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石君
成也鐵托,敗也鐵托
南斯拉夫這個國家其實出現的時間並不長,南斯拉夫的前身是“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這個國家是1918年建立的,到1929年易名為“南斯拉夫王國”,而在此之前歷史上是從沒有出現過南斯拉夫這個國家的。
從南斯拉夫最初的國號中可以看出,南斯拉夫是由“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三國國家聯合組成的,其中塞爾維亞是這個國家的主體。
這三個國家之所以能聯合在一起,是因為他們都屬於斯拉夫人。斯拉夫人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民族,這個民族起源於今天的波蘭境內,從公元四世紀開始,斯拉夫人開始了民族大遷徙,之後逐漸形成了:東斯拉夫、西斯拉夫和南斯拉夫三大分支。
東斯拉夫: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
西斯拉夫:波蘭、捷克、斯洛伐克
南斯拉夫: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波黑、黑山、保加利亞、馬其頓(今天尚存的斯拉夫人國家)
上述這幾個民族都是斯拉夫人,他們的語言和血緣非常接近,比如塞爾維亞和克羅地亞兩國的語言就是可以無障礙交流,二者的區別僅僅在於文字的不同。
在20世紀之前,斯拉夫的三大分支分別屬於三個國家。其實東斯拉夫人都處於沙皇俄國的統治之下,而西斯拉夫主要處於奧匈帝國的統治之下,南斯拉夫的大部分地區則屬於奧斯曼帝國。
14世紀,興起於小亞細亞半島的奧斯曼帝國開始崛起。1389年奧斯曼帝國在科索沃戰役中擊敗了塞爾維亞王國,土耳其人開始登陸歐洲。到16世紀時,整個巴爾幹半島都落入了奧斯曼帝國手肘。
土耳其人在巴爾幹半島的統治一直持續到19世紀後半葉,此後在俄國和英法的支持下,希臘、塞爾維亞和保加利亞等國相繼獨立。
一戰之後,奧匈帝國解體,原先被奧匈帝國所控制的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也宣告獨立。此後塞爾維亞聯合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馬其頓、波斯尼亞共同組成了“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1929年易名為“南斯拉夫王國”。
南斯拉夫王國建立的基礎南斯拉夫諸民族之間的血緣關係,但是在漫長地歷史發展中,塞爾維亞、克羅地亞這幾個民族之間形成了巨大的文化隔閡。
以塞爾維亞和克羅地亞為例,兩個民族其實在血緣和語言上沒有什麼區別,但二者的文化卻截然不同。塞爾維亞屬於希臘文化圈,信奉東正教,語言使用西裡爾字母書寫。而克羅地亞則屬於拉丁文化圈,主要信奉天主教,語言用拉丁字母書寫。
在20世紀以前,一個南斯拉夫人如果信奉東正教,那麼他就是塞爾維亞人,如果他信奉天主教,那麼他就是克羅地亞人,這兩個民族完全是通過宗教和文化區分的。
南斯拉夫王國建立後,為了打破諸民族之間的隔閡,將全國分為33個省,把不同的民族都劃到一個省內,以便加強各民族之間的交流。
南斯拉夫王國的做法雖然一定程度上加強民族團結,但是卻不能從根本上根除民族矛盾。
二戰爆發後,由於南斯拉夫王國在外交立場上徘徊不定,最後被納粹德國佔領,隨後南斯拉夫王國遭到德國和匈牙利的肢解。在納粹的扶植下,克羅地亞人成立了“克羅地亞獨立國”,克羅地亞法西斯分子在其控制區域內屠殺了數百萬塞爾維亞人,而塞爾維亞人也在報復性的殺害了大量克羅地亞人。克塞兩族在二戰期間的種族屠殺行為成為日後兩國難以消除的心結。
二戰結束後,南斯拉夫在鐵托的領導下建立了社會主義國家,其疆域基本繼承了南斯拉夫王國的版圖。(南斯拉夫政治強人鐵托)
鐵托是一個政治強人,在冷戰時他是東歐國家中唯一一個敢跟斯大林對著幹的人。作為不結盟運動的發起人之一,鐵托拒絕加入華約組織,並且還接受美國援助,與英美等國保持了較為友好的關係。
而在南斯拉夫國內,鐵托也是國父一樣的存在。憑藉著他強大的威信,暫時壓住了南斯拉夫國內的民族矛盾。不過南斯拉夫的主體民族是塞爾維亞人,但鐵托確實克羅地亞人。在鐵托執政之後,他開始強勢打壓國內的大塞爾維亞主義,前後共計懲處了4萬名塞爾維亞官員。除此以外,為了削弱塞爾維亞實力,鐵托甚至硬生生地將塞爾維亞分成了塞爾維亞和波斯尼亞兩個民族。
波斯尼亞在血緣上跟塞爾維亞沒有啥區別,二者的語言和文字上也沒有任何區別,二者的差異主要在宗教。
上文曾說過,塞爾維亞曾經被奧斯曼帝國統治了四個世紀。信奉伊斯蘭教的土耳其人為了同化塞爾維亞人,推行了很多措施,比如減稅、當官等等,以此鼓勵塞爾維亞人改宗伊斯蘭教。
