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所在班級的期末數學考試平均分96.4分,現在的孩子學習這麼優秀嗎?對此你有哪些看法?

宸宸向上MAX


小學階段的成績最具有欺騙性,尤其是四年級之前,哪怕平均分都是90多也不代表什麼,期末考試成績更是如此。


本人曾和各年齡段的學生打過交道,其中和小學階段的學生打交道最多,我來談談自己對此類現象的看法。

首先,不要同過去作比較,因為沒有可比性。過去無論是學習條件還是師資力量都沒辦法和現在比,而且,需要承認一點,我們的教學水平是在不斷提升的。更重要的是,隨著物質生活條件的提高,現在的孩子們普遍智力水平要高於以前,這點才是關鍵。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過去都沒辦法和現在比,所以,拿過去我們考試的平均分和現在孩子們考試的平均分作比較是沒有意義的。

其次,現在小學階段的考試並不難,可以說期中期末考試卷上的試題裡,有百分之八十的內容是基礎知識,或者平日裡經常做的類型題,剩下那百分之二十里面也很少出現刁鑽的怪題。只要學生智力水平正常,上課認真聽講,課後認真完成作業,得90多分很平常。班級裡的前幾名經常都是滿分,或者最多語文的作文扣一兩分。要知道,他們現在滿分一般都是按照105分計算的,那5分是卷面分,只要認真書寫就有。

當然,客觀地講,小學四年級以後,數學上有些知識點開始不好理解,有些基礎不牢的學生碰到變型題就容易做錯,還有帶小數點的計算題,也是易錯點。關於栽樹、烙餅、打電話、抽屜問題等幾個需要邏輯思考能力的類型屬於大部分學生的難點,但一般情況下考試很少出現,出現也是小分值的。可以說,即便錯了這些,考90分以上也沒問題。

再次,小學階段的知識相對來說需要記憶的佔比較多,細心的家長會發現,在小學階段往往是小女孩的成績比較好,因為大多數女孩穩重心細,學習踏實,而小男孩的成績卻不穩定,忽高忽低。可是,一到初中,很多原本在小學階段成績數一數二的孩子的成績卻逐漸下滑了,一些原本在小學階段成績一般的孩子的成績卻在穩步提高。初二分隔的最明顯,高中更是如此。可以說,到初高中以後,才是真正體現學習能力和智力差距的時候,小學階段的成績真的不代表什麼。

此外,據我所知,小學階段,尤其是期末考試,學生的成績一般都會不錯,這背後還有一些家長不知道的原因。雖然我們始終強調不以成績論好壞,但每個家長都想看到自己的孩子考得不錯,或者說有進步,或者說沒掉隊。於是,作為對一個學期教學成績的總結,老師們也願意讓學生們的成績最起碼看起來不錯。有些老師甚至會在考試前幾天,把考試中會遇到的題型甚至是原題都要讓學生們做幾遍,如果這樣還不會,那隻能說該學生太貪玩或者太笨了。還有,現在小學的獎狀太多了,基本上已經覆蓋了一半以上的學生,當然,含金量也相對低了很多。其實,這樣做一方面是為了鼓勵學生,另一方面就是為了滿足家長的心理預期。反正小升初也不是什麼門檻,大家相安無事,你好他好我也好。

總而言之,小學階段的成績最具有欺騙性,希望家長們理智看待,不要盲目給孩子施壓,盡力了就好。


夜雨如書


我們孩子在天津一所普通的公立小學,今年小升初,6年級以前,三科成績均分在280以上的比比皆是。到了6年級,因為有了作文,總分成績稍有下降,但一個班270分以上的也不少。

為何會如此呢?我想與小學的考試方式和特點是有很大關係的。

我曾經在頭條的問答中回答過一個問題:“為什麼小學成績有欺騙性?”其中就談到了小學考試的方式和特點,那就是“考試題型比較死,試卷考題和平時練習題重複度高”,即試卷主要由80%的死題(平時反覆練習)加20%的靈活變通題(也不會太難,主要考察細心和認真)組成。這種模式下,孩子們只需要跟著老師的節奏亦步亦趨,死記硬背,考試成績95分以上基本就沒有問題。

