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以前年三十晚上12點放鞭炮,現在的人越放越早,還有意義嗎?

王公山人


2:是最開心的,放鞭炮。那時買的鞭炮非常少,我記得30頭的鞭炮,一元左右一包。十幾個的三毛錢一包。家裡買不多十幾包就不算少了。煙花幾乎沒有。誰家放煙花全莊的人會去看,想想很懷念那些時候。

那時候放鞭炮要到吃晚飯以後,有大人帶領孩子開始,在一個衚衕的要輪流放,噼裡啪啦的一直到深夜。有不響的小孩子要撿起來私藏,到白天開始比放“老鼠”遊戲。把鞭炮一頭打開點燃裡面是火藥,鞭炮就會自己跑出很遠。

現在放鞭炮時間提前了,傍晚開始放。沒有太多的激情,象徵性的就完事。當然國家也提倡少放不放。保護環境。我本人看來意義少了很多。這只是我自己的看法。有不同意見大家一起討論吧!









果農講堂


我在農村的時候,也不是到晚上12點放鞭炮,而是從晚上11點多鐘的時候就開始放鞭炮,這樣就帶帶拉拉,噼裡啪啦的一直放到晚上12點的時候,也就是年三十晚上12點的時候才開始 結束的,然後回到屋裡才開始吃年夜飯了,才開始吃餃子了!



現在的人,是有的這個年三十的鞭炮越放越早的,可能在晚上11點的時候,或者十點的時候,就開始放鞭炮了,放完鞭炮也就回家吃年夜飯吃餃子了,等吃完年夜飯,吃完餃子的時候,可能還沒到半夜12點,也就是說還沒到大年正月初一呢!



從這個時間段來說,確實他的鞭炮沒迎來新年的到來,沒迎來正月初一的到來,從這一點上來說,他的鞭炮放的也確實早了,他的年夜飯,他的餃子吃的也確實早了,從我們實際的過年意義上來說,他確實是少了點兒意義的!



或者這就是他們那個地方的風俗和傳統,或者就是他們本人家的風俗和傳統,如果他們認為這樣合適的話,那也就是沒什麼可說的,那也是沒什麼問題, 只不過人家提前一點進入了新的一年,人家提前放了鞭炮,人家提前吃了年夜飯,提前吃了年夜飯的餃子而已!



有的家庭提前放鞭炮,提前吃年夜飯,提前吃餃子的話,也可能是有原因的,比如家裡的小朋友小,你要讓他堅持到12點就放鞭炮,你讓他堅持到12點再吃年夜飯,在吃餃子,他堅持不了,他已經困了, 他要睡覺,所以,他們就會提前放鞭炮,提前吃年夜飯,提前吃餃子的,從這種情況來看,這也就是正常的,這也是沒啥問題的,也就得這麼做了!



感謝您對從善如劉三農問答的關注和支持,歡迎您的評論留言!


從善如劉L


問題:在農村以前年三十晚上12點放鞭炮,現在的人越放越早,還有意義嗎?

你好,我是衛農,很高興回答題主提出的這個問題。





過年放鞭炮,是中華民族傳統的辭舊迎新方式,以前過年全國各地都會放鞭炮的,現在為了減少環境汙染,城市和許多地方,都已經不能放鞭炮了。

記得小時候,過年放鞭炮,是一件非常讓人高興的奢侈事兒。那時候過年最盼望的就是穿新衣服、放鞭炮和吃好吃的。因為只有過年才有新衣服穿,才有肉和糖果吃的,平時根本吃不到。



就說放鞭炮吧。那時候窮家裡買的鞭炮是很少的,我們這些小孩子能玩的不多。沒有辦法,就只好在別人放鞭炮後,撿拾那些沒有點燃的啞炮來玩,如果還有引信的話,手裡拿一根香,點燃後遠遠的跑開聽響,如果沒有引信了的話,還會把炮拆開倒出火藥點燃玩。現在想想,還是很懷念那個無憂無慮時代的。



