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取消中小學試卷分值,不要把孩子分窮人和富人,讓孩子們平等快樂交流?

生活體會放大鏡


建議小學考試試卷批改不批分值,保護孩子童真,以免過早的心靈受到壓抑,甚至自我邊緣化,也打擊信心,慢慢走向混日子。畢竟是個體極少部分的階段表現,也不讓家長糾結。供老師心中有數,瞭解學生,把握學生。

過早的給孩子批分值,同學相互知道,好像一個家庭多個孩子,父母給孩子一個標籤一樣。聰明的家長不會因為不同孩子在不同方面表現出來能力不同而說出優劣好歹,否則就傷孩子心,影響孩子對父母形象的認識,破壞父母和孩子情感,也破壞兄弟姐妹情義。

錢學森曾經發言,為何幾十年中國教育沒有培養出大師來。許多人都思考了這個問題。

1.建議起碼小學試卷批改但是不標分,初中高中批優良等等類似。升學考試才出現分值,因為升學考試基本上只看到自己的分數。瞭解的不全面,容易保持同學友誼,利於同學們相互交流學習,培養同學情義,真正的難忘的童年時代,中學時代。否則分數在後加幾名的學生是多麼煎熬,慢慢的他們自己沒有自信,天天家長批評,什麼不用功,等等,弄的孩子抑鬱,家長在親朋好友面前也抬不起頭來,其實考試範圍不是人所有能力的考試,如果所有能力都考試,加在一起,每個人都有特產長,文化課第二名的學生家長天天說要想辦法超過第一名,除非真正區別大,孩子如果每次下降多了,家長老師天天問為什麼,你是不是分心了,是不是驕傲了,這些傷孩子心的話,如果下一次考試名稱再下降,則語言更加是難聽,所以小學生就批分數的的確確是不妥。

2.教師根據學生答題情況就是可以達到了解學生,分數沒有必要批出來,老師心理對每個學生有掌握就可以了。好像銀行知道每個人存款,彼此不知道,這樣才好。。許多挑戰不可能節目,才藝表演節目我們發現真正有建樹的都是小時候家裡環境引導,興趣引導,加上鼓勵,才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被逼做事很難做得好。興趣和鼓勵,以及培養人生理念。早期共產黨年輕人之所以勤學苦練都是因為理念引導特長髮揮到極致。

小學生,本來天真活潑,剛進校門,就分一個智力高下,比大人分貴賤還要摧殘心靈。

3.教育是傳道授業解惑。在授業的過程傳播道理,幫助孩子排解成長的思考和困惑,甚至苦惱等等。這是教育的根本,是以培養身心健康的人為宗旨。一切都要對應是否和宗旨相違背。

教師也是和家長一樣希望學生有出息,現在孩子幾乎的都缺乏家庭教育,因為父母忙忙碌碌,社會風氣也下降太多,孩子教育就非常堅艱辛,但是廣大教師真正的困惑還是自己做著過度偏離教育實質的工作,這是困惑和無奈,好像不想喝酒要你喝酒,不喜歡吃酸東西要你喜歡酸食品道理一樣。做有趣的實實在在的工作才有幸福感,許多男孩現在也不想當教師,因為為分數而工作,這是非常無趣的,學生不是不喜歡考試,而是不喜歡試卷上的分數讓別人知道,自己知道沒有關係的。好像人身體上有一個什麼缺陷都不願意公開,在臉上是沒有辦法。無形中把人分三六九等 ,剛進學校們幼小的心靈就這樣摧殘,有意思嗎,其實任何一個題目大家給出一樣的答案,心理活動和思考是不同的,無法區分。好像飯和水哪個更加值錢一樣,哪個更加重要道理一樣。許多視頻看出來,全社會工作貴賤之分的心理陰影還是在無數人心理存在,原因都是剛剛懂事到小學或者幼兒園就分登記,紅花發的有多少之分,這和大人賺錢有多少不是一樣嗎,有這樣必要嗎,一年級就考試,試卷有多少分沒有必要,試卷出一些題目,選擇的做,或者對某一個感興趣,可以長篇大論。毛主席早有過這個問題的論述,關於教育毛主席語錄不少。

