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餘江普通工人到董事長,近半個世紀,他經歷了這些

餘江是一片創新創業的熱土

湧現出了像張果喜、彭保太等一批“叱吒風雲”的企業家

但更多的是

踏踏實實 默默無聞的成功創業者

創業半個世紀的企業老總

馮傳和

......

聊起他的創業史,其實就是一部奮鬥史,即使已過花甲,仍然不停息;辭職創業幾十年來,雖然也碰到了重重困難,但他依然信心滿滿又出發。馮傳和是鷹潭市鑫和精密件製造公司的創始人、董事長,他的創業人生,就是不停奮鬥的人生。

从余江普通工人到董事长,近半个世纪,他经历了这些

早年馮傳和自己設計的零件加工機械

1954年,馮傳和出生在餘江區錦江鎮一貧苦人的家裡,因為家裡窮,只上了小學四年級。生活的貧困,在馮傳和心裡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痕,也造就了他敢於向命運挑戰的決心。

1970年,他進餘江汽車配件廠當了一名普通工人,由於吃苦耐勞,擔任了車間主任,這一干就是17年。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改革春風拂面而來,他毅然決定辭職,自已創業。辭職後他榨過粉,然後又買了一臺18型普通車床搞農機修理。當自已的手頭上有點錢時,他又買了一臺較先進的20型普通車床,為一些企業進行零件加工。憑著馮傳和精湛的手藝,年收入達4萬多元,在當年“萬元戶”都很少的年代,大家都說馮傳和“日進斗金”,應該滿足了。然而馮傳和卻不滿足,他在尋找更大的發展機遇。機遇總是垂青於善於抓住它的人,1992年,錦江鎮微型元件迎來了一個春天,發展前景廣闊的微型元件市場深深的吸引著馮傳和的目光。

从余江普通工人到董事长,近半个世纪,他经历了这些

生產車間一角

1996年,在眾多人不解之時,他關了加工修理店,鷹潭市鑫和精密件製造公司正式掛牌,馮傳和踏上了第二次創業之路。初次涉入微型元件,他知道困難重重,不進則退,只能是逆水行舟。沒有設備,他將所有的積蓄買來3臺自動車床,由於資金缺少,自已又做了5臺輔助設備。那時還只是個“小作坊”,他自己四處去拉業務,跑推銷,找員工,一步步發展壯大。

2002年,在政府的支持下,信用社聯保機制幫他解決了資金缺少的問題,給他帶來了更大的發展,由當時的3臺製動車床,發展到100多臺自動車床,和100多臺輔助設備,產品銷售全國各地,利潤穩步上升。

創業路上不止步。為了更好的發展,近些年來,他又引進了更先進的設備自動數控車床,原來由164人操控的自動車床,現在只要30多人操控。人力節省了,精密度變高了,生產效益提高了,以前自動車床做不到的,現在的數控車床能做到。收入也增加了,2018年公司的總產能500萬元以上,上交國家稅收40多萬元。

从余江普通工人到董事长,近半个世纪,他经历了这些

馮傳和與技術人員一起研究技術

鑫和精密件製造公司座落在交通便利的餘江區錦江鎮微型元件工業園內,佔地面積8000多平方米,標準廠房6000多平方米,是一個現代化園林式企業,主要對外加工標準件或非標準件加工,涉及到精密機械零件、儀表系列配件、微型軸等1000多個品種。

65歲的馮傳和精神飽滿,記者找到他的時候,他身穿工作服,臉帶微笑,仍然和技術人員在一起,拿著圖紙探討技術。他說,電子行業產品比較多,爭取在穩定發展的基礎上,根據市場需要,尋找機遇,增加新產品,開拓新的發展市場,爭取突破大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