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能否與中國當年的快速發展一樣,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嗎?

__丶H


最近咱們能看得上的國家越來越少,更別提不如我們的印度,但事實上印度這十年發展得有模有樣。

印度股市十年長牛

印度股市從08年全球金融危機開始,十年牛市指數漲了四倍,印度做對了什麼?

印度GDP穩步增長

在2000年印度GDP僅為5000億美元,但是到2017年就已經達到2.6萬億美元,印度正式超越法國成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下面是印度從08年開始的GDP增速:

08年GDP增速3.89%,09年8.48%,10年10.26%,11年6.64%,12年5.4%,13年6.39%,14年7.41%,15年8.15%,16年7.11%,17年6.62%。

穩步增長的GDP是印度股市走長牛的基礎。

印度股市很健康

印度股市從一開始就是完全按國際成熟的標準建立,做空機制完善,政府不干預股市運行,印度對國際資本沒有市場準入要求,資金沒有資本管制,外匯來去自由,兌換自由。

印度不依靠政府來主導投資,而是由股市來調節社會資源的自發配置,在印度,消費是GDP的主體,印度股市的成長就是依賴著人口紅利和高消費率的紅利,印度消費最近幾年佔比均超過60%,部分歐洲國家佔比在58%左右,日本這一數據為55%。同時,印度最大城市的消費支出每年以12%的速度增長。

從本質上來說,依賴消費增長產生的股市牛市是健康的。

廢鈔和稅改助力印度經濟

印度這幾年在經濟改革方面最重大的出手就是廢鈔和稅改,特別是廢鈔爭議很大,可以說是傷筋動骨,一度甚至引發印度經濟回調,但是最終的效果卻非常好,可以說給經濟好好洗了個澡,改變了印度很多年的陋習,對過去印度社會流行的現金行賄受賄予以沉重打擊。

廢鈔的影響

廢鈔反向刺激印度國民更為青睞金融資產,開始對黑市交易和潛規則產生牴觸,個人投資者也相應地迎來了更趨接近金融資產的機會。“廢鈔運動”後,印度人開始將大量的資金放入共同基金中,而共同基金將資金投入印度股市,而股市十年的上升培育了消費和有競爭力的企業,國民財富進入良性循環的通道。

印度的稅改

印度自2017年7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的一系列稅改,促使企業的盈利數據大幅好轉。約88種商品的消費稅稅率進行了下調,包括化妝品、洗衣機、冰箱和小屏幕電視等,一些商品的消費稅稅率甚至被取消。

富士康在印度投產

現在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一些跨國企業開始將目光投向印度,富士康、三星、特斯拉等企業先後宣佈在印度設廠。目前富士康已經在印度泰米爾納德邦和安得拉邦設立了生產廠,為蘋果組裝高端iphone。同時在印度建立了研發中心,下一步還將在印度建立芯片廠。

美國的F-16和F-21也宣佈將在印度由塔塔公司生產,可見印度的製造業實力並不弱。

印度的娛樂業和IT

印度的寶萊塢向世界展現了印度人的魅力,《摔跤吧爸爸》、《三傻大鬧寶萊塢》等電影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但三觀很正,而且電影引人入勝。

印度的班加羅爾有著“亞洲硅谷”之稱,如果你晚上來到最繁華的大街,你會以為是身在美國。班加羅爾設有班加羅爾大學,農科大學、印度科學研究所、印度科學院、國家動力研究所等著名教育研究機構。

2006年《泰晤士報》全球大學排行榜上,印度理工學院名列前50名,工科排名全球第三,僅次於麻省理工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印度理工學院被視為是全球要求最嚴格的工程師培養搖籃,眾多校友分佈在全球各個行業的最高管理層。美國《商業週刊》說的更直白,他們直接把IT畢業生譽為“印度史上最熱門的出口產品”。

總結語

印度由於其民族與宗教的複雜,給人感覺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是誰都無法否認他是個潛力巨大的國家,他正在開始參與世界大分工,並不斷進步,最重要的是他具備成為一個大國的所有條件。


天下會會天下


在過去三天,剛從印度回來。去印度之前,我們對印度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看法。但同時也知道印度發展很快。