換句話說,就我所觀察到的小學考試特點而言:孩子們裸考的成分比較少,有備而來的考試成分多,這就容易導致出現你問題中的現象。

因為家裡的親戚開著託管班,我得以有機會觀察小學,初一階段的考試區別。可以說,到了初一,相當一部分孩子的成績就會“原形畢露”。初一基本為裸考,考的試題基本不是孩子們見過的原題,這種情況下,語文、數學、外語三科均能達到90分以上的就會比較稀缺。身邊有一個孩子的案例特別明顯:小學三科均為“優”,總分都在280-290之間,到了初一,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三科總分基本都在250-270之間。這之間差距是很大的。

雖然如此,不過需要承認的是,現在小孩的學習能力的確與我們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提升:這得益於一批通過教育改變命運的中產階級父母的重視和推動,以及輔導班、在線教育等配套教育的完善。

以上,供參考。


孫衛華


我閨女從學前班到五年都兩個一百,從三年級到六年都當班長,但在六年級第一學期的一個自習課,新來一個癟三學生搗蛋,被我女兒拽著用課本打,不想這王八是個小爛三,召幾個人恐嚇女兒,學年級一個霸姐挺身保護後,結拜為姊妹,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嘴裡都是江湖話。這個暑假為了她的高一,燒香拜佛,幾十歲的人生恥辱都在一個月裡攢齊了,也看到人生世態之浮世。我跟女兒說,孩子啊,你有想過今生當學生至此為止,回到你夢寐以求的社會,再揮耗你三四年的青春,而過上一世的底層生活?你所喜歡的那鹿含,人家依然美女纏繞而知你是雞是狗嗎?我也真急了啊,託講的幾所好點的學校一個個黃了,也錯過了私立名校的時間 。全世界都一樣,書決定社會階層分化,初中結束後我們的民工增添了新的血液,上二流高中的也不過是為國家延緩7年就業壓力而己,這麼小就看到自己的未來,才15歲啊。她也急了,後來進了一所管理嚴格的學校,手機自動放家裡了。書,決定社會階層分級,只有傻逼和不懂的少年才相信還有其他的鬼話。


萬紫千紅不是春


這個現在很普遍,有點像滿足了家長的虛榮心。

舉個例子,我女兒現在六年級,英語數學幾乎都在95分以上,有時語文也能考到95分,即使有作文,語文從沒低於93。我老公每次看過試卷都說這不合理,跟以前沒法比。我老公現在對我女兒的語文一直不滿意,他總是指出女兒的基本功不好,經常會出現字寫的不對,閱讀理解達有的地方表達不是很到位。句型修改做的不是太理想,還有作文寫的並不是太理想,但老師只扣兩三分。我老公經常打擊女兒說你的作文基本功沒有我小時候紮實,我那個時候語文才考80多分。數學方面我老公吐槽我女兒,說她太粗心,計算經常錯。我老公問我現在的學校這是怎麼啦?就她這樣還能考高分?跟以前沒法比。我只能糾正老公的觀點,告訴他現在的教育不能按照以前那麼嚴格,畢竟孩子需要鼓勵,如果老是讓孩子考試考不到高分會刺激孩子幼小的心靈。我還跟他說,不要拿農村的教育看待城市的孩子,你以前在農村上學,沒有做過課外輔導書,也沒有老師給你補課。所以你跟現在的孩子沒法比,你那時候上學是80年代,那段時間農村孩子吃飽飯就好 哪有錢上輔導班。所以別太頂著。而且那個時候家長不關心孩子學習,跟現在家長也沒法比。不要老是拿以前的自己跟現在的孩子比。

現在的教育,是驗證孩子在某個階段的學習如何?具統計,期中試卷要比期末試卷難,這也是為了讓家長對孩子在學校期間的表現更滿意,所以才會出現高分現象。


neekadear


之前我對此也比較懷疑,但有一次我碰到一個事情,讓我改變了看法。當天和朋友去一家小飯店吃飯,正值中午,老闆家的女兒放學回家,放下書包就開始哭,問其原因,回答說這次考試只考了99分,其他好多同學都考的100分,所以覺得傷心委屈。我們當時也納悶,現在的小孩子都這麼厲害了麼?99分都不滿意了?

