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不能幹活,農村有地不能種了,沒有錢了,怎麼生活?

吉祥三寶85112


我們先說說我們漢中農村老人一般都有哪些錢領吧!

1、60歲開始每月養老金2018年標準108元一月,70歲118一月.

2、70歲開始高齡補貼50元一月,每十歲加50元.

3、每年51元一畝的農業支持保護補貼.

4、每年13塊一畝和4塊一畝的生態林補貼.

這是正常每個人都會有的補貼.

在農村如果有地不能幹活了,可能是身體上有大病不能下地了,或者是年紀大了幹不動了。首先如果有兒女在,老人沒辦法生活那麼這些都只能說是兒女不孝,生病有合療有大病保險.如果沒有兒女,那麼就是低保和五保戶,他們除了享受上面的基本政策,還享受低保金(三檔,160-290元每月)和五保金(5300元每年),另外還享受貧困戶政策(三不愁,兩保障).個人覺得農村老人談不上富裕,有政府的救助力量日子過的還是可以的。想起小時候有個獨居老人,很好的一個老人樂於助人性格隨和愛幫忙,老人居住的位置沒有人家周圍全是菜園子和各種莊稼地,老了生活困難都堅決不偷拿村民一根菜葉,好像還是軍人家屬,兒時記得大門邊有一個小牌子寫著什麼家屬。卻在後來種不了地,又是獨自居住在溝溝裡,情況無人知曉,發現的時候自己已經結束了生命。每每還會感慨如果在多活幾年就會好了。


以上圖片就是本村五保戶的住房,自己出很少的錢就可以居住了,不得不感慨現在的好政策。你們那裡呢?一起來探討探討吧


羌城曉敏


我是城市的,現在農民們憤憤不平,說城裡人有養老金,農民沒有,這種說法不妥,十年前,我省吃儉用,又跟女兒借些,花一萬五千元為婆婆買養老保險,她當時領六百元,現在能領千元多了。我農村的舅舅,姨等,也買了保險,能領幾百元。我不懂現在說沒享受養老金錢的,當初為啥不參保?如老人自己困難,子女也應支持一下,現在看到別人領錢,眼紅了吧?人家花大錢,享受的自然多,你花的少,或一分沒花,怎麼可能跟別人同等待遇?如果你還沒老,趕緊省鉞投保買養老保險吧,免得你老了人乾哭窮。總之,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別圖眼前吃喝賭博痛快,老了子女不養你就慘了!看看你父母的老年,就是你的明天!


蘭花花4722


我們先說說我們漢中農村老人一般都有哪些錢領吧!

1、60歲開始每月養老金2018年標準108元一月,70歲118一月.

2、70歲開始高齡補貼50元一月,每十歲加50元.

3、每年51元一畝的農業支持保護補貼.

4、每年13塊一畝和4塊一畝的生態林補貼.

這是正常每個人都會有的補貼.

在農村如果有地不能幹活了,可能是身體上有大病不能下地了,或者是年紀大了幹不動了。首先如果有兒女在,老人沒辦法生活那麼這些都只能說是兒女不孝,生病有合療有大病保險.如果沒有兒女,那麼就是低保和五保戶,他們除了享受上面的基本政策,還享受低保金(三檔,160-240元每月)和五保金(5300元每年),另外還享受貧困戶政策(三不愁,兩保障).個人覺得農村老人談不上富裕,生活還是可以的!


上圖就是我村為沒有能力生活的低保五保戶修建的房屋.

再有,60歲以上的無兒無女老人免費去敬老院生活.


秦巴農哥


類似這樣的問題,2018年不同程度提問了不少遍,無非就是一個要求。那就是希望中國農村養老制度不斷健全完善。我們討論了這麼長時間,老人們不還是每月百元左右的養老金嗎?你說幹不動了,手裡又沒有錢,該怎麼生存?其實這種狀況,在一般的農村普遍存在,這是農村人非常重視的難題。城市工人老了有退休金,農民到老了幹不動了,卻一無所有。我們無法想象,農村老人以後該怎樣生存?難怪有些人說他們,到老了幹不動了覺得活著沒有意思。要體力沒有,要錢更沒有,親情關係緊張,整天過著人不人鬼不鬼的生活。一句話,他們活著就是遭罪,沒有幸福可言。誰來管他們?又有誰來關注他們?光靠兒女養老,已經是一個不現實的事情,政府和社會如何對待這些可憐的老年人,應該反思並且採取積極的應對政策。


張金鹿836




西門觀點:依靠以下幾種方式生活。

有退休金的老年人晚年生活可以無憂無慮,而那些在農村種了半輩子地的農民老了靠什麼生活呢?

在改革開放的今天,以下幾種方式可以讓農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也過得比較好:

一、養老金和社會救助。

農村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如果沒有享受城鎮養老金,就可以享受新農保。新農保養老金有三部分組成:一是個人養老金賬戶裡之前所繳納的那部分資金(有多有少,100—1200/年),二是集體補助部分(55元/月),三是政府補貼部分(各地不同)。

這筆養老金,隨著年齡增長,高齡補助也會提高。最低每月可領取一百多元,最高每月可領取一千多元。



二、土地流轉、出租、轉讓或入股。

從2017年開始,農村農民承包地的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離,土地可以流轉出租轉讓給第三方經營,獲得一筆租金,或入股合作社獲得一筆分紅。

三、宅基地流轉出租。

從今年開始,除了承包地可以流轉出租外,農民閒置的宅基地也三權分離,可以進入市場,流轉出租,獲取一筆收入。那些在城裡已經有房子的老年農民可以將自己農村閒置不用的宅基地流轉出租增加收入。



不要噴,是流轉出租而不是買賣,宅基地所有權是集體,不能買賣,使用權是你自己,流轉出租的只是經營權,租期一到,完璧歸趙,還是你的,可以流轉出租給出價更高的,或自己繼續使用。

四、兒女養老贍養費。

子女對父母有贍養的義務,無論父母有沒有錢,這個義務都存在。

有了以上這些方式,農村老年人也會有一個幸福的晚年。

謝謝您的關注,期待您的看法!


