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購買力、財富的積累與人口的流動:殺進北上廣,還是留家鄉?

[原創,連篇,隨時更新。讀完本文約需3-5分鐘]

我們經常談到的去大城市打工,或者周圍小夥伴們正在做的去美國定居等等,內心裡總夢想著在大城市或發達地區能夠淘到更多金,

總覺得外面的月亮就是圓,這些是直接導致人才走出原來區域的、最原始的誘因之一。

貨幣購買力、財富的積累與人口的流動:殺進北上廣,還是留家鄉?

那麼,這裡面存在一個問題,你在大城市賺多少,才能使得你過得上小城市同樣檔次的生活呢?不要笑!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個道理是經得住歷史考驗的。但是,反觀我們的生活質量時,則未必如此。我的一個鄰居,在2006、07年的時候就辭掉了省城的工作,回到我們那個縣城,跟自己女朋友(後來成了他妻子)做起了淘寶。其他我不知道,但他這些年來言談中溢於言表的幸福,是遮不住的。

貨幣購買力、財富的積累與人口的流動:殺進北上廣,還是留家鄉?

我時常想,拋卻世俗、道德、哲學上的幸福生活定義,他在經濟上是否是達到了較高的水準呢,或者他是不是在支付了基本的生活保障之後,手裡剩餘的現金非常“富”“餘”呢?

我們縣也是國內百強縣,農業大縣,排名在後面那種,這麼多年的發展,房地產一直沒有起來,中心區域房價維持在4000-5000。他的真實收入無法考證,但是目前配置是中心區域一套房子,大,200平米,貸款,目前有一臺車,約20萬左右,在當地算是比較拉風的,每年節假日必外出旅遊,有一個小孩兒。說說縣城的經濟狀況,縣城租房子基本上不了什麼價格,60平米一年租3000-4000,全屋家電,這還是碰到周圍有大規模工廠的情況。街邊吃碗麵已經到了10-12塊。我粗略地估算了下,我的鄰居一年全家收入至少需要10萬,才能基本應付所有的日常生活開支。

貨幣購買力、財富的積累與人口的流動:殺進北上廣,還是留家鄉?

我直接給出另外一個朋友的情況,他倆非常類似。一個孩子,一套房子,節假日旅遊,有一臺車。只是另外一個朋友在佛山,房子100平米,兩家的旅遊都是國內周邊遊,車子檔次相當,夫妻二人都是公務員。佛山的朋友在08年買的房子,彼時房價正處於低窪區,他命好,房價不貴。現在,佛山吃碗比較正宗的面要到20-30了。估算下來,佛山朋友一家,一年的收入至少需要20萬,才能達到跟我鄰居一樣的生活水準。

這多出來的10萬,很多是交通運輸的成本、房子(土地)的成本,其實大城市的人們並沒有享受到。或許他們都吃著一樣的面,住著一樣的套間(甚至大城市比較小),看著一樣的電視。假如兩位朋友都不創業,從此生活下去,那麼,推斷出的結論是,佛山的朋友將來會非常拮据,而我的鄰居的手裡會沉積一大筆現金。

也就是說,佛山的朋友選擇了做城市裡的貧民,而我的鄰居選擇了做縣城裡的中產。

貨幣購買力、財富的積累與人口的流動:殺進北上廣,還是留家鄉?

這個案例在我們附近比比皆是。或許我們會說大城市裡機會多,但具體到個人,這句話未必如此。大城市裡教育質量高、醫療條件好,這一點兒,倒是真的。只是,你的能力或者命運,能否承得起自己的夢想。或許在夜深人靜時,每個從農村或者小城市裡湧入大城市的新城市人,都曾閃過那麼一個念頭,在老家發展,會不會比現在好?

當然,對於某些專業,小城市直接與你絕緣了,這個,或許也可以說,天意如此、造化弄人,小城市真的是無用武之地。

貨幣購買力、財富的積累與人口的流動:殺進北上廣,還是留家鄉?

又或者說,當你在國外月收入達到5000-7000英鎊或者8000-12000美金(約合人民幣5-10萬,企業經理級),那些英鎊、美元的購買力真的跟置換成人民幣在國內消費一樣嗎?或許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答案。

最後,分享一個大家都知道的、極端的案例,寧可在寶馬裡哭,也不在自行車上笑。這句話耐人尋味、發人深思。我們無法評價孰對孰錯,但是,我們認為的苦和樂,從長遠來看,真的是我們認為的那樣嗎?

[請勿抄襲。如需轉載,請事先聯繫本人,謝謝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