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清明上河圖》放大30倍後,太有趣了!

來自臨帖吧

要問起在我國民間知名度最高、流傳度最廣的一幅畫,我想十個人裡可能有八個人會回答是《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國寶級的文物。相傳為北宋張擇端所作。清明上河圖寬25.2釐米,長528.7釐米,作品以長卷形式,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都城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

把《清明上河圖》放大30倍後,太有趣了!

△ 北宋 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局部)絹本設色 北京24.8x528.7

 《清明上河圖》表現的是北宋汴京(今開封)市民趕集、出遊的場景,放大看到了很多有趣的細節,一起來看看吧。

紅娘落轎

把《清明上河圖》放大30倍後,太有趣了!

轎中女子挑簾觀街,頭上戴的花冠,是一種用絹帛做成花朵形狀的頭飾,為媒婆的標誌性裝束,而北宋的媒婆也分數等。清明上河圖中全卷810多人,能看到的女人卻寥寥無幾,多數像圖中媒婆一樣藏在轎中。宋朝推崇二程理學,是造成全圖男多女少局面的原因,古代女子纏足的傳統也是興起於北宋。

汴京第一

把《清明上河圖》放大30倍後,太有趣了!

這是汴京72家經朝廷授權的正店之一,也是圖中最大的大酒樓,“正店”即酒店,與同為酒樓的腳店不同,該店資本雄厚,既供旅客住宿,也供嫖客狎妓,同時還是釀造廠,可造酒、賣酒,並在劃定的區域內,向腳店經營批發酒的業務。

酒缸鼎山

把《清明上河圖》放大30倍後,太有趣了!

正店酒樓背後是一片樹林,一圈柵欄圍著一堆大缸,缸口朝下足足疊了4層,這是店主為釀酒而儲備的,有專家說如此堆放也是經過了數字運算的。酒車狂奔、酒樓繁華、酒缸如山、酒官待命、酒漢醉街……汴京滿城的酒患也是北宋末世國力空虛的表現之一。

酒官試弓

把《清明上河圖》放大30倍後,太有趣了!

正店右側的臨街小屋原為軍巡捕屋,相當於消防站,現已改為軍酒轉運站,屋內撲火用的三杆麻桿皆已廢棄,屋前八隻木桶原為消防存水之用,此時已變身酒桶。三個御林禁軍是奉命前來押送軍酒的,臨行前例行檢查武器,戴著護腕的壯漢正拉弓試弦,本應守衛城門的軍卒只能在運酒時提起精神。

當街修面

把《清明上河圖》放大30倍後,太有趣了!

手持刮刀的老人當街為顧客刮臉清面,顧客側臉坐著似在躲避刮刀,這應該是中國繪畫作品中出現的最早的美容店,原來距今800餘年的北宋也是一個"看臉"的社會。

胡駝出城

把《清明上河圖》放大30倍後,太有趣了!

洞開的城門口無人守衛,幾匹出城的駱駝穿行而過,背上駝著從京城買來的書冊雜物,一個胡人面孔、身著漢服的馭手牽著駱駝走在最前面,隊尾隨行者身背行李,腿上繫著帶子持仗而行,還不時打量周圍似乎是第一次來到汴京。這支域外駱駝隊的出現,說明北宋已經開展世界貿易。

卷中鈐印:嘉慶鑑賞

把《清明上河圖》放大30倍後,太有趣了!

《清明上河圖》入清後,曾為陸費墀、畢沅收藏,嘉慶二年,畢沅死。嘉慶四年(1799)畢家被抄,《清明上河圖)第四次入官,被收在紫禁城的迎春閣內。此後,《清明上河圖》一直在清宮珍藏。

憑欄戲魚

把《清明上河圖》放大30倍後,太有趣了!

城外的平橋上,幾個書生模樣的人趴在欄杆上觀賞著護城河中的游魚,這是當時清明節期間的遊賞活動之一,拱橋的兩側也有相同的觀水人群,亦含有"上河"之意。

清冷佛門

把《清明上河圖》放大30倍後,太有趣了!

巷子深處是一座寺院,廟門上掛有皇家賜匾。寺廟大門緊閉,兩側各立一尊金剛力士塑像。兩邊側門開著,西面有個僧人正朝裡邊張望,寺廟冷清和喧囂的商肆形成了鮮明對比。

卜卦決疑

把《清明上河圖》放大30倍後,太有趣了!

