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不起眼的屋頂其實大有講究,你見過幾種?


中國古代建築的屋頂不僅對建築立面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眾多屋頂形式的變化,加上燦爛奪目的琉璃瓦,使建築物產生獨特而強烈的視覺效果和藝術感染力。

懸山屋頂幹欄式銅屋(西漢): 銅屋為懸山式屋頂,大門設在正中,牆上不設窗。因為是幹欄式住宅,所以門前設走廊,廊前圍有欄杆。

懸山式又稱“挑山式雙面坡屋頂”,即屋前後兩面都有坡,屋頂懸在山牆或山面屋架的外面,形成出簷,以保護牆內的木結構和牆體。懸山式屋頂一般由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構成,也有無正脊的捲棚懸山式。懸山屋頂也是中國民居建築中最常見的形式。

陶製樓廡殿式屋頂(西漢): 廡殿式屋頂為四面斜坡,正中有一條正脊,四角上各有一條垂脊,共有五脊,古又被稱為“五脊殿”,俗稱“吳殿”。西漢時期兩層居室建築有廡殿式屋頂。大約明清之前,有貴族住宅使用廡殿式屋頂,明清時等級制度更加嚴格,普通住宅中很少使用廡殿式屋頂。

硬山式屋頂: 硬山式屋頂是雙面坡屋頂,屋面上有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又稱“挑山”“出山”。兩側山牆同屋面相交,或齊平,或略高於屋面,屋頂不懸出於山牆之外,將棟木樑架全部封砌在山牆裡面。山牆大多采用磚石承重,牆頭有各種形式。


捲棚式屋頂: 捲棚式屋頂是北方民居較為常見的屋頂形式,為雙面坡式屋頂,屋頂前後兩坡相交之處是正脊,但捲棚頂不採用正脊做法,而是用筒瓦做成弧線形曲面,稱“元寶脊”,又稱“羅鍋脊”。根據兩側山牆的不同,捲棚式屋頂又可分為捲棚懸山式屋頂、捲棚硬山式屋頂和捲棚歇山式屋頂。(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