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丨民族文化“壯”起來,高手過招爭奪山歌之王

三月三丨民族文化“壮”起来,高手过招争夺山歌之王

三月初三擺歌臺

唱著山歌等你來

4月6日,第十一屆廣西歌王展演“靈水歌圩”鬥歌盛會在南寧市武鳴區靈水公園舉行,30名來自全區各地的山歌選手登臺獻技,角逐一年一屆的“歌王”桂冠。

歌王爭霸

三月三丨民族文化“壮”起来,高手过招争夺山歌之王

4月6日,2019年第十一屆廣西歌王大賽“靈水歌圩”鬥歌盛會放聲開唱,為武鳴“壯族三月三”歌圩奏響序曲。由廣西文化和旅遊廳主辦,廣西群眾藝術館、武鳴區委、政府承辦的第十一屆廣西歌王大賽“靈水歌圩”鬥歌盛會,是歷屆“三月三”保留節目。今年為了培養更多年輕民族山歌手,前十屆獲得歌王稱號的歌手不再作為參賽對象,增加了比賽的激烈性。

八方遊客來趕圩

以歌會友、鬥智鬥勇一直是廣西歌王大賽——“靈水歌圩”鬥歌盛會的一大特色。參賽歌手身穿不同風格的壯族服飾,兩人一組,相互對歌,圍繞黨的方針政策、精準扶貧、“一帶一路”建設,以及積極向上的民風民俗等內容即興演唱,最終評出6名歌王。

比賽的鬥歌語言種類分為漢歌組(桂柳話)、壯歌組(壯語)、白話歌組(粵語)。在壯話歌曲比賽中,可以用壯話演唱或翻唱中外歌曲、戲曲唱段,或翻唱原創、民歌、流行、搖滾等歌曲。

“我愛我祖國,生活奔小康,建設好家鄉……”獲得本屆“歌王”稱號的南寧市代表隊隊員潘乃利演唱了一首壯話改編版《我和我的祖國》,生動演繹了壯鄉人民的幸福生活。“我們的歌曲具有壯族文化特色。為了更好地傳承與發揚壯族傳統文化,歌曲展現了壯族人民建設家鄉的成果。”潘乃利說。

玉林市代表隊隊員韋可連也獲得本屆“歌王”稱號,“一進入武鳴就感受到濃濃的‘三月三’壯族文化氛圍,各地歌手錶現出來的實力也讓人驚歎。”韋可連說。

非遺文化長傳承

一天不唱山歌心裡就憋得慌,這是武鳴人對山歌的真切情感。

為更好地傳承發展歌圩文化,武鳴從1980年起主辦“三月三”壯族歌節,武鳴區文化館館長餘燕鳴介紹,在歌圩活動中,武鳴開展獨具特色的山歌擂臺賽、千人竹竿舞、拋繡球、搶花炮等壯族文體活動,並舉行盛大的招商推介會等經貿活動,使歌圩活動成為文化與經濟相互促進發展的有效載體。

“武鳴被譽為‘中國壯鄉’,山歌歷史悠久。歌圩活動不斷豐富,促成了如今繁盛的面貌。”餘燕鳴說,武鳴在申請非遺的路上不斷努力,申報的“壯族三月三”最終成功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今年武鳴“壯族三月三”歌圩期間,新設的“非遺”美食街也將閃亮登場,包括壯族五色糯米飯、武鳴檸檬鴨、武鳴榨粉、靈馬鯰魚等一批“非遺”美食紛紛上場助陣,玉泉土雞、艾饃、蕉葉餈粑、血灌豬腸(豬龍貢)、武鳴小吃米花糖等也會出現在“非遺”美食街上,各級“非遺”美食項目傳承人將進行現場製作,增強人們對武鳴壯族非遺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意識。

山歌越唱越年輕

4月3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壯族三月三”傳承基地——南寧市武鳴區太平鎮慶樂小學舉辦了一年一度的“壯族文化傳承節”,除了本校師生,不少海內外同胞也慕名前來,把壯話歌和“壯族三月三”逐漸向世界傳播開去。

“壯族三月三”南寧市級非遺傳承人、武鳴文化館原館長黃天恆一直試圖培養年輕人,將“壯族三月三”的壯話歌、壯族舞蹈、傳統民俗傳承下去。未成年人表現出的好奇心吸引了他的注意,慶樂小學等中小學成了他開展壯話歌曲教學的常駐點,壯話歌曲深受孩子們的喜愛。4月8日,慶樂小學將派出兩支隊伍參加2019年武鳴“壯族三月三”壯語歌曲演唱大賽,展示民族文化傳承的新成果。

壯文化進校園是“壯族三月三”傳承中的重要部分。“青少年是文化傳承最直接的載體,只要願意學,每一個青少年都可成為非遺傳承人。”黃天恆說。

綜合整理: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