2018年印度GDP達到了857680.5億盧比,按照全年與美元的平均匯率折算約為2.716萬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為17.97萬億元,約為同期中國GDP總量的20%(同年中國GDP達到了90萬億元人民幣)。但印度全年增速仍然達到了7.4%,在全世界都是快的。


與此同時,日本2018年GDP達到了4.4萬億美元,比印度高出一半多。但增速只有0.7%。印度超過日本,不是一個痴人說夢,而是不遠將來,非常有這個可能性。


那麼,這次從印度回來有何感受呢?就是印度有諸多潛力。13億人口中5億多都是2、30歲的年輕人口,整個國家充滿活力。這些年輕人和全世界其他年輕人一樣,求富求進,未來將形成巨大的市場,也將為經濟發展提供充足的勞動力供給。


另外,印度人不少會說英文,這比我們具有優勢。再加上過去印度長期實施“頭腦立國”戰略,現在在硅谷,以及世界的投資,貿易界都活躍著不少印度人,他們是印度的重要資產,也是推動印度全面發展的寶貴人才。


我相信沒有人會否認印度會是下一個中國,當然這也需要印度政府進一步發揮優勢,降低劣勢。


比如多多引資引智,完善國內基礎設施,招攬海外資本對印度進行投資。做好教育,降低文盲率。讓更多人享受基本的受教育權利與就醫權利。推行國內和平與穩定,降低各宗教與地方派系衝突,維持一個和平與穩定的社會局面。為國際關係做好貢獻,降低邊境衝突,不要作死。


很多中國人對印度不太瞭解,這是我們應該要補充的一課。不瞭解真實情況,每天只有鍵盤俠,只會誤國,不會產生任何好處。



北京不冷東京熱


中國和印度都是崛起中的大國,目前兩國的經濟發展速度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居於前列。印度不需要複製中國奇蹟,它的經濟總量也會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而且印度也複製不了中國的經濟奇蹟。



2017年世界經濟總量前七大經濟體分別是以下國家:

1、美國:經濟總量193621億美元

2、中國:經濟總量122503億美元

3、日本:經濟總量48845億美元

4、德國:經濟總量36519億美元

5、法國:經濟總量25748億美元

6、英國:經濟總量25651億美元

7、印度:經濟總量24390億美元

2017年印度經濟總量為24390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七,而中國以122503億美元的gdp位居第二。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是日本,2017年日本經濟總量為48845億美元,目前印度的經濟總量相當於日本的1/2。



印度的體量遠大於日本,印度國土面積約298萬平方公里,接近日本的8倍,人口達13.2億,是日本的10倍多,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看,印度大可以依靠其體量規模和遠高於日本的經濟增速實現對日本的趕超,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而且日本經濟已經持續低迷很多年了,1995年日本經濟發展達到頂峰,以美元計算,其經濟總量高達5.45萬億美元,相當於當時美國的71%,二十多年過去,2017年日本以美元匯率換算的GDP為48845億美元,比1995年還少,再加上日本人口老齡化和少子化嚴重,其未來經濟發展也難有起色。所以印度經濟總量有望趕超日本。

印度複製不了中國奇蹟。1991年印度開始走上市場化、自由化的改革,印度經濟從此走上了“改革開放”的道路。雖然中國改革開放始於1978年,比印度要早13年,但在1991年,中國的GDP為3766億美元,而印度為2516億美元,相當於中國的66.79%,中國的GDP並不比印度高很多。此後兩國的經濟都實現了快速的發展,而中國相對印度發展得更快,尤其是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中國經濟發展就像脫了韁的野馬,實現了多年保持兩位數的經濟增長,到了2017年,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是印度的5倍。2017年中國經濟總量約佔世界的15%,而印度雖然經濟發展迅速,其經濟總量佔世界的比重仍然不足3%。

中國和印度雖然都是發展中國家,但兩國的經濟結構不一樣,中國的快速發展很大程度上源於中國製造業的崛起。2010年中國製造業產值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中國製造業佔GDP的比重將近40%,目前我國是世界上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而印度有“世界辦公室”之稱,它的第三產業比例更高。印度沒有完善的工業體系,製造業不發達,基礎設施落後。除此之外,印度面臨的問題也比較多,比如人口膨脹、就業壓力、貧富差距、社會腐敗、種姓制度等等,所以印度複製不了中國奇蹟。


