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不能單獨研發出像ios一樣的系統呢?哪些公司有這樣的實力呢?

新勁鋼


中國能不能研究出像iOS一樣的系統?如果只是說具有iOS一樣的功能,可以運行各種手機應用,中國自然有這個能力,而且有人在做這個事情。比如說阿里巴巴推出的阿里雲系統(現已升級為AliOS),又或者是傳說中的華為自主操作系統等等。

但是,強如微軟,Windows Phone 也無法在手機操作市場殺出一片天地。韓國的科技巨無霸三星也有推出過自有操作系統Bada,同樣沒能夠贏得消費者的青睞。至於國內的阿里雲系統,也是舉步維艱,已經把重點轉移到了物聯網領域。可見開發出一個可以跟iOS比肩的操作系統是很難的。中國短期之內做不出來,沒有任何一家企業有能力做出來。

很多朋友說什麼系統不難,生態難之類的,認為中國開發一個跟iOS類似的系統不難。這種想法太天真了,iOS的生態也不是一開始就有的,安卓生態也是一步步建立起來的。塞班系統起步也很早,不也被安卓和iOS擠出了市場嗎?微軟的手機操作系統起步也很早,但是並不能贏得市場。市場不相信情懷,不相信“如果”,只相信結果。你的操作系統做得好,用戶玩得爽,自然就有機會建立起很好的生態。反之,你的操作系統就會杯用戶和市場拋棄。口上說好沒有用,肯拿真金白銀買單才是真的支持。

很多人不理解iOS的難度在哪裡,我們既然有能力做一個差不多的系統,為什麼還說做不出來iOS呢?這個事情也很好理解,假如說高考的時候,清華錄取線是700分,你能考690分,清華照樣不會錄取你。你就是考不上清華。操作系統也類似,哪怕你能達到iOS 95%的水平,在公開市場上就等於0。當然你可以說我便宜點不就行了嗎?還有安卓呢。一個新的操作系統依然沒有市場空間。

綜上所述,中國有能力做操作系統,一個跟iOS差不多的操作系統。但是想要達到iOS的水平,可以說是一樣的操作系統,那是很有難度的事情,短期之內沒有任何一家國內企業可以做出來。否則,沒有誰會放著那麼大一個市場不去爭取的。


鎂客網


感謝您的閱讀!

前段時間有網友說:再也不想使用IOS系統了,華為能不能開發一個系統呢?華為方面回覆說:正在研發。這似乎給我們極大的希望。華為開發系統是題中之義,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在華為目前的發展來看,不能解決系統問題,將始終被美國的谷歌鉗制。


系統難不難?誰不知道難呢?在中國,唯一現在頗有地位的就是阿里巴巴的阿里雲系統,這款系統在2011年7月28日推出,將近8年時間的耕耘,讓阿里雲發展迅速,然而在手機端,阿里雲的發展卻並不如意。

在2018年第一季度的統計中,全球的手機系統只有兩個,佔比85.9%的安卓系統、佔比14.1%的iOS系統。其實,研究出系統不難,但是要研究出,iOS這樣的系統才是非常困難的事情。顯然,目前阿里雲也不能辦到。

難道真的沒有希望了嗎?我們把希望寄託在華為的系統身上,我們知道不管是安卓系統還是阿里雲系統都是基於Linux研發,我們也知道這款系統的優勢在於穩定性,開源、免費,但是這麼安卓或者阿里能夠基於此作為研發,為什麼在流暢度上還是比不過iOS呢?這是我們需要反思的部分。

同樣,我們不能將全部希望寄託在華為身上,我們應該全策全力,如果依託阿里雲,結合小米、魅族等等國內手機廠商,全力研發一款系統的可能性會不會存在?

