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洞,一聽這名字,本身就帶幾分神秘色彩。人類自古與洞穴有著不解之緣。人類的歷史可以說是源自於洞穴。北京猿人就是很好例證。一座山無洞不奇。道家更是視之為洞天福地。
按理說萊山洞穴真不多,比起其它名山,這由地貌決定。沒有很深的洞,有一個小萊山溶洞,儘管叫這個名字實際不在萊山區域。我總結一下,萊山有各種名洞共10處。在筆者眼裡,洞穴景觀也算是萊山山地景觀的一個特色吧。
萊山的洞穴總體分為二大類,即人工和天然的。人工的必較簡單,主要有三個。包括黑虎洞,閉關洞,和淘金洞。這三個洞的加工方式又各不相同,其中黑虎洞,閉關洞歷史最為悠久,年代無考。舊志唯一記載的是黑虎洞,位於東麓萊山院舊址內,為穹頂結構,人工砌成。相傳有一黑虎禪師曾在此住。當年唐王東征路過此處,有二虎擋道,被禪師呵之而去。當然這只是傳說。閉關洞位於萊山西麓,距八主祠之一的月主祠遺址不遠,是在一整塊巖壁上採用燒爆法加工而成的巖洞。這一方法同漢朝一些墓穴開鑿方法一致。淘金洞則位於東麓山夼中,現代工具開礦所致,不再贅述。
萊山更多的是天然洞穴,其中又包括以下幾種情況:
其一滾石洞。地質學上把與地殼連為一體的堅硬岩石稱為基岩,而把從基岩剝落下來,發生過移動的石塊稱為滾石(亦稱轉石)。在萊山經常可以看到巨大滾石,它們撒遍山坡,塞滿河谷。一些滾石疊架在一起,之間留下的空隙就被視洞為穴,即滾石洞。如猶貔狐洞是上下數塊塊巨石上下羅疊構成的,上下四五層。這種洞穴在萊山最多,當然最簡單的就是由一塊石頭,或二三塊石頭相掩形成的單一洞穴。象小白雞景點所處的山谷中就有幾個這樣的單一洞穴。
其二夾石洞。它由許多巨大石塊夾在峭壁縫隙之間構成。該類洞穴出現在寬度可能只有幾米或十幾米的斷裂帶上。這類洞穴發展演化,石塊可能逐漸被剝離,到最後只剩下懸崖對峙的巷道,或者變成“石門”、“一線天”之類的景觀了。也有可能是花崗岩岩漿當年形成巖體時由於溫度下降收縮所成縫隙。象“小白雞”景區的一線天便是這種景觀。這裡的一線天,抬頭仰望可以更清楚看到一排石塊夾在裂隙之間。
第三崩塌洞。如老黑洞,是山谷中由於上方崩塌而使山谷形成一個地勢上的落差,而崩塌的巨石之間形成了一個密閉的空間。這種洞穴與滾石洞的差別在於不是四面透風,而必較隱蔽。老虎洞必較典型,具有二個入口,內部黑咕隆咚。加之本身處於谷內,被草木掩隱,加之內部又有二層,因此頗具神秘色彩。另外象著名的劈石縫內的布鴿洞也是這種。萊山東西二側的水簾洞也屬此種。
其四拆石洞。這是在懸崖峭壁上,一種嵌入基岩的稜狀洞穴。就是峭壁上一些部分被風化拆離,便成洞穴。這種洞穴最典型的就是棺材洞,不過棺材洞由於至今沒有近距離探訪過,因此具體深度等詳細情況至今還是個謎。這種拆石洞實際是按節理而形成。還有一種較大的折石洞,象羅山的前後洞。
萊山範圍很大,有著很多未知之謎,需要不斷地去探索發現,象水簾洞,布鴿洞都是近年來探訪發現的,有資料記載在龍灣和萊山山巔還有不知名洞穴,有待發現。
總結一下,萊山目前發現的名洞有:黑虎洞、閉關洞、老虎洞、貔狐洞、布鴿洞、水簾洞(2個)、棺材洞、狐仙洞、胡秫殼樓洞。
閱讀更多 膠東山水故事會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