為了少交稅賦,不少塞爾維亞農民開始信奉伊斯蘭教,這些人漸漸地形成了一個群體。到20世紀70年代,鐵托將這些信奉伊斯蘭教的塞爾維亞人劃分為“穆斯林族”,也就是今天的波斯尼亞人。
當今世界上除了少數幾個國家是單一民族以外,大部分國家都是多民族國家。在多民族國家中必須有一個主體民族,而且主體民族一定要再文化和人口上佔優勢,這樣才能保證國家的統一,但鐵托的做法顯然沉重的打擊了南斯拉夫的主體民族塞爾維亞族。
在鐵托死後,南斯拉夫聯邦以無人可以維繫,1992年南斯拉夫宣告解體。隨後,壓抑多年的民族矛盾瞬間爆發了出來,克羅地亞族人聯合波斯尼亞展開了與塞爾維亞人的戰爭。
此戰給塞族、克族、波族民眾造成了巨大的傷害,以至於到了今天,三個民族之間的仇恨仍舊不能消弭。
(在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上,塞爾維亞網球巨星德約科維奇曾發文支持克羅地亞隊,為此德約科維奇遭到國內一片指責)
(塞爾維亞網球名宿德約科維奇)
千佛山車神
首先要說明的是:南斯拉夫從來就沒有“叱吒”過什麼“風雲”,只是在某個特定的時間段上能夠左右逢源而已。
南斯拉夫的滅亡是必然的。
南斯拉夫的歷史說明了“國家”不可以任意製造的道理,也證明了民族共存的困難性。
歷史上並不存在“南斯拉夫”這麼個國家,第一次大戰之後的1922年,歐洲列強們在處理大戰善後時拍腦袋弄出來了這麼一個國家。他們把奧匈帝國南部的塞爾維亞人、斯洛文尼亞人以及克羅地亞人居住的區域和當時已經存在了的塞爾維亞王國合併起來弄出來了一個“塞爾維亞人、克羅地亞人和斯洛文尼亞人王國(Kingdom of Serbs, Croats and Slovenes)”,以塞爾維亞王國的王室為國王,這個塞爾維亞王國原來是基督教敵人的奧斯曼帝國的屬國,在1867年得到了完全獨立。
大概是這個名稱太長了,1929年10月改名為“南斯拉夫王國(Kingdom of Yugoslavia)”,因為組成這個王國的民族主要是南部斯拉夫人。二次大戰中部被軸心國佔領,南共領導了抵抗運動,戰後王室被放逐,建立起了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1963年又更名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
斯拉夫人在歐洲分佈相當廣,除了南斯拉夫人之外的斯拉夫人被稱為“北斯拉夫人”,北斯拉夫人還能進一步分為“西斯拉夫”和“東斯拉夫”的概念。西斯拉夫人是指捷克人、波蘭人、卡舒比人、斯洛伐克人和索布人,而東斯拉夫人是指白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和俄羅斯人。北斯拉夫基本都分為不同的國家,不同民族在冷戰之後也都分了開來,像捷克斯洛伐克就分成了捷克和斯洛伐克兩個國家,白俄羅斯和烏克蘭也和俄羅斯分開了。這是一個趨勢,只不過在南斯拉夫的分離過程中使用了武力,而且相當慘烈。
南斯拉夫位於巴爾幹半島上,這是基督徒對峙奧斯曼帝國的最前線,歷史上就戰亂不斷,被稱為“歐洲火藥桶”。上世紀初發生的兩次巴爾幹戰爭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這個“南斯拉夫”本身就是個餿主意。
南斯拉夫立國不到20年就趕上了二戰,被意大利和德國佔領。戰後因為其領導人鐵托的魅力和才能這個唯一的原因才維持了統一。鐵托雖然是共產黨人,但和蘇聯人刻意保持距離,因此在1948年就被開除出了蘇聯主導的共產黨情報局,被認為“已完全蛻化為法西斯主義並投入了世界帝國主義陣營”。中蘇交惡之後,中共“九評”的第三篇就是《南斯拉夫是社會主義國家嗎?》,表明了對南斯拉夫的態度。
斯大林去世之後,蘇南關係開始緩和,恢復了外交關係,但南斯拉夫堅決不結盟的外交政策,拒絕加入蘇聯的國際經濟組織經濟互助委員會和華沙條約軍事組織,和歐美的關係也不錯。這樣南斯拉夫成為了北大西洋條約組織和華沙條約組織之間的緩衝和平衡,為雙方所借重。
鐵托在1980年去世,鐵托是南斯拉夫能夠維持統一的唯一原因,但鐵托也無法改變各民族間不和的歷史原因、文化原因和宗教原因,沒有了鐵托,南斯拉夫的統一就沒有了維繫,再加上冷戰結束,原來被華沙條約和北大西洋條約雙方所藉助的南斯拉夫的平衡作用也消失了。各民族再也無法在一起混,就只能解散了。
(鐵托出生的庫姆洛維茨村的鐵托銅像,現在大約也就是家鄉人還在懷念他了)
不過南斯拉夫的足球不錯,貝爾格萊德紅星隊在1991年曾經拿過豐田杯冠軍,說南斯拉夫的足球“叱吒風雲”倒說得過去,而且解體之後除了繼承南斯拉夫的塞爾維亞之外,還增加了一個鬼見愁的克羅地亞,其實挺不錯。
冰冷雨天
興也鐵托,敗也鐵托,當年叱吒風雲,號稱“巴爾幹之虎”的南斯拉夫若是尚存至今,究竟有多強大。
