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對接科創板已“官宣”,關注這些領域的機會!

關鍵詞:科創板 科技新興產業 研發投入 上海自貿

在本週的文章中提示過大家,在清明節後市場主題主線將更加明朗,在主題輪動、補漲過程完成後,市場資金將繼續聚焦具備確定性和彈性的領域,關於確定性的機會,我們已經在前期的筆記中為大家分析的比較多了,可能集中在證券和軍工板塊之中,關於彈性機會肯能主要集中在科創板重點扶植的7大領域之中!

有投資朋友對於科創板推出重點扶植的7大領域並不是非常熟悉,那麼今天就來跟大家聊一聊科創板可能帶來哪些投資機會。

科創板自推出以來受到市場廣泛關注,政策及各項工作持續推進。從推出創業板的歷史經驗來看,科創板推出後可能對科技類行業的估值產生映射和重塑。對標創業板,創業板上市後一年,電力設備、電子元器件、國防軍工、計算機、通信、醫藥等行業估值較創業板上市前發生明顯提升,且與創業板相應行業的估值水平趨近。

科創板上市公司將以新興產業科創公司為主,截至4月4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已經分批披露、共受理了50家企業的科創板上市申請,並且對7家提出問詢。被公佈名單的企業,相當於拿到了進入科創板的“入場券”,邁出了上市的第一步,最終是否能成功登陸科創板,很快就會見分曉。

這50家企業,業務主要集中於計算機通信業、專用設備製造業、軟件信息技術業和醫藥製造業等領域,分別有16家、13家、8家和6家,佔比高達86%。科創板對科創定位的強調較大,為此單獨設立了諮詢委員會,就是為了對企業自身的科創屬性有多強進行一個判定,因此最終有望登陸資本市場,科創定位是前提,如果前提不滿足的話,財務標準各方面,再漂亮也無用。


上海對接科創板已“官宣”,關注這些領域的機會!


在這50家企業的招股說明書發現,共有27家申報企業的研發費用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達到10%及以上,其中微芯生物的投入比達到59%,在50家企業中排名第一。大部分企業的科創含量較高,研發費用佔比高於或持平行業平均水平,但也不乏“差生”。

研發投入是衡量一家高科技企業的重要標準,上交所也曾表示,將在審核問詢中,針對市場廣泛關注的科創代表性、技術能力、企業質量等問題進行多輪問詢,通過充分的信息披露,對企業的定價、發行和上市形成市場化制約。發行人應真實、準確、完整地披露信息,保薦機構應對發行人是否符合科創板定位進行充分論證。

企業地域分佈上,註冊地在上海的企業最多,有10家;江蘇和廣東省各有7家排在第二位。4月4日,圍繞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推動企業創新轉型,上海市委書記調研了上海華誼集團、東方國際集團。在調研中,科技創新與上海國企改革等的深度結合被再次強調。上海作為地方國資國企重鎮,正在全面對接科技創新。事實上,這不是上海第一次強調國資國企改革中的科技創新“內核”。

中央已經明確,賦予自貿試驗區更大改革創新自主權,增設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上海方面也已經明確表示,自貿區新片區將為全方位開放探路。此前,浦東新區設立了長三角資本市場服務基地,將全面對接服務好科創板,努力培育高成長性的科技企業,進一步強化服務。

此外,為了對接科創板,更好培育科技企業,浦東正積極打造金融科技的孵化器和加速器,打造金融科技的產業生態區,讓創新活力充分湧流。據悉,浦東新區將設立50億元的科創母基金,主要是發揮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特別是浦東的重點優勢產業,聚焦“中國芯”“創新藥”“藍天夢”“智能造”,發揮科創母基金的作用,讓重點產業做強做大。

眼下上海科創圈目之所及,一片火熱,對於科創企業而言,這是最好的時候。關注已申報科創板上市公司及相關參股公司的投資機會。從科創板內部行業結構來看,預計科創板推出初期的行業結構將以信息技術、生物製藥、互聯網商務等新興產業科創公司為主,從創業板經驗來看,相關行業存在一定投資機會,可重點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