這個世界萬紫千紅,各有千秋,每個個體和其他個體都不同,都有自己最擅長。

佛陀才是真正偉大的教育家,佛教其實也有佛做教育工作的意思,經典稱為三界導師,經典裡介紹佛的學生都是第一,不同方面第一,沒有第二名,第三名。這是真正的因材施教。既然是因材施教,必然是因人而異的設問,所以應該取消分值比較。

中小學考試的目的是方便每個人發現自己不足,也是老師解讀學生所理解程度的需要,方便給予合適的引導。考試的目的不是為了排名次,許多地方縣市鄉鎮統考,排名詞,這是嚴重的干擾教育。好像你車上副駕駛主導你開車,或者不停的干預 ,而不是提前交流,不出車禍才怪。

呼籲小學試卷取消分值。徹底解放孩子,家長,讓同學們平等的快樂的交流,否則分數低一點點的學生不願意和分數高的學生交流,好像不門當戶對,幾個窮人和富人一起打牌啊!不要過早的把孩子分層次,這是中華民族教育體制的根本問題所在。

關鍵是教育者真正是可以回到傳道授業解惑的路 ,國家對教育改革要回到人的成長的規律上來。所有孩子,所有家長,全社會不再是無奈的走在扭曲的教育意識形態的路上 ,真正知道教育是培養人的 ,培養合格國民的,不是為分而教而學。

打黑除惡的的確確需要,但是我們痛定思痛,怎麼一個天真活潑的孩子怎麼慢慢成為黑和惡了呢,不但對廣大人民群眾是災難 ,對他們自己,對他們的家庭也是一場災難,過多的黑惡人產生這難道不是教育偏離脫軌造成的嗎!從小就為分讀書,為名次讀書,為以後找輕鬆工作讀書,為高收入讀書,也就是為自己讀書,這是培養頂天立地的人的路嗎?難道這不是畸形嗎?

希望大家都靜靜思考


生活體會放大鏡


典型的誤國誤民。所謂快樂教育不過是西方國家的統治階級為了固化階級壁壘,給底層老百姓的一個煙霧彈。真正的精英階層對子女的教育比中國的那些虎媽抓得更緊。我表姐的女兒十六歲被送到英國讀國王學校讀私立高中,每週一到週六課程排得滿滿的,一個月考試考一二十門,四月份放春假回來,學校老師給家長的建議是不強制要求學生上補習班,但建議不要出去玩,要按時把功課做完,回校後就有十幾門考試等著,由此可見一斑。而那些底層老百姓沒錢送孩子去私立學校,只能在公立學校的快樂教育的迷霧中混日子,然後就此渾渾噩噩的度過一生。中國的現行教育體制雖說是應試教育,但還算是公平,普通人家的孩子還是可以享受到基本平等的教育資源,也就可以憑著自己的努力躍升一個階級。如果真像題主所說全國中小學教育連考試都不敢給分數,那隻會養出一幫廢物,階層分化越來越嚴重。


思源觀點


建議取消中小學試卷分值,不要把孩子分窮人和富人,讓孩子們平等快樂交流。對於這個觀點,筆者覺得還是保守了,不如更進一步,建議取消中小學的所有考試,也就沒有了試卷,更沒有了分值,所有的孩子也就完全一樣了,可以快樂地玩了,多好!

這世上,不知什麼時候開始流行掩耳盜鈴了,學習沒學好,還不能說出來,說出來就是分窮人和富人了。可是,這世界上,窮人和富人的劃分一直是現實的存在,從來就沒有缺席過!

