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為何有人要放棄種地去外面打工?

農業萬佳匯


在農村,為何有人要放棄種地去外面打工?

農村條件非常艱苦,道路泥濘,牛欄廁所亂搭亂建,生活垃圾亂堆放,汙水亂流,蚊蠅滿天飛,相當農戶住的是茅草屋土牆房。近年來的新農村建設使農村面貌發生了改變,農村舊貌換新顏,人居環境得到了改善,群眾生活品質不斷得到提高,環境美化了,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平整的水泥村道,環境整潔的農家小院,鳥語花香,滿目蔥蘢,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農村人均耕地有限,一家人守著那幾畝承包地,無論怎樣經營都沒有多少收入,溫飽問題是解決了,但還是缺乏經濟來源。幾畝承包地容納不下家裡的勞動力,勞動力剩餘,鄉村又缺乏企業,只有外出務工才能消化剩餘的勞動力。


外出務工拓寬了年輕人的視野,在務工期間能夠學習不少的知識和技術,掌握了企業管理的基本技能,許多外出務工人員紛紛返回家鄉創業。


外出務工的工作環境、經濟收入遠高過修理地球。在農村面朝黃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工作艱苦,收入微薄。種植的農產品價值不高,賺不了幾個錢,有時還出現滯銷。外出務工收入穩定,文化生活豐富,沒有什麼擔心,心情愉快,當然年輕人就會選擇放棄種地而選擇外出務工。


農村教育、醫療等基礎設施不足,外出務工者的下一代將會成為新一代城市人,子女能夠得到很好的教育,能夠考上理想的大學,畢業後找到理想的工作,這些在農村想都不要想。


老周說三農


現在生活成本的不斷增加,只靠種地那點微薄的收入支撐一個家是不可能辦到的。所以放棄種地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前幾天,我四哥才把去年打下的玉米糶了,每年這個時候,玉米的價格最高也才九毛多。

他是四畝地,除去吃了一點,大約有200斤左右,一共糶了是3200多斤。3200✘0.9是2880元。細算了一下除去開支一畝地才掙了400元。還不包括人工的費用。出去上一天,還掙100多呢,所以說種地沒有收入,農民對種地也失去了興趣。

另外,農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存習慣已經被打破。有人想著改變自己的生活質量,嚮往著更好的生活,這也是無可厚非的。離開農村去城裡打拼,也成為了很多年輕人的夢想

你認為我說的有點道理的話,歡迎點點關注吧!老七渴望和您成為朋友




輪子70哥


當我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我也在想為什麼不在家裡種地,為什麼要背井離鄉,為什麼每年過春節才能回一次老家,為什麼不在家裡多陪陪奶奶,家鄉多好有山有水,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多好,但一切都是為了生存,最後才是為了生活。


地少



就拿我家來說,三口人分到1畝五地,加上建房子,不到一畝地,假如一家三口在家種地,那豈不是要餓死,所以我們那裡的地形決定了我們要外出打工。


為了更好的生活


不論算成本還是個人種地,在我們那裡個體戶種植肯定沒有打工收入高,在深圳進一個廠,算你平均四千一個月,一年省吃儉用估計還能有個兩三萬的收入。有錢了生活才能更好一點。


對於我們這些吃苦耐勞農民來說,主要的原因還是地少,我們不怕苦,就怕沒地中,我們農民閒不住,家裡的地不夠種,只能出去打工。


山村額赫


關於農村為什麼放棄種地外出打工問題,我說說我的見解!

一,地少

現在平均一個人一畝地左右,有些地方甚至更少(我是河南南陽新野的,一個人1,3畝)

一家人3-5人。不到十畝地。收成只夠吃,根本不夠花!