錦繡中源


首先說,印度不能複製中國奇蹟,印度有太多問題沒有得到解決。至於超越日本,那是有可能。但是超越日本和複製中國奇蹟是兩個不相干的事。

中國奇蹟,源自於製造業的崛起,中國是不折不扣的“製造業強國”

為什麼中國能快速發展呢?得益於中國的製造業快速崛起,曾經中國製造風靡世界。許多國家的日用品大部分都是中國製造,當然過去都是衣服、鞋子之類。現在正在進行產業升級,向更高技術含量的產業發展。

比如華為手機,在歐洲銷量很好。比如國產電視劇,主不在周邊國家熱播。中國高鐵也走出國門,為越來越多的國家服務。可以說,中國人憑藉製造業改變了自己的生活,也打開了國際市場,完成了中國崛起的最初的資本積累。

中國有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而中國崛起之時,充分發揮了人口優勢

中國有一句至理名言“要想富先修路”,所以中國一直在不斷完善自己的基礎設施建設。現實高速公里,到後來的高鐵,就是要把各個城市連接起來,促進貿易的發展。

所以,今天從廣東這個製造業基地購買的商品,兩三天就能到全國好多地方。這給了人們多少方便?這樣的效率在好多西方國家都做不到。

此外,我們當年製造業開始發展的時候,都是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完全把中國的人口優勢發揮了出來。當年好多內陸的人口去沿海打工,不僅帶動了沿海經濟也拉攏了內地的發展。

印度的制度決定印度的基礎設施拖拖拉拉,效率低下

印度的社會制度,決定印度各邦有很大的自治權,這樣印度中央的政策很難快速推進。所以印度的基礎設施出奇的落後,好多人都看到過印度的火車,簡直顛覆我們的想象。請問,這樣的基礎設施,怎麼快速運送貨物?怎麼促進貿易往來?

印度的人口優勢正在被機器優勢擠壓,尤其是智能化機器高速發展

智能化產業高速發展,現在全球頂尖的大型企業優勢機器化的大生產,哪還有依賴人工的模式的容身之地?因為只有標準化,機器化的產業,才能在國際的激烈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

而印度現在的基礎產業還很不完善,也就是說,印度根本沒有經歷過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這一階段。於是印度絕大多數人口還沒有完成最基本的財富的積累。直接跨越機械化、智能化?抱歉,那不現實。

沒有經過勞動密集型產業,印度就無法培養大量的職業的技術工人。印度也不可能積累足夠的技術,所以出現了,印度國產武器一再下馬的傳說。被印度公司修過的米格戰機,幾乎全部墜毀。印度國產的阿瓊坦克、光輝戰機、國產航母的極度都是一拖再拖。未服役,先落後。

但是呢,印度憑藉巨大的人口基數,想超越日本還是有可能的。日本GDP在1995年以後,基本上沒有大的變化,常年維持在5萬億上下,20年前是5萬億,現在是4萬多億。畢竟這些國家體量有限,你印度的人口是人家的十幾倍。

日本還是一個老人社會,所以未來的經濟恐怕難有大的起色。所以,印度加把勁,超越英法,甚至是日本都有可能。但是複製中國奇蹟,那是不可能的。


寰球視角


印度憑藉巨大的人口基數,若干年後超越日本還是有可能的。日本GDP在1995年以後,就基本上沒什麼變化了,常年維持在5萬億左右,20年前是5萬億,現在是4萬多億。而且,日本還是一個老齡化社會,所以未來經濟也難有大的起色。所以,印度GDP現在超越英法,未來要想超越日本也是時間問題。

但是,印度要想複製中國當年那樣的快速發展趨勢,可能性基本沒有,因為印度有太多的現實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第一,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大大出乎了西方發達國家的預期。美國等發達國家未來在支持印度經濟發展時,既會希望印度崛起來制約中國,另一方面,又不希望印度強大起來,將來挑戰美國的地位。對於印度,美國肯定是有褒有壓,印度所面臨的經濟形勢要比之前的中國要差一些。

