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鬼才” 把煎餅果子做到全國第一,卻因自負負債累累

在互聯網時代,信息的傳播渠道十分發達,很多事物得以在互聯網環境下,被大眾所熟知,甚至獲得較高的人氣,比如說網紅,雖然不是明星,但是一些當紅的網紅比如馮提莫,其人氣和知名度絲毫不亞於流量明星。同時,這一群體的收入也與明星一樣可觀。

“營銷鬼才” 把煎餅果子做到全國第一,卻因自負負債累累

除了人可以在互聯網走紅,很多餐飲品牌也可以依託互聯網,迅速推廣開來,成為大批網友追逐的對象,這樣的餐飲企業,被稱為網紅餐飲。如今不斷崛起的網紅餐飲品牌數不勝數,涉及各個餐飲領域,品類繁多。而國內誕生較早的網紅餐飲品牌,也許就是黃太吉了。

黃太吉的走紅,就像颳起了一陣颶風,瞬間就席捲了全國各地,公司旗下的門店遍地開花,火爆一時。然而,黃太吉的衰落和它的興盛一樣,短暫而又迅速,讓人猝不及防。這家公司近年來逐漸在大眾的視野中消失,最近再次傳出消息,卻是負債80萬元的負面新聞。

黃太吉的創始人赫暢,1981年出生於東北,赫暢生性叛逆,初中畢業之後就沒有再繼續學業,而是由著自己的興趣跑去學設計,甚至跑到丹麥去留學。回國之後,赫暢成功進入去哪兒公司工作。

“營銷鬼才” 把煎餅果子做到全國第一,卻因自負負債累累

此後多年,赫暢又輾轉於多家互聯網公司,主要從事廣告設計和市場營銷的工作,積累了一定的市場經驗。26歲時,赫暢開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創業,成立了一家廣告公司,但是第一次創業最終以失敗告終。

2012年,當時31歲的赫暢看中了煎餅果子這一不起眼的產業,傳統的煎餅往往是存在於路邊攤商,一個簡易的三輪車背上一個爐子就可以開張,雖然市場巨大但是行業門檻極低,競爭異常激烈。

這個擁有多年市場營銷經驗的“營銷鬼才”,決定對煎餅行業做出顛覆性的變革。赫暢將煎餅打造成品牌,從路邊攤移到環境雅緻的門店裡,加上精美的包裝和多變的口味,瞬間將煎餅的等級,提升了好幾個段位。黃太吉由此誕生,有了產品思路,當然還缺少吸引眼球的營銷。

“營銷鬼才” 把煎餅果子做到全國第一,卻因自負負債累累

當時微博剛剛開始興起,赫暢利用這一網絡平臺,開始為自己的煎餅品牌造勢,開始了各種花式營銷來博人眼球。這種新潮的營銷形式,一時間在微博爆紅,黃太吉的名聲也由此響徹互聯網。當年,黃太吉將一個小小的煎餅,做到了年營收700萬元,無疑已經是全國第一。

黃太吉的成功,讓資本市場對其充滿了信心,紛紛對黃太吉進行了投資。巔峰時期,黃太吉的市場估值一度達到了15億元,赫暢一時間名利雙收。甚至誇口要將黃太吉的門店開到紐約的時代廣場。

然而,黃太吉的風光沒有延續太久。和所有的網紅餐飲一樣,黃太吉在發展初期能夠獲得成功,源自於消費者對煎餅走向門店的好奇,以及品牌在互聯網的高度傳播。然而,當這種一時的新鮮感逐漸退散,能夠維持品牌熱度的只有產品本身,顯然這一點黃太吉沒有做好。

“營銷鬼才” 把煎餅果子做到全國第一,卻因自負負債累累

當時很多消費者反應黃太吉的煎餅不僅貴,而且難吃,甚至不及很多地攤上的煎餅口味。長期的差評和負面口碑,讓黃太吉的品牌形象急轉直下,銷售額開始急劇下滑。而當時的赫暢沒有試圖改善產品的口味,而是將希望寄託於公司的轉型。

事實上,當時的赫暢根據不在意煎餅的口味,也不在意消費者說黃太吉的煎餅不好吃,他自負地認為,自己的營銷和產品定位非常出色,此前還沒有人做過,這種獨特的屬性足以支持黃太吉走下去。

“營銷鬼才” 把煎餅果子做到全國第一,卻因自負負債累累

相比對品牌定位的自負,赫暢對於黃太吉的轉型則更加異想天開。赫暢的轉型思路,來源於百麗模式,百麗集團採用多品牌的戰略模式,讓公司旗下的眾多子品牌出現在每一家商場,那麼購買鞋子的顧客,無論選擇哪一個品牌,最終都會成為百麗的客戶,這實際上是一種行業的壟斷。

於是,赫暢開始瘋狂地製造全新的餐飲品牌,從冒菜、餃子到火鍋,想要壟斷這個餐飲行業。但是赫暢沒有想到的是,黃太吉當時的資金實力,根本難以承受這種壟斷模式,最終導致資金鍊承壓,整個公司都陷入困境之中。

“營銷鬼才” 把煎餅果子做到全國第一,卻因自負負債累累

黃太吉的成長無疑是成功的,它讓不起眼的煎餅登堂入室,走向全國。但是黃太吉走向衰落,最大的弊病在於營銷過於浮華,而實際產品難以與之匹配,使得消費者的消費體驗遠遠低於預期,最終被大眾所拋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