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順這裡,朱德、陳毅、羅榮桓、聶榮臻等駐紮過

丰顺这里,朱德、陈毅、罗荣桓、聂荣臻等驻扎过

丰顺这里,朱德、陈毅、罗荣桓、聂荣臻等驻扎过

紅色馬圖雕像。

採茶不忘朱軍長,當年帶軍過山窪;贈給井岡茶種子,井岡精神播萬家。井岡山茶細播下,綠色茶苗遍山野;紅軍哥哥回來吧,敬您一杯馬圖茶……”一曲《敬您一杯馬圖茶》在馬圖村村民口中傳唱,喚起馬圖紅色革命記憶,也為“馬圖茶”增添了傳奇色彩。

近年來,在黨的鄉村振興戰略政策指引下,馬圖村發揮資源優勢,做好做活紅色文化和綠色產業相結合發展的文章,以黨建為引領,革命遺址為依託,茶業為支撐,打造紅色精神傳承村和新時代綠色產業富民村。

丰顺这里,朱德、陈毅、罗荣桓、聂荣臻等驻扎过

馬圖村全長12.418公里的福彩路沿河修建。

革命老區煥新顏,紅色故事代代傳

驅車進入位於九龍嶂、北山嶂山區腹部的龍崗鎮馬圖村,一路高山險峻、重巒疊嶂,崎嶇的山路峰迴路轉。90年前,朱德、陳毅、羅榮桓、聶榮臻等都曾在這片紅色土地留下革命的足跡。見龍居、燕翼居、得震樓、八士廬和西華寺軍事培訓學校等革命遺址,正是這段歷史的見證。

丰顺这里,朱德、陈毅、罗荣桓、聂荣臻等驻扎过丰顺这里,朱德、陈毅、罗荣桓、聂荣臻等驻扎过

紅四軍進馬圖史料展。

“紅四軍進駐豐順並在馬圖休整時,軍部設在見龍居,朱德就在這裡住宿三天兩夜。燕翼居是政治部、參謀部,也是陳毅當時的住所。”馬圖村八旬高齡的村民饒爐元告訴記者,他的伯父是蘇維埃豐北區區委書記,父親是赤衛隊員,父輩生前的諄諄教導,讓他對這段紅色歷史熟稔於心。“聽父親生前講述,當時國民黨軍反撲圍剿,得震樓被火燃燒,當地村民迅速將火撲滅,才保住了。”饒爐元指著得震樓屋頂梁簷燃燒的痕跡告訴記者,舊址這兩年修繕一新,但歷史的痕跡依然保留,再現了當年的場景。

丰顺这里,朱德、陈毅、罗荣桓、聂荣臻等驻扎过

見龍居(左),燕翼居(右)。

丰顺这里,朱德、陈毅、罗荣桓、聂荣臻等驻扎过

見龍居。

“2017年,我們啟動中央蘇區豐順革命史料陳列館項目,修繕革命舊址,建設紅色文化廣場及相關配套。今年還將投資550萬,把廢舊的學校改造成紅色主題館,建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打響馬圖紅色名片。”據龍崗鎮鎮長邱茹莉介紹,下一步,馬圖村將結合生態資源,建設紅色文化核心區、歷史印記之軸、休閒水樂之軸、生態山林運動區、綠色茶田觀光區、農家田園體驗區,打造“一心兩軸三片區”。

龍頭帶動產業興,綠茶飄香民致富

遠望一片林,近看是茶園。春雨過後,一叢叢茶樹抽出嫩綠的新芽,馬圖村上萬畝茶園也開始一派忙碌的場景。茶叢中,村民鍾心英頭戴雨笠、懷抱茶簍和茶農們忙碌地搶摘春茶,熟練的採茶手藝也給她帶來可觀的收入。馬圖村全長12.418公里的福彩路沿河修建,如玉帶般纏繞在茶山之間,一直延伸到茶園裡,也通到村民家門口,成品茶葉沿著這條瀝青路運出馬圖村,銷往各地。

丰顺这里,朱德、陈毅、罗荣桓、聂荣臻等驻扎过

馬圖村茶農們忙碌地搶摘春茶。

“馬圖村至今有300多年種茶史,村民家家有茶園,世代都種茶。”馬圖村黨支部書記何運新告訴記者,以前山路難行,村民們挑著擔,走著陡坡到縣城裡賣茶,小作坊製作的茶葉質量參差不齊,無標準、無產量、無品牌,導致賣不出好價格。近年來,馬圖村以“公司+基地+農戶+合作社”的模式,在“馬山”、“馬圖”等龍頭企業帶動下,馬圖茶葉的種植從零散、無序到規模化、標準化,走出了一條“一村一品”的產業路、致富路。

丰顺这里,朱德、陈毅、罗荣桓、聂荣臻等驻扎过

在龍頭企業帶動下,馬圖茶葉的種植從零散、無序到規模化、標準化,走出了一條“一村一品”的產業路、致富路。

“我們公司和茶農簽訂協議,提供種植和技術指導,建設生態茶園,實行有機種植管理,向茶農收購茶青。公司還引進廣東省首條茶葉標準化加工生產線,生產線根據梅州傳統綠茶的加工工藝進行研發,使成品茶葉質量得到大幅提升。”廣東龍崗馬山茶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饒幸霞說道。

目前,在品牌帶動下,馬圖村全村茶農870戶,茶園種植面積12000畝,年產量約48萬斤,僅茶葉一項,村民每年人均收入達1.5萬元,為鄉村振興起到產業龍頭帶動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