如果說哪一家企業有這個實力,可能是華為?但,如果是幾家企業的共同協作,可能會更完美。


LeoGo科技


1. ios不厲害

2. 蘋果厲害的是硬件,工業設計,還有喬幫主打下的用戶體驗基礎

3. 時間推到8-10年前,ios能夠在當時的硬件環境下流暢運行,是懂得取捨。安卓功能更強大卻缺乏硬件支持,致使用戶體驗不足。所以生態圈的建立也落後一步。

4. 只說這個系統嗎?國內有不少公司是做的出來的,但是不會去做。從蘋果跟安卓手中搶市場份額,你需要的不是做的跟他們一樣好,而是要遠遠超過他們,太難了。安卓開源,為什麼不用安卓?

5. 這種事有其他公司試過水了,微軟,三星都做過自己的系統,結果呢?難道微軟三星不夠強?


劉刻1


坦率的說能,從PC時代就開始呼籲到今天。但是誰還去做

手機系統開發與PC機系統類似。都要基礎於語言與平臺。技術最強大的谷歌不會去貿然拋棄他的安卓轉開發桌面平臺,比拼微軟。蘋果辦法在簡單他是IOS跨領域構架。這是最好的解決辦法。而現在微軟10也開始了。但是這兩者都在與有期平臺下千百萬的"技術提工者"你可以看看基礎於安卓平臺的APP有多少?沒有100萬也得有幾十萬。而基礎與IOS的應用有多少?也得有十多萬

就算是中國政府主導下以前開發"紅旗LX"桌面系統。一下20年結果如何?能在技術強人,專業服務,軍事那裡看到就很不錯了。

而作為商業公司。我個人覺得HUAWEI斥資打造自己的操作系統。不是明知選擇,其他公司也不是明知選澤。

面對HUAWEI的5G被多國阻擊,正式顯示出歐美對於HUAWEI市場發展控制力的擔心。必定華為手機在歐美已經是"三足鼎立"且蓋過了蘋果勢頭。如果HUAWEI再次壟斷歐美例如5G基站,芯片。那麼對於正個歐美市場來說,毫無疑問這是屆時高通也好,哪怕是蘋果,三星都無法阻擋HUAWEI勢頭。歐美只能是採取"反托拉斯或壟斷法"。

所以對於HUAWEI。個人覺得開發自主系統即是一步臭棋。任老闆看來真的老了。你打算就靠著粉跟整個用戶習慣終端市場叫板嗎?

逾期這樣倒不如投資在跟著中國政府腳步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這些國家都是中國發展投資國。所以具備中國政府勢力覆蓋範圍。同時有一些還是歐美市場的邊緣。

HUAWEI現在著急的不是屈膝像美國下跪肯求進入。反而要藉助中國政府一帶一路做一吧文章。

投資操作系統,研發芯片,搭建基站,開發手機。你華為這是打算建立全體系托拉斯呀?。想多了除了你的份。沒人是傻子。

中移動已經與荷蘭愛立信等簽署了5G協議。誰也不能看著你來了壟斷市場。

高通做法值得HUAWEI思考。高同不久前跟中國貴州省簽署了協議,投資與貴州聯合搭造"華芯一號"股本比例約為51-49。這是中國官辦指引的貌似國企股份制。一旦他成功可。你覺得誰更親。貴州是窮山惡水中國最大的貧困省區。高通選擇這裡。你不能不說他對中國決策層戰略的精準解讀。

所以。這不是誰研製不研製系統問題。是你投資研製了,誰來確保他可以活下去?微軟支持你的系統短口嗎?BTA支持你的系統端口嗎?如果他們不支持你的端口對接程序體系。

那麼你的這套手機系統還能有多大應用範圍,並且會嚴重威脅用戶的適應習慣。這麼費力不逃好的誰會做?

所以不是有沒有能力研製是有沒後市場多大市場?要實現什麼最終目的。

這才是國內很少企業提到研發操作系統的絕症所在


兵風科技


都是個說各的,都在擔心生態鏈,我想說生態鏈並非那麼難打造,根本就不需要靠那麼多小散團隊開發各種APP,只需要操作系統默認一批原生APP和可選APP即可,光靠華為一家開發系統及各類APP是很可能的,只需要合理協調各APP開發小組就可以輕鬆做到。需要的無非是更多的資金和更多的APP開發人員。一個APP項目,其實如果只是單獨支持這個新系統,那開發成本相較開發安卓APP會低至四成,前端兩個,服務端兩個人,美工兩個,產品經理一人,其他三個人,基本上十個人左右即可搞定,開發APP週期為一年出測試版,一年半可出穩定版。工資一個月兩萬,每個人一年半即18個月,合36萬,十個人總計360萬,這樣算下來,平均每個APP從研發到推出正式版的開發費用大約500萬。華為是有能力同時開發十萬種類APP的。