西門白甫


人老了,可憐。這是我在看待農村老人上最大的感概。



小時候,常聽上了年級的人說,“老養小,養得笑;小養老,養得叫”。父母面對年幼的我們,更多的是包容,是給予,他們巴不得把自己的所有給孩子 甚至是生命,可是,面對年老的父母,那些兄弟姊妹眾多的家庭,又是如何對老人,要麼不聞不問,要麼推三阻四,要麼就是觀望,老人的眼裡有淚,心也在流血。那麼,面對上了年紀的父母,他們應該如何生活呢?


一是維護自己的權利。俗話說,養兒防老。可是,很多老人,寧願自己吃糠咽菜,也不願,或者說不敢去給子女攤派,每個人給多少生活費,他們不是怕,他們是不忍。但是,為了生活,老人們應該召集兒女開家庭會討論和決定,這是兒女應盡的義務。

二是加強鍛鍊。儘可能地去保養好身體,力所能及地做一些事情,加強鍛鍊,保護好身體。吃點,穿點不算啥,一旦身體出了問題,兒女負擔重不說,自己也受罪。


三是聽子女的話。農村的老人,他們除了每月那幾十元的人老人費沒有收入,為了減輕孩子負擔,往往還是吃力地去盤田種地,完全不聽兒女勸。出發點是好的,但因為年級大了,還是以養為好。閒時散散步,逗一下孫子孫女,適當家務就行。


林中三妹


我是生活在農村,雖說福建泉州的GDP是全省第一,但經濟的發展紅利與失去勞動力的老人來說無關。據我瞭解,我們村相當多老人過的還是非常辛苦的。這些老年人僅靠政府每個月80-220元/人養老金。沒有其他任何收入,如果能夠動彈的儘量去種點田地,養些雞鴨賣錢,或者去打點零工,一般年齡大都沒人要,所以一有機會他們都去爭取。畢竟一天有100-150元不等。一般女兒都會不定時給點零花錢。這些老年人在年輕的時候可是靠著薄田養活一大家庭的人,還要按時向政府繳納一定的口糧。現在沒有收入,生病能不看醫生儘量不去,或者自己找點草藥或者當地赤腳醫生比較便宜。住,以前都有房子,後來兒子大了,分家了,把舊房子拆了蓋新房子,跟兒媳婦不合,只能回去住祖屋,更老的房子,到處漏水,潮溼。吃,基本上自己種的糧食。行,老掉牙的摩托車或者電動車。電視是兒子不要拿回來修一修。沒有其它值錢的家當了。有些老人會去撿紙皮塑料瓶賣點錢。他們非常省,沒有娛樂,不出遠門。因為貧窮限制了想象,瞭解外面資訊基本上靠電視和同伴口語相傳。但是也喜歡說東家西家的家長裡短。


阿明40096625


榮幸回答!!對於這個問題,大家大多把矛頭指向國家!!我在重申一遍我的觀點!!

1.子女不是石頭空蹦出來的,老人老了,問自己爹媽誰養,我有時候確實好笑!!

2.可以不要錢,但是不能不要臉!現在的人,估計是伸手要的太習慣了!國家能力是有限的,別一天天國家,國家,國家!!自力更生是老一輩傳下來的,別丟了祖輩就給你的品德!

3.攀比在農村看來是成風了,比吃,比穿,比車,比房,怎麼就不比贍養老人呢!自己厚顏無恥的事沒少幹,行善積德的事一件不幹!有爹孃生,有可能沒爹孃教育!!

4.部分人出去見了世面,絕對外面是在是好,老人年老還領錢!記住,地域差異是根深蒂固的,沒有絕對的公平,想幸福就得靠雙手,耍嘴管用還長手幹啥呢!


三農山裡娃


老人,可以依靠子女生活,可以依靠養老院生活,可以依靠節儉生活。

子女,對老人必須孝順,因為他對我們從小到大的扶養,就這一點也應該善待老人,人總有衰老的那一天,所以我們應該多關心關心老人,別讓老人過度的勞累,辛辛苦苦一輩子,該讓他們享享清福!

養老院,有很好的生活保障,大家在一起相互有個照應,活法都是自己活出來的。所以說好好的活下去最重要,養老院是個不錯的選擇,可以大家一起娛樂。一起吃飯。一起八卦!

節儉,自己幹不動了,用積蓄省吃儉用,一點一點的開銷,對於一個老人來說已經足夠了。可以生活下去了!





星座小小青


農村老人,辛辛苦苦一輩,到了不能動的那一天,靠誰養老,只要是人,都會異口同聲回答;靠兒子。因為,爹媽生你、養你,給你取妻,組建家庭,付出了所有,等他們老了,兒子應當報恩,養服老人。世上95%以上的人都做到了。但也有極小數混蛋,媽媽能養他小,他卻不養老。,這種人已經不算人了。

國家已經投入養老資金,雖不多,但也能解決燃眉之急。

要重新立法,子女必須養老,違者追究其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