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日照知县童泰刚到阿掖山下,卧佛寺居然山门自开钟鼓自鸣

小说:日照知县童泰刚到阿掖山下,卧佛寺居然山门自开钟鼓自鸣

在慧心禅师坐化二十年后,

一个毫无征兆的早晨,银杏树的浓荫刚刚漫过西厢方丈室,卧佛院的山门就莫名其妙地轰然而开,兴冲冲的阳光惊得四处乱跳,躲在山草与乱石间不敢出声。

与此同时,西边的六角青铜大钟与东边木架上的牛皮大鼓也莫名其妙地蓦然轰响,雄浑的音波一圈圈地向外荡漾,如同一阵莫名其妙的快乐与惊奇一齐振荡整个寺院,千万片银杏树叶肩负着活泼的阳光欢快地飞动、歌唱,檐上的青草惊怯且喜悦地舞蹈。成百上千的喜鹊与斑鸠一齐从银杏树间飞出,在寺院的上空演习般地欢鸣着飞翔。神像们也一个个地侧着身子,仿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山门自开,钟鼓自鸣,是慧心大师的转世法身到了!”

“佛祖法力无边,祖师显灵了!”

全院的僧众,在短暂的呆怔之后一齐奔到银杏树下,齐刷刷地跪下,向天长叩,“阿弥陀佛”声此起彼伏。

山门自开、钟鼓自鸣的时候,住持僧悟觉方丈正在闭目例行数十年如一日的早课。

在这之前的几天,悟觉方丈一直心神不宁,他惶恐不安地预感到不久将会在这里发生的一件奇异大事。

直到昨晚,悟觉方丈惊异地梦见寺中的卧佛突然金光四射,慈祥的宝相中闪烁威严,他才悟到这是一个好兆头。悟觉方丈想到师父慧心禅师圆寂前留下的话,一颗心就挣脱几十年修炼的束缚,在尘世的色相中莫名其妙地狂跳不止。

这种浮躁的心情让悟觉方丈十分苦恼。他在一遍又一遍地拈珠念经的过程中就听到了山门自开、钟鼓齐鸣的巨响,这声音穿窗而入,裂开他的肝胆,阳光与树叶,晨风与鹊舞一齐静止。

悟觉方丈蓦地一声大笑,涕泪四下,忍不住悲声高叫:“师父,师父,您终于回来看我们了!”

满院的佛号之中,卧佛满脸笑容地看着众僧跪在肃穆的阳光里,圆亮的头上似乎泛射出一圈奇怪的光晕。

卧佛院阴凉的东厢房里,一个面孔阴冷的青衣人不动声色地透过窗子看着这动人的一幕。异样的神色让人觉不出他的年龄,但眼中的光芒却使人感到他的锋利。

他猛地拔出一把亮匕首插入自己的左臂,鲜血流出的时候,他的嘴角噙满了冰冷的微笑,他嘶声说道:爹、娘,报仇的日子到啦,师父,雪耻的时候到啦!

他蓦地跪在门后的阴影里,胸膛急刷地起伏,如风中的山林。沐着门外的亮光,他就象一尊铁像。一身袭衫之上,鲜血朵朵盛开,宛如他梦中灿烂动人的仇恨。

童泰并不知道自己前世的事情,他对慧心禅师一点也没有印象,他在进入卧佛院之后,只是感到这儿他似乎曾经来过。后来所忆起的一切是在徒弟悟觉不断的讲述中渐渐清晰起来的。

童泰接下悟觉方丈这件莫名其妙的案子后,就细心地阅读前几任县官留下的案卷。童泰在看这些案卷时,突然有种奇怪的预感。他莫名其妙地就产生了把这件案子查个水落石出的念头。

前去拜访卧佛院,游玩阿掖山的主意是童泰在一瞬间莫名其妙地决定的。那天晚上,他为了另一件案子而滞留在日照县南边的涛雒镇。晚上他对着一天星光的时候,这个念头就悄悄地出现在心中,就象是夜晚在天幕上悄悄出现的一轮光芒四射的月亮。

童泰觉得有几个理由让他非去阿掖山不可,一是参拜几百年的古刹卧佛院,二是从卧佛院登阿掖山观海听涛,浏览笔架山胜景,更重要的是,顺便去调查悟觉方丈告隋海龙的案子。

童泰刚刚来到阿掖山下,卧佛寺就出现了山门自开钟鼓自鸣的异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