雄厚的經濟基礎: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電視劇是名副其實的奢侈品,但早在60年代,南斯拉夫電視擁有率高達50%。
由此可見,南斯拉夫的人均收入有多高。南斯拉夫總統鐵托是一位目光長遠的人,對外經濟開放。
南斯拉夫位於巴爾幹半島西北部,西臨亞得里亞海,與意大利三面接壤,是多瑙河航運的核心位置,連接歐洲重要交通樞紐,地理戰略險要。
大部分屬於地中海氣候與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南斯拉夫,在旅遊業方面具有明顯優勢,而統治者也實行了相應政策,使得南斯拉夫旅遊業蒸蒸日上。
70年代旅遊人數就高達800萬,給南斯拉夫帶來了巨大的收入。在那個人民收入水平普遍不怎麼高的時代,這樣的龐大旅遊人數是很難做到的。
我們中國的游擊戰不僅僅是我們在實行,南斯拉夫當時在二戰期間也靠著游擊戰與德國軍隊盤旋。
南斯拉夫依靠著自己國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靠自己的力量將德國軍隊打敗贏得民族獨立,可見南斯拉夫軍隊有多勇猛。
南斯拉夫為了鞏固國防,不再受他國侵略,建立起了百萬大軍;並且對軍事設備進行更新,給軍人配備了先進的武器,應戰時之需,被稱為“巴爾幹猛虎”,軍隊戰鬥力強盛,是當時軍事大國之一。
即使是在解體後的小南斯拉夫(主幹是現在的塞爾維亞)也不容覷視。
近幾年來,塞爾維亞經濟平穩發展,第二產業的汽車產業發展迅速,帶動了南斯拉夫的製造業鏈的整體發展,而服務業的產值佔國民經濟總值約50%,經濟發展穩中向好。
塞爾維亞繼承前南斯拉夫的旅遊開明政策,積極發展旅遊業,以獨特的自然資源與優惠政策吸引世界遊客。
塞爾維亞旅遊業收益一直都很高。2018年實現旅遊業淨外匯收入15億美元之多,而今年也希望旅遊業收入再創新高,預計達17億美元。
塞爾維亞政府高度重視國內經濟發展,依靠稅收、旅遊、出口貿易等使得國內經濟逐步上升,國民人均GDP也是日益增長。
而塞爾維亞又抓住了習主席提倡的一帶一路政策,進一步加強對外貿易,經濟發展前景是很不錯的。
解體後的南斯拉夫足球隊是非常厲害的。他們對足球的熱情非常高,曾是國際足球賽場上一道靚麗的風景。
但由於受到戰亂的干擾,這支隊伍只剩下了飄零的記憶碎片。國家的逐步解體,使他們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但如今的塞爾維亞籃球戰隊再顯當時南斯拉夫足球隊風采。2016年裡約奧運會上,這支籃球隊差點掀翻了美國夢之隊,僅以3分之差敗給美國。
2017年男籃歐洲盃中,塞爾維亞籃球隊榮獲亞軍。如此戰績,對於國土面積只有不到9萬平方千米的塞爾維亞來說,過程是非常艱難的。
強大的經濟基礎,開明的旅遊政策,國內經濟發展穩中向好,國家體育發展前景可佳,是對塞爾維亞的評價。若是南斯拉夫尚存,經濟實力可能名列前茅。
南斯拉夫解體後主幹國家塞爾維亞如今依舊發展得很不錯,那當年美蘇都不敢動的南斯拉夫到底有多厲害?
軍事力量:二戰時期,南斯拉夫是世界上唯一一個依靠自己國家力量獲得名族獨立的國家。戰後鐵托又建立起了百萬大軍,浩浩蕩蕩。
軍事設備更新,武器先進,擁有600多輛反坦克自行炮,以及各種火炮數以萬計,對當時世界非常有威懾力。
90年代被視為歐洲最強地面武裝力量之一。所以美蘇稱霸之時,敢操控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但就是不敢操控南斯拉夫。
敏感的地帶優勢:南斯拉夫雖屬於東歐板塊,但南斯拉夫由於地勢原因,與蘇聯的地界關係並不緊密,向干涉南斯拉夫比起控制其他東歐國家要費力得多。
而南斯拉夫又處於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之間,若是蘇美任意一方干涉都可能引起南斯拉夫倒戈另一個陣營,所以美蘇都不敢輕舉妄動。
戰鬥實力:南斯拉夫軍官善游擊戰,且十分勇猛,戰鬥力非常強。若是在南斯拉夫境內打仗,南斯拉夫能繞到背後給敵人來一槍。
在錯綜複雜的地形地勢之中,很難琢磨其軍事戰略,有可能陷入其戰略泥潭之中。
經濟實力:由於處於中間陣營,蘇美為了不使對手得逞,便讓南斯拉夫獨善其身。在鐵托的領導下,南斯拉夫實行開明政策,選擇了一條符合自己國情的發展道路。
在20世紀80年代,就已經達到了世界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均國民收入高達2300美元,經濟發展迅速,讓許多國家讚歎不已。
強大的軍事力量,雄厚的經濟基礎,讓南斯拉夫在世界上灼灼其華。但就是一手將南斯拉夫推向巔峰的鐵托,也讓南斯拉夫走向了低谷。
鐵托讓南斯拉夫曾輝煌但也讓它凋零,那麼當年叱吒風雲的南斯拉夫為何最終滅亡了?
