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故事 ▏ 零陵郵亭圩胡家大院:和諧“家文化”的典範

【永州故事】零陵郵亭圩胡家大院:和諧“家文化”的典範

陳瑜

永州故事 ▏ 零陵郵亭圩胡家大院:和諧“家文化”的典範


郵亭圩杉木橋村被列入全國第五批歷史文化村落名錄,嚮往已久,一直未能成行,4月份一個週末,我有緣走進古村,靠近胡家大院,登高遠望,一片龐大的建築群坐北朝南,高大圍牆將建築物緊緊圍住,方方正正,儼然一個防護嚴密的城堡,古村後面矮山依依,綠樹婆娑,將村落掩映,即遇冬日寒風,先有山巒阻擋,後有樹木遮攔,也難見冰風呼嘯、更難逢塵土飛揚之雜亂感,真可謂居家勝境。

永州故事 ▏ 零陵郵亭圩胡家大院:和諧“家文化”的典範

大院前面是一塊寬闊平整的土地,視野開闊的田疇,春觀綠景,夏看稻熟,秋望金黃,冬見銀野,朝賞遠山晨霧,暮品落日晚霞,悠閒睹物,四時不同,無不令人心境怡然,神清氣爽。我驚歎胡家大院先祖的睿智眼光,選擇這塊風水福地興家置業。

來到大院前坪,村民見我前來採訪,甚是熱情,不斷電話熟悉村裡歷史的村民回來講解,年僅九旬的老人也拄著柺棍在晚輩的簇擁下走出家門很興奮地說:“380年了!”雖與我交流不很方便,但我感受他那份祖先的榮耀感和幸福感。不一會,一大群村民圍攏來,你一言我一語的呈現古村的精彩,我感覺到他們的熱情和家族凝聚力,主動地引領我走進大院。

永州故事 ▏ 零陵郵亭圩胡家大院:和諧“家文化”的典範

門樓不算奢華,但很嚴實,厚實大木門、木門框、石門檻,這就是整個大院人口進出、連接外面世界的唯一通道,開門連著國,關門就是家。

進入大門,就是一個偌大的前坪,是家族小孩娛樂玩耍和家族曬穀、供家族老人冬天曬太陽、曬被褥的地方,兩旁各有四個石水槽,儲水用於家族消防,明白了胡家大院前不挖水塘的原因。

永州故事 ▏ 零陵郵亭圩胡家大院:和諧“家文化”的典範

前坪後是公屋,四進,高大氣派,四開木門隔斷,各有天井,卵石鋪砌,中間不設過道,人從兩旁屋簷下行道迂迴進入後庭,最後一棟供奉祖先神臺和牌位,也是家族議事決策的場所,這四進公屋其實就是胡氏宗祠,用於迎接禮賓、擺酒席宴、辦大事而用。

奇怪的是,胡家大院不同於其他地方的家族大院,單獨設立祠堂,它集祠堂與家族大小紅白喜事用堂於一體,既避免了祠堂的陰森和嚴肅,又能讓家族成員時刻都能感受先祖的家訓與榮光。

永州故事 ▏ 零陵郵亭圩胡家大院:和諧“家文化”的典範

四進公屋兩旁都開拱形門,無木石框,也無門,每一個拱形門後就是一個小家族,所有分支家族都用拱形門與公屋連接,就像一棵樹,主幹通天,分枝都從主幹上分出。

走進拱形門,就是大家族下面的分支小家族,先是鼓樓,供小家族內部紅白喜事樂隊奏樂用,略顯隱秘,客人只聽見鼓樂聲,看不到鼓樂手,鼓樓後就是正式的居家用房,正廳、廂房、客房、繡樓,花園等。

永州故事 ▏ 零陵郵亭圩胡家大院:和諧“家文化”的典範

胡家大院設計令人奇特的是每個拱形門內部就是兄弟之間的小家族,兄弟之間交往設框不設門,寓意是可以自由交往進入,必須從公屋進,各拱形門內部的小家族都是不相通的,從一個小家族進入另一個小家族必須從公屋旁的拱形門進入,也就避免兄弟之間的互相拉幫結派、不團結。

整個胡家大院以公屋為軸心,兩旁分支建房,兩邊拱形門對稱,住房對稱,典型的中國傳統建築的軸對稱設計。

永州故事 ▏ 零陵郵亭圩胡家大院:和諧“家文化”的典範

在村民引導下,走進其中一個分支家族,找到一位輩分較大的人收藏著家譜,用木箱裝著,一共八卷,我打開第一卷開首語這樣記載著:“沃枝葉不如培根本,理湖海莫若求河源,蓋培本求河源固仁人之所宜盡,而履霜追遠是孝子,之所當然恭維吾太祖也,房內弟兄六七人系出一脈派分伯季,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篤友愛而重親睦,克勤儉而主忠信,相與自零邑楚江圩小燈塘移居於斯,創田塘山場,盡善悠久無疆之慶,造陰陽二宅得宜世代平安之福,納稅當差執照田塘之永據人世,考試昭育黌序之英才,上光於前,下裕於後……”從這裡感知祖先是如何處理國與家的關係,大家族與小家族,兄弟之間的關係,極力倡導“家和萬事興”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和”思想。

永州故事 ▏ 零陵郵亭圩胡家大院:和諧“家文化”的典範

據老者介紹,始祖胡彥林於順治年間自楚江圩(現屬冷水灘區)來此地定居,靠養鴨為生,“一隻鴨子每天兩個蛋”,多年積累,先在大院後的老屋建家,彥林公生育三個兒子金像、銀像、再安,三個兒子或中進士,或做生意,齊心協力建成了胡家大院,因各房發展不同,公房兩側修建房屋佈局大小不一,但都能和睦相處,長幼有序,重人倫,強教化,歷經幾百年繁衍,子孫增多,大院隨之擴大成現在的規模。

走出大院,我一直在沉思,如此考慮實用而灌注濃厚家族和睦文化的古建築,實屬罕見,為祖先的思慮周全所歎服,家族越大,矛盾越多,兄弟反目、妯娌生怨是歷朝歷代家族發展的弊端,也就是很多大家族由興盛走向衰敗的根本原因,胡家大院幾百年延續不斷,現在後代還是如此團結有凝聚力,與家族家風的傳承有必然因果關係。

永州故事 ▏ 零陵郵亭圩胡家大院:和諧“家文化”的典範


由此,我理解了將祠堂置於住房之中,兄弟議事決策都必須在祖先牌位前、進出各兄弟家族必走公屋,都是眾目睽睽之下,都是互相監督之下的陽光行為的原因了。

當我最後想拍張大院全景時,村民主動為我搬梯子,小朋友也自發幫我扶梯子,可見,家族的互幫互助家風還在下一代延續著……

永州故事 ▏ 零陵郵亭圩胡家大院:和諧“家文化”的典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