二,收成

近幾年收成特差,就拿我們這裡前年來說,小麥馬上豐收了,要收割了,下了半個月雨,全部發黴到地裡,去年,花生剛要收,下一兩個月雨,基本扔在地裡。總之,收成一年不如一年!還好國家政策比較好,這些年給了糧食補貼。不過也是杯水車薪。

三,不掙錢

自家人一年在家種地掙不到幾個錢,外出打工一年比幾年種地掙得都多。所以都出去打工。

【我是做三農視頻的(西瓜視頻/頭條),每天更新關於農村的視頻,也許可以幫到你。】

總之,都是被逼無奈,生活所迫!

希望可以幫到你。


農村七點半


種地!本人家有一畝六分地,如果我在家種地的話估計現在老婆跑了孩子養活不起,父母的養老都辦不到!估計只吃鹹菜饅頭可以顧住自己的溫飽。有時候真想痛快的笑一場,因為已經沒眼淚了,異鄉有高工資卻沒有家,有家的地方卻沒有高工資!說到這裡有人會問了難道家鄉沒有工廠嗎?這裡我告訴你我得家鄉工廠工資一般在三千左右,一家四口,算上父母就是六口人,孩子的教育父母的養老,置辦房子,在家別說種地了,種地再加上在家附近的工廠打工都滿足不了現在的物價和房價,我家鄉一個縣級市物價快趕上一個二線城市的消費了。哎,被逼出來打工,不說了睡覺明天還得搬磚呢


拉薩大理蓬萊


尤其是最近5-6年,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記得以前老家的村裡到處都是人,有說有笑,到處都是人,但是如今回去卻冷冷清清。基本上都是老人在家,很少能看見青年人的身影。守著一畝三分地的也都是老人,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

有的家庭因為老人年紀實在太大,就放棄了土地,承包給種田大戶種植。守著土地過了大半輩子的農民,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農民要放棄種植呢?寧願離鄉背井,外出打工呢?

1、糧食不值錢

城裡人可能不理解,買糧食還是挺貴的,怎麼能說不值錢呢?拿我們家舉例吧。根據我的父親跟我說,我們家有6畝地,平均每畝地能收穫800斤小麥,而小麥的價格售出的價格是8毛多,那麼種植了半年的小麥也就收入約7000元。期間還有農藥、化肥、播種、收割等等費用,最後正好是保本吧也就。 因為稻子價格稍高,產量也高,所以一年下來,6畝地,也就賺水稻的一點收入,約在7000元。

所以總結下來,一個普通人家的農民,一年也就收入7000元左右,如今這個時代7千塊夠幹什麼的呢?

2、打工掙的多

夫妻兩人在家守著一畝三分地年收入才7000元,但是打工就不同了。農民雖然沒有豐富的文化知識,幹不了太輕鬆的活,但是農民可以幹一些重活。雖然累一些,但是掙的並比一般的白領少。所以,越來越多的農民,寧願背井離鄉,也不願意在家種地。

3、年輕人不願意留在農村

農民的孩子長大了,有幾個願意留在農村呢?比如我吧,讓我回家種我們家的幾畝地去?真的是一竅不通,所以不太現實。年輕人都不願意留在農村了,老人也基本上跟著到了城裡,所以田地也就沒人種了。

再過幾十年,當老一輩的農人都老去時,再也沒有人種地了,那怎麼辦呢?我想,那時糧食價格才會真的漲起來吧,吸引更多的人去承包土地種植,更加機械化、現代化。如果真正貧窮的人放棄了土地,或許有一天會追悔莫及。


鳶都榮哥


在農村,種地是農民的命根子,有些農民只能靠種地和一雙勤勞的雙手才能養活一家人來維持生活。通過以下幾點來了解在農村,為何有人要放棄種地去外面打工?