其一,南斯拉夫是由眾多零散的國家組成,地勢複雜,區域分散。
南斯拉夫內部有不同的民族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文字還不統一,民族與宗教關係錯綜複雜。
而內部為了各自民族的利益,對其他民族進行打擊。內部始終發不出同一種聲音,所以即使鐵托有神一樣的力量也難以讓南斯拉夫內部不躁動。
其二,由於南斯拉夫處於美蘇稱霸兩大陣營之間,美蘇不對其加以控制,但並不代表不對其虎視眈眈。
處於中間位置就是一個火藥桶,隨時被炸掉。其他大國間接干涉的事件並不少,這就很不利於南斯拉夫國內發展。
其三:地理位置可以讓南斯拉夫獨善其身,也可以讓其四分五裂。
由於處於亞歐重要交通樞紐位置,誰都想摻一腳。而這些人則會利用南斯拉夫的民族矛盾與宗教矛盾引起南斯拉夫內部動盪,造成國內局勢不穩。
其四:由於鐵托實行不結盟運動,既不加入蘇聯陣營,也不加入美國陣營。美國實行馬歇爾計劃來拉攏南斯拉夫,使蘇聯非常不滿,便拉攏其他國家孤立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雖有美國經濟支援,但美國畢竟離南斯拉夫非常遙遠。而周邊國家基本上是社會主義陣營,南斯拉夫受到了蘇聯嚴重地打壓與制裁。
其五:之後崛起的歐盟,想讓自己的盟國勢力更加強大,一方面是想拉攏南斯拉夫。
但南斯拉夫在當時非常強大,歐盟並不想將一個如此強大的國家拉進來滅自己的威風,所以歐盟也希望將南斯拉夫國力削弱。
面對內憂外患的情形,南斯拉夫國力嚴重透支。加上鐵托在20世紀80年代初就逝世,國內沒有一個比較強硬且有力的總統上臺,南斯拉夫便在鐵托死後十年徹底解體。
南斯拉夫這個國家曾若夏花般燦爛盛開,但也在死寂中凋零,在世界中閃耀也黯然退場,讓人噓嘆不已。
史之策
這裡講一個關於南聯盟解體的軼事。
人們往往被其意想不到的的事情打敗
1999年3月24號當地時間晚上8點,北京時間凌晨3點,北約轟炸開始,剛開始的對重要軍事目標的集中轟炸並沒有動搖南聯盟人民的抵抗決心,反而讓更廣大人民變得同仇敵愾,緊張關係愈演愈烈,遊行示威此起彼伏。
而後北約改變了轟炸側重,將主要攻擊目標換為城市的供電、供水設施。瓦解南聯盟眾志成城的抵抗長城的竟然是無法使用抽水馬桶!無法使用的第一天,人們緊張地忍受了,第二天就發現已經無法體面地生活了,可以想象一下,城市中習慣體面生活的人們,紳士淑女只能在大自然的環境中解決五穀輪迴問題吧(朝鮮和大陸是僅有的幾個城市中普遍還有旱廁的國家,所以不要用國內情況類推。國外大城市都是抽水馬桶。)!到了第三天,抱怨的聲音已經開始此起彼伏了。政府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北約的目的達到!
瓦爾登的船伕
南斯拉夫聯邦是克羅地亞人鐵托在二戰結束建立的社會主義國家,同時也曾經是南歐地區最大的國家,號稱“巴爾幹之虎”。在美蘇冷戰時期,南聯邦雖然奉行中立,但依然維持了60萬規模的陸軍常備軍,稱得上在巴爾幹半島上叱吒風雲。
而且在鐵托統治前期,南聯邦經濟增長平穩,是社會主義陣營中經濟增速最快的國家。早在70年代,南聯邦就基本實現了家家戶戶擁有汽車。不過,這個龐大的國家最終在1991年瓦解,至今已不復存在。
南斯拉夫聯邦是一個聯邦制的國家,體制與蘇聯類似。不過在鐵托時代,始終未能處理好各民族關係,導致塞爾維亞族、克羅地亞族、斯洛文尼亞族、馬其頓族和黑山族矛盾不斷,埋下了解體的隱患。
而在1980年鐵托死後,南聯邦則進入了長達10年的動盪期,最終完全瓦解。一方面是因為鐵托的後承者無法建立起有效的中央集權政府,只能對南聯邦國內多民族各自為政的局面聽之任之;另一方面是南聯邦政府自身的腐敗動搖了群眾根基,喪失了公信力,這一點與蘇聯比較類似。
因此在1991年~1992年的內戰中,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分裂成了南斯拉夫聯盟、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馬其頓、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納(波黑是一個國家),這還只是南斯拉夫的第一次解體。
而在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中,新生的南斯拉夫聯盟又在北約集團軍的打擊下進一步分崩離析,陸續肢解成科索沃(1999)、塞爾維亞(2003)、黑山(2006)這三個國家。如今,巴爾幹半島上已經看不到南斯拉夫這個國家的蹤影。
歷史的荒野
誠邀,如題。鐵托治下的南斯拉夫應該是東歐社會主義陣營中最為強大的一國了,在清一色的社會主義計劃經濟下,南斯拉夫實行有限制的市場經濟,發展得有聲有色的。然而國際局勢風雲詭譎,曾經強大的南斯拉夫最後還是解體了,這又是為什麼呢?小編以為原因有三
其一,國際環境
南斯拉夫由於實行限制的市場體制,經濟發展迅速,曾是東歐社會主義經濟強國,政府有錢了,所以南斯拉夫的福利也不錯,以至於國家醫療都是免費的,比迪拜還迪拜。然而好事不長,在經歷了西方經濟體對南斯拉夫十年的援助和五年的解體、戰爭、抵制和禁運後,南斯拉夫經濟崩潰了,國家自然不穩。
其二, 國內環境
南斯拉夫其實是個聯邦,聯邦體制就導致各個共和國的矛盾日趨嚴重,南共希望通過支持民族自決來提高自己的權威。可惜,1974年南斯拉夫憲法制定後,塞爾維亞的科索沃和伏伊伏丁那兩個自治省獲得了大量自治權,這就是南斯拉夫分裂得矛頭!