自之然


iOS橫空出世開創了智能機時代,之後app store的出現讓生態的概念落地,霸主地位奠定。期間安卓模仿出世,憑藉一幫希望絕地反擊對抗蘋果的廠商,攜開源的優勢在安卓四代之後奠定兩大系統的江湖地位。剩下的江湖裡,有黑莓的系統,有諾基亞的meego,有微軟的wp等等,最後都死在了兩大巨頭的碾壓之下,本來最有希望成為三足鼎立最後一環的微軟wp,說實在,系統絕對是讓人眼前一亮,流暢和兼容性上都有出彩之處,交互方式也是大大不同於兩大霸主,奈何仍是被巨頭擠壓,活活餓死倒閉,wp有錢有技術,但是留給它打造生態的機會太渺茫了,哪怕最後向安卓apk開放兼容,甚至要直接支持exe,都沒有翻身一點點。現在的公司,找出一家有能力再做出比wp強的系統的來都難,更別說目前再打造應用市場生態了,目前這個地方真看不出有丁點的機會。除非真的有人來實現賈布斯的生態化反那個新名詞,對生態再來個顛覆,讓行業再洗牌,不然,失敗的命運不可避免。


額的神啊76106299


目前國內沒有ios一樣的系統,但是不代表國內研發不出來。

其實任何的商業活動都需要有經濟利益的趨勢,賺不了錢的東西肯定沒有人願意做,畢竟現在火箭都能發射上天了,研發了系統肯定不在話下。

說到這裡很多人可能會反駁:系統也能賺錢。確實,一個好的系統能賺非常多的錢。就拿安卓系統為例,每年為谷歌帶來220億美元的淨利潤,運營利潤率達到70%,比手機行業中最賺錢的蘋果還多30%。


可正是因為這兩款高利潤的手機系統,其他的系統就毫無利潤可言。安卓和蘋果系統統治了整個世界的智能機時代,所有的用戶都離不開它們了,所以安卓和IOS用戶粘性度極高。在大家的使用習慣形成後,就很難接受新的系統了。所以現在安卓和IOS系統也很謹慎,就連自己來個系統更新都不敢有太大改動。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幾年前的手機版Windows系統,微軟憑藉著自己在PC界的生態鏈和用戶粘度,強行殺入手機系統市場。可結果呢?還不是被安卓和IOS輪著吊打,最後連手機廠商都避而不及,誰還敢換系統了?


再看看阿里巴巴達摩院自主研發的YUNOS操作系統,構架和設計真的非常好,可敗就敗在沒有完整的系統生態鏈。這就導致YUNOS更本沒什麼應用可用,被很多網友戲稱“YUNOS淘寶購物系統”,最後只能默默地轉戰智能家居系統市場。

相比之下,華為就顯得很聰明。早在2012年,就有人爆料華為正在著手研發自己的手機操作系統:麒麟OS。這麼多年過去,麒麟OS也從最初的配合麒麟芯片到成熟的操作系統。經過這麼多年的優化,這款基於Linux開發的新系統完成度已經非常高。據內部員工透露,麒麟OS的綜合使用體驗不會比安卓差!



有了前車之鑑,華為現在並沒有貿然發佈這款系統。畢竟目前華為的影響力還不夠,這事關自身手機銷量的影響,華為必須更加謹慎。不過話說回來,麒麟OS已經起到了它的作用:警示美國。想和我們打貿易戰?不好意思,國產芯片和手機我們都有了,你敢試試看嗎?

我們現在回到問題本身。華為研發麒麟OS,阿里研發YUNOS,說明本身國內就有很多企業有能力研發系統。只是因為賺不到錢,而不去做。要是真有一天美國做死禁止安卓進入中國市場,你看看騰訊、阿里、華為等大企業還坐的住不?分分鐘研發出10個比IOS還好的系統來拿信不信?