後來我還專門研究過小學生的試卷,比我們當年的試卷的難度只增不減,比如說當年我們教的加減法都是直接列等式,幾加幾等於多少等,比較直接,腦子再慢的人,數手指頭也差不多能數過來了,但那時候我們能考到90分以上的確實不多。到現在的題目不是那樣,比如給你一個數,讓你分析可以分解為那些數相加等等,總之至少要多一層思考在裡面。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一方面我想確實是現在的中小學教育教學水平提高了,當年我們上學的老師基本都是中師中專畢業,連正是的編制都沒有,一邊教書一邊還要種地,教學水平非常有限,在城裡應該也好不了很多。而現在小學的教師水平,至少也是本科及以上,好的學校起點都放在重點大學的研究生了。前幾天還曾看到某中學30萬年薪招聘博士任教,教師水平整體提高,帶來了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

第二,現在較多孩子在升入小學之前,多少都已經學過一些小學知識,算數,背古詩,甚至英語對很多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都不算難事,這中間有些是幼兒園教的,有些是通過輔導班學習,還有部分可能是家長教的,總之是提前學過,某些小學在入學時都會有對孩子的面試,不提前學有可能就分不到好的班級,所以即便有的家長不想讓孩子提前學,迫於形勢也不得不提前教。

第三,可能跟減負有一定關係,也不知是否準確。學生在課堂學習的時間減少,但是課外花的時間一點不少,家庭作業,父母購買的習題集,輔導培訓等,多少都有課外等,而這其實也是有鞏固和提前學的過程,也就是說學校的作業和試卷往往按照正常水平來出的,但是很多學生經過課外拓展,實際進度和學習的難度跟學校的進度不完全一樣,很多時候是領先學校的教學進度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再做學校的試卷相對就顯得簡單。

但這可能確實是一種假象,就像很多答友說的,到了高年級或者初中,高中,差距自然就出來了,很大的原因就在於,小學的學習內容相對較少,依靠記憶力的時候相對較多,通過提前學等方式,大家都能獲得較高的分數,但到後期,隨著學習內容的增多,對學習能力的要求提高,更多需要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這時候靠灌輸知識的辦法就不太行得通了。

所以對於孩子五年級之前的學習成績,個人認為真不必太在意,只要不嚴重掉隊就好。培養他獨立自主學習的習慣或許更重要,在後續的學習過程中才能慢慢體現出競爭力和優勢。


象牙塔裡講故事


教育是我的主業,我來聊聊這個讓家長困惑的問題。

小學階段,數學考試班級平均分96.4分,並不能證明孩子學習有多優秀。

無可否認,現在環境和學習條件,比我們那年代的人要好很多。

他們的視野開闊,體驗豐富,這是互聯網時代帶來的福利。

先說說我的自身學習經歷:

作為農村長大的孩子,我小時候接觸的世界太狹窄。

我平時就是幫家裡放放牛,乾乾簡單農活。

5年級時,我走了3小時的山路,才到了鎮上。第一次看見了汽車,看見了商店,看見了書店。那時家裡沒有電視,唯一的電器就是4年級時買了臺吊扇。5年級買了部收音機。

讀小學,我和所有普通的孩子一樣,貪玩,好動,對學習不上心。

我小學的成績在七八十分左右。直到初中,我才主動地認真學習。

我酷愛讀書,每天都讀一本,橫掃鎮上的租書店,那時租書1毛錢一本。

初三中考,我考了年級第二名。

舉我的例子,意在說明孩子的讀書環境和閱讀培養的重要性。

小學的成績不是衡量孩子是否優秀的唯一標準。

現在小學生的平均分成績那麼高,可能有幾個因素:

1、小學生的考試難度有所降低。

現在的試題要求不能偏,難,怪。

超難題目在期末考試基本不會出現。

題目側重基礎知識的運用,所佔比例約八成。

2、小學生的考試能力有所提高。

小學生考試的題型比較固定,基本上是換湯不換藥,換個數字再考。

老師平時強化解題方法和技巧的訓練。

只要多做幾套題,考試能力就是熟能生巧罷了。

3、小學生的知識以基礎識記為主。

小學生所學知識都很基礎,超簡單。

智商普通的孩子,用心複習幾天,也能考到不錯的成績。

所以,小學生的成績有極大的欺騙性。

很多看似優秀的小學生上了初中,就明顯吃力,跟不上了。

有的家長驚呼:我的孩子小學成績90多分,為啥到了初中就一落千丈?

