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氣!這一門楊氏!走出99個進士!兩名狀元!300多名將軍、院士

霸氣!這一門楊氏!走出99個進士!兩名狀元!300多名將軍、院士


霸氣!這一門楊氏!走出99個進士!兩名狀元!300多名將軍、院士


百侯楊氏祖祠延慶堂

楊姓乃中國大姓,隋朝國姓,歷史源遠流長。相傳楊氏的始祖之一是楊杼公,周武王姬發之孫,叔虞次子,晉侯燮父之弟。晉武公(叔虞十一世孫)時,封次子於楊,稱楊侯,是為楊姓人的受姓始祖。3000多年,滄海桑田,楊氏繁衍盛茂。據瞭解,目前世界上有楊姓人口近8000萬。

1100多年前,杼公六十四世大始祖雲岫(聳)公在梅州開基,其乃廣東楊氏始祖。一千多年來,雲岫公系繁房茂,而今後人近800萬,其裔孫遍及粵、閩、贛、桂、湘、川、浙、雲、貴等10多個省、市、自治區及港澳臺地區和東南亞、歐美等國家。

楊雲岫後裔自1000多年前開始,逐漸由梅州散枝至潮汕地區、惠州、河源、廣州、深圳、湛江、茂名等地。如今在廣東的楊氏有300多萬,其中粵西地區僅湛江就有100多萬。

霸氣!這一門楊氏!走出99個進士!兩名狀元!300多名將軍、院士

歷史長河滔滔不息,朝代更迭,盛衰變幻,但楊氏愈加昌盛,何故?

楊氏祖輩三十五世震公博覽明經,為官清廉,深得百姓信賴。一次路經昌邑縣,縣令王密為感謝震公舉薦之恩,在夜裡帶著黃金準備贈送給楊震。楊震堅決不受,並嚴厲地斥責了王密。楊震神情嚴肅地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你怎麼可以說沒有人知道呢?”王密聽了,便非常羞愧地謝罪走了。震公夜暮卻金,為後世敬仰。自此楊震“四知”廣為傳誦。楊氏亦由此取為堂號,世代繼承。楊氏堂號“四知堂”——“你知、我知、天知、地知”正是楊氏愈盛之重要緣由。

千百年來,楊氏後人秉承崇文重教、清正廉潔、衛國保疆家風,歷朝人才輩出、科甲聯翩,將相齊輝。在梅州大埔百侯鎮,楊士薰家族“父子進士”、“三世科甲”、“兄弟七進士”、“一腹三翰林”的佳話流傳至今。近日,南方日報記者前往廣東楊氏開基祖之地梅州,一探楊氏先賢遺風及其後人傳承以及相關文化遺蹤。

探幽訪古

賢史才德,仁義千年頌

霸氣!這一門楊氏!走出99個進士!兩名狀元!300多名將軍、院士

廣東楊氏始祖楊雲岫之墓

在梅州市楊氏宗親會常務副會長楊元安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梅州市城郊東廂村百祖崗,只見兩座古墓並連排在一起並且形狀相同,古墓前有一口池塘,微風輕拂,水面波光粼粼。這兩座古墓至今已有1000多年曆史,其中一座為楊氏梅州始祖楊雲岫之墓,另一座是北宋初年曾敕封為護國大法師的定光古佛之墓。

一千多年來,雖經戰亂災荒,朝代更迭,百祖崗的這兩座古墓仍完整無損,尤其是墓前大水塘千年不枯,成為一大奇觀。1978年,這兩座古墓被梅縣人民政府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1月13日列為梅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雲岫公之墓易葬於東廂村後,先後經過了多次重修。”楊元安說,尤其是1986年,旅港惠陽籍楊氏裔孫楊釗先生獻資重修後,吸引了越來越多海內外楊氏後人前來尋根拜祖,延宗續脈,完善族譜。


文脈傳承

崇文重教,古鎮出百侯

霸氣!這一門楊氏!走出99個進士!兩名狀元!300多名將軍、院士

百侯進士文化博覽館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大埔百侯鎮是一個有六七百年曆史的古鎮,該鎮現有人口3萬多,其中楊姓人口最多。百侯舊稱“白侯”,康熙二十七年(1688)改為“百侯”,取的是多出文侯、人才之意。百侯鎮歷代文風鼎盛,人才輩出,尤以楊氏家族最為出眾。

