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告訴你:要想婚姻穩定,請先打好這個基礎!

心理學家告訴你:要想婚姻穩定,請先打好這個基礎!

如果你現在有男朋友或女朋友,請你問自己一個問題:你為什麼會和他在一起?可能大部分朋友會有一個最直接的反應:因為他很帥啊,她的身材很好啊,她很漂亮啊,或者因為他很體貼啊,或者他很幽默啊等等。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樣的解釋往往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也是心理學家認為最最重要的內容,就是:你忽略了你自己,忽略了你自己的感受。因此,按照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更為準確的答案是:我喜歡他(她),是因為和他(她)在一起,我的感覺是怎樣的。比方說,我喜歡他,是因為和他在一起,我感覺被照顧,被寵愛,所以我很舒服。對嗎?所以你才會沉浸在這段關係中,不想出來。我們是被那個令我們感到滿意和開心的人所吸引,他帶給我們好的感覺,他們讓我們開心,快樂和滿足。

我印象當中有這樣一個案例,一個26歲的小姑娘,第二段戀愛中,遇到了一個讓她覺得非常完美的男人。用她的話來說,毫無缺點,完美無瑕。在這段僅僅只有2個月的相處中,她就瘋狂的迷戀上了那個男生。因為他的細心,他的耐心,還有他溫和的性格,對於自己的人生有一定的品質要求,對自己的未來也有明確的規劃。和這個女生在一起的時候,他表現的非常紳士,完全不用女生操任何的心。可是,後來男生慢慢開始與女生疏遠,直到拒絕與女生聯繫。

在諮詢中,女生說,讓她最留戀的,是她和那個男生在一起時,他的性格特別好,讓自己有一種被照顧的感覺,被溫暖的感覺。而這個女生在家是獨生子女,性格大大咧咧,對自己的未來也很迷茫,沒有什麼計劃性,她在內心中一直渴望有一個人能夠照顧自己,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她缺少的部分,正好在那個男生身上體現出來了,她才會被這個男生所吸引。

因此,雖然在前一篇文章中,我們探討了關於人際關係中的相似性可以加強人際吸引,但是,社會交換原則發現,如果彼此的心理需求都能在對方身上得到滿足時,雙方的喜愛程度就會大大增加。一般來說,戀愛中激情的碰撞,往往是性格差異比較大而產生的結果。就像在工作中,我們往往會提倡:男女搭配,幹活不累一樣。戀愛中,不同的性格特徵會讓彼此產生一種很神奇的化學作用,這可能就是我們常說的“異性相吸”的現象吧,也適用於我們心理學層面上的互補性原則。而同時,大量的心理學資料和事實都證明,現實生活中相當一部分人的婚姻是基於互補關係結合在一起的。

心理學家告訴你:要想婚姻穩定,請先打好這個基礎!

心理學家榮格表示:每個人都具有“顯性”與“隱性”(影子)兩種不同的人格,也就是說,一個很開朗的人實際潛藏著他抑鬱的一面;而一個性格很溫和的人也有可能會變得躁動不安。就像大部分人所表現出來的那樣兒,一個人具有有兩面性的,你往往在熟悉的朋友面前話很多,可是在陌生人面前就會變得很害羞了。對嗎?

因此,當你遇見一個有著我們“影子人格”的人的時候,我們內心會湧起興奮的愉悅感,因為對方體現出我們所缺乏或壓抑著的特質。這種心理被稱為互補性原則。性格互補的人能讓你看到你所看不到的東西,兩個人在沒有交集的領域形成互補,可以透過對方看到另一個世界,比起和性格相似的人在一起,能有更多新鮮感和刺激。

當一個人遇見一個有自己“影子人格”的異性時,心中常會有欣喜快樂的感覺,因為對方彰顯出了自己所缺乏,或者已經被潛意識壓抑了的人格特質。你對自己身上所習慣的東西是你所熟悉的,但是你卻不瞭解自己缺失的那個部分。當某一個人身上恰好具備了你不具備的東西,也就是差異的時候,這個人就對你形成了一種補充,使你的潛意識裡產生一種平衡感。也就是說在你的潛意識裡你是需要這種補充的。可能在感覺上你不習慣這種補充,但是在潛意識裡渴望這種補充。

例如,當一個感性的女生和一個理性的男生相處時,彼此會充滿新鮮感,往往會挑動她長久壓抑在心底的理性部份的人格。與他在一起時,她那被深埋的“影子人格”開始見到陽光,感受到一種強烈的生命力,使她深受吸引,覺得自己好像脫胎換骨一般,迷茫的心靈,頓時有了方向感。這個異性相吸,彼此融合,使自己的影子人格”重見天日,與自己的“顯性人格”整合,發展出一個比較完整和成熟的人格。而這個人格的完整性,也正是我們一生在追尋的目標。

心理學家告訴你:要想婚姻穩定,請先打好這個基礎!

