來如何一起走,甚至還提到讓中方比較放心的態度,那就是不會和美日等國一起對華遏制。

莫迪稱,“就雙邊關係而言,我們有共同理解,也有不同之處。我們彼此有差異,也有能接受的地方。我們不會讓分歧變成爭端。”

這就比較理性。

大選前 莫迪給中印關係吃“定心丸”!印度變強有理由

大選前 莫迪給中印關係吃“定心丸”!印度變強有理由

莫迪還說,每當兩國關係出現一些問題,總會想出解決方法,“所以,不應該讓多邊議題破壞雙邊關係”。

至於什麼是“多邊議題”,莫迪沒有細談。

但有媒體認為,很可能就是美國推動的“印太戰略”和“四方安全對話”。也就是包括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的一個準軍事合作框架。這個所謂對話曾被視為對華遏制的一個手段。

莫迪的這番表態,其實暗示印度並不會在和其它國家發展關係時,讓中印關係受到波及。

其實莫迪的理性,也說明了印度發展的方向。

任何有理想和追求的國家,想成為國際社會的大國,肯定要有相對成熟和理性的國際心態,印度一直把自己視為潛在的大國,所以莫迪的獨立自主的表態,其實也能襯托出,印度具備成為大國的潛質。

木叔之前也反覆說,印度是一個不能小覷的國際政治力量,而且是已經確定能成為大國的一個新興市場國家。

從經濟上而言,再有10年,2030年,印度的GDP就會成為全球第三,超過日本,僅次於中美。

大選前 莫迪給中印關係吃“定心丸”!印度變強有理由

是不是覺得很吃驚啊?因為有些人始終還以為印度又髒又亂,基礎設施又差,怎麼能發展的好呢!

但印度在科技創新,在社會福利、減貧和基礎教育,乃至工業5.0等多個面向上,都已經有所成就了。

舉個例子,印度的飛船也開始進行太空探索了,甚至進行繞月飛行,這在全世界也只有5個國家有這樣的實力和動作。

當然印度還有很多問題,畢竟大國,一窮二白,有問題正常。不過印度能有解決問題的渠道和方法,這就是他們發展的路徑。

具體而言:

第一,印度的政治發展比較穩定,是第三世界國家裡少有的幾乎沒有軍事政變打斷的國家。

西方為什麼把印度視作是最大的民主國家?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印度政治很符合西方的民主制度特點,既三權分立,又沒有強大的軍隊來制約。

看看其它第三世界國家吧,比如印度的鄰居巴基斯坦軍方勢力強大,甚至動不動政變。

再看看很多東南亞和非洲國家,表面上西方民主,實際上也是有各種動盪。

而印度1947年獨立至今發展基本順暢,這是該國經濟能被預測的重要原因,也是經濟能發展的重要保障。

大選前 莫迪給中印關係吃“定心丸”!印度變強有理由

第二,印度人口多,年輕化,這是巨大的紅利,同時印度處在工業化、互聯網化和城市化發展的疊加期,機遇不錯。

發展既需要基礎,也需要機遇。

印度的基礎就是龐大且年輕的人口,他們無疑會給印度未來增加巨大的活力,他們的創造力再加上科技投入乃至教育程度的不斷提高,會讓印度發展後勁很足。

而且印度基本上是一個英語國家,英語普及率相對較高,高級知識分子的英語水平很好,這給印度在工業化和科技化時代與西方相協調提供了機遇。

因此,印度的發展只要沒有大的動盪,按照如今的模式,成為大國沒問題。

莫迪,也肯定會在印度成為大國的路上扮演重要角色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