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噴噴!一項傳承已久的淳安技藝

香喷喷!一项传承已久的淳安技艺

我的家鄉汾口一帶把榨油作坊叫“油榨裡”,把榨油叫“打油”。油榨裡打的大多是菜籽油,也許是習慣成自然,從祖祖輩輩傳下來吃慣了菜籽油,便覺得用菜籽油炒菜比什麼油都香。如今超市裡的貨架上各種色拉油琳琅滿目,任人挑選,長期生活在城市裡的人都喜歡用色拉油炒菜,一是炒的菜色澤好看,二是炒菜時油煙小。但農村上了年紀的人還是喜歡用菜籽油,說這種油香氣濃,自己種的油菜籽,油是真貨,吃起來放心。

香喷喷!一项传承已久的淳安技艺

我也打過油,但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如今成了回憶。

農曆的5月上旬,正是端午時節,田野卸下了金黃色的戰袍,換上了墨綠色的裙衫。這個時節,正是農村短暫的空閒時間,老家村後小溪邊的油榨裡又咚、咚、咚地開打了。

香喷喷!一项传承已久的淳安技艺

早年農村沒電,為了生產加工的方便,油榨作坊一般都建在鄰近水碓磨坊的地方。因為從油菜籽到菜籽油的加工流程中,需要水碓磨坊配合完成。

香喷喷!一项传承已久的淳安技艺

傳統榨菜籽油的工藝大致分為舂菜籽、炒黃、蒸粉、做餅、入榨、出榨等六個步驟。首先,得把曬乾的油菜籽用風車揚去雜物,然後倒入碓臼舂成粗粉狀準備炒黃。炒黃是一項技術活,標準是香而不能焦,炒嫩了油不香,炒老了沒有出油率。菜籽黃出鍋後,盛入木甑放入小鍋蒸熟,一般一次蒸一個餅的份量,蒸的標準是見蒸汽但不能熟透。出鍋後趁熱將蒸熟的粉末填進用稻草墊底的鐵箍之中,再把稻草像包菜餜一樣地把粉末包裹起來,做成胚餅,壓實,爾後逐個將胚餅裝填入榨槽內。

香喷喷!一项传承已久的淳安技艺

手工榨油坊的“主機”是一根粗碩的油槽木,材質需選韌性好的木料,如有樟樹或桕子樹則更好。一榨油一般需五十來個油胚餅,依照從左到右的順序一個挨著一個地豎著裝填在油槽裡,待油餅裝填完畢,右側的空隙處便依次裝填上數塊長方形稱之為“鐵”的木料。“鐵”裝好後,便要用一稱為“釺”的特製木楔插入“鐵”與“鐵”之間的縫隙,就可以開打了。

香喷喷!一项传承已久的淳安技艺

開打時,掌錘的師傅手執懸吊在空中的大約二、三百斤重的石質油錘,慢慢地撞擊油槽中的“釺”。隨著“釺”的深入,被擠壓的油胚餅便開始冒油,不一會,金黃色冒著熱氣飄著香氣的菜籽油便象水一樣,嘩嘩地從油槽中間的小缺口流入油桶中。所以,榨油又稱之為“打油”。

香喷喷!一项传承已久的淳安技艺

由於油錘很重,非身強力壯的老手不能掌握。為方便眾人齊心協力,便在石錘把手處配一繩索,由多人配合拉動,這樣,掌控的人只要掌握節奏便行了。

香喷喷!一项传承已久的淳安技艺

經過近兩小時的反覆擊打,榨裡的油從一開始嘩嘩直流到一滴一滴慢慢往下滴的時候,油餅裡的油也已經榨得差不多了。為了最大程度地把油榨乾,掌錘的老師傅便要勒緊腰帶,使出渾身解數。只見他屏住呼吸,雙手把吊在空中的油錘用力地朝與油榨相反的方向推出,直至雙手託舉油錘高於頭頂,緊接著一個180度的大轉身,“嗨”的一聲,雙手用力一推,凌空的油錘藉著慣性,直愣愣地飛撞向“油釺”,只聽“咚”的一聲悶響,那邊油槽的油便立刻由滴變成了線。如此這般,反反覆覆擊打幾十回,直至油槽再無油滴,這才“退釺”、“退鐵”、“退箍”,準備新的一榨。

堅決破舊立新,堅持兩高發展,以全新姿態擁抱發展新時代!

香喷喷!一项传承已久的淳安技艺香喷喷!一项传承已久的淳安技艺

愛我請給我好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