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嚴謹,日本人和德國人有什麼差異?


同樣是嚴謹,日本人和德國人有什麼差異?

喜歡日本的所有人都會被問:“你究竟喜歡日本的什麼?”

這是個很大的話題,一時間想不起來用什麼回應的童鞋,往往會回答:“我喜歡日本人的一絲不苟,以及對待問題時候的嚴謹”。

於是反問就來了:“那僅僅是嚴謹的話,德國應該更不錯啊!”

話題往往就會在這裡以一聲冷笑結束。

今天物語君帶你分析,同是以嚴謹著稱的德日兩國,究竟有什麼差別呢?仔細研究的話,你會發現他們的嚴謹從根上就不同

同樣是嚴謹,日本人和德國人有什麼差異?

對“嚴謹”一詞的定義

首先,我們要明確,這是一個概念,什麼事兒都是相對的,嚴謹也不例外,就算是德國和日本也有馬大哈,我們只是討論,普世價值中嚴謹率最為高的兩國之間的對比有何不同。

首先給出答案。

德國人的嚴謹偏向準確,精密,程序化;日本人的嚴謹偏向細膩,周全,極致化。

同樣是嚴謹,日本人和德國人有什麼差異?


同樣是嚴謹,日本人和德國人有什麼差異?

德國人的嚴謹是理科生的嚴謹

德國人的嚴謹是很可怕的,僅僅從諾貝爾獎來說,自設立以來,不到一個億的德國人包攬了諾貝爾獎的一半,基本上可以吊打全球了。

守望先鋒中的“精準的德國工藝”,恐怕是對德國人嚴謹性格的最完美的詮釋。

同樣是嚴謹,日本人和德國人有什麼差異?

二戰後德國許多國家企業和軍工級的工廠轉向民用,由於軍用工廠的製作工藝要高於一般的民用工廠,所以德國工藝本身代表著“高質量工業”

有個傳言

德國的一個鍋都能用幾代人,這是真事,對德國人來說,任何一樣廚具,如果不是惡意使用,一輩子只需要買一次,極高的質量,強大到售後沒有辦法生存

同樣是嚴謹,日本人和德國人有什麼差異?

物語君家西門子的洗衣機用到現在還沒壞,它快趕上我的歲數了,這絕對不是打廣告,質量持久到令人髮指。

你還會看到像

實驗室一樣的普通德國家庭廚房,給人的感覺井井有條到會懷疑是不是機器人在這間屋子生活。

德國人的家庭給人的感覺就是太整潔了,整潔到總讓人感覺到沒有人氣

雖然不會苛刻到地板上一粒灰塵都沒有或者是能照人,但是,這樣的生活環境也總讓人覺得很有壓力

同樣是嚴謹,日本人和德國人有什麼差異?


同樣是嚴謹,日本人和德國人有什麼差異?

對德國有些瞭解的人都會知道,幾乎所有大型超市內擺放的水果和蔬菜,肉眼是很難分辨出尺寸大小的,甚至很多超市敢直接打出廣告:誤差不會超過5%,這份自信來自於德國農民。

同樣是嚴謹,日本人和德國人有什麼差異?

聖母大教堂因為戰爭被摧毀,戰後的德國人尋找教堂的“殘骸”,把所有散落的石材一絲不苟的收集起來,再全部用到重建中的大教堂主體裡,真正做到了“在廢墟上重建”。

同樣是嚴謹,日本人和德國人有什麼差異?

德國為了降低交通事故,在限速這件事兒上下足了功夫,市區限速20,村道限速30

,估計拼不過國內的電動車車速,跟這些相反的是,德國高速反而不限速。

德國人也會調侃自己:如果深夜兩三點,你還能在街頭看到有人在等紅綠燈,那肯定是德國人!

同樣是嚴謹,日本人和德國人有什麼差異?


同樣是嚴謹,日本人和德國人有什麼差異?