其三,民族主義
1987年,為了減輕科索沃的塞爾維亞人科索沃省政府的抗議運動,塞爾維亞共產主義領導者斯洛博丹·米洛舍維奇被調職前往科索沃。結果科索沃就變成了塞爾維亞暴亂的火藥桶!塞爾維亞人在科索沃獲得了絕對的控制權,於是在國內外勢力的支持下,科索沃戰爭爆發,南斯拉夫解體的倒計時已經開始了!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南斯拉夫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從來沒有統一過。由於世界大戰和大國政治,南斯拉夫王國和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曾短暫建立,成為巴爾幹半島最強大的國家,號稱巴爾幹之虎。
只可惜是虎頭蛇尾。
南斯拉夫沒有一個主體民族,最大民族塞爾維亞人只佔總人口的36%,在民族、語言、宗教、文化、歷史、經濟上存在巨大差異和衝突。鐵托去世後,南斯拉夫最終分崩離析,大卸八塊,真的是分成了八塊。
南斯拉夫分裂的八塊: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黑之穆克聯邦,波黑之塞族共和國,塞爾維亞,黑山,馬其頓,科索沃。
1,南斯拉夫民族矛盾複雜,塞爾維亞人並不佔據多數。
根據1991年的統計,南斯拉夫最大民族是塞爾維亞人,佔36%,其次為克羅地亞人(20%)、穆斯林人(10%)、阿爾巴尼亞人(9%)、斯洛文尼亞人(8%)。
羅馬帝國蠻族大遷徙之後,在六世紀初,南部斯拉夫人來到南斯拉夫一帶。當時的南部斯拉夫人社會落後,開始僅僅是一些部落,後來成了一些小公國,先後成為保加利亞和東羅馬帝國的附庸,開始信奉東正教。
十字軍東征時期,東羅馬帝國首都被法蘭克人和威尼斯人攻陷。
1217年,塞爾維亞大公斯提芬·尼曼雅二世趁機擺脫東羅馬帝國的控制,加冕稱王。
1331年,塞爾維亞最偉大的國王斯特芬·杜尚即位,他佔領了馬其頓、阿爾巴尼亞和希臘中北部。
1345年,杜尚學沙皇俄國一樣自稱皇帝,被東正教會加冕為"塞爾維亞與希臘人、保加利亞人和阿爾巴尼亞人的皇帝",定都科索沃斯科普里。
塞爾維亞王國在歷史上從來沒有佔領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之地。這些地方一直是神聖羅馬帝國和意大利的地盤,信仰天主教。
杜尚死後,塞爾維亞王國衰落,在科索沃一場慘烈失敗後,南部成了奧斯曼土耳其的領地。塞爾維亞北部的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成為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領地。
奧斯曼土耳其在塞爾維亞強力推行信仰改宗,出現了大量塞爾維亞族的穆斯林。
1),南斯拉夫有兩種字母,信仰天主教的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採用拉丁字母;信仰東正教的塞爾維亞、黑山、馬其頓採用西裡爾字母。
2),南斯拉夫有三種信仰,信仰天主教的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信仰東正教的塞爾維亞、黑山、馬其頓,信仰伊斯蘭教的波黑穆斯林。
3),南斯拉夫的經濟南部不均衡,北部發達,南部落後,最北的斯洛文尼亞最發達,現在已經是發達國家;其次是克羅地亞;科索沃最落後。
在老大哥沙俄與奧斯曼土耳其曠日持久的戰爭中,小弟塞爾維亞也逐漸獨立了。
塞爾維亞已經被暗無天日地瓜分了300年。
1830年,只有貝爾格萊德附近領土的塞爾維亞公國從土耳其獨立。
1882年,塞爾維亞王國重新建立,地盤仍然很小,比現在的塞爾維亞共和國還小。
但隨後發生了兩次巴爾幹戰爭,塞爾維亞王國的領土大大擴張,獲得了馬其頓的大部,成為巴爾幹最大受益者。
1914年,一位塞爾維亞激進青年,在薩拉熱窩刺殺了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夫婦,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4年12月7日,塞爾維亞民議會在尼什召開,通過了把統一南斯拉夫作為基本戰爭目標的《尼什宣言》:
“塞爾維亞政府將付出一切努力,為大業,為塞爾維亞國家,為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民族服務。政府把‘保障成功地結束現在的大戰,同時讓它成為自由之戰,並且統一所有我們的不自由的兄弟:塞爾維亞人,克羅地亞人和斯洛文尼亞人’看作自己最重要的,並且是在這個命運攸關的時刻的唯一任務。”
一戰後,奧匈帝國瓦解。塞爾維亞王國趁機吞併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黑山,成立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
形式上統一了,歷史上從來沒有成為一家人的塞爾維亞人和克羅地亞,總是爭爭吵吵,糾紛不斷。
這才是南斯拉夫歷史上的第一次統一。“是非成敗轉頭空”,20年後被二戰肢裂,70多年後解體。
這個國家名字也太長了。
1929年改稱南斯拉夫王國。
2,南斯拉夫王國末代國王彼得二世時期,塞爾維亞與克羅地亞的紛爭
2013年1月22日,南斯拉夫末代國王彼得二世的遺骸從美國回到貝爾格萊德。1941年,彼得二世才17歲,就開始流亡,直到1970年在美國去世。
1月26日塞爾維亞政府以國葬儀式重新安葬南斯拉夫的末代國王彼得二世,塞爾維亞總統和總理均出席國葬儀式。
