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六十多歲了,還承包了十多畝農田種地,為了什麼?

老梁話三農


在農村,六十多歲了還承包十多畝農田種地,為了什麼?

以前的農村主要是耕種土地為生活來源,進入工業化社會後,種地已不在是農民獲取生活來源的唯一途徑,他們可能通過學習技能或出賣勞動力來掙取錢財獲取生活的需要!


現在的人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比起以前來身體條件要好很多了,以前可以能活到六十多七十歲就去世了,現在基本上都能活到八十歲上下,所以六十歲左右放在現在社會那才屬於中老年人,體力也不錯,沒病的話一般在幹十年也沒問題,耕種土地那就更沒問題了,現在都是機械化,除草澆地也不太費事,租種十幾畝地也不算多!


置於為了什麼,那原因就很多了,但大部分到這個年紀還在租種田地的應該就是為了錢,普通老百姓家哪家不缺缺錢?現在的田地地租也便宜,好好管理產量多打點,利潤對於他們也是很可觀的!


邢臺小車創業記


我村裡有一位六十八歲的老人,承包了三十畝地,家裡養了二十頭牛。

這位老人是地道的農村人,種些地、原來養豬,今年養牛了。六十多歲還和年輕人一樣靠力氣吃飯。種了一輩子地,沒有別的本事,只能種地和小養殖。

這位老人的兒子腦血栓了十多年了,兒子今年四十四了,現在只可以一隻手幹活,半邊身子不好用,基本不可以勞動。他是獨生子,他下邊有兩個未成年的男孩。由於他病了,所有的壓力就壓在他父親的身上了。老爺子要賺錢養活一家人,一家人沒有別的收入,只靠他來維持。

農村六十多歲的老人還承包地,主要是因為沒有收入,沒有退休、沒有養老,自己不種地就沒有收入。

年紀大了還要種地是為了活著。



農村裡的逍遙


不為什麼,因為我同樣承包了一片荒山,幾十畝,自己種上桂圓,二十一年了,已經投產了。當時四十五歲,現在六十六歲,承包期三十年,幹滿七十五歲。

農民就是幹農業的,既然要幹,有很多為什麼,但沒有考慮那麼多為什麼。農民有農民的活法,是自己選擇了農業生產這條路,老的這批是對土地有感情,而不是想有多大的成就,幾畝,十來畝,幾十畝也祘不了多大個了不起,風調雨順還好,遇上不好的年辰,還倒虧。老農民在辛勤勞作中有苦腦,有快樂,有喜悅,有擔憂,希望每年有好收成,豐收了,又愁銷路,減產欠收愁上加愁。最值得老農高興的就是農產品產銷對路,供不應求,客商,顧客,消費者找你說好話,才分享得到你種出來的果實那種心情,言溢於表,喜樂哀怒都刻畫在老農民飽經風霜的臉上。

再者,農村養老體系仍然是短板,還很差,六十幾歲還必須要幹,才能養活自己,給子女減輕負擔也是大多數種地老的共同語言,大多老農民都閒不住,即使身體不好,也得去幹,有時侯還真是處於無奈。老了都還在幹活,證明這批人不是懶漢,不是靠別人來同情養活自己。這種農民有骨氣,有自尊,不向國家伸手,而是自力更生。證明了無愧於農民這個稱號。不把自己看得低人一等。

農業農村問題,需要全社會的關注。政府的支持。農村農業的興衰關乎國家民族,社會的未來。

謝謝。純屬個人觀點,不代表任何人。


自在瞭然1


為了生活跟為了錢。

在農村六七十歲老人,種十幾畝太常見了,我老家村裡很多這樣的。

我曾經也有這樣的疑問,有一次我問我們村的老大爺,這麼大年齡了還種這麼多地,這麼累圖啥。

老大爺說,農村在家的年輕人非常少,基本上都是老人在家種地,年輕人外出打工。

老大爺一生省吃儉用,可給兒子結婚就花了三十多萬,在蓋房子,老人花光一輩子的積蓄,還欠了一屁股債。

農村掙錢的門路少,他們年紀也大了外出打工也沒人要。只能選擇多種點地,靠他們辛勤的勞動種地,掙錢還債。人到了老年,本應該享受天倫之樂,可農村老人身背外債,剩下的都是辛苦,辛辛苦苦一輩子依然無法過上安逸的生活。

你們村有這樣的實事嗎?