比如,一個支配型的男人往往會娶一個依賴型的女人,一個喜歡控制的高調女人恰好嫁給了一個被動型、事事靠他人決定的低調丈夫。其中,最極端的例子就是虐待傾向和受虐傾向的人結合到了一起,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驗?有時候看一些節目,那些夫妻關係是如此的不和諧,甚至有的女人被男人家暴了一輩子,但還是不願意離婚保護自己。排除了其它的一些現實因素,比如說孩子或經濟等原因,其實在他的人格中是有一部分受虐傾向的。當然了,試想一下,如果一個正常人和虐待傾向或受虐傾向的人結為夫妻,而雙方都不願意改變,最後很有可能是以分居或離婚收場。

所以,從以上的例子,我們不難看出,我們要通過婚姻,發展出一個“完整的自我”是一個非常艱鉅,要付上慘痛代價的過程。所以我們的愛情會開始於互相吸引,一見鍾情,然後在品嚐了愛情的甜蜜滋味之後,才能夠閉著眼睛心甘情願地進入“磨合期”。在充滿了爭吵和矛盾之中,讓兩人彼此在個性上“鐵棒磨成繡花針”,繼續發展“完整自我”。

可是,我們卻發現,在磨合期中,過去對方最吸引你的性格特質,現在卻成為讓你最受不了的地方。過去你欣賞他的沉靜,理智,現在卻是沉默愚昧,不解風情。過去你愛他的自信、果斷,能夠給你安全感,現在卻成了自私自利,自我中心,事事都要他控制。如果正好相反,過去女生愛上的是他的細膩溫柔,那麼進入磨合期中,她很可能就要抱怨他缺乏男子漢氣概。同理,如果過去男方被她的情感豐富,活潑開朗所吸引,現在就巴不得她停止嘮叨,最好不要說話,閉嘴。

因此,在熱戀期中,人人都以為找到了完美的夢中情人,但是在磨合期中,卻發覺自己過去瞎了眼才會愛上這個男人。

所以,這種性格差異型的愛情,最大的特徵往往是先冷後熱,開始時可能沒什麼感覺,還會經常的發生矛盾,這樣的差異性會讓彼此更加有激情。但是,如果想長久相處,卻是需要彼此更加理解、妥協、包容,然後在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更加融合、統一,走到更具相似性的道路上去,否則很難維持長時間的幸福感。

心理學家告訴你:要想婚姻穩定,請先打好這個基礎!

當然了,總體來說,我們會發現,從戀人關係到夫妻關係的過程中,不同的人際吸引因素所起的作用也有所不同。

在初次交往時,外貌因素、距離因素等都是構成人際吸引的重要因素。在戀愛相處階段,雙方在人格特質上的匹配,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兩個人是否能夠從戀愛走到婚姻,雙方三觀的相似則顯得更為重要。

所以,情侶之間不管性格是相似還是互補,都可能成為我們更愛彼此的理由,正所謂:蘿蔔白菜各有所愛。選擇合適的人固然很重要,但是愛情的成功根本上並不在於遇到了那個"王子"或者"公主",而是雙方為了維持愛情而共同努力,主動加強溝通,願意理解並體諒對方,在相互磨合、妥協中,才能得到美好的愛情與穩定的婚姻。

薩提亞曾經說過:我們因彼此的相似而連接,因彼此的差異而成長。

性格相似與性格互補的情侶之間並不存在好壞之分,這些只讓你們相互吸引的基礎。而在相處的過程中,雙方是否願意溝通、協商,相互理解與包容,最終形成相對統一的人生觀或價值觀,這才是兩個人天長地久的基礎。

因為,愛你的人,你愛的人,都不如找一個愛得一致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