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乾物燥、山火頻發,祭故人能否不再焚香燒紙

常言“清明時節雨紛紛”,但今年的清明,卻是天乾物燥,山火頻發。各地森林火災所造成的慘痛傷亡與巨大損失,讓國人痛心不已。而隨著清明節祭掃高峰的到來,火災隱患正在愈發增多。

天干物燥、山火频发,祭故人能否不再焚香烧纸

4日上午,大連喬山墓園附近發生一場山火,由於當地風力較大,火勢蔓延速度較快,截至下午一點火勢才得到控制。萬幸的是,暫無人員傷亡。

4日夜裡,北京懷柔發生山火。各路救援力量迅速出動,在次日凌晨將明火全部撲滅。

據統計,我國每年因祭祀引起的森林火災,約佔全年森林火災總量的40%。山間升騰起的火焰,不僅對他人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肇事者的無心之失也會使自己受到法律的嚴懲。本想通過焚香、燒紙、點蠟等傳統祭掃形式表達哀思,卻平添了更多悲劇,“移風易俗、文明祭掃”的倡議,在這個清明顯得尤為重要。

天干物燥、山火频发,祭故人能否不再焚香烧纸

要扭轉千百年傳下來的風俗,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從細節抓起。各地政府正在積極創新,引導清明活動向更豐富多元的方向發展。比如,融入追思先賢、紀念先烈、孝親感恩、生命教育等內容,將紀念逝者與傳承優秀文化有機結合,使清明節成為傳遞親情、弘揚文化、保護環境的重要載體;比如,建立清明節文明祭掃服務保障機制,加強部門協同配合,讓人們進行集中祭掃,實現“平安清明”。一系列制度層面上的創舉,推動綠色低碳、文明平安的現代祭掃理念逐步為大眾所接受,從而降低明火使用的概率。

很多墓園也在主動轉型,在不影響民眾祭奠的前提下,在祭品和服務上做了不少文章,鼓勵文明掃墓。在八寶山人民公墓西門外,石景山城管部門會同屬地老山街道開展“冥幣換鮮花”“電波寄哀思”“天堂信箱”等活動。市民可以選擇放棄使用冥幣,在志願者這裡換取一枝鮮花,送到故人墓前。還有墓園與互聯網公司合作,將記有親人信息的墓地“搬”到互聯網上,實現“雲祭掃”。慎終追遠祭故人,當不必拘泥於具體方式,只要有“真情”的內核在,心與心之間的距離就不會拉遠。

天干物燥、山火频发,祭故人能否不再焚香烧纸

留得青山埋宗骨,慎用火燭祭先人。思念如花,在清明的春風裡一瓣瓣飄落就好,不必用烈火來彰顯。綠色平安,是給逝者最好的告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