參加葬禮的一位老人流淚說:我們的國王一生被迫背井離鄉,現在終於重回故土了。
1934年,南斯拉夫王國國王亞歷山大一世遇刺身亡,他的兒子彼得二世即位,年僅11歲,由彼得二世的叔叔保羅親王攝政。
納粹上臺後,南斯拉夫在法國的支持下保持中立。法國戰敗後,南斯拉夫身處軸心國和附庸國的包圍之中。
1941年3月25日,保羅親王和首相斯維特科夫簽署協議,使南斯拉夫正式加入軸心國。年輕的彼得二世則非常反感納粹和法西斯。
兩天後,只有17歲的彼得二世發動政變,正式登基,推翻保羅親王和斯維特科夫政府,反對南斯拉夫加入軸心國。
1941年4月6日,希特勒悍然下令30多萬德軍入侵南斯拉夫,陪同的還有意大利、匈牙利、保加利亞的僕從軍隊。
南斯拉夫王國雖然有120萬軍隊,但現代化不足,大部分的部隊都不滿員。主要由克羅地亞人組成的第一集團軍,因為不滿塞爾維亞人主導的王國壓制克羅地亞自治,首先倒戈到了希特勒一方,使南斯拉夫門戶大開。
南斯拉夫王國的百萬大軍瞬間崩潰。
4月17日,南斯拉夫軍隊戰敗投降,戰爭發動才剛剛11天。
彼得二世被迫流亡希臘,輾轉到巴勒斯坦、開羅,最後達到英國。
南斯拉夫被大卸八塊,由德國、意大利、匈牙利、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和克羅地亞獨立國瓜分。塞爾維亞國已被壓縮成一小塊,還是德國佔領軍的傀儡。
1943年,鐵托為首的南斯拉夫游擊隊政府,拒絕承認英國的南斯拉夫流亡政府。英國政府為了拉攏鐵托,不得不承認鐵托為首的南斯拉夫政府,拋棄了彼得二世。
二戰後,因為被英國人拋棄,南斯拉夫末代國王彼得二世痛恨英國,搬遷到美國去了,最後在美國去世。
3,鐵托造成了南斯拉夫分裂的直接根源
鐵托是抵抗納粹的英雄,締造了南斯拉夫聯邦,成為南斯拉夫終身總統。
鐵托是克羅地亞人,出生於南斯拉夫西北部克羅地亞庫姆羅維茨村,父親是克羅地亞人,母親是斯洛文尼亞人。
鐵托相當於是南斯拉夫的少數民族,他在位時不斷打擊南斯拉夫最大民族塞爾維亞,提升克羅地亞的地位。
1)鐵托發動蘭科維奇大清洗,把大量的塞族幹部開除並懲處,並用克羅地亞人替代。
2)塞爾維亞族原來佔南斯拉夫人口的45%左右,鐵托把塞爾維亞中信仰伊斯蘭教的人(佔總人口的10%)劃分出來,單獨成立了穆斯林族,造成了以後殘酷的波黑內戰。
鐵托的民族政策導致第一大民族塞爾維亞人只佔全國人口的36%。
3)鐵托去世後,遺囑安排南斯拉夫實施主席團集體領導制,國家元首由各加盟共和國的總統輪流坐莊。
這一下,導致各個加盟共和國總統拼命為自己的國家撈好處,南斯拉夫很快就處於分崩離析的境地。
4)鐵托在南斯拉夫工業化時期,將科索沃的大量塞族人遷往城市,導致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人口劇增,導致了後來的科索沃獨立。
4,蘭科維奇事件
亞歷山大·蘭科維奇是塞爾維亞人,在法西斯入侵南斯拉夫時,他與鐵托並肩作戰。
二戰後,蘭科維奇成為南斯拉夫第二號人物,地位僅次於鐵托。
蘭科維奇相繼擔任國家安全部長和內務部長,掌管南斯拉夫特工部門。
1948年蘇南關係破裂後,蘭科維奇和鐵托一起清洗了情報局分子,開除黨員近6萬人,懲處3萬多人。
1960年,蘭科維奇和鐵托的路線主張發生分歧。
鐵托是克羅地亞人,而蘭科維奇代表了塞爾維亞人的利益。蘭科維奇主張加強中央集權,削弱地方自治,實際是增強南斯拉夫最大民族塞爾維亞人的權力。
1966年,鐵托發動第二次大清洗,將原來的盟友蘭科維奇開除出黨,並在黨政軍中清洗塞爾維亞人。
今天,很多塞爾維亞人認為蘭科維奇的下臺,是塞爾維亞人的失敗,是克羅地亞人獲利。
隨著歷史矛盾的越積越深,強力人物鐵托1980年去世。
再加上東歐劇變,意識形態崩盤。
再也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南斯拉夫各民族主義者分裂了。
1992年,南斯拉夫解體。
本人是沂藍書院趙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現代史,繼承章太炎學派唯識史觀學說。
沂藍書院趙月光
南斯拉夫的滅亡有著深刻的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以及國際矛盾。
這個國家一共有5個民族,即塞爾維亞族、克羅地亞族、斯洛文尼亞族、馬其頓族、黑山族,再加上一個波黑,同時也就是6個共和國。然後又有4種宗教——東正教、天主教、耶穌教、伊斯蘭教和3種語言——克羅地亞語、馬其頓語、斯洛文尼亞語,匪夷所思的是還有兩種文字——俄文、拉丁文。
這樣一個狀態如果放到中國,那絕對是春秋戰國、藩鎮割據這樣的局面,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關係不是純粹意義上的命令與被命令關係,而是彼此商量。而在南斯拉夫首任元首鐵托時代,實際上就相當於中國的東周王朝初期、唐王朝中後期的狀態。
作為最高領導人的鐵托,在爭取南斯拉夫的國家和民族獨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在治理國家的過程中卻出現過嚴重失誤。他總是想在各個共和國和民族之間搞絕對的平均主義,雖然也搞改革開放政策,推行市場經濟,但是卻沒有完全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去辦事。比如想成立一家工廠,往往是每個共和國都要建一個。而整個國家卻沒有形成一個統一、高效的國內市場。雖然鐵托去世前後南斯拉夫人民生活水平已經相當優裕——人均住房面積18平方米,殊不知經濟繁榮的背後卻暗藏巨大的危機......
