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胃鏡多久做一次比較合適?

胃食管反流病


我是小影大夫。在上消化道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中,胃鏡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臨床上,一旦懷疑上消化道疾病,一半都建議做個胃鏡看看。上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腸,所以胃鏡能檢查這三個部位的大多數疾病。多久做一次胃鏡,具體問題得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

什麼時候應該做胃鏡?

胃鏡是從嘴巴伸一條帶有鏡頭的管子進去,從口腔到食管,到胃,到十二指腸,一路看進去,觀察黏膜上有無病灶,有無異常。如果發現異常,可以取活檢,胃鏡也用於上消化道止血。


很多朋友對做胃鏡有恐懼感,主要是因為鏡子通過咽喉部時,對鏡子出現正常的生理抵抗,出現噁心的表現,這讓部分人記憶猶新。咽喉部敏感的可以選擇做無痛胃鏡,睡一覺醒來就做完了,做胃鏡沒有想象得那麼可怕。


出現以下情況應該去做個胃鏡看看:1.有上腹部不適,飽脹感,有規律的上腹部疼痛。2.反酸、噁心、口苦、燒心等症狀。3.40歲以上,有胃癌家族史,應常規做個胃鏡體檢,篩查早期胃癌。4.有吞嚥異物感,出現漸進性吞嚥困難者,應儘早去做胃鏡,篩查食管癌。

多久做一次胃鏡合適?

多久做一次胃鏡,具體情況具體定論。出現上面幾種情況可以去做個胃鏡看看,根據這次的結果,指定下一次的複查的時間。如果沒有以上的症狀,沒有什麼不舒服,想去做胃鏡看看胃有沒有病變,那也是可以的。

如果單純是體檢,這一次做了沒事,那麼可以三到五年後再做一次胃鏡複查。

如果是單純性胃炎,可以三年後再做一次複查。

如果是萎縮性胃炎,建議半年到一年,複查一次。因為萎縮性胃炎有惡變的傾向。

如果有胃息肉的,可以一年複查一次,也可以胃鏡下息肉切除。胃息肉有惡變的可能。

如果有胃潰瘍,有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要評價治療後的效果,根據嚴重程度,可以三個月複查一次,往後一年一次,隨後根據恢復情況而定。

如果做了胃癌手術,最好三個月做一次複查,隨後一年一次複查,觀察有無復發。

以上講的都是大概的原則,具體還得看當時的結果。

做胃鏡沒有傷害,胃鏡只是我們觀察上消化道疾病的一個眼睛,如果發現可疑病灶取活檢,對黏膜會有一定傷害,但是這是必須的,因為只有取了點東西出來化驗才能知道有沒有癌變的可能,不然的話,任由發展,就發現不了胃癌了。

別把胃鏡想象得過於恐怖!


小影大夫


作為一名胃腸外科醫生,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胃鏡是一種非常好的檢查手段,一般是從口腔插入一根帶有攝像頭的管子,可以檢查食管、胃和上段的十二指腸,所以,胃鏡並不僅僅是檢查胃部疾病,除了為,還可以檢查食管和十二指腸有沒有疾病。

哪些人適合做胃鏡:

(1)不明原因消瘦,體重下降的患者;(2)40歲以上,胃癌或者食管癌高發地區的人群;(3)進食後哽咽,吞嚥困難的患者;(4)燒心、胸骨後燒灼感的患者;(5)長期腹痛、腹脹、噁心、反酸的患者;(6)既往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息肉等患者;(7)食管癌術後,胃癌術後,胃切除術後複查的患者;(8)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患者。(9)黑便,嘔血的患者,以及急診止血的患者;(10)肝硬化的患者,查看食管胃底粘膜有無靜脈曲張。(11)食管或者胃內異物的患者。

多久做一次胃鏡

需要根據自己的病情,決定多長時間做一次胃鏡,例如是重度的萎縮性胃炎,需要警惕是否癌變,複查的頻率要勤一下,至少每半年或者一年複查一次,發現早期癌變,要手術切除。胃癌術後的患者, 需要一年複查一次胃鏡。淺表性胃炎的患者,每三至五年複查一次胃鏡即可。