第二,日本經濟也不是輕易能超越的。在經過了二十多年的沉淪之後,日本經濟在安倍經濟學的強和催動下,已經過了最艱難的時期,即將步入復甦通道。如果未來不出現大變故,日本經濟增長率也會逐步加快。因此,印度經濟要想超越日本,付出的努力很更大,經濟必須要達到兩位數增長。

第三,印度的基礎設施過於落後,不利於吸引投資和經濟增長。印度的鐵路網還是當年英國人留下的,早已經陳舊老化,危機四伏。以這樣的基礎設施,怎麼來快速運送貨物,怎麼能促進貿易往來?而且印度各城市供電、供水、排汙問題都沒有解決,試想在一個髒亂差的環境中,如何促進貿易交流和發展經濟呢?

第四,印度雖然有人口優勢,但是多數勞動力沒有生產技能。所以,印度的人口很容易被別人的機器優勢所擠壓,智能化機器人所淘汰。而中國製造業剛開始是通過衣服、鞋類等來打開國際市場,後來中國又轉型到智能手機、高鐵等領域。印度目前基礎產業還很不完善,就更別提印度培養大量的職業技術工人。為此,印度也沒有足夠的技術的積累。

第五,印度由於長期對外是購買自己所需商品,而不是自己去創新和研發。所以,除了軟件、製藥等二大塊還拿得出手去。其他的高端領域,印度是乏善可陳,所以出現了,印度國產武器一再下馬的傳說。被印度公司修過的米格戰機,幾乎全部墜毀。印度國產的阿瓊坦克、光輝戰機、國產航母的極度都是一拖再拖。未服役,先落後。印度在高端製造領域也是問題頻發,漏洞百出。

對於印度來說,要想GDP超過日本還是有可能的。但是GDP增長是虛幻的,經濟增長既要講究GDP的質量。現在看來,印度GDP即使超過日本也沒多大意義,因為日本人均GDP排名世界前列,而印度人均GDP卻是排在世界各國的後面。同樣,印度再想複製中國當年奇蹟也不可能,因為印度的基礎設施落後,基礎產業很不完善,人口紅利難以施展、創新能力比較遲緩等原因,導致了印度經濟發展會遇到很大的瓶頸。,


不執著財經


從大的層面上來看印度還是有著相當大的經濟潛力。但是要像中國一樣快速發展並超越日本

幾乎不可能

當前印度在世界各國gdp排名中名列第七,應該說這還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成績。同時。印度的科技產業以及電影文化產業發展也較為迅速。這可能會給人們帶來一些錯覺,感覺印度發展潛力巨大,超越日本指日可待。事實上並非如此。印度想要超越日本幾乎是不可能的。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1、農業依然是重要經濟部門

一直以來農業都是印度的一個重要經濟部門。而印度依然是世界上排名第二的農業出產國,不難看出。農業對印度的影響非常大,農業有更多的受到自然條件的約束。在國民經濟各部門中如果農業的比重過多意味著其他產業相對發展比較滯後,從而對整個國民經濟的推動力量比較小。所以說印度的農業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印度的進一步發展。


2、經濟增速不夠

超越日本需要一定的經濟的增長速度。目前,印度的gdp增長速度大概只有5%左右,而日本的gdp總量是5070626百萬美元,印度是2689992萬美元,幾乎是印度的一倍。在日本經濟原地不動的情況下,印度要實現這一數字跨越,大概需要20年的時間。

3、經商環境差,發展後勁不足在2017年的各國經商容易度排名中印度名列第130名,甚至遠遠不如伊朗越南這些國家,比中國更是落後了50名。近些年來中國特別重視營商環境的營造。只有良好的營商環境,才能夠吸引來更多的外資才能夠更好地促進本地企業的發展。而印度的經商榮譽度和營商環境較差。語言宗教政治過於多元化,造成政策無法強力推動,外資對此詬病比較多。所以說印度的發展後勁不夠。


