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李紈的寡嬸,才知道薛家這“皇商”的禮數有多丟人

作為赫赫揚揚了近百年的勳貴家族,賈府不乏同氣連枝之家族,這些家族有的是故交,有的是摯友,更有姻親,其數目之盛,於秦可卿葬禮可見一斑。

與賈府聯繫得最為緊密的是“四大家族”中的史家、王家與薛家,其中賈家與史家、王家近幾代有聯姻,走動頻繁,而在薛家入住賈家之前,賈家人應該沒想過,自己會與一介商家能如此親近。

除了其他幾個家族,像其他媳婦的親家亦有拜訪過賈府,比如邢夫人的弟弟帶著她的侄女,又比如李紈的嬸嬸帶著她兩個堂妹。而每一家在賈府的表現,都能看出一個家族的禮數和家風來。

看看李紈的寡嬸,才知道薛家這“皇商”的禮數有多丟人

縱觀全書,李紈的孃家人是極少來與賈家有來往的,來人報李嬸帶著兩個妹妹進京時,李紈便在疑惑“難道是我的嬸嬸又帶兩個妹妹進京了不成?”,一個又字說明了李嬸此前是經常進京的,但是都未曾來叨擾賈府,而此次是因路上遇見了邢岫煙和寶琴一家,趁著熱鬧才一起來了賈府。

賈母素日見李紈賢惠,又年輕守節,令人敬服,見她嬸子來了,豈有怠慢的理?忙叫住在賈府,不叫到外頭住去,文中寫到:

那李嬸雖十分不肯,無奈賈母執意不從,只得帶著李紋李綺在稻香村住下來。

賈母對各親戚的態度,是看她們的親屬決定的,比如因為討厭邢夫人,賈母僅僅是吩咐一句“你侄女不必家去了,園中住幾天,逛逛再去”,毫無挽留之意。由對李嬸如此熱情,可知賈母對李紈的珍視和敬重。

看看李紈的寡嬸,才知道薛家這“皇商”的禮數有多丟人

饒是如此,李嬸仍“十分不肯”,這賈母執意不從,才“只得”住下了。李嬸的再三推辭可見其禮數週全,身份尊貴,是書香名宦李家之人。

而薛家呢?雖說是與賈家、史家、王家列入“四大家族”,薛父在世時更命寶釵讀書識字,也無法左右薛家是不入流商家的事實。而薛家後來的種種表現更說明了一點,商人和貴族的差距有多大。

薛家舉家進京,給出的理由有三個;其一,送寶釵進京待選;其二,探親;其三,報銷舊賬。可一到京城,薛家便直奔賈府而來,薛姨媽的理由是:薛蟠需要人約束,更要與王夫人姐妹相聚段時日。

薛家的住在賈家的理由是很矛盾的,因為薛家進京待辦的三件事,左不過一個月就能辦完,人說投親不如住店,薛家卻偏偏要叨擾姐妹家裡。

看看李紈的寡嬸,才知道薛家這“皇商”的禮數有多丟人

​有趣的是薛家進府後,賈政客氣的挽留了他們,命人過來對王夫人說:“東北角的梨香院先打掃了,住著甚好”,而文中如此寫到“賈母也就遣人來說‘請姨太太就在這裡住下’等語”,一個“也就”可見賈母不過也是客氣之舉,誰知這薛家不僅毫不推辭,反而歡快應允了,並打算在賈府“處常”,常住不走了。

對比之下,李嬸的謙和自尊,薛姨媽心安理得,可見書香大家與商人之家的禮數教養,實實不同。而李嬸在賈府待不久便離開了,實乃探親之舉,薛家則在賈府待了多年,難免讓人懷疑心懷不軌。

事實上也是如此,薛家進京原就因為薛父作古後,各省生意都被買賣承局、總管和夥計算計了去,早早就凋敝了,薛家進京不過意欲藉助賈家之勢東山再起,寶釵的婚姻則是攀上賈家最大的籌碼。薛家懷有目的而來,顧不得吃相了,也就不難理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