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值得記住的名字——西域梟雄楊增新

一位值得記住的名字——西域梟雄楊增新

楊增新,清末民初著名政治人物,1859年出生。1928年死於刺殺。 中華民國第一任新疆地區最高行政長官。

楊增新,一個精通儒釋道和諸子百家哲學思想的政治家。尤其對范蠡、諸葛亮等所校注的《陰符經》研究非常精深。他講究書法養性,從中吸取為政之道、治軍之策,並著有《補過齋文讀》、《補過齋日記》、《讀易筆記》、《讀老子筆記》、《陰符經補註》等傳世之作。

楊增新,一個偉大的理想主義者。他倔犟的認為,憑藉著中國的儒釋道哲學思想,無為而治,完全可以把新疆治理和教化成為《桃花源記》裡的太古人民。從他在新疆督署大堂上所懸掛的那副對聯,就可以看出他的治理思想:

“共和實草昧初開,羞稱五霸七雄,紛爭莫間中原事;

邊庭有桃源勝境,狃率南迴北準,渾噩長為太古民。”

如果只看這些,您可能認為他是一位只會紙上談兵的書呆子,哈哈那您可就錯了,舊時官員有幾個不是文武全才?楊增新就是一位通過科舉選拔上來的優秀官員,一位經世致用手段高明的鐵血軍事家。

清忘民初社會動盪,新疆更是內憂外患,境內境外各種勢力紛紛趁機起事。楊增新用以柔克剛的“和平談判”手段,取消臨時政府、以新疆都督兼行伊犁將軍事、擊敗帝俄侵略軍,平息亂事,改阿勒泰特區為阿山道,從而完成了新疆的統一。

楊增新一生恪守清正廉潔律己正身,節簡淡泊以身作則,並要求下屬官員,不可“暗寶虧心”,不要受人劍柄。說話硬氣的楊增新對行賄受賄的腐敗打擊,也從不手軟,輕則丟官,重則喪命。

阿克蘇縣知事徐文彬等貪汙受賄,被他下令處斬;塔城道臺張鍵是楊的親信,因舞弊關稅被查獲,楊將其調來迪化,掛起來不再任用;楊的同僚喀什提督馬福興霸佔公田聚斂民財,楊不念舊情,下手今立即槍決。。。

反之,對克己奉公官員,則大加褒獎予以重用。省民政廳長潘震,一生謹慎,堅守節操,死後家庭清寒。楊派人給其家屬送去3000大洋;包爾漢在查處張健案時,秉公辦事,拒絕受賄大洋2640元,楊大加讚賞,對包爾漢破格提拔,委以關稅局稽察員要職,讓其辦理與沙俄有關事宜。。。

經過整肅吏治,懲治貪汙,官場風氣改觀,還補填了不少稅收漏洞。

對於桀傲不馴的屬下和各種勢力,對於貪汙有據的官吏和過於騷擾地方、魚肉人民、姦淫婦女的大地主或阿訇之流,他實行的“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的貓捉老鼠的遊戲:“升官進級”“縱容抬舉”達到“滿盈”的程度,再予以剷除。像南疆的回族提督馬福興在地方上壓迫剝削人民,姦淫婦女,無惡不作,楊增新出其不意而殺之。如他屬下的督署副官長夏鼎、炮兵營長李寅等,都在杯酒言歡的筵席上居然就人頭落地了。

楊增新對屬下的控制是:不使任何一個鄉土幫派獲得操縱大權的機會。當年在新疆,會館林立於各大城市,楊增新不取締,卻利用它們相互牽制,不使哪一個省的會館獨攬地方上的經濟和其他事權。楊增新曾說:善為政者,固然要“戒殘去殺”,但是不能姑息養奸。對於對新疆的安定構成威脅的人,他從來都是當機立斷,使用鐵腕手段痛下殺手。

對新疆的經濟發展,楊也非常重視。民國5年在獨子山開採石油;民國7年創建新疆模範羊毛紡織廠;民國9年在迪化創建無線電臺和興辦哈蒙學校;民國12年又創辦俄文法政學校;民國14年在迪化創辦軍民紡織公司;包爾漢和格米林肯創辦汽車公司,製造出第一臺新疆汽車;修築了迪塔、迪吐等公路,幾年間,先後開鑿阿克蘇、莎車等十幾條水渠數百公里,獎勵墾荒開墾天山南北綠州農田數十萬畝。。。經過發展經濟、懲治貪汙、裁減軍費,全省財政金融收支日趨平衡。

為了進一步節省政府開支,他果斷的裁掉了近一半的軍隊,縮減了軍費。他向北京政府覆電中說:“現在世界大勢,富人少而窮人多,兵愈多,民愈窮,而國愈亂一縱使兵滿全國,亦斷斷不能維持”,由此可見其仁厚之心。