不知道各位看官們是如何看待國產操作系統的呢?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讓更多人看到您的觀點。如果覺得小編說的在理,請點贊轉發關注我哦!


科飛貓科技公社


關於這一問題,我來說下我的看法,系統的研發需要建立在用戶群體的使用習慣上,比如我們所熟悉的安卓和ios系統,其實無論視圖、功能很多地方都是遵循的西方人的使用習慣,因此,我想表達的是,我們沒有必要開發一個像IOS那樣的系統,應該根據國人的使用習慣開發一個獨立的操作系統。

目前市場上主流的操作系統分別是Google的安卓、蘋果公司的IOS、微軟的windows,這三個最主流的操作系統無一例外都是美國的,因此無論從那個方面來講,我國都需要有一個自主研發的操作系統,從目前國內情況來看,針對開發操作系統而言,有想法的企業居多,而付諸實踐的還比較少。

一個成熟的操作系統有賴於三個方面的因素:一是企業有一定的資金、研發實力能夠從技術的角度研發出一套系統;二是企業有足夠的資源可以保障系統生態的搭建,既要有足夠的應用程序來支撐該系統,又要有足夠的用戶基數保障系統的活躍度;三是企業還有足夠的實力對系統進行持續性的維護。

縱觀這三個方面的因素,對於第一點來講,國內很多企業都有這樣的實力,比如阿里、騰訊、華為、小米等企業,他們的財力和研發實力基本都能應付一個操作系統。但如果我們再看第二點的話,就有很大的難度了,舉個例子,目前國內說的上來的就算是阿里雲OS了,該系統2012年就已經發布,其實系統本身並沒有什麼不好,而且還能兼容安卓系統應用,但問題就在於沒有足夠的原生態應用程序支撐它,同時阿里雲OS在用戶規模上也比較小,因此目前該系統仍然處於一種替補狀態。那咱們再來看下第三點,對系統的持續維護能力,任何一個系統在推出前期都是不盈利的狀態,像安卓、阿里雲OS等,因此非實力特別雄厚的企業無法支撐下來。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國內企業當中能獨立開發運作一個成熟操作系統的企業,我想也就阿里、騰訊、華為可以考慮了,其中阿里已經做出了嘗試,但是因為上述的第二點因素,阿里雲os發展到現在一直不溫不火,好在憑藉阿里雄厚的資金實力還能夠繼續兼職,接下來只有等待一個爆發的時機了。

而華為呢,據說早在2015年就開始研發麒麟OS了,不過至今還沒有最新的消息,根據華為一貫的風格,也許現在也正在悶頭搞研發呢。對於系統研發來講,華為有他的優勢與劣勢,優勢是華為同阿里一樣擁有比較雄厚的資金和研發能力,應付一個操作系統還是沒太大問題的,另外華為每年上億部手機銷量,也能夠保障其自己的操作系統有一個順利的起步。不過與此同時,華為也有其自身的劣勢,因為他自己就是一家手機廠家,在這種情況下,試想小米、OV等同為其競爭者的手機廠商放心使用華為的系統嗎?這種一邊是運動員一邊是裁判的方式,其實並不利於華的操作系統開放發展。

當然從實力上來講,騰訊也有足夠的資金和研發實力,不過一直以來騰訊都在佈局社交、文娛方面的業務,對於芯片、通信、操作系統騰訊好像一直都不是很感冒,所以把希望寄託在騰訊身上總是感覺有點危險。

企業在任何時候都要居安思危,尤其是涉及國家安全層面,對於手機操作系統,阿里已經做出了重大的嘗試,也許藉助此次Google對安卓收費的事,阿里雲OS會騰空而起,不過還是希望國內企業多做出大膽的嘗試,以免自己處處受制於人。