一、種地成本高

如果你想在農村種地,又想收入高,只能花費一些錢去投資。在農村以前耕地技術沒那麼好,每家每戶分的土地又少,有些還沒有土地分呢,莊稼豐收的時候,每家每戶的收入差距都差不多。最後有些人放棄種地,把土地承包給別人種其他農作物,他們就採用機械化,規範化的種植。要是種植的農作物面積越大,就會對種植成本大大提高了,在種植農作物的時候,要買種子,化肥,可能還會找工人幹活,又還要調動機器設備之類的還要花費很多錢。要是對一些普通農民來講,他們肯定耗不起這麼高的成本。



二、種地投入和收成不成正比

對農民來說,都希望每年都有好的收成,但是有很多農民在實際種植的情況下,發現連個投資的成本都做不回來,只有虧本。發生這樣的情況一兩次沒關係,畢竟種植農作物也會有其他因素,比如天氣因素,不可能每年都有好的收成。要是一直投入還是沒有好的收成,就說不過去了,最終虧損的次數越多,到最後就沒有錢拿出來種地了,只能去找點其他活來做。只能掙到有一定資金的時候再去種植,也未嘗不是一種很好的選擇。



三、外面掙錢比種地更加穩妥的掙錢方式

其實種地,還是得懂的怎麼種植農作物,有些人就通過懂得其中的門道,他們根據自己的懂得怎樣種地和自己的勤勞來獲取很不錯的收穫。而有些人不懂得怎樣種地,在這種情況下,只能去外面找份穩定的工作來謀生。

但是種地還是需要去投入成本,在種地的過程中還要把握時間也要及時做好澆水,施肥,除草之類的工作。就算農民通過一年辛苦種出來的農作物,但是拿去賣之前又會擔心價格會不會降低或者收成不好。要是種的農作物都沒有賣出去,他們一年到頭來就算白種了!



所以為什麼有人要放棄種地去外面打工,種地跟打工不一樣,要是在外面能找份不錯的工作來,不管錢多錢少,起碼有個穩定的收入,不用為種農作物操那麼多心了,再說去外面打工每個月多多少少還能存一些錢。所以有些農民就會開始去外面打工掙錢了。其實農民來說生活已經很艱苦了,要是有一定的條件的情況下,農民朋友還是去儘量找自己擅長的事情來做,這樣這樣才能收益的保障。

以上分析是我個人觀點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如果你有不同看法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們一起學習,一起討論!


客家妹小林



安徽巢湖記憶


農村人本來就是以農為主的,改革開放後,人多地少,物價上漲,糧價國家控制,農民的收入也根本保證不了自足的情況下,不得不出去打工賺錢來養家生存。

農村人口多,地少,大部分地區人均地才一畝地,年打糧食也只能滿足一年的口糧。

改革開放後,物價飛漲,糧價又不景氣,出去打工一月的收入也比一年糧食的收入多的很多。按一年農地種兩料農作物,每畝年收入最多為400元,在外打工年純收入也至少有10000元。

村的年青人都出去,不出去就成了老年人了!誰還願意在家裝作老年人呢?在外打工有見世廣,社會交際面有大,而且有能賺到自身的工作價值,何樂而不為。

出去打工看起來是形勢所逼,不如說是社會改革所帶來的機遇,更是社會發展的一大進步。


初心盟動199


從本性上來說人都是趨利的,外面打工掙得比家裡多,肯定出去打工(雖然真不願意,遠離家)。

從現實生活中說,種地確實也沒有利潤。就小麥和玉米來說。前期深耕就得投入50一畝,化肥125一畝,糧食種子,30一畝,中間還要打藥澆地,200一畝,收割的時候也得50-80一畝。這都多少錢了?這就500左右了(而且這中間還不能算人工)。糧食賣了能賣多少錢,按最高的算。小麥畝產1400斤,價格1塊1一斤,仔細算算就沒剩啥錢。

但現在打工來說,隨著改革開放這40年,只要肯出力,有沒有學歷,出去都能掙到錢。最低出去一天也得200,按一季三個月算,18000元,出去吃喝,還能剩15000元。

說實話,農民還是挺實在的,雖然沒有多少學問,但這一點帳還是算得很明白。自然人都願意出去打工(人也都知道在外打工也不容易),但是落到手裡的實惠,農民們還是挺在乎的。願以後對農民的政策越來越好,不用再遠離家門出去掙錢,把孩子都留在家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