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童年”的9.6分神作,我保證當年好多人都沒看懂

生活這個傢伙

也會在不經意間

贈與我們最純粹的快樂

“毀童年”的9.6分神作,我保證當年好多人都沒看懂

前不久,一段《配音現場》的短片,在網上火了。

視頻裡是熟悉的音樂,屏幕上是熟悉的畫面。

五個人,十幾種樂器,認真而專注,臺下觀眾的笑聲絲毫影響不到舞臺上。

在手機、電腦、iPad都還沒有普及的年代,這隻貓和這隻老鼠,帶給了我們無數歡樂。

有人把《貓和老鼠》和後來許多火遍大江南北的動畫片拿來對比。

可是對於90後們而言,這早已是一部無可替代的“神作”。

從第一集播出至今,已經過去了七十八年。

五次提名、七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

在奧斯卡的歷史上,這樣的成績,只此一家。

“毀童年”的9.6分神作,我保證當年好多人都沒看懂

隨手搜索《貓和老鼠》的背景音樂,立馬會跳出各種古典音樂曲目:

肖邦的《大圓舞曲》、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約翰·施特勞斯的《藍色多瑙河》……

有人調侃:“《貓和老鼠》才是我的古典樂啟蒙老師。”

鋼琴家郎朗在《千里之行:我的故事》裡,也說到過自己因為《貓和老鼠》愛上鋼琴的經歷。

“毀童年”的9.6分神作,我保證當年好多人都沒看懂

“毀童年”的9.6分神作,我保證當年好多人都沒看懂

《朗朗:千里之行,我的故事》

七十八年前,平均7分鐘一集的動畫,需要一個150人左右的團隊製作將近一年半。

更不用說那些天馬行空的想象、與情節銜接得天衣無縫的音樂、精良用心的情節設計……

這或許也是為什麼,我們總對一些“老劇”念念不忘。

然而,這部動畫,其實遠不止我們童年時看過的那麼簡單。

許多情節,到了成年之後,才能真正看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