木石心志


中國能不能單獨研發出像ios一樣的系統呢?哪些公司有這樣的實力呢?像IOS這樣的系統最受人推崇的應該是:操控性好、系統乾淨、安全性高、長久使用流暢不卡頓等幾個突出的方面,當然也有另外一些附加的突出功能,比如像iOS的Siri,幾乎很少有其它手機能達到。

這樣的手機操作系統是否是沒有一家國內企業能夠做出來的,那倒也不一定。

因為目前國內企業沒有透露出這方面的實力,所以不好估計。個人估計像華為、阿里、騰訊等企業,手機操作系統肯定的說是能夠做出來的,是有那個實力的。比如阿里已經推向市場多年的AliOS,但是否能夠做到像iOS那樣流暢好用的系統,那就不得而知了。也有可能根本就做不出來這樣好的系統,華為傳言了這麼多年的操作系統也沒有個影子,做出來是否能夠達到IOS的水準也很難說。

即使系統能夠做出來,但生態圈子的建立卻並非易事。

一款操作系統做出來了,可是沒有生態圈,沒有用戶使用就沒有更多的試錯迭代和改善,最終系統也會陷入落魄的境地。國內的手機操作系統如960 OS、AliOS在剛開始推出時轟轟烈烈,最後都敗於生態圈子上。最開始體驗不怎麼好,慢慢就沒有人繼續使用,最後歸於落寞走向另外的方向。即使華為能夠做出來這樣的系統,能不能生態圈這一關也是個問題。

如何突破開發像iOS那樣好用系統的困局,又該如何突破生態圈子的困境呢?個人認為還是要在於聯合。

目前在安卓和IOS佔據絕對市場的情況下,如果不能聯合各大有此需求的企業在一起,而要單獨依靠某一個企業來開發系統並且突圍生態圈,是有相當的困難的。即使強如華為、阿里、騰訊、中興等這樣的企業,也會非常的艱難。


如何聯合才能各方均衡得利呢?各大企業組建聯合體,共同開發共同推廣,共同享受得來的紅利。可以組建聯合開發體系,比如國內的幾大手機廠商:華為、小米、OV、聯想、中興等等,開源也好閉源也好。共同投資共同討論決定如何把操作系統做好,如何利用操作系統盈利等等。當然可能很多人認為企業大小不一,操作系統又不好盈利,出力大小或利益分配等都不好均衡。這些事情都要做下來討論,談判才能解決,而不是就這樣各折騰各的,各自為政,最後啥也搞不好。

如果每個企業都想各自為戰,或者只想享用別人成熟的果子,估計即使某個企業做出好系統來,其它企業也沒有湯喝,最後落得被圍攻的境地。如不行動,也許被收費被刁難卡制也並非沒有可能。


更多分享及互動,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東風高揚】。


東風高揚


歡迎在點擊右上角關注:「太平洋電腦網」,不定時放送福利哦!

對不起,沒有。

能夠造一個新的系統的公司不是沒有,中國在各自領域有備用系統的企業還是有的,雖然不多。華為有自己的備用系統、阿里也有自己研發的系統等等。

但是,如果你想要研發到蘋果這個程度,真的沒有。iOS不僅僅是一個完整的操作系統,更加是蘋果對智能手機的理解的集大成。iOS優化真的很棒,兩三年前的A系列芯片GFU性能是跟不上高通驍龍系列的,但是iOS的優化硬生生把它拉高一個層次,在玩遊戲的時候甚至跑贏了高通驍龍系列。

所以說,一個完整系統只是基本,能夠軟硬結合,對硬件的短處進行補短,對各部分進行優化,這才是iOS的精髓。操作的邏輯可以模仿,硬件可以堆砌可以找供應商,但是系統優化需要大量的測試和精英級別的系統底層程序員和架構師。

除了iOS的優化之外,還有iOS的生態。

iOS系統只是iOS系統的表象,但是它有成千上萬根據iOS規則弄出來的APP,為用戶提供了極為豐富的應用,完善了iOS的應用。成千上萬的APP是iOS的最大法寶,這也是iOS能夠稱霸十多年的原因,強如三星,弄了新的系統也無建立新的生態,可見其難度。

中國的智能手機發展很快,但是我們要看清楚其中的差距,這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