像題主所說的,那時候大人迎接財神放鞭炮,要到12點以後。小孩子往往等不到那個時候,大人們會在自家的大門外放鞭炮的,會噼裡啪啦的一直響到深夜。

題主說現在放鞭炮的時間提前了,這個說法不太全面。可能是各地風俗習慣不同吧,我們這裡仍然是和以前一樣的,是在12點鐘聲敲響了以後,才開始放鞭炮的,並沒有提前呀。當然我們這裡也有下午、傍晚放鞭炮的,那都是年輕人和小孩子玩的,不是迎接新年的鞭炮。



現在國家為了保護環境,也提倡少放或者不放鞭炮,在許多地方也都不讓燃放鞭炮了,所以既就是比較偏僻的農村,為了保護環境,也應該儘量減少放鞭炮為好。

以上是衛農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歡迎批評指正。


衛農老頭


年三十12點放鞭炮,其實有兩個意義,第一,是有點像新年倒數,十二點一過就是跨入新年了,選在那個時間節點放,算是吉時;第二,鞭炮在古時傳說裡是用來驅趕年獸的,年獸在年前這天會來,十二點鞭炮響,意在驅趕舊年一切邪惡,迎接新生活的到來。

隨著文明的進步,很多迷信破除,而且因為涉嫌環境汙染的問題,現在人們鞭炮放得少了,放的時間點也沒那麼講究了。

那麼,不在“吉時”放鞭炮是否還有意義呢?當然有了,過年的年味源於那一種氣氛,鞭炮、鑼鼓、舞龍舞獅……各種元素的匯聚成就了過年某個時間點已經不再重要,只要這個過年時間,人們得以團聚到一起,共同渡過一個美好的時光,這才是過年的意義。你問鞭炮是否在十二點放才有意義?只要類似放鞭炮的慶賀儀式還在,人還能團聚,氣氛還是喜慶,它,就有重要的意義了!


說說潮汕


看見這個問題,說說我的看法。

首先你說的這種情況起碼在我所處的農村是沒有這樣的事情存在,不成立的。

我們以前是由於家庭貧困,也沒有電視可看,所以大家根本都不會選擇在零點放鞭炮,一般都是早晨6點左右,每家才選擇開門放鞭炮。

而現在受電視春晚的影響,一般將開門提前到午夜十二點,現在大家都已經形成共識,每年的十二點作為開門的日子,當然也是放鞭炮最高峰時期。

午夜十二點放鞭炮只是規模最大而已,其他時間點我們也都存在放鞭炮,只是沒有晚上那麼隆重而已。

所以我感覺除夕夜啥時候放鞭炮都可以,並沒有特殊要求,只要聽見炮聲就感覺熱鬧,就有過年的氛圍,就感覺過年有意義。





生態農說


在農村,有這習俗。如今漸漸變味兒了。


徵騎


我們這裡管放鞭炮叫”發紙”,過去到子時的十二點,現在,孩子們對年還不如手機親,所以大人們就說”早發”,有的十點就開始燃放了,吃餃子”揣元寶”,取意:早發財,早揣元寶的意思,老人很少有守夜的,年青人天天守夜打遊戲。我認為,還是應當到十一點後,圖吉利,正交子時,交子是古代錢幣,和餃子同音,子時中,也是舊曆新年開始。


修改時


辭舊迎新賀新年,

點燃鞭炮聲震天。

如今只是走形式,

守歲幾家午夜間?



費玉山905


你知道為什麼十二點放鞭炮嗎?


泉水魚6


這個事情還是和各地方風俗習慣有關!記得我小時候,跟著大人守夜,11點40就開始拾掇著擺貢果,下水餃!燒香!水餃煮熟盛到貢碗裡,!然後就看著表,到0時整,就放炮的放炮,燒貢紙的燒貢紙!挺熱鬧而有隆重的!至於現在為什麼炮放的越來越早,我覺得可能是人們的一個心理問題。他們把放炮時間往前趕。就好像是搶頭彩似的!一種好的期盼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