從後鐵托時代開始,中央政府為了追求所謂的民主在搞市場經濟開放的同時不斷下方中央權力給地方,特別是經濟權。這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就如同在封建時代不斷下方軍權給地方,地方有了一定的軍權就敢叫板中央了。當時的南斯拉夫中央政府實際上就只剩下外交權和國防權。更為嚴重的是,鐵托去世後,南斯拉夫政府居然仿效西方國家搞國家元首集體輪流的做法,結果導致無法形成堅強有力的領導核心,6個共和國成了各自為政的諸侯國,中央政府成了東周王室。
在這樣的情況下,原本就根深蒂固的民族矛盾在一群民粹主義者的煽動下和西方國家的助推下開始爆發了。
爆點是從經濟危機開始。80年代中後期和美國等西方國家開始肢解蘇聯同步,南斯拉夫的通貨膨脹率持續走高,最高時曾達到2400%,人民生活水平急劇下降。時任國家元首的米庫利奇對此無能為力,只好於1988年讓位給馬爾科維奇。馬爾科維奇對於南斯拉夫面臨困境的根本原因看的很透徹,只可惜在西方推動的“民主化”浪潮衝擊下也迴天乏力。整個南斯拉夫知識界如同被灌了迷魂湯,完全接受西方的政治話語——只要採用西方的政治制度,就可以全面解決南斯拉夫現有的困境。
這樣一來,在南斯拉夫國內迅速形成了一種激進的革命氣氛。中央政府不得已接受了西方的政治話語,在全國搞出來一個比一個激進的政治改革方案。
比如,斯洛文尼亞地方政府於1989年3月首次提出實行多黨制的政策,公然向中央要權。其他各共和國也如法炮製,群起而上。這樣,中央政府從黨部到各機構部門基本被架空。
1990年7月,南斯拉夫正式實行多黨制。幾乎是一夜之間,全國就出現了200多個有名有姓的政黨。而贏得最多選票的正是高喊“斯洛文尼亞屬於斯洛文尼亞人”、“克羅地亞屬於克羅地亞人”、“科索沃屬於科索沃人”這種極端而又激烈口號的民粹主義政黨。
於是,多黨制實行了還不到1年,即1991年,斯洛文尼亞帶頭宣佈獨立,脫離聯邦,其他各共和國也後來居上,同時得到西方國家的支持和進一步推波助瀾。
於是,導致南斯拉夫內戰在素有“歐洲火藥桶”的巴爾幹半島全面打響。在這場內戰中,20餘萬南斯拉夫人失去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傷殘者更是數倍,還有數以百萬計的人失去了家園顛沛流離。南斯拉夫,這個昔日獨立抗擊納粹德國的國家也在內戰的戰火中化為烏有了。
大將軍威武K
南斯拉夫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可謂成也鐵托,敗也鐵托。
南斯拉夫是個多民族國家,不僅多民族,還是多宗教,什麼伊斯蘭、基督還有東正教,要啥宗教有啥宗教。南斯拉夫民族多其實不是壞事,不同風俗共存,多元共生豐富多彩,總比日本就一個大和族有意思多了。
但是南斯拉夫壞就壞在南斯拉夫沒有一個主體民族,有了主體民族,整個國家才能保持穩定。話說南斯拉夫最開始也不是沒有主體民族,那就是塞爾維亞族,不過沒那麼明顯。而鐵托本人是克羅地亞人,為了防止塞爾維亞族坐大,於是使勁削弱塞族,將本就不明顯的塞族主體地位淹沒在了南斯拉夫民族大家庭中。
沒有主體民族,如果有靈魂人物,國家也沒有問題。鐵托正是南斯拉夫的靈魂人物,有鐵托在,南斯拉夫穩定沒有問題。但是人是有壽命的,鐵托一旦死了,南斯拉夫粘合劑也就沒有了,於是南斯拉夫就陷入了分崩離析,又趕上蘇東劇變大氣候,那更加速了南斯拉夫的解體。
如果將塞族作為主體民族,民族延續性顯然比鐵托個人生命長久,可惜了塞族人,更可惜了南斯拉夫這個曾經的大國。
北玄武
南斯拉夫是一個語系概念而不是民族概念。羅馬帝國時期稱斯拉夫人、日耳曼人和凱爾特人為歐洲三大蠻族。其中斯拉夫人又可以分為三大支系:演變為今天的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的東斯拉夫人;演變為今天的波蘭人、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的西斯拉夫人;剩下的一支就是南斯拉夫人,這是由使用相近語言的不同民族組成的一個語系集團,在這一語系集團之下大體涵蓋了塞爾維亞、黑山、馬其頓、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等民族。在漫長的歲月長河裡南斯拉夫各族繫有著各自不同的發展歷史,事實上在古代是從來不曾存在過一個統一的南斯拉夫人的國家的。
15世紀興起於小亞細亞半島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開始向歐洲擴張:1389年奧斯曼土耳其在科索沃戰役中擊潰塞爾維亞人,到15世紀末奧斯曼帝國已完全征服了塞爾維亞。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全盛時期整個南斯拉夫人聚居的巴爾幹半島都處於其統治之下。17世紀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日益走向衰敗,與此同時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遭到沙皇俄國和奧匈帝國的雙向夾擊,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等地被奧匈帝國佔領。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在奧匈帝國的影響下皈依了天主教,從而和其他南斯拉夫民族呈現出不同的宗教信仰,而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的情況則相對比較複雜:信仰東正教的塞爾維亞族、信仰天主教的克羅地亞族以及受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影響的穆斯林混居於此。這樣一來南斯拉夫各族系之間的差異進一步增加。