歸根到底,小學階段是最基礎的學習,考90多分只是基礎紮實而已。

小學是學習習慣養成的關鍵階段,初中才是學習的發展提升階段。

初中學習科目增加,強調邏輯性思維,考查思辨力和想象力。

總之,若認為小學生考試90多分就很優秀,還為時過早。

學生真正優秀的分水嶺在初中。

只有學習習慣良好,閱讀興趣廣泛,學習態度端正的孩子,才會優秀下去。

——我是“小李滔滔”,謝謝您的關注,點贊,點評!


小李滔滔


前兩天還在朋友圈看到曬小孩成績,語文96,數學和英語都是100分,成績班級第一名,可喜可賀。看題主孩子兩科數學‘成績94.5,還很在乎,其實這大可不必。

記得我們上小學一二級時,成績達到60分算不錯了,有些分數比我高的同學,在後續學習中逐漸被超越。因為那時放學回家是要幫助做家務的,包括砍柴、餵雞、放牛等,根本沒全身心學習,父母也沒空管我們。但一旦到了初中、高中,如果住校就全身心學習了,成績能趕上來。


現在的城市父母可重視教育了,每天孩子的作業還得家長檢查簽字,還參加各種學習輔導班,生怕孩子落後了。再加上小學的考試試題不難,考的都是基礎題,只要細心基本都能做出來,得高分就很正常了。


但隨著年級升高,題目難度變大,成績慢慢就拉開了。所以從小就開始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習慣,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這樣在後續學習中才不會掉隊。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各人的資質有差異,只要努力了就好,沒必要跟人比。

這是我的看法,歡迎大家留言評論、轉發。


良心老師


題主所說的這種情況在公立學校是極其普遍的!

尤其是小學低年級階段即1、2、3年級的時候,更是如此。

我家孩子所在的公立小學也算是本地區比較好的的學校了,在他們一二年級的時候孩子們考三個滿分的情況還是很多的,尤其是數學和英語,別說平均分96.4了,就算是97、98也不奇怪。

就算是升入五年級的去年期中考試,平均分也是93分多,而全班滿分的至少四人。

直到期末考試的時候,因為刻意的增加了難題之後,學生之間的真正解決問題的能力才得到了真實的體現——增加了不到10分的略難、難題,結果平均分一下就掉到了90以下。而孩子班級還是全年級乃至全區成績最好的班級之一。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考高分並不難,因為有人想讓你考高分!只要出題人“認真”起來,那麼大多數學生都會暴露出自己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能力不足的問題。

我認為這樣非常不好!

很多人都會說“不要太在乎小學成績。”因為這個成績真的太“水”了。

除了“好看”沒有任何實際的意義。

我是比較認同的。

所以我從來不會以孩子學校考試成績為參考,每年我都會給他找一些出題難學校的試卷給孩子做做,這樣我才清楚我們跟那些抓學習抓的嚴格的學校有個相對準確的對比,才不會“夜郎自大”、“井底之蛙”!其實不僅僅是課內學習,就算是我們上的奧數課也是如此,每年的考試我們本地的試題難度比之一些有擇校的城市難度直接低了一個檔次,因此我家一樣會無視本地取得的成績,而是選擇通過其他城市的試卷來檢驗我們的水平。

過於簡單的考試題目容易讓學生、家長誤認為自己(孩子)掌握的還不錯,很多孩子升入高年級或者下一個學段之後突然成績不再“優秀”實際上最大原因也是因為在小學階段被這樣的成績給欺騙了!!!

這樣非常不好,會給家長、學生帶來一系列的困擾——比如會挫傷自信心、比如會質疑是否是老師教的不用心(例如質疑“課上不講重點”這種思維)、比如會糾結要不要給孩子報輔導班等等!

當然,也會有很多人認識的比較清醒,知道這種成績的“水分”有多少,他們也會做出一些相應的改變,但是這畢竟還是會導致額外的增加孩子們的一些負擔以及家長的一些負擔!

因此我是非常不贊成這樣的考試的!

