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原尾虫

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Filippo Silvestri和Antonio Berlese两个人独立地首次发现了原尾虫这类小动物。第一种被描述的原尾虫叫

Acerentomon doderoi,汉译为【读作yuán】。是由Silvestri于1907年发表的。

认识原尾虫

图1. 原尾虫的照片。

原尾虫(proturans)也被称作,有时也叫锥头虫(coneheads),身体长圆筒形,十分微小,长度一般不过2mm。原尾虫无眼无翅,也没有触角。因为缺少色素,所以身体一般是白色的或淡褐色的。原尾虫没有触角,那么它们是怎样感觉外部世界的呢?原来,原尾虫的这种感觉功能是由其前面第1对足来执行的。与中足和后足一样,这对前足也分5节。在前足的端部跗节上有很多感器(sensilla)和感觉毛(sensory hairs),行动时常常上举或指向前方。原尾虫只依靠4只足即1对中足和1对后足来行走。 原尾虫的头部圆锥形,长有2个拟眼器(pseudoculi),其功能不详。

认识原尾虫

图2.立体显微镜下的原尾虫(Acerentomon sp.),蚖属的一种。

原尾虫生存于土壤中,由于其身体细小,所以很不容易被人们用肉眼所见。正是因为这样,直到上个世纪,人们才发现这类小虫子。原来人们把它们归为昆虫纲中的原尾目。直到现在,很多人还坚持这种分类传统。可是,最新的分类是把原尾目作为六足亚门中内口纲的一个目。原尾目的科学分类如下:

【界】动物界(Animalia)

【门】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亚门】六足亚门(Hexapoda)

【纲】内口纲(Entognatha)

【目】原尾目(Protura)

原尾目下的科主要有:

1. 蚖亚目(Acerentomata)

①夕蚖科(Hesperentomidae)

②始蚖科(Protentomidae)

③蚖科Acerentomidae

2. 古蚖亚目(Eosentomata)

①旭蚖科(Antelientomidae)

②古蚖科(Eosentomidae)

3. 华蚖亚目(Sinentomata)

①富士蚖科Fujientomidae

②华蚖科Sinentomidae

原尾目的学名Protura源自希腊语,proto-意为“first”,此处引伸为“pr|mitive”,汉语意为“原初的”或“原始”的。“ura”意为“tail”,汉语意为“尾”。“Protura”的字面意思是“由尾部原始的虫类所但成的目”,汉译为原尾目

原尾目具有六足亚门的基本特征,但也有些人认为原尾虫不是六足动物。在六足动物中,原尾虫具有独特的一种变态发育方式,它们在生长过程中,体节数随蜕皮次数的增加而增加。这种变态方式叫增节变态(anamorphosis或anamorphic development)。迄今为止,全世界已发现并描述的原尾虫将近有800来种,分成7个科。其中仅古蚖属(Eosentomon)的原尾虫就有近300种。

认识原尾虫

图3. 原尾虫图片

原尾虫的口器是内口式的(entognathous),也就是说它们的口器被包裹在头壳内。口器由薄的上颚和下颚所组成。腹部末端有个肛尾节(postanal telson),但无尾须。原尾虫腹部的前3节腹面长有类似附肢的针突(styli),成虫生殖器长在内部,开口于腹部第11节和肛尾节之间。不管是雌虫还是雄虫,它们的生殖器从所在腔室中外翻而出。古蚖科(Eosentomidae)的种类在腹部两侧有气门,内有简单的气管系统。但在蚖科 (Acerentomoidea)的种类中,没有这些构造,它们的呼吸完全依靠虫体体壁来进行气体的扩散与交流。

原尾虫主要生活在林间温湿的土壤、苔藓或枯枝落叶中,在岩石下、树皮间和其他动物的洞穴中也发现有原尾虫的生存。在土壤中生活,它们要求土壤的酸性不要太强。一般在土层中的生存的深度可达0.1m,但有些种类最深可达0.25m。尽管人们认为原尾虫 并不多见,但在适宜生活的环境中,其发生的虫口密度最高可达90,000头/m²。

原尾虫吃什么东西为生呢?人们在这方面的观察研究不多。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人为条件下,它们可取食一些真菌的菌丝体、菌根、死亡的螨虫等,也可用蘑菇粉来饲养。估计在野外它们可取食真菌和腐烂的植物物质。原尾虫针状的口器说明它们也可能会取食一些液状食物。有研究发现,有些种类的原尾虫可吸食真菌菌丝体中的内含物。

生活在土壤近表层的原尾虫足较长,每年发生一代。而在深土层生活的原尾虫足较短,季节性生殖率较低。有些迁移性的原尾虫到了冬天,会钻入深土层栖居;而到了夏天,它们又会转移到浅土层生活。

原尾虫的若虫有9个腹节,但蜕皮后腹节数会随之增加。到了成虫阶段,可增至12个腹节。之后它们还可能再蜕皮,但腹节数不再增加。从少数种类的观察研究发现,原尾虫的卵孵化后,要经历5个不同时期的生长发育:①刚刚孵化的叫前若虫(prenymph)期,该期若虫只有弱小的口器和9 个腹节;②若虫I期,此期的若虫有发育完全的口器;③若虫Ⅱ期,这个时期的若虫有10个腹节;④成幼期(maturus junior)期,此期它们已有12个腹节;⑤成虫期。 蚖科(Acerentomidae)的种类不同,它们在成幼期和成虫期之间,还多了一个预成虫期(preimago stage)。在预成虫阶段,生殖器已得到了部分的发育。

站在人类中心的角度看,原尾虫似乎与人类的关系不大。但是原尾虫在自然界中,有助于枯枝落叶和腐烂有机物的裂解和降解,从而使有机营养成分再回归到土壤之中。因此,它们在土壤理化性质的形成与恢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关于原尾虫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具体作用,还需要人们进一步地去研究和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