在民族和宗教的政策上,楊採用了懷柔牽制和的堅決打擊的‘胡蘿蔔加大棒’的政策,防止了動亂。

對各族上層王公的籠絡支持,並使得各集團互相牽制,少數民族之間、回漢之間也儘量使之互相牽制。

在宗教方面,以不干涉人民的宗教為原則,但希望維持當地伊斯蘭教現狀,用宗教來協助社會秩序的維持,並防止外來的宗教力量進入影響。逮捕馬萬福就是一個典型案例:民國四年四月,馬萬福在新疆哈密繼續宣傳伊赫瓦尼的主張。楊增新聽到馬萬福在哈密傳教的消息後,遂於民國六年臘月,下令哈密縣縣長逮捕了馬萬福。

他對各族人民實行羈縻與牽制的政策卓有成效。先分而治之,後統而治之。新疆局勢基本穩定後,楊集中精力消除部下異己隱患,羈摩限制各王公貴族勢力,發展生產,休養生息,得到社會各界擁戴。

在一個動盪不安的年代,只有新疆地方民族對革命沒有好惡的表現,依然安穩地過日子,這是十分可貴的。

對於各地鬧事的,楊增新也有自己的一套“羈縻”辦法。例如,對於鐵木耳鬧事,楊曾想向北京政府請示,取消哈密王制。但不久後他又放棄了這一想法,認為通過貴族來控制其屬下人民,比通過他直接派出的官吏更方便、更有利。這也就是他常說的羈縻了頭目人,也就羈縻了老百姓”。

楊增新羈縻王公貴族的手段是,保障他們的既得利益,讓這些王公貴族擁護他、信賴他。但同時,楊又限制他們過分壓榨百姓和爭奪地方上其他利益。這樣,既可以讓老百姓安心過生活,又能讓地方官不致喪失指揮權,從而只為頭目人所驅使。

對於外來干涉,楊增新不卑不亢的柔軟政策,在那個動盪年代也是卓有成效的。

新疆的特殊位置造成清末以來成為英國及俄國爭奪侵略的對象。楊增新與英俄兩國多次爭取權利,包括保護俄境華僑、要求英俄商人納稅等問題等。而在俄國革命以後與新政府訂立了較為平等的新通商條款,並趁此時機要求英國取消原本有的最惠國待遇。此外在面對俄國內戰時,嚴守中立,保境安民,使新疆不受到俄內戰的侵擾。外交上的成功使得在他統治時期新疆未受到到嚴重的侵略。

俄國內戰爆發後,日本侵略者企圖插手新疆,日本在新疆“調查員”與沙俄駐新疆總領事迪雅柯夫相勾結,叫嚷日本可派遣一個師團分駐伊犁、塔城要地,幫助中國“鎮守”邊防。在此情況下,新疆多數高級官員擔心蘇聯紅軍和沙俄軍隊可能入侵新疆。民國九年,沙俄軍隊少將阿連闊夫率殘部竄人伊犁,楊增新用釜底抽薪的辦法,協助蘇軍打敗流竄到新疆的殘部,從而避免了新疆成為蘇軍戰場,保護了新疆的安寧。楊在日記中寫道:“知其危害,則當於患之未發而先除之,無或姑息。”

楊增新對抗黑喇嘛的重要舉措尤其功不可沒。

黑喇嘛率外蒙古部落,攻克科布多之後,在當時軍閥混戰、沒有得到中央支持的情況下,楊增新果斷將科阿分治(科布多和阿勒泰),並死守阿勒泰,從而保住了阿勒泰,也保住了新疆。

如果那時候放棄了阿勒泰,現在也不可能收回來了。

楊增新有句名言“新疆亂世是絕地,治世是桃源。在新疆,實際只能打一仗,一仗過後,玉石俱焚”。你耗盡人力物力資源拼命一戰,可在戰後你得到的只是一個生靈滅絕、文明湮沒的荒野。所以,在西部的綠洲戰亂不可能有勝者。

這大概就是他所有政策的憂慮和初衷吧! 他說到了也做到了。

1928年7月7日,楊增新被刺殺身亡,時年66歲。1928年7月24日至30日,楊增新舉行追悼大會在在迪化(烏魯木齊)召開。實際上追悼大會進行了40天。

隨後,其屍身繞道蘇聯運回北京,葬於北京北郊昌平區沙河鎮的南沙河北側,今天的八達嶺高速東側。

年楊增新被刺殺身亡,史稱“新疆七七政變”,他的死因真相雖然是迷霧重重,但是,無論兇手是誰,都是死於政權內部的派系鬥爭。

一位值得記住的名字——西域梟雄楊增新

身後評價:

楊增新在新疆人的心目中,可謂是譭譽參半。但是,如果同他相比,後來的繼任者們的表現就顯得差強人意了,就像一句北京歇後語說的那樣“黃鼠狼下耗子—— 一窩不如一窩”了。

拉提摩爾在《中國的邊疆》一書中說:“辛亥革命後,新疆政權落在一個很有經驗的中國官員手裡,他善於平衡當地各個民族間的力量,使新疆保持了長期的穩定。後來他與蘇聯簽定了通商協定,有效地抗衡了英帝國勢力在新疆的拓展。”

斯文赫定在他的回憶錄中說: “差不多是過去時代的最後一個代表者,具有高度的中國偉大的舊道德、傲氣和愛國心。他惟一的夢想是中國的統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