老柳樹旁一頂蘆棚子,懸掛著"神課""看命""決疑"三條字幅,棚下的卦肆中端坐著的算命先生,一個白衣男子俯身詢問,身後三個僕人似在竊竊私語,算命先生眼觀八卦圖,似乎已對男子命數了如指掌。清明上河圖中共出現3處占卜場景,在古代遠行、趕考之前都要測算兇吉。

書生問仕

把《清明上河圖》放大30倍後,太有趣了!

在"解"字鋪外,聽客滿門,都是前來算命的儒生,他們每人只要花上個100文錢就能預知前程。清明後的三月底便是三年一次的考進士之日,滿門的聽客都是求解科考仕途的。

招牌菜單

把《清明上河圖》放大30倍後,太有趣了!

這家茶肆生意正旺,店鋪夥計正忙著收拾,來此處就餐的人絡繹不絕,有研究者稱,店內掛著的店中掛有一張豎幅小簾,有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菜單。

雙櫓客船

把《清明上河圖》放大30倍後,太有趣了!

圖中這艘船,首尾有雙櫓,櫓和槳都是船隻的推進工具,不同處在於"劃"槳而"搖"櫓。相傳是魯班看見魚兒在水中搖尾前進,遂削木為櫓。圖中船櫓可供6到8人同時使力,櫓的發明是中國對世界造船技術的重大貢獻。

探風仙鶴

把《清明上河圖》放大30倍後,太有趣了!

虹橋四周立有木杆,杆上有十字木架,最頂上是鳥形物件,這是古代測風儀,最早是五兩重的雞毛所制,又稱"五兩"。只要看鳥頭朝往哪兒,便知風向。

袖裡吞金

把《清明上河圖》放大30倍後,太有趣了!

這兩位袖子特別長的人,叫做"牙行",也就是現在的中介,他們之所以穿長袖的衣服是為了在袖子裡完成交易。袖裡吞金正是此意,他們在袖筒裡觸摸手指頭,討價還價,並計算交易數。

飛虹跨河

把《清明上河圖》放大30倍後,太有趣了!

橫跨汴河之上的是一座規模宏大的木質拱橋,結構精巧,形式優美,宛如飛虹,故名虹橋。整座大橋全部由木材修建而成,高大得使汴河流域最大的船舶都能順利穿越,寬闊堅固得能並排行駛幾輛裝滿貨物的畜力車。

街頭問神

把《清明上河圖》放大30倍後,太有趣了!

酒店與茶館的街道間,一個漢子正拉著算命先生,可能想找他測算什麼事,算命先生手拿卦旗,旁邊還有人側身觀看。

卷首鈐印:石渠寶笈

把《清明上河圖》放大30倍後,太有趣了!

清朝嘉慶皇帝通過抄家獲得了張擇端珍本的《清明上河圖》,此時清朝宮廷正在為保存的歷代書畫編輯目錄,取名《石渠寶笈》,張擇端的真跡被收入其中。

卷首鈐印:寶笈三編

把《清明上河圖》放大30倍後,太有趣了!

《清明上河圖》被編入清朝宮廷的《石渠寶笈》後,畫卷的開頭蓋上"石渠寶笈"和"寶笈三編"兩個印章,算是給了一個正式名分,所以今天故宮博物院藏本的《清明上河圖》又稱為"石渠寶笈三編本"。

卷首鈐印:畢沅秘藏、審定名跡

把《清明上河圖》放大30倍後,太有趣了!

畢沅是清代官員、學者,乾隆二十五年進士,廷試第一,狀元及第。嘉慶元年賞輕車都尉世襲。曾收藏《清明上河圖》,1797年病逝後,贈太子太保,賜祭葬。死後二年,因案牽連,被抄家,革世職,《清明上河圖》亦被收歸清廷。

卷首鈐印:東北博物館珍藏之印

把《清明上河圖》放大30倍後,太有趣了!

1945年溥儀在東北被蘇聯紅軍抓獲,從隨行物品中查扣大批故宮文物,蘇軍將物品轉交瀋陽當局,後入藏瀋陽東北博物館,《清明上河圖》因此在卷首的裝裱錦緞上有篆文的"東北博物館珍藏之印", 1950年移交給中央政府,被送回故宮博物院保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