掩耳盜鈴的結果是什麼呢?據說能保護孩子的心靈不受傷害。確實,在學校裡,在家庭裡,保護得嚴嚴實實的,幼小的心靈在層層包裹之下,不會受到傷害。如果,孩子永遠是孩子也就罷了,就在家庭裡,就在學校裡,永遠得到這樣的保護。

遺憾的是,孩子終究會長大,會離開學校,會走出家庭,到社會上去。社會,是個複雜的體系,沒有人會聽專家和家長的話,繼續層層包裹誰的心靈。這些心靈,雖然長在高大強壯的身軀裡,可是,因為一直以來的層層包裹過度保護,仍然是十分的幼小和脆弱。

這就是我們現在培養的模式,讓孩子的身體長大,讓孩子的心靈停滯在孩提階段,走上社會後,沒有了保護,這顆幼小的心靈,一定是無法經受得住風雨的衝擊,於是,跳樓臥軌成了選項,也太可悲了!

家長在家庭裡溺愛,還有一點希望,就是到了學校裡,老師嚴加管教,也許還能得到轉變,長成一個能經歷風雨的人。可是,這一點希望,很快就熄滅了,因為,學校被要求接過家長的溺愛接力棒,繼續溺愛。考試不能改分數,要改等級,好像等級就不會傷害心靈似的,真好笑!

現在,等級也要取消了,不設分值,那還考試幹什麼!不如直接就不考試,凡是組織考試的學校,校長拿掉,凡是組織考試的教師,取消教師資格解除聘任合同回家賣紅薯去。只有這樣強有力的措施,才能讓孩子們平等地在溺愛中成長為一代優秀的巨嬰!


當代師說


其實建議真的不錯,連上學都可以直接取消,在家裡,永遠自由自在地玩,當全家的小祖宗,豈不是更是快樂快哉!

也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保護孩子的自尊心成了如此矯情的一件事,孩子學習不認真,還被冠以“快樂教育快樂成長”的名號?

可惜,走上社會後,並沒有人像父母一樣,對著他嬌寵無比,嚴厲殘酷的事實,就會給孩子當頭棒喝,這時候還“快樂”?

在學校裡,每年期末考試後,家長對於自己孩子的成績都諱莫如深,有的還對人家孩子努力學習嗤之以鼻,這樣的怪現象,豈不是怪哉呀?

不努力學習,不努力地力爭上游,反而掩耳盜鈴,讓孩子不正視現實,只願意聽一些掩飾的話

“孩子什麼都會,就是粗心!”

“孩子很聰明,就是不學習!”

“回家一做就會!”

“說的特別好,就是一寫就錯了”

“孩子有後勁,以後發展一定會特別好!”

…………

這些話,說得自己開心就好!


Longsuixinyuan


題主那邊還沒開始實施嗎?
我們這裡幾年前就開始搞ABCD的評價體系了,簡單來說就是成績前10-20%(各校會有區別)的是A等級,這種排法。所以學生、家長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分數,只知道自己孩子的等級。

據我所知有些地方也是這樣,不過還有的會採取“優、良、及格、不及格”以及後面加個“+”的這種方式來告知孩子學習效果。

有意義嗎?中考也是隻看這些字母或者漢字嗎?高考看嗎?

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

絕對不是題主你說的什麼區分窮人、富人,事實上我非常不理解你為什麼會把這種方式的平分跟貧富建立起聯繫!

在你看來“分數”決定了“平等”嗎?

這個邏輯我不清楚是你一開始就混亂了,還是你沒有表述清楚,總之讓我覺得非常的突兀和不解。

最後我想說的是,任何通過掩蓋孩子真是成績的行為都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

比如用分數做對比,95分和100的能力往往是存在客觀差距的,但是如果“等級”的方式,你會發現不光是95分的,甚至90分的竟然都有可能跟100分的同處一個等級!

這種情況到底是在欺騙家長還是在欺騙孩子?還是在掩蓋教學水平不足的問題?

你們有理由說這樣做可以讓家長、老師(老師是不可能的,因為他們那裡都有具體分數)沒法“唯分數論”,這是不是有點太一廂情願了?