學校(或者聯考)出題應該有一定的區分度,基礎分多少,題高分多少,難題多少都應該分佈到,難題可以少一些,或者以補充題的形式出現,目的不是為了難倒學生,而是讓孩子們對自己的能力有一個比較清醒的認識,最起碼有一個“自知之明”的認識,而不是被那沒什麼含金量的高分而迷惑了。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對於去年剛剛接觸一年級孩子的我來說,這個問題我想和樓主交流交流。

先說說我的情況吧,我的家鄉是一座名不見經傳的四線小城市,人們的生活節奏很慢,去年接手的一年級班級人數有43人,因為放開二胎的緣故,這個班級裡基本上爸爸是家裡的“頂樑柱”,負責外出賺錢,媽媽們有的正在備戰二胎,有的正在家裡全職照顧兩個孩子的衣食住行,所以媽媽們還是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的。

去年的期末考試,我們班語文有34個90分以上的,5個80—89.5分的,1個70—79.5分的,1個60—69.5分的,2個不及格的,平均分也達到了93.35分。

所以樓主說的平均分是96.4分,是完全有可能的。那為什麼會有這麼高的平均分呢,以我個人的經驗來看,原因有以下幾點:

1、學前教育充分

現在的家長從孩子呱呱墜地開始,就希望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1歲不到的孩子上早教課的比比皆是,看滿大街如雨後春筍般矗立的早教機構就可見一二,所以孩子上一年級後所學習的內容大多數父母、早教機構、幼兒園老師也許就已經滲透了,所以這些知識對於孩子來說並不是新知,而是“炒現飯”,孩子考高分的概率還是很大的。

2、家長重視配合

我們班的家長很重視孩子的教育,舉個例子,有個孩子,他除了每天要完成老師的作業之外,還要完成媽媽給他佈置的課外作業,他的課外作業並不是隨便在書店找幾本輔導練習回來做就完事,他媽媽每天將孩子做錯的題型抄在錯題本上,然後模仿錯題的題型,變換一下數字給孩子做,如果還有做錯便給孩子細細講解。有這樣心細如塵的家長,孩子怎會不優秀?

3、生源質量較好

樓主也說了,孩子是在廣東地級市號稱是最好的公立小學上學,那麼削尖了腦袋想讓孩子進這所小學的人肯定很多,能在這上學的家長們要麼買了學區房,要麼也大費周章,孩子自會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比較好學。

4、試卷較為簡單

一般來說,期末考試這類比較重要的考試,出題的老師都儘量貼合書本,找一些比較容易的知識點來考學生,照顧大多數學生的學業水平,這也就是為什麼期末考試會比平時測試分數要高的原因了。

5、老師兢兢業業

名校的學生個個是學霸,名校的老師競爭壓力也蠻大,有的學校平行班眾多,弄不好學校裡還會進行成績評比,有些學校就在實行“末尾淘汰制”,所以老師們也很想學生的成績名列前茅,自然會更努力教書。



半夏hj


這麼給你說吧,監考小學語文,還稍微好一點,因為有作文,也有很多需要學生寫的閱讀理解,古詩默寫等等,寫的內容很多,所以,在語文考試裡,學生還能悶頭寫,基本沒啥空暇時間。

可是,如果你監考小學數學,就會發現,不管是低年級60分鐘的時間,還是高年級90分鐘的時間,數學都是20分鐘之內,學生全部寫完。

剩下的時間,小學生們草草檢查一遍,就開始“熬時間”,有東張西望的,有左顧右盼的,有喝水的,有去上廁所的,還有實在沒事畫小人的

這說明一個什麼問題呢?就是語文的試卷,還稍微有點難度。數學試卷,題量又小,難度還特別淺。

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說,難度還不如平時的練習呢!

所以,能取得高分,真的沒有什麼可驕傲的。

語文,有些學校批卷的程度簡直太寬鬆,就好比作文來說吧,好多作文是滿分的,大部分只扣一倆分,有的寫的驢唇不對馬嘴的,老師也是狠狠心才扣五分。所以,能認為學生作文達到這麼好的程度?不可能的。

所以,這也是很多小學,平均分能高到95分左右的原因。沒啥高興的。

所以,小學成績,粉飾性太強,給家長一種錯覺,感覺孩子學習很好呀!

到了中學,一下子都有點受不了。下落的跨度太大。這也是很多家長感覺,中學孩子下降的太厲害,其實,小學的成績,就是僅供參考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