胃鏡非常安全

胃鏡是非常安全的,併發症發生的概率非常低,並不會損害胃粘膜,更不用說胃穿孔,胃出血這些嚴重的併發症,發生率是極低的,大家可以放心。


普外科曾醫生


其實,胃鏡多久做一次要看您上一次的檢查結果如何了,如果您的胃是健康的,而且一直未出現明顯的不適感,可以五年左右複查一次,如果您存在比較輕微的胃炎,比如淺表性胃炎,您可以考慮三年左右複查一次;

但對於某些稍微嚴重的胃病來說,檢查就需要勤快一點了,比如胃息肉、胃潰瘍及萎縮性胃炎,最好能在三個月後複查一次,之後則可以延長到一年一次;

至於胃癌術後的患者,則需要根據其恢復情況考慮三個月到半年內複查一次。

說實在的,大概很多朋友都對胃鏡存在害怕或擔心的想法,其實沒必要的,相對來說,胃鏡這一檢查方式還是相當安全的,像胃岀血或穿孔之類的併發症的發生幾率也是非常低的,要說其最大的缺點,大概就是感受差點,比較不舒服,不過近些年來開展的無痛胃鏡則可以很好的避免這種情況,基本上睡上一覺就OK了!


綜合內科張醫生


不管什麼檢查,都不會不分具體情況而固定多久做一次檢查,胃鏡也罷,CT檢查也罷,超聲檢查也罷,抽血檢查也罷……等等所有檢查,要不要做,多久做一次,都得根據具體情況。


就胃鏡來說,比如如果是作為胃癌早篩手段,一般建議胃癌或食管癌高危人群可考慮40開始,做一次胃鏡篩查,之後多久再做,得根據這第一次的胃鏡檢查結查來決定,有的需要一年後複查,有的兩三年後複查,有的五年後再做……


而如果是因為有症狀(比如胃疼)去醫院就診,醫生安排了胃鏡檢查,檢果結果多半可能會發現有些異常,胃鏡是診斷疾病的檢查手段,診斷了疾病,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進一就安排其他檢查(比如幽門螺桿菌檢測),而後視情況建議觀察(改變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或者給予治療(比如藥物治療),以後多久做一次胃鏡,也重看是什麼病,到什麼程度,是否有症狀,是否合併HP感染等。


胃鏡做多了是否對胃有傷害?一般不會,不用擔心,通常胃鏡也不至於經常很頻繁地做,也許最初會間隔一兩個月甚至更短的時間複查胃鏡,但不可能後面一直會隔這麼短的時間複查胃鏡,一年一次,或更長時間是胃鏡,對胃不會有什麼傷害。關鍵是,為什麼會複查胃鏡呢?因為病情需要啊,如果本來不需要做,那怕一兩次也不不必要,畢竟做胃鏡也還是需要“折騰”一下,不做當然更好,但病情需要做,根本用不著擔心什麼胃鏡的傷害,即便有些微小的傷害,也是利大於弊,不用顧慮。


腫瘤專科醫生


要根據病人的病情來選擇做胃鏡的時間,像胃食管反流病70%人做胃鏡是看不出來的,這種人呢你可能幾年內不需要做胃鏡,雖然你這個症狀很難受,但是他只是對你生活質量的影響,對食管對胃沒有器質性的改變,這種人呢沒必要經常做胃鏡。

但是有些特殊的疾病像一些癌前病變不典型增生腸化,要根據你病情,根據這種腸胃化的這種輕中重度來,這個選擇複查胃鏡的時間對於輕度的,可能半年一年複查一次,對於重度的癌前病變,可能幾個月就可能轉化為癌症了,這可能需要一個月兩個月,就要複查一次胃鏡,另外呢有些病變啊,當時活檢這個沒有發現有腫瘤,但是有臨床有懷疑這種的話,可能半個一個月就要複查胃鏡。胃鏡確實有痛苦 有傷害,但是目前的技術都非常先進,而且無痛技術的推廣病人沒有任何痛苦,所以呢這種損傷非常小,可以說微乎其微。雖然有損傷,但是對於病來說,這種病對人健康的影響,要遠遠超過胃鏡的傷害這個兩害相權取其輕,這個胃鏡對人損傷呢可以說忽略不計。

