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存錢嗎?五種存款技巧讓你“榨乾”銀行利息

哈佛商學院的老師曾在課堂上和學生討論過幸福感。一個人的幸福感可能來自很多方面,比如享受高品質的身體護理、穿名牌服裝、開跑車、使用高級化妝品......“那麼存錢的意義對你來說或許真的不大,因為花錢為你帶來了滿足感,而存錢會約束住你,降低你的幸福感。”

在生活中,大多數人的願望是買一幢自己的房子,不用為將來的醫藥費、養老金髮愁,想供自己的孩子上大學,年老以後可以出門旅行。那麼對這樣的普通人來說,存錢是你實現這些宏偉目標所要邁出的第一步。儘管在這條路上你的消費能力或許被動降低,但隨著夢想的終點越來越近,你的幸福感也會越來越強烈。

存錢是我們通向美好未來的起點,但存錢並不是把錢放在銀行裡慢慢積累那麼簡單。在我們決定開始存錢時,除了挑選回報最高的儲蓄品種付諸行動,最重要的還是要“量體裁衣”,找到適合自己的儲蓄方法,讓錢在銀行裡利益最大化。

李妍妍喜歡把到期時間很接近的幾張定期儲存單攢到一起,等全部到期後再拿到銀行轉存,這樣她就能得到一張數額比較大的定期存單。用她的話來說,“化零為整,打理起來非常方便”。

但哈佛理財顧問認為,雖然很多人都很喜歡這種方式,可有時需要取時,就會對儲戶的利益造成損失。像李妍妍這樣對錢沒有特別用途的人,比較適合將大筆定期存款分開存成幾筆,如果遇到急用的情況,就可以儘量減少利息上的損失。

那麼在日常生活中,究竟什麼樣的儲蓄方式才是適合自己的呢?

除了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儲品種,不被銀行令人眼花繚亂的各項業務所迷感,還要注意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存儲期限。雖然這兩點很簡單,但往往就因為它們的簡單而被很多人忽略掉。儲戶要學會分析儲蓄品種的利弊,然後對存款做出合理的時間安排,不要因為想多產生利息就選不適合自己的存款期限。

除此以外,還有一些需要特別注意的事項,如果運用好這些技巧,也可以讓儲蓄者發揮超常的“生錢”作用。

巧排定期存款金額

有不少人圖保管方便,喜歡在投定期儲者時存成大存單。看似可以收穫高利息,可一且有急用,就是再小的金額也得破開這張大存單,這樣反而損失了利息。所以,在儲蓄時要排開金額,以1萬元為例,可以呈金字塔狀發散,分成1000元、2000、3000元、4000元各自存儲。這樣就算會因為突發事件提前支取,利息的損失也會降到最低。

約定自動續(轉)存

如果儲戶在定期存款到期後,不去銀行進行儲蓄轉存,那麼存款的超期部分將會被按活期利率計算利息,這樣的話,利息收入勢必會遭受損失。如果存款金額很大,那利息損失就會更大。因此,在選擇定期儲蓄時要注意與銀行約定自動續(轉)存,這樣在轉存時,銀行會把原來存款的本利都轉成定期儲蓄,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七天通知存款利率高

“七天通知存款”是介於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之間的業務。儲戶在儲蓄時不用約定存期,只需在支取時提前七天通知銀行要提出存款的日期和金額即可。個人起存點和最低支取額均為5萬元,需一次存入,可以分批支取,利隨本清。看起來有一點麻煩,但利率比較高,還是很划算的。

急需錢時用“部提”

生活中難免遇到急需用錢的情況,如果這時存單又沒到期怎麼辦?現在很多銀行推出了定期儲存款部分提前支取業務,選擇這個方法,儲戶就不用為解燃眉之急提前支取全部定期存款,進而使利息受到損失了。

靈活使用信用卡

日常開支、購物、手機充值、分期付款等都可以用信用卡來解決。算好賬單日,在最後還款日前還清欠款,這樣既花銀行的錢也不用付利息,自己的存款還可以放在銀行裡“生錢”,也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有一點要注意,要理智刷卡,不要往卡里存錢或者多還款,因為你如果取錢還要收

取手續費。

巴菲特認為:““先存再花”改變命運。”如今儲蓄成為普通人最穩妥的理財方式,那麼在所有人都在做同一件事的時候,你要怎樣做才能得到與眾不同的回報呢?

除了在存錢上運用一些小竅門,平時還要多多留意銀行的政策變化,如又推出了什麼新的儲蓄品種,又增加了什麼新的儲蓄組合方式。

你重視儲,儲自然會給你豐厚的回報,長期積累的財富同樣不容小覷。這其中的方法固然多種多樣,但如果可以將各個方式“強強聯合”,一定能讓你的存款發揮出最大的能量。

你會存錢嗎?五種存款技巧讓你“榨乾”銀行利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