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抽毛尖”,農村流行的這句諺語說的是一種美食,你知道是什麼嗎?

ABC一世靜好


這個當然認識,但是我們這裡沒有“三月三,抽毛尖”的諺語。在農村70.80後都知道,我們山東叫“嘀咕”。



小時候到春天我們一群小夥伴就去地裡拔“嘀咕”,看誰拔的多,這個也是撿嫩的拔,尖上發紅有紅毛的表示已經老了,沒水分不甜不好吃了,嫩的就是那個芽還沒鑽出來,把那個尖吃了,很甜的。
其實這個毛芽又叫做古迪(音譯),炸音,甜棒根,甜草等,是很多農村和田野中常見的植物。它植株很高,葉片鋒利,一個不留神就會把手劃傷。起先人們是不喜歡它的,它不但佔地方,而且還不適合牲畜食用,很多農村會直接用火把它燒沒,但是來年春天,它仍在最初的地方隨風搖曳。“野火吹不盡,春風吹又生”說的就是它。其實它還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做白茅針。


不知道跟你們那裡的叫法一樣不一樣,大家可以把你們那裡的叫法留言到下方哦!


魯北人小凱


哈哈,答這個題,明顯是暴露年齡的。記得小時候無拘無束的在田野裡撒野的時候,玩累了,玩餓了,常常是就地取材,幾乎隨處都能找到各式各樣可吃的野果野草野花,用來充飢解渴。

春日裡,陽光正暖,微風不燥,花朵展顏,草木生長,所有的一切都欣欣向榮。兒時的我們常常在“三月三”這個時間段前後去往野外,在草堆裡尋找一種可以食用的茅草。

小夥伴們會卯著勁的比誰摘得茅草多,等手裡握不下了,就會相約著找個地方坐下來,然後一根一根的從茅草中開始抽毛尖。

只需將茅草外層的綠色外皮剝去,就會露出裡面白色的嫩條,抽出後就會像棉絮似的展開,這就是毛尖。將它放在嘴裡細細的咂巴,能吮吸出絲絲的甜味。如果覺得一根不過癮,就會多抽幾根,然後一齊塞入嘴中。兒時的我們,是不會將毛尖當食物一樣吞下肚的,只是在吮盡了它的甜味後就會將其拋棄。但是,在那個平時少有糖果蜜餞吃的年代,單單就這點甜味,就能讓我們興奮上好久了。

而且,想要得到這點甜味,還並沒有那麼容易。並不是所有在“三月三”這個時間段的茅草,都能抽出有甜味的毛尖的,這還需要足夠的經驗。因為如果毛尖抽早了,就會因為太嫩而不夠甜味;如果抽晚了,那毛尖就會過於綿絮,也缺了甜味。想要得到那絲綿甜的味道,就需要時間不早不晚剛剛好。正所謂是“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而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不停的觀察累積下經驗了。

所以那時候,往往是我們一幫年齡稍長些的大孩子抽的毛尖更甜些,而一幫年齡小些的小屁孩們則會屁顛屁顛兒的跟在我們後面,希望我們能分給他們更甜的毛尖……


陌上花開且緩歸


很美好的回憶哈,在農村有很多和農曆三月三有關的諺語,我們老家說的吧,就有三月三盤古山,三月三茅芽尖等,三月三盤古山說的是趕廟會,三月三茅芽尖說的就是題主說的諺語三月三,抽毛尖了。


三月三抽毛尖,這裡的毛尖可不是說毛尖茶,而是一種野草的花穗,就是茅草的花穗,還是嫩的芽尖還沒抽來穗的時候。農曆三月初,天氣轉暖,田間地頭的野草野菜開始了繁茂的生長,這個時候,也算是農村吃春芽機會最多的時候。

說起三月三抽毛尖,是很多七零後八零後農村孩子的一項娛樂活動吧,既有了踏青賞春的樂趣,又能在野地裡採摘出更多的美食,對於那個零食匱乏的年代,大自然的慷慨饋贈,讓我們很解饞。三月的田埂,有很多的茅草,茅草心中間的花穗,剛露出一段,還有一段包裹在葉子裡面。

用手指三個指頭輕輕一拔,一根細長的毛尖就出來了,一段是青色的,另外一段是沒見陽光的白色。撥開毛尖,就露出了白嫩的肉肉,這種花芽很甜,放進嘴巴里稍微的咀嚼,就會很快的化掉,就像棉花糖一樣的好吃。

毛芽尖老得很快,今天你不抽來吃,過兩天就從茅草裡露出頭來,就不能再吃了。因此只要有機會有時間,我會抽很多的毛尖回家,手裡攢著一把毛尖,就像一把棉花糖一樣的稀罕。晚上躺在床上,還心心念唸的,吃上幾根才會心滿意足的睡覺。

過了三月初,毛尖就不能生吃了,不過這種抽穗的毛尖還是有用的。農村人蒐集了來曬乾,可以作為治療流鼻血用的藥草。另外茅草的根部,有許多可以吃的根鬚,老家叫甜甜芽的,有種吃甘蔗的味道。


農村老俗話


“三月三,抽毛針”農村流行的這句諺語說的是一種美食,這種美食就是茅草花還沒有長出的時候,因為樣子像針,所以叫毛針。毛針是八零、九零後孩子童年的零食,那軟軟口感,甜甜的味道,至今難忘。

記得上小學的時候,每年的陽春三月,百花齊放,萬物復甦,在河提上、地梗上、暗溝裡,到處都是毛針。孩子們上學的時候,是一路抽著毛針去學校的,在鬱鬱蔥蔥的茅草裡抽毛針的時候,我遇見過好幾條蛇,當時都被嚇傻了,可依然阻擋不了我們抽毛針的熱情。由於只顧著抽毛針了,忘了上課時間,一到學校就被老師罰站在教室門外,但想想書包裡裝滿了毛針,心想罰站也值了。

我們不但上學的路上抽毛針,放學的路上也抽毛針,下午放學,回到家裡天已經黑了,經常被父母教訓。我會把抽的毛針整理整齊,裝在書包裡,慢慢的享用。在物質匱乏的童年,毛針就是孩子們的美味佳餚。

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孩子們吃的穿的一應俱全,想吃什麼家長就給買什麼,各種各樣的的零食塞滿了孩子們的童年。可現在孩子吃的零食很多一部分都是垃圾食品,孩子們愛吃,家長就買,也不考慮孩子吃了會不會有不好的影響。

現在的孩子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他們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但現在的孩子也很可憐,整天的被老師家長崔著學習,放假還要上各種補習班。他們雖然物質上富有,但精神上極度空虛。現在的孩子永遠無法體會八九十年代的孩子們,抽毛針的童年是多麼的快樂。


豫南小平


看到這句話,我想起了童年的生活。其實這句諺語說的是一種植物,也就是毛針。那個時候,我和小夥伴成群結隊去田邊抽毛尖。那個時候,非常開心,毛尖特別多。當時我們將毛尖抽出來,然後一起找個草垛或者陰涼的地方躺著,然後將毛尖外面那一層綠色的外衣抽去,然後吃掉裡面的草芯。那個草芯,如果恰到好處,那麼就又嫩又甜,我們吃了一根又一根了。如果過早,就嫩但是沒有味道。如果遲了,那就比較硬了。

這就是我對於“三月三,抽毛尖”的理解,這是我們的童年趣事。那個時候,我非常開心,無憂無慮。


牧豆人


我們小時候都管它叫奶奶尖


勝研


那是時候毛草芽安全衛生,現在到處打除草濟也沒人吃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