就是說這個做胃鏡多久比較合適是根據我們的病情來選擇的。


季鋒醫生


在小克看來,做胃鏡多久一次合適,就要看患者病情的需要了,對於一些有消化系統臨床症狀的患者,如果是懷疑胃部的疾病,還是首先推薦胃鏡檢查。

比如是消化潰瘍在治療期間或者是療程結束以後要觀察病情恢復的情況和預後的情況,建議在是1個月復一次,對於療程結束以後的患者,建議為停用抑酸藥物三週後進行復查。

對於平時身體健康,沒有任何臨床症狀的患者,小克建議為年齡45-50歲以上的患者,應該定期行胃鏡檢查,時間為3-5年一次,這個方法,對早期胃癌的診斷和篩查都有明顯的幫助,而且45歲以上是胃潰瘍、慢性胃炎的好發年齡段,對疾病的診斷和後期治療都有明顯幫助。

對於有消化系統臨床症狀的患者,如有經常性的(反酸、噯氣、噁心、口臭、上腹部隱痛、飽脹不適、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小克首推胃鏡檢查。

胃鏡是現在診斷消化系統疾病最常見也是最可靠的診查手段,相比起彩超、ct等檢查,有更加直觀和能進行病理活檢的優勢,在胃部疾病的檢查和診斷上,是最有效的檢查手段。

關於題主的做多了有沒有傷害這回事,其實沒有必要擔心,胃鏡怎樣做才算是多呢?胃鏡不屬於常規檢查的範圍,醫生會在你有需要的時候才會讓你行胃鏡檢查。

以上就是小克的觀點,歡迎各位補充和糾正,關注小克,瞭解更多健康知識。


小克大夫


(2018年10月10日 曾醫生有問必答)

很多人因為對胃鏡瞭解不足,普遍存在牴觸甚至恐懼心理。其實,胃鏡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可怕,它檢查快捷、準確、圖像直觀形象,對胃腸道疾病的診斷是其他影像學檢查所無法代替的。

胃鏡檢查是利用一條直徑約1釐米的黑色塑膠包裹導光纖維的細長管子,由嘴巴通過咽喉及食道進入胃中,可直觀地觀察到食管、胃和十二指腸的病變,尤其能及時發現胃黏膜一些微小的病變。還可以直接取標本進行病理檢查,判斷病變是惡性還是良性。用胃鏡檢查時,病變部位被放大,醫生在清晰的視野下,對胃內疾病一覽無遺。然而,胃鏡在通過咽喉進入食道時,人體會本能排斥,從而產生噁心、嘔吐等咽喉症狀,這也是大家覺得做胃鏡痛苦的原因。對於那些非常敏感的患者,可以選擇無痛胃鏡,它是在普通胃鏡的基礎上增加一些麻醉藥物,讓患者從檢查一開始就入睡,美美睡上一覺起來檢查也已經結束。無痛胃鏡能減少患者的痛苦,消除恐懼緊張心理,且無任何後遺症,有利於患者儘早恢復正常狀態。

胃鏡檢查的頻率因人而異,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一、有以下其情況之一者,建議行胃鏡檢查:①40歲以上的人群,如果在近期內出現上腹部不適症狀,或者原有的上腹部症狀程度、性質和規律發生變化,需立即進行胃鏡檢查; ②食慾不振,體重驟降,飲食習慣突然發生改變的人;③吞嚥不暢,或者是吃東西時有阻塞感,出現喉嚨疼痛的人;④出現嘔血現象或者大便顏色呈黑色的患者;⑤有腫瘤家族史的人。胃癌是一種遺傳性疾病,常有家族聚集現象,在兩三代的親屬中,有得過胃癌的人,其得胃癌的幾率比正常人高上數倍;⑥生活在胃癌高發區的人,由於環境及飲食因素會引發胃癌的發生,故高發區的人應重視對胃癌的排查;⑦有不良生活習慣者,更應該重視胃鏡的檢查:如吸菸、飲酒、暴飲暴食者。

