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總是找不到主要原因,不會總結反思,怎麼辦?

十指點中考


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總是找不到主要原因,不會總結反思,怎麼辦?

孩子的學習成績和他的先天智力無關,和他的主觀意識無關。就是說,孩子都不笨,都想學好,為什麼學不好呢?這要通過他的有關經歷,找到成績不好的原因。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成績下降,因為什麼,發生過什麼,是從哪科開始的,現在是偏科還是都不好?

看看有沒有和老師有矛盾,回答問題不好被老師批評了,同學嘲笑了,中途換的老師不喜歡了,等等,這些原因都可能讓孩子形成潛意識的條件性厭學情緒。形成條件性厭學情緒以後,學生的學習效率下降,表現為“想學學不進、想做做不到、想放放不下”,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分心走神、磨蹭拖拉等行為。有些自控能力比較好的孩子,如果形成條件性厭學情緒,他表面上還是堅持學習,但是學習效率下降,看著用功,但學不進、記不住,有的家長覺得孩子是不是笨,但想想以前成績好的時候,肯定不笨,所以就沒法解釋了。

改變這種條件性厭學情緒的根本,是調整消極的情緒,情緒對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只要學生知道自己學習狀態的真正原因,就可以改變這種狀態,達到自主高效的程度。


霍體清


1.

明確考試的價值。

孩子往往認識不到考試的價值,所在需要家長引導。是不是主要看得了多少分?而是通過考試,找到自己學習上的漏洞,從而彌補。所以你丟的那些分數,就是通過這次考試挖到的金子。

樹立了這種觀念,孩子就不會因為考試的分數高低而高興或沮喪了。

考的好,證明前段時間學的比較好,策略對,繼續努力。

考的不好,通過考試找到了自己的漏洞所在,從而調整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也是件好事。

2.

給孩子一個工具。

孩子考後找不到主要犯錯的主要原因,從而進行反思總結。是因為,他不知道該怎樣進行反思,怎樣總結。

家長可以給孩子一個工具,也就是一個考後反思總結的表格。

表格上有這樣幾項:考試時間,考試章節,考試分數,丟分題目,丟分值,錯誤原因,正確解答,所涉及到的知識點,所用的學習方法。

把這個表格給孩子,孩子只要填上這個表,就等於對考試進行了反思,而且能把錯題歸結到錯誤原因,並放到知識點的系統中去彌補,從學習方法的角度進行總結,還是很深刻的。

3.

請教任課教師。

如果孩子找不到錯因,找不到錯題的知識點,不能調整學習方法。說明孩子學習的基礎還是比較薄弱的,尤其是在整理知識系統性方面。

可以讓孩子帶著試卷去請教自己的任課教師。任課教師會幫助孩子進行分析。孩子通過老師的分析,也會慢慢學會怎樣進行反思總結的。

家庭條件允許的話,可以給孩子請一個家教,讓家教跟孩子一起進行試卷反思,手把手的教教孩子。

人是在不斷犯錯中成長的。考後反思總結是個特別重要的環節,一定要認識它的重要性。


禾頁老師


如果考試不理想,就要找來試卷,查看哪一部分丟分,然後確認對應書上哪一部分的知識沒有掌握,然後對這一部分知識進行重新學習,如果在學習這一部分知識時,還涉及到沒有掌握的前面已學知識,還要到前面的相關知識進行重新學習。學習時,不但要閱讀,如果是理科,還應該對公式進行閉書推導,對相關的概念,定理定律進行深入思考和理解。還要通過適量做題對相關的知識進行鞏固。


隨意151060381


各科考試或測驗卷子出錯的地方,改正後再強迫記憶多看多記。會的題就不用複習了。因為有了正確答案,家長陪孩子學習一段時間,還可以經常口頭問問。監測到底會不會。學習必須一步一個👣,踏踏實實地前進。孩子必須做到心細,在校期間多問老師和同學,成績才能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