轉業兵咖


現在農村都是六十多歲人種田。其實種十多畝田和二十幾畝田。都賺不了什麼錢。。。像我老公常年一個人在家種二十來畝田。就夠他自己用和過年。買點東西過年。今年他腳疼。我叫他去醫院看腳。醫生說他少做事。然後和我。我也叫他不要種田。我老公說。出去打工老了沒廠裡要。不種田那來的錢用。我老公說。人活著。總要花錢的。又沒有兒子。女兒都出嫁了。伸手向女兒要錢不好。。女兒也有家。現在的年輕人壓力大。。只有自己能動就動下。真的動不了。也沒辦法


用戶379267663853


在農村,六十多歲了,還承包了十多畝農田種地,為了什麼?

在農村,六十多歲了,還承包了十多畝農田種地,為了什麼?因為農村老人缺的是錢和養老問題,他們也屬於無奈,為了自己的生活、為了不拖累兒女,他們只能選擇繼續幹,不種地,吃喝怎麼辦?

在農村,六十多歲的農民,只要他們身體健康,還種田地屬於普遍現象,要問他們是為了什麼?一是,咱們都知道,六十多歲的農民沒有固定收入,就算如今國家給那些年滿六十歲以上的老人發放七、八十元的養老金,可這幾十元錢根本不夠他們平時裡頭疼腦熱買些藥物的錢,因此,他們為了給自己增加點收入,只好還要去辛勤勞動……二是,在農村生活大半輩子的農民,他們靠種植田地為生,顯然沒有什麼積蓄,就算平時有點收入,他們要撫養子女、供兒女上學、修建房屋、子女到了適婚時為他們置辦婚禮……於是為了這些花光了他們所有的積蓄,或者還欠下一些債務,他們仍然種地為了能有些收入去還債務,如今各種物價暴漲,他們的子女生活也不容易、壓力大,甚至他們的兒女還要還房貸、車貸,他們也想適當去為子女減輕壓力……三是,在農村六十多歲的農民,他們勤勞、節儉幾十年,他們幹活也習慣了,因此自己願意去幹些農活,既有些收入可以養活自己,又鍛鍊了身體……

四是,如果他們想外出打工,但是年齡大了,一般用人地方都有年齡限制,工作不好找,只能在家種些田地來增加收入,既可以照顧家庭、子孫,又能積攢點養老錢……五是,如今在農村青壯年都外出打工,家中一些土地荒廢,他們見到這些土地荒蕪心疼,於是他們承包過來種植,雖然如今種植糧食收益不多,可他們總會認為土地荒廢可惜……


家人平安147354958


現在農村六十歲人,一般身體都還健康,有的上有80歲左右的老人,他們是最需要時時刻刻照顧,關心的。下面要照顧孫子,孫女(寄宿制學校學習)。

農閒時,老伴守家,還可以就近幹些臨時工,一年下來也能搞兩三萬元,比50畝地的收入都多。

農業基本都是機械化,田地裡的活,完全可以幹,這些年,受價格,天氣 ,病害影響農業沒有收入,可是一直都在種著,為的就是人,雞,畜等等,能吃到自己種的放心糧食,如果價格好了,可以賺點日常開銷。

身體欠佳的老人,更是如此的在家守著。

有的孫子,孫女面臨大學,城市買房,等等那一樣事,也要兒子兒媳拼命一輩子。

所以,田地種著,雖然收入微薄,但也能照顧老小,最為關鍵。歡迎評論!圖片來源網絡,2019*04*06日











花生之都陳哥


六十多歲還承包十多畝農田種地,這個問題不怪,如果有人問城市人六十多了,為什麼還到農村承包十多畝農田種地,可能就要好好探究一下原因了。因為農民他本來就是種地出身,他要種地屬於自然現象。為什麼又成了一個問題呢?我想關鍵在於一個“六十多歲”,按照很多人的認知就是:人到了六十就不會還種地了。