二、如果第一次檢查胃鏡結果是淺表性胃炎,沒有任何不舒服可無需複查,若出現腹部不適則應進行復查。

三、如果有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患者應定期複查:①一般情況下,輕度萎縮性胃炎患者五年複查1次胃鏡;②中度萎縮性胃炎每3年複查1次胃鏡;③重度萎縮性胃炎則每1年複查1次胃鏡。

四、如果在萎縮性胃炎的基礎上發現異型增生,則更應該及時複查胃鏡:①輕度的異型增生者需要在1年以內複查;②中度異型增生應該在3個月內複查;③重度異型增生者往往不能除外已經存在癌變,需要立即複查並進行治療。

五、如果有胃潰瘍的患者,即使活檢是良性的,也建議3個月左右複查。

六、如果是胃癌術後患者,一般半年複查一次,以後逐漸延長間隔時間。

胃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而胃鏡則是診斷早期胃癌和癌前病變最重要的利器。因此不要因為恐懼胃鏡而選擇逃避,該做的還是要做。

★若本回答有幫助,請點贊支持!

胃腸肝膽外科曾醫生


胃鏡是一種常用的醫學檢查方法,是利用一條直徑約一公分的黑色塑膠包裹導光纖維的細長管子,前端裝有內視鏡由嘴中伸入受檢者的食道→胃→十二指腸,藉由光源器發出的強光,經由導光纖維可使光轉彎,讓醫師從另一端清楚地觀察上消化道內各部位的健康狀況。必要時,可由胃鏡上的小洞伸入夾子做切片檢查。胃鏡檢查能直接觀察到被檢查部位的真實情況,更可通過對可疑病變部位進行病理活檢及細胞學檢查,進一步明確診斷,是上消化道病變的首選檢查方法。

一般來說,胃鏡有兩種,一種無痛的,一種是普通的。無痛的是通過靜脈給藥,減輕疼痛,時間也較短。普通的則是進行咽喉部局部麻醉。

如果經過檢查確診病人患有胃炎或消化性潰瘍等消化系統疾病,為了身體健康,建議做完胃鏡一般半年或一年去醫院複查一次。胃鏡檢查並不是越頻繁越好,頻繁做胃鏡檢查對消化道有一定的刺激,因此安排胃鏡複查的時間最好是遵循就診醫生的具體建議。

一般消化性潰瘍患者,胃炎患者,具有厭食、腹脹等消化不良症狀的患者,胃癌、食管癌家族史的患者需要注意定期進行胃鏡檢查。患有嚴重心肺疾患,無法耐受內鏡檢查者;懷疑有休克或消化道穿孔等危重患者;患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內鏡檢查者等一般不考慮胃鏡檢查。


家庭醫生在線網


在做胃鏡這個問題上,我不建議患者做胃鏡,原因如下:1、做胃鏡對胃粘膜會造成再傷害,一個外來異物進入到胃裡,胃受到刺激後會迅速收縮、排異反應等,會對本己損傷的胃粘膜造成2次損傷;2、會造成交叉感染,當你走進胃鏡室會發現等待做胃鏡的患者很多,醫務人員忙的不可開交,一個接著一個做,做完一個患者,只是簡單的消毒,也沒有時間去認真消毒,所以很容易交叉感染;3、中醫的望、聞、問、切就能準確地辨證了,尤其是舌診,胃的一切病變都反應在舌頭上了,所以不做胃鏡也能準確診斷;4、做胃鏡花錢又受苦。

本經經驗之談,僅供參考,不妥之處,望涼解🙏🙏


陳藥師談中藥


如果沒有症狀,我覺得一年複查一次就可以了。當出現一種跟原來大不一樣的症狀,大不一樣的問題,可以隨時檢查胃鏡。飲食上需要注意,特別是老年人注意吃容易消化的、新鮮的食品,就可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