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字及“鹿頭”銀幣的歷史背景,你又知道多少

在眾多中國近代機制幣中,雲南“富”字及“鹿頭”銀幣頗為神秘,其雖然被業界稱為“雲南”,但是由於這兩種銀幣未見諸史籍記載,加之其圖案、文字設計簡單,因此錢幣集藏研究者對其鑄造國家(地區)、鑄造時間等問題有著諸多觀點,迄今仍未取得一致觀點。

“富”字銀幣,正面只有一漢字篆書“富”字,背面為老撾文或緬甸文和中文標示的面值。面值有“半兩正銀”、“一兩正銀”兩種。

“富”字及“鹿頭”銀幣的歷史背景,你又知道多少


PCGS-SP62雲南富字一兩中心點簽字版

“富”字及“鹿頭”銀幣的歷史背景,你又知道多少


PCGS-SP61雲南富字半兩中心點簽字版

“鹿頭”銀幣,正面中央為一隻長角的雄鹿頭側面圖案,背面為老撾文或緬甸文、中文“一兩正銀”標示面值。鹿頭圖案有大鹿頭、小鹿頭之別,其中大鹿頭版別較為罕見。

“富”字及“鹿頭”銀幣的歷史背景,你又知道多少


PCGS-MS63雲南小鹿頭一兩


“富”字及“鹿頭”銀幣的歷史背景,你又知道多少


NGC-AU58雲南大鹿頭一兩


在泉界,這兩種銀幣的出處一直難以蓋棺定論,其中:

第一種觀點認為:“富”字及“鹿頭”銀幣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際中緬邊境及雲南等地駐軍所造,為遠征軍發餉使用。1949年6月上海出版施嘉幹編著的《中國近代鑄幣匯考》最早提出這一說法。其主要論據是:“富”字及“鹿頭”銀幣重量標準與中國漕平相等;幣面有中文“富”字,背面有中文及緬甸文面值;二戰結束後,當時雲南省主席盧漢曾以“富”字銀幣作為軍餉發放。

施嘉幹(1896—1975)是中國近現代錢幣收藏大家,其著作《中國近代鑄幣匯考》一書,在將近半個世紀的歲月裡,始終成為收藏和研究中國近現代機制錢幣必備的重要著作,影響極其深遠。因此這一說法流行很廣,連1972年美國克勞斯出版社編著出版的權威性硬幣圖譜《世界硬幣標準目錄》都認同這一觀點,將有關“富”字及“鹿頭”銀幣內容列入“老撾、中國—雲南、緬甸”章節中。

第二種觀點認為:“富”字及“鹿頭”銀幣是“老撾的鑄幣”,在中南半島流通使用。這種說法的依據是,銀幣背面有老撾文字標註的面值,而且這些銀幣在老撾、越南境內流通使用過。1993年廣西錢幣學會和雲南錢幣研究會聯合編著出版的《越南歷史貨幣》就是這種觀點的代表,該書將“富”字、“鹿頭”銀幣列入曾在越南使用過的“老撾銀幣”。

第三種觀點認為:“富”字及“鹿頭”銀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管轄下的印度支那殖民地政府(即中南半島,包括今越南、老撾、柬埔寨三個國家)在今越南河內鑄造發行、用來向印度支那半島山區部落農民購買鴉片的貨幣。1987年法國研究東方錢幣專家費郎索瓦·蒂埃裡在《中國錢幣》1987年第3期(總第18期)上撰文,第一次提出這種觀點,指出該銀幣文字及幣圖是由法國人勒內·梅西埃設計繪製的,並附上銀幣的設計圖案與相關文件複印件,還詳細說明了“富”字及“鹿頭”銀幣發行的歷史背景。

該觀點認為,當時法國殖民統治下的印度支那允許鴉片自由買賣,政府收稅,來自鴉片貿易的稅收所得佔殖民政府收入的四分之一。鴉片貿易習慣使用銀幣結算,使用的銀幣以法國在越南鑄造發行的法屬印度支那貿易銀圓,正式名稱為“安南貿易銀元”,俗稱“坐洋”為主。但1928年後安南貿易銀元停止製作,銀幣來源日益減少。而印度支那半島山區部落農民拒收紙幣或其他非銀質貨幣。為保證鴉片貿易的持續開展,法國殖民地政府便蒐羅各類銀器熔化,製作成錢幣形狀的銀餅用於鴉片貿易。

二戰結束後,中南半島北部由當時雲南省政府主席盧漢率領的部隊接收。盧漢所部搜刮了大批財富,其中包括不少“富”字及鹿頭銀幣,當作軍餉發放。二戰結束,法國兵離開越南時也帶走了大量的“富”字銀幣作為紀念,因此直至上個世紀80年代在法國的錢幣商店仍可以大量購買到這種銀幣。

“富”字及“鹿頭”銀幣的歷史背景,你又知道多少


“富”字及“鹿頭”銀幣的歷史背景,你又知道多少


“富”字及“鹿頭”銀幣的歷史背景,你又知道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