農民六十多歲還包田種地

這個在農村是個普遍現象,不僅僅是六十多歲還包田種地,七十多的種田也大有人在,就八十多了也還有人在種地,只要身體能動,眼睛能看得到,農民是會繼續種下去的,至於種到什麼時候停止,或者說退休,真沒有一個時間限制,很多老農都是直到做不動了,到死方休。

本家的一個大爺,八十多,與老伴一起生活,老伴也是八十多。大爺身體好,一直幹農活,自己和兒子養了一頭大水牛,耕田犁地都能來。只是兒子覺得不安全,重體力的耕田犁地兒子幫著幹。不僅如此,大爺還很會養鵝、養雞養鴨,每年他都要買回一批雞鴨鵝自己養,長大了賣錢。還種各種各樣的蔬菜運到集鎮上去賣,直到前幾年突然急病去逝,真正是忙到最後一刻。

為什麼農民六十多了還要種地

其實很多人都知道,農民六十多了他也沒有個養老金,所以還得不停地勞動。當然他可以少做一點,不需要去承包那麼多土地,但只要身體還好,農民都是很樸實的人,能多掙點就多掙點。雖然農民一直相信的是養兒防老,但兒女負擔也如此地重,誰又自己享受了,讓兒女更加艱苦?作為父母的老農民於心不忍,這是大多數老一輩農民內心的想法。

除了多收穫點,多存點,還有就是對未來的擔心。誰不會老了生個病?一旦生病了怎麼辦?那還得自己多準備。還有自己過逝後一大堆的後事怎麼處理?兒女還得花錢,所以很多農村老農都盡力勞動,有些老人省吃儉用,死後還有幾萬的存款。

有沒有不勞動的農村老人?也有,比較少。這些老人大多都是兒女比較有錢,孩子一再囑託不再勞動的老人。當然他們還得種些蔬菜,農村人自己有地,不可能天天買菜吃。就是買菜還得往集鎮跑,路遠一點也不方便。所以,還得參加勞動,只是種得農田少點,不必要那麼累。

現在國家都發放一些基礎養老金,雖然還不多,也表明了國家對農村老人的關注態度。每年還在慢慢地增加,七十、八十的老人也會有些高齡津貼,這樣,農村老人生活也就有了基本保障。


閬人侃農事


我分析應該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是想出去打工但是年齡大了,掙錢多點的工地不願意僱傭年齡大的人,保潔、家政等工作咱又嫌工資低,想想家裡的老伴還需要照顧,還不如在家承包點年輕人不願意種的地,趁著還能勞作,掙點養老金唄。

二是不種地,日子咋過?農村老漢不比城裡的同齡人,城裡人還有個養老保險,咱們農村人基本上除了自己的子女給點,剩下的就要靠自己了,面對日益增長的物價,在家肯定是坐不住的。

三是種了大半輩子地,看著年輕人家的地荒著,心疼啊。做為一位老農民,尤其是經歷過60年代捱餓,後來經歷過搞人民公社,再到分田到戶。對土地有著說不出的感情,他們任務土地就是自己的糧倉、土地就是自己的錢袋、土地就是一家人生活的保障。把年輕人不種的地承包回來,就算收成一般,也能帶了一些收入。

四是習慣了,不幹點活就不舒服。種了大半輩子地,覺得種地就是自己的正事,就是自己的職業,種著地身子骨就硬朗,閒下來就大病不犯,小病不斷。

如今農村的年輕人已經很少有種地的了,上了年紀的老人承包地,種地也許更多的是生活的無奈。但是這種對待生活的態度是年輕人應該好好學習的。比如褚時健那麼大年紀了,硬硬的創出來褚橙,褚橙不是有多好吃,而是每個橙子都帶著一種精神!

歡迎大家積極留言,共同探討這個問題。






李偉8156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