都說日本垃圾處理做的很好,那是因為沒見過德國的。

同樣是嚴謹,日本人和德國人有什麼差異?

每個德國人入學的第一課就是環保,日本垃圾處理的強項在於“分類”,目的是節省分類成本,最高效的循環垃圾。

但是德國的垃圾處理從根源做起,減少垃圾或者將包裝做成可高效回收

的才是關鍵。

因為守規矩,地鐵閘機對於德國人都成了多餘。

同樣是嚴謹,日本人和德國人有什麼差異?

所以德國的嚴謹,是在於程序的嚴謹,也可以說是刻板,不知變通。如果知道會給出相當量化的結果,但凡有一點不清楚,或者沒有研究透徹的地方都不會給出自己的意見,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一旦定下了準則,大家都會遵守,忌諱曖昧和模稜兩可

但是德國人的習慣會被認為是“較真”和“教條”,經常玩笑會被當真


日本人的嚴謹是文科生的嚴謹

物語君之前講過大量關於日本人的嚴謹,但是日本人的嚴謹和德國人的主要區別在於“極致化”、“未雨綢繆”和“事無鉅細”

先說說“極致化”,如果好了還想更好,在原有基礎上的不斷精進,就是日本人“極致化”的開端。

在日本,工匠被稱作“職人”。大和民族用“職人”來形容一生以“目不斜視”的專注精神從事其職、不斷鑽研以求技藝精進的人群。日本人又自造兩個成語來描述這類人的精神特質:“一生懸命”和“一筋”,即將終生系在所事職業上,絕不見異思遷。

同樣是嚴謹,日本人和德國人有什麼差異?

壽司之神的小野二郎大家應該都有所耳聞,對壽司的執著不光在於最好的食材,還在於溫度、口感、工序和水質等等。

他為了使章魚口感柔軟,至少需要給他們按摩 40 分鐘以上才能上桌,而且客人入口時壽司的溫度必須要是人體體溫溫度

等等。

吃過的人很多都會感嘆,這是“值得一生等待的壽司”。

同樣是嚴謹,日本人和德國人有什麼差異?

但是換個角度來想,日本人在“職人精神”這一條上逐漸走向了“極致乃至極端”,是不計成本和消耗的“吉尼斯較量”,並沒有帶來社會本質的變化,只是“改善至最大化”。

而未雨綢繆也是日本式嚴謹的最大特點,日本人的腦洞之所以巨大,是因為要

想到“所有的可能性”,去不斷完善自己的產品,例如日本馬桶蓋的“音姬”功能就是避免隔壁聽到不雅的聲音而造成的尷尬。

“即便是有這種例外,哪怕1%,我們的產品都會讓你找不到破綻”。

同樣是嚴謹,日本人和德國人有什麼差異?

“極致化”和“未雨綢繆”直接導致了“事無鉅細”

,說得好叫事無鉅細,說不好聽叫“沒有重點”,由於不像德國人一樣量化指標,將大部分的時間用在重點部分上,日本人會將所有待辦事項都視為“重點”,一視同仁,這樣很容易將大量的時間浪費在未雨綢繆的小概率事件上。

所以,嚴謹有好也有壞,變通也一樣,沒有完美的性格,在日常生活中,多一些德國和日本人的嚴謹是件好事,但是在出問題時,劣勢同樣十分明顯,德國人的精準和程序化就變成了刻板、死心眼;而日本人的細膩和極致也就成了變態、鑽牛角尖。並且一定程度上會帶來意想不到為了追求完美,而造成了另一種形式的拖延和效率低下

同樣是嚴謹,日本人和德國人有什麼差異?



以上です。


如果喜歡我們的作品,請持續關注日本物語和我們的知日圈App

在這裡要感謝各位讀者,我們需要大家的支持,你們的支持是我們一所懸命的動力!

同樣是嚴謹,日本人和德國人有什麼差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