軍師副祭酒


印度在未來,能夠超過日本,成為世界上第三大經濟體。但印度達不到中國的高度,不可能像中國一樣,能夠持續幾十年保持穩定而高速度發展。這是一個基礎判斷。

印度能夠超過日本的經濟總量,有這麼幾個重要因素。首先是,日本本身經濟發展速度持續保持較低狀態。從過去多年發展來看,日本長期保持低速,甚至負增長的發展狀態。因為日本已經達到發達國家水平,就像一個學生,天天都是考90分類,再提高一分都要付出巨大努力。這是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印度本身經濟水平不高。2017年,印度人均GDP只有1940美元,這是一個很低的水平,也就是按照考試水平來說,相比發達國家日本每一次都只考了二三十分。基礎這麼差,隨便發展一下,都能夠考個五六十分,因為基礎太差的時候,進步是很快的。當印度考到五六十分,它就完全超過日本的經濟總量,因為印度人口實在太多的了。

印度目前有人口13億多,已經直逼中國總人口。而且印度勞動人口占比更大,2016年,印度中位數年齡只有27.6歲,人口紅利正在收割,會帶來巨大的經濟動力。日本已經進入老年化社會,不可同日而語。

但印度走不了中國道路。中國的漸進式改革,是目前最具成功代表的發展路徑,不斷完善市場制度,讓經濟不斷有新的增長模式。印度散漫的社會氛圍,也與中國人的勤勞大有區別。而且,印度在經濟還沒有發展起來,歷史引流下來的階層固化,已經根深蒂固,會在一定程度上遏制社會的創新能力與創造力,這樣給它的經濟城帶,帶來一個巨大的屏障。

總而言之,印度超過日本是肯定的,只要按照目前的發展模式就能實現。但印度超過中國,基本上不可能。


波士財經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想與大家分享一個鄙人中學時候剛剛學地理時候的夢想,當時我們拿著手中的地理課本,看到了世界地理那一節課!其中看到我們的經濟總量排名甚至連歐洲的意大利都不如,勉強五千億美金多一些!排名世界第九!當時就在夢想什麼時候我們的經濟總量能超過近乎我們十倍的日本,更不用說近乎我們二十倍的美國!



那個時候,馬路是稀少的!停電是家常的!不上學或者小學輟學那也是正常的,但誰又能想到二十年後我們的經濟總量已經是日本的近四倍,超越美國也只是時間問題!



或許我們今天看待印度的感覺,正如當年西方國家看待我們一樣,印度與我們至少還有二十年的差距!差距真的那麼大嗎?或許並沒有!



印度2018年經濟總量世界排名第七,經濟增長速度已經連續數年位居世界第一,經濟增長率為百分之八,與排在第五和第六的英國和法國經濟總量差距只有一千億美金!而按照這個增長速度,2019年印度就可以超過英法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



印度是一個勞動力極為廉價且眾多的國家,近幾年印度的鋼鐵產量已經快速增長起來,已經有望在未來幾年接近我們的生產量,甚至超越!而這樣的經濟體往往還會出現計算經濟總量放大,即本幣匯率上升造成的折算美元經濟總量的增加!



很顯然印度成為第三大經濟體只是時間的問題,而且這個時間不用太久,而長期的他還會衝擊第二甚至第一的位置!



聊到這裡,鄙人想說的是!不要看清印度!印度有很多方面像二十年前的我們,而二十年前的我們沒有現在龐大的京東、沒有現在龐大的阿里巴巴,有的是滿世界五十萬賣騰訊的馬化騰!你或許錯過了我們的經濟黃金十年,但不要因自己的盲目自大放棄一次重新上車的機體!


涇水書生


印度起碼要解決兩個問題

  1. 土地改革

  2. 不合時宜的勞動法


先說土地改革,所謂的“土地改革”我的定義就是:政府如何能夠比較迅速的方式為工業建設囤積土地。

為什麼政府需要囤積工業土地?原因很簡單,印度的領土約為中國的三分之一,而人口和中國相當,也就是說印度絕對不可能像澳大利亞,新西蘭之類的國家依靠農業,工業化是他們唯一的出路,想把一個十幾億人口的國家建設成為富強的大國,工業化是絕對繞不過去的,而工業化是需要產業園的,是需要工廠的,是需要道路,港口,電力設施的,這是工業化的前提,而這一切都需要土地,政府怎麼拿到土地是重中之重。

