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戶”在家門口“賣全球”——湖南高橋大市場見聞

200平方米展示中心的一側,陳列著精美潤澤的釉下五彩工藝瓷器,另一側擺滿了美觀實用的陶瓷餐具。店面一角,一件產自湖南醴陵的釉下五彩瓷瓶被易凌瓊穩穩舉起,潤澤如玉的瓶身上,一幅花鳥工筆畫精巧而傳神。“這批瓷器年前已被美國客商預訂,很快就要發往美國。”易凌瓊說。

易凌瓊是湖南高橋大市場酒店用品城“醴潤陶瓷”的總經理。懷揣著“讓家鄉瓷器為世界所知曉”的夢想,易凌瓊回到老家醴陵辦起了瓷器廠,兩年前將產品展示中心搬進了位於長沙市雨花區的湖南高橋大市場。“借力於高橋大市場這一外向型平臺,醴陵瓷器的銷售渠道不斷拓展,我也與國際客商打起了交道。”易凌瓊說。

去年9月份,一條好消息讓易凌瓊離“湖南名品賣全球”的夢想又近了一步:商務部等部委聯合發文,湖南高橋大市場獲批“全國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試點”;當年12月,高橋大市場商戶的首單市場採購貿易出口貨物順利通關,湖南省唯一一個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試點正式啟動,為商戶搭建了國際貿易的新渠道。

更讓易凌瓊高興的是,市場採購貿易方式出口的貨物允許按大類方式簡化歸類申報,便利化通關措施提升了市場採購商品出口的效率。“以前出口1000件陶瓷,由於品種、顏色、型號不一樣,報關時要一一填寫,一張200多塊錢的報關單隻能填50款產品,工作繁瑣,報關單的支出也不少。試點後,只需要按‘瓷器餐具’的大類報一個單就能完成。”易凌瓊給記者算了筆賬,1個裝2萬多件陶瓷商品的貨櫃,平均節約報關費用近3000元,外貿出口的綜合成本降低10%以上。

作為高橋大市場最大的體育用品類商家,湖南寶馬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經理夏龍柏對外向型經濟的未來信心滿滿。“公司去年的銷售業績1億多元,其中出口貿易就佔了四分之一。一般貿易採取的是出口退稅,退稅的週期比較長,無形中拉長了資金週轉時間。試點後,大市場實行增值稅免徵不退的優惠政策,我們的綜合成本至少降低10%,還提高了資金的利用效率,減輕了企業的壓力。”夏龍柏說。

夏龍柏告訴記者,利用市場採購貿易方式政策,只要在湖南高橋市場採購貿易聯網信息平臺備案後,個體工商戶可以作為供貨商參與到出口貿易環節,在家門口輕鬆“賣全球”。

湖南高橋大市場總經理羅曉介紹,“市場採購貿易方式”是指在經認定的市場集聚區內採購商品,即單票報關單商品貨值15萬美元(含)以下,由符合條件的經營者在主管地海關報關出口的貿易方式。與傳統外貿方式相比,市場採購貿易方式具有多重政策紅利:准入門檻更低,凡是在高橋大市場範圍內註冊的商戶,經備案後都能參與到國際貿易中,並且允許設立外商合夥企業,與國內個體戶享受同樣的政策從事市場採購貿易;市場集聚區的經營戶出口貨物,實行增值稅免徵不退政策,降低了商戶成本,提高了商戶的資金利用效率;出口貨物允許按大類方式簡化歸類申報和認定查驗,通關更快;結匯創新,允許個人直接結匯,允許採用人民幣結算。

羅曉介紹說,如今的高橋大市場擁有商戶8000餘戶,已形成8個專業市場,經營產品種類170多萬種,成為湖南產業的展銷平臺。市場還建立了高橋大市場外貿綜合服務中心,海關、稅務、工商等部門入駐辦公,並引進外貿服務公司和國際物流公司,為商戶提供一站式外貿政務服務和全流程外貿綜合服務。

如今的高橋大市場,不僅讓個體戶在家門口“賣全球”,還與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政府、企業和協會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每年組織商戶參加各類國際展會20餘場,搭建高橋商戶與國際採購商經貿對接的平臺。長沙市雨花區委書記張敏介紹,通過創新外貿發展模式、以政策鼓勵企業開展外貿進出口等方式,2018年雨花區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11.8億美元,同比增長13%。(經濟日報記者 劉 麟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