一戰後作為戰敗國的奧匈帝國解體,奧匈帝國治下的南斯拉夫族系紛紛獨立,這些從奧匈帝國獨立出來的南斯拉夫族系同塞爾維亞、黑山一起組建了南斯拉夫王國,然而這並未改變南斯拉夫各族系彼此之間的文化心理認同上的差異性: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主張只維持一個較為鬆散的聯盟體系,而塞爾維亞則主張建立一個高度集權的南斯拉夫國家。1920年9月對集權政策不滿的克羅地亞爆發了農民起義。1921年6月28日通過的南斯拉夫憲法確定南斯拉夫是單一制國家,原來各族系聚居的傳統地理區域被廢除,將全國重新劃分為33個省,這就進一步加深了南斯拉夫中央政府和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等地的矛盾。1929年南斯拉夫王國解散議會和諸個黨派,國王實行大塞爾維亞主義(波斯尼亞人、馬其頓人、黑山人在南斯拉夫王國時期都被歸為塞爾維亞人,其語言視為塞爾維亞語方言)。1941年被納粹德國入侵,克羅地亞成立了由納粹扶植的烏斯塔沙政權,這一政權受到當地天主教會的支持並加入了軸心國。烏斯塔沙政權殘酷地鎮壓塞爾維亞人、猶太人和吉普賽人,根據統計:烏斯塔沙建立超過十個集中營,殺害達九萬三千人;但與此同時塞爾維亞人的切特尼克組織也殺害不少克羅地亞人,這都導致南斯拉夫族群問題進一步惡化。
1945年約瑟普·布羅茲·鐵托領導下的南斯拉夫共產黨建立起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實行聯邦制:由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波黑)、馬其頓、黑山6個共和國組成。1963年南斯拉夫通過新憲法並改國名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由塞爾維亞、黑山、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黑(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馬其頓6個共和國以及科索沃、伏伊伏丁那(伏伊伏丁)兩個自治省(屬於塞爾維亞共和國)組成。然而各加盟共和國之間的經濟發展水平並不一致: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等地由於靠近西方發達國家,由此在對外貿易上獲利較多,成為了南斯拉夫內部較為富裕的地區,而南斯拉夫中央政府為維持全國的發展均衡就向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徵收較重的稅賦用於其他地區的建設,久而久之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就對自己的窮親戚們越來越不滿。
南斯拉夫內部各民族之間一直存在著較大差異: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由於信奉天主教,而波黑地區生活著大量穆斯林,這些民族都和塞爾維亞的東正教信徒有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南共執政時期以統一的紅色意識形態維繫各民族之間的團結,但在蘇東劇變之後紅色意識形態逐漸受到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擠壓,這就導致南斯拉夫維繫內部民族團結的紐帶被割裂。與此同時隨著歐盟和北約的東擴,東歐國家紛紛改換門庭轉而投入歐盟和北約的懷抱,而歐盟和北約為了維持自己在東歐的勢力範圍不願意看到一個作為區域霸主的南斯拉夫的存在,他們更希望南斯拉夫分裂為一堆小國後分別加入歐盟和北約,於是在美國主導下歐盟和北約開始大力煽動南斯拉夫境內的民族分離運動。
在內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和馬其頓率先宣佈獨立。1992年波黑宣佈獨立,"南聯邦"解體,未獨立的塞爾維亞、黑山等兩個加盟國組成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波黑獨立後因境內的塞爾維亞族、克羅地亞族和穆斯林的民族教派衝突而爆發了1992年4月~1995年12月的內戰,1995年波黑和平協議簽署,宣告波黑戰爭結束。1998年南聯盟政府指責塞爾維亞境內的科索沃自治省的阿爾巴尼亞族武裝分子多次發動暴力襲擊,派遣軍隊進入科索沃。美國及其盟國指責南聯盟在科索沃殺害了大批阿族居民,製造了"人道主義災難",對南聯盟制裁。1999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南聯盟進行打擊。南聯盟被迫接受和平協議,聯合國和北約接管科索沃。2003年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改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國家聯盟,正式取消南斯拉夫這一國家名稱。2006年黑山經由公民投票脫離塞爾維亞和黑山國家聯盟,至此塞爾維亞和黑山國家聯盟解體為塞爾維亞共和國、黑山共和國兩個獨立的主權國家。2008年科索沃宣佈脫離塞爾維亞獨立,目前獲得全世界108個國家承認,中、俄等國至今未承認科索沃為獨立國家,2016年8月5日科索沃首次參加奧運會。迄今為止由前南斯拉夫解體分化而成的一共有塞爾維亞、黑山、馬其頓、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6個獨立的主權國家以及一個處於事實獨立狀態但未獲國際社會完全承認的政治實體——科索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