我們以韓國浦項鋼鐵,韓國浦項鋼鐵早就有意在印度建立鋼鐵廠,而和印度長達十二年的談判最終完全失敗,導致印度到今天還不得不向中國進口鋼材,這足以說明問題,鋼鐵廠佔地極大,以武漢市武鋼為例,武漢市七大區裡面,其中一個武鋼佔了武漢市青山區近半的土地。

印度總理莫迪早在2014年12月就開始向議會提交土地改革法案,然而先是在上億元被擱置,在經過修改後,又遭到農民組織反對,被印度最高法院宣佈土地改革法案違憲。

然而莫迪在2015年5月又一次繞到進行土地改革,由於議會忌憚於農民組織,遲遲得不到通過,以至於最後超過法定規定有效期限失效。

莫迪不死心,第三次提交法案,結果又失敗了。

印度的土地改革基本癱瘓掉了,而重啟土地改革,不知道何年何月


第二個,不合時宜的勞動法。印度的勞動法堪稱奇葩,由於一些不合時宜的舊勞動法的影響,導致印度的很多企業沒辦法做大,印度的企業和中國完全不一樣,印度的企業只有兩種:超級大企業和15人以下的微型企業,而在這中間過度的中型企業極少,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呢?

因為印度的勞動法之苛刻,令人髮指,什麼《勞資糾紛法》、《工廠法》等等牽扯到勞工法律的高達250部,比如說每週工作時間不能超過48小時,女工不許上夜班,加班的工資問題,工資的現金支付問題,甚至於小便池要有多高,工廠應該有多少垃圾桶等等。

而最為苛刻的是,如果企業工人超過100人,企業哪怕虧損也不得擅自裁員,裁員必須經過印度政府批准,而印度政府幾乎從來不批准。

而如果超過100人的企業虧損到要破產了,也不擅自關門,即便是你想破產都要經過政府批准,而印度政府幾乎也從來不批准。

這種國家,你敢去投資?


而大家可能認為,如此周到的保護勞工政策,那麼印度工人一定很幸福吧-----那不是見鬼了?由於微型企業不受這種勞動法的制約,所以印度有一大堆微型企業,而這些微型企業的企業主從來不敢把企業做大,做大受不了勞動法的折磨啊。

而由於不能做大企業,導致印度內部就業崗位不足,那麼越來越多的印度人去哪裡就業呢?簡單:海外。

在阿拉伯地區有大量的印度人在當地進行服務性行業,而這些可憐的印度人動不動就被阿拉伯僱主虐待,在國外視頻網站上,印度人被虐待的視頻屢見不鮮。


複製中國奇蹟必須工業化,而工業化必須有良好的基礎建設,比較自由的勞工法案,強有力的政府保障,統一的中央集權,而這方面印度都還非常不足。在解決這些問題之前,談論印度崛起我覺得為時尚早。


李建秋的世界


78年前是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時代,是典型的計劃與供給制或分配製時代。這樣形成幹多幹好一個樣、幹好幹壞一個樣、干與不幹一個樣。平均分配製,見禾尚分粥。因此形成賴漢思維,你望我來我望你,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黨員,黨員看幹部。思想守舊,千年不變,捆著手腳幹不了,聰明才智發不了。耽擱時代前進步伐,耽擱人生應有知識。守舊井底不見天,一心想著鐵飯碗。浪費時光陪寸陰,時不待我不向前。

79春風暖大地,恰逢改革及時雨。市場經濟合民心,一石激起千層浪,萬物爭春報自由,盡湧春蠶吐白絲,各顯及能比富貴,你追我趕爭上游,群策群力顯能力。市場經濟經活動,各行各業都掙錢,有錢讓錢錢賺錢,無錢出力也賺錢,各盡所能各盡所需。這樣就能把人的聰明才智發揮淋淋盡致。天生我才必有用,天生我才需奮鬥。人心境界比天高,推動科技在賽跑。今天已比昨天好,明天更比今天強。我在雲天看江河,我在天際宙宇間,揮手彈指千年變,歸望幸福萬萬年。這就是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本質區別,金錢就是效益,時間就是生命。生命奮鬥換富貴,富貴養身延生命,不義之財不可取,良德益民利千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