穿過古鎮蜿蜒曲折宛如迷宮般的鵝卵石路,一棟氣勢恢宏的明清建築“通議大夫第”映入眼簾。“通議大夫第”為清朝陝西按察使、翰林楊纘緒故居,建於清乾隆年間(1750),為三堂四橫九廳十八井客家府第式建築,雕樑畫棟,工藝精緻。2009年,“通議大夫第”被列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清朝初年,百侯翰林、雲岫公二十二世孫楊之徐,娶大埔茶陽饒氏女為妻,生下兒子纘緒、留緒、駿緒,兄弟三人先後皆中了進士,欽點翰林院庶吉士,名聞遐邇。百侯楊氏祖祠延慶堂理事會副會長楊偉森說,一個母親生了三個翰林,這在當時極為罕見,因此在民間就有了“隔河兩宰相,十里九狀元,還不及我一腹三翰院”的故事,並流傳至今。

難能可貴的是,楊纘緒子侄一輩也繼承父輩榮耀,七個子侄同榜登科,“兄弟七進士”。“楊氏家族人才輩出主要源自其優良的家風。”楊偉森說,楊氏家族歷來崇文重教,“在建築‘通議大夫第’時,楊纘緒特地在房屋左側30米處建了一座蘭臺書室,以供子孫讀書學習”,明清時期至今,百侯楊氏書香文脈延綿不斷,及至近現代,中國當代著名經濟學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楊培新、中科院院士楊文彩等,皆為楊纘緒後裔。

與“通議大夫第”相隔不遠的“百忍樓”,在百侯鎮侯南村星羅棋佈的特色民居中雖然不算起眼,但卻深受當地人敬仰。“百忍樓”為百侯楊家十四世祖楊宗耀所建。近代以來,“百忍樓”走出了300多名將軍、院士、教授、工程師、企業家和幹部。楊家文風鼎盛境況可見一斑。

楊偉森介紹說,乾隆年間,楊宗耀原是靠挑擔為生的貧困青年,一次在挑擔時拾獲一支兩尺長的金菸斗。見東西貴重,楊宗耀苦等失主,最終交還金菸斗。失主是來自潮州的油行富翁,看到楊宗耀忠厚老實,不貪非分之財,便資助他辦油廠。楊宗耀發家致富後建起“百忍樓”,以百忍精神教育子孫要謙恭禮讓、勤讀詩書、凡事以和為貴。


民間紀念

修祠建園,揚先賢家風

霸氣!這一門楊氏!走出99個進士!兩名狀元!300多名將軍、院士

楊家祠公園狀元亭

據梅州市楊氏宗親會會長楊足賢介紹,近年來,為了更好地保護千年歷史文化古蹟,弘揚楊氏家族文化,傳承“清正廉潔”的優良家風,繼承和發揚流傳幾千年的楊氏衛國愛民、匡扶正氣、科教興國的優秀傳統,梅州市楊氏宗親會以“楊姓始祖墓”、“定光古佛玉甲墓”兩座千年古墓為中心,在東廂村規劃建設了楊家祠公園。

楊家祠公園佔地面積46畝,公園內眾多景觀花木、景觀花帶與亭臺樓閣相得益彰,其中最新建成的兩座涼亭“狀元亭”、“將軍亭”,為公園增添了濃郁的文化氣息。

“我們建‘狀元亭’主要是為傳承楊氏崇文重教家風,激勵楊氏後輩努力進取。”楊足賢說,自雲岫公在梅州開基以來,崇文重教之風一代更盛一代,在其直脈裔中自宋至清代有99人榮中進士,其中狀元兩名。另據不完全統計,現有中科院院士3名。

楊氏宗祠公園內另一邊,“將軍亭”與“狀元亭”遙相呼應。千百年來,楊氏家族秉承著家國至上的精神,歷代湧現眾多英豪才俊。據楊氏族譜所載,在雲岫公脈系中,“開國三將軍”楊成武、楊勇、楊得志為其第三十七、三十八世孫。據統計,辛亥革命至現在,楊雲岫後裔中有將軍100多人。

如今,楊家祠公園已經成為當地人休閒的去處,以及海內外楊氏後裔尋根謁祖的地方。“自2013年楊家祠公園建成後,我們每年都接待數萬楊氏後人前來尋根問祖。”楊足賢說,一般是每年的秋季,楊氏宗親點擊加入全球楊氏群各地的楊氏後人就紛紛前來拜祭先祖。

百侯鎮延慶堂是百侯楊氏祖祠,建於明朝洪武年間,迄今已有600多年曆史,幾經滄桑依然屹立不倒。2007年,百侯鎮對延慶堂進行了全新修葺,並於2008年修葺完成重新開放。

每年的正月,楊氏家族都會在延慶堂舉行盛大的祭祀先祖儀式,四面八方的楊氏後人都會趕到這裡,期間還有鯉魚燈舞和其他民間藝術活動。目前,當地政府已投入了7000多萬元對百侯的人文資源進行整合,以及改善周邊環境,完善旅遊基礎設施。2014年,百侯晉升為國家4A級景區,吸引了眾多遊客紛至沓來。

我姓楊,我驕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