除了欺騙,我真看不出來這種方式到底哪裡給孩子減負了,哪裡給家長減負了!

想這麼搞也可以,你把中考、高考都改成這樣行不行?大家以後都別說分數了,就是統一都按“等級”來!你試試會不會亂!!!你要分成多少等級才沒保證招生不出亂子?

有些人忽悠家長也就算了,但是家長們何苦自己忽悠自己呢?

最後雖然不知道你說的這事兒跟貧富有什麼關係,以及分數跟平等有怎樣的必然關係,但是我還是想說一句:“尊重”是爭取來的,而不是靠別人給的!自己啥都不是就不要想那麼多了!以後孩子們會遇到的人、場合多了去了,你都這麼理想的期待人人跟你談“平等”嗎?改變別人不現實,請先改變自己吧。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我作為曾經從事十多年教學工作的人認為取消中小學試卷分值,不可取,其理由如下:

一、那種認為取消中小學試卷分值就能讓孩子們平等快樂的交流的想法是天真的:

主張取消中小學試卷分值的人認為,由於中小學試卷分值的存在,把孩子分成了“窮人”和“富人”,讓孩子們不能平等快樂交流,這完全是片面誇大了中小學試卷分值對孩子們平等快樂交流的負面影響。不可否認,可能在現實中確實存在少數成績好的同學與成績差的同學由於缺乏共同的話題而少於交流。但是,在現實中也有很多成績不相當的同學,由於有其它共同的愛好成為了好朋友;成績差不多的同學也缺少溝通和交流。即使我們取消中小學試卷的分數,從分數上看不出誰的成績好,誰的成績差。但同學之間由於興趣愛好、家庭出身背景、性格特點、外表行為等方面有差別,還是不能保證所有的孩子都能平等快樂的交流。所以那種認為孩子們不能平等快樂的交流,完全是中小學試卷的分數存在,取消了中小學試卷的分值,就能讓孩子們平等快樂的交流的想法是天真幼稚的。

二、過於保護孩子所謂的“自尊心”,反而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有人認為中小學試卷分數差異的存在,傷害了一些成績差的同學的自尊心。持這種觀點的人忽視了兩個基本的事實:第一,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並且有些差異是比較大的。儘管從理論上講人各有千秋人,每個人都蘊含著巨大的潛能,人與人之間不應該有高低貴賤之別。但我們更應該客觀面對現實:由於受現實諸多條件的限制,一些人一生不管怎麼做始終和另一些人在很多方面如智商、情商、天賦等都存在差異,對社會、對他人做出的貢獻,始終遠遠不如另一些人對社會、對他人做出的貢獻大。既然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並且有的差異還十分懸殊,那又為何需要去抹去評價差異的中小學試卷分值呢?違背事實地抹殺差異就是放縱、鼓勵低能者、落後者或懶惰者,不利於鼓勵先進、鞭策後進。第二、人與人之間、社會各個階層之間、甚至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始終是客觀成在的。在中小學取消試卷分值,讓中小學生忽視他們學習上的差異,也就等於讓他們不去參與競爭,不培養他們的競爭意識。這表面上也有利於維護成績差的同學所謂的“自尊心”。但是這種從小就不培養他們競爭的意識的做法,讓他們出生社會以後如何參與各種激烈的競爭?從小就不讓他經受一些競爭失敗後挫折的打擊,一旦讓他們進入社會參與各種競爭失敗以後,難道是要讓他們自甘墮落,還是讓她們自殺身亡嗎?所以只要有競爭的存在,就應該要有差異的評判標準。所以那種認為取消中小學試卷分值的做法不利於培養孩子的差異意識和競爭意識,不利於他們以後出生社會後參與國內國際各種激烈而殘酷的競爭,只會放縱他們的懶惰心理,反而不利於他們健康成長。

取消中小學試卷分值,與當前選拔人才的教育體制不符,必將遭到眾多人反對:

儘管我們當前中考、高考“以分數論英雄”人才選拔體制受到眾多人的詬病。但在真正的“素質教育”受諸多原因限制不能全面展開前,也沒有更好的選拔人才的體制出臺以前,它相對來說是比較符合我國國情的,也相對來說是比較公平的。如果取消中小學試卷分值,那麼中考、高考怎麼來選拔人才?如果只是平時取消試卷分值,中考,高考照樣標有分值靠分數選拔人才,平時完全不知道學生的成績到底如何,也不知道將來有可能考上一個什麼樣的大學。如果是這樣,所有考生的家長會同意嗎?學校和老師們會同意嗎?即使學校和老師們都同意,那他們平時沒有完全掌握學生成績的情況下,那又憑什麼來指導學生們複習應考和報考志願?即使這些都不是問題,一旦中考、高考的成績出來,豈不是對於那些平時成績差卻自我感覺良好的學生打擊更大,自尊心傷害更重。如果中考、高考也完全取消中試卷分值。那麼選撥人才是完全靠關係推薦還是靠抽籤決定?如果真要這樣做,這世上還有起碼的公平正義嗎?這樣對國家社會的發展有好處嗎?


綜上,在現階段,綜合考量我國國情和中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取消中小學試卷分值是弊大於利,是不可取的。


教育深思者


在這裡我首先要對題主強調三個問題:

第一,現在有很多地區都已經取消中小學試卷分值了,如果你還不瞭解相關信息,自己去網上查查好好學學。

第二,分數無關乎窮人與富人家孩子,而在於孩子自己是否努力學習。

第三,對於孩子們來說,穿上一樣的校服,眼中沒有貧富,只有大人去刻意誤導孩子,才會讓孩子養成勢利眼。

從上面這三個問題中,凡是明事理的人都能看出來,做家長也好,為人父母也罷,還真得學習,不然連最起碼的是非都不分,你又如何教育好孩子呢?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作為父母是什麼品行和學識之人,你絕對會對孩子有深刻的影響,如果不信的話,你從孩子身上找找影子,看看有哪些行為習慣和大人特別相似?

目前應試教育在不斷深化改革,儘管全國各地進展不一樣,但是將來總會趨於一致,可是當下很難做到教育的絕對公平,因為有地區差異性。從當前高考的評價體制來講,仍然需要以分數來決定學生的命運,想用分級評價錄取,恐怕到時不知道有多少家長會哭天喊地。

再回到問題本身上來,不管是用分數還是用分級,對孩子們來說,都只是學業成績的自然體現,並不會影響到同學之間的關係。因為在任何一個班級裡,興趣相投的孩子才願意湊一起聊天和玩耍,否則也湊不到一起,只是一個班的同學而已。所以用不著拿教育成績來說三道四,更不要把窮人和富人和分數攪和到一塊,那純粹是驢唇不對馬嘴。


寒石冷月


還是取消公務員、教師等機關事業單位的錄取考試好,這樣顯得人人平等,不論是大學畢業,還是高中畢業,還是初中畢業,或是小學畢業,也不管是20歲,還是59歲,都可報名參選,後隨機排號,再隨機抽號,抽中誰,就錄取誰,這樣,就不唯分數論,不唯文憑論了,也不唯年紀論了,只要是中國人,人人都可參加選錄,人人也平等了!


山鷹40999266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學校的高分生就像是社會上的有錢人。就連校長給碰個面都笑臉相迎。可低分生的日子就難過多了。老師板臉,同學躲著,家長天天訓。唉,這青春年少,過的生不如死。


冰下的溫度


教育磚家掩耳盜鈴,以前分數表示,還有留級,學生表現不好,老師告訴家長,回家頓揍,跳樓了?現在這也要保護,那也要保護,殺了人也要保護,一點點小挫折都受不了,一句話就可以跳樓,這就是教育磚家喝著心靈雞湯,慢刀子殺人,充斥虛偽,不敢負責任,缺乏擋當,成績好壞,學生自已非常清楚,不是不說,就可以掩蓋過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