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現在還有很多人喜歡存定期?

就到了撒酒瘋副將是


為什麼現在很多人依舊喜歡存定期?這個問題有些模糊,其實近年來,銀行存款規模受房貸及互聯網金融的衝擊影響較大,整體存款增速明顯放緩。而那部分仍將錢存入銀行定期的投資者,也是有自己的特別考慮。今天,我們一起說一說有關銀行存款的事。



目前國內老百姓的存款規模

來自央行的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住戶存款餘額72.44萬億元,如果按13.95億的總人口計算,平均每人儲蓄存款為51931元。

而在2007年末的時候,我國居民戶存款為17.95萬億,平均下來,每人的存款只有12869元。11年間,居民人均存款增長了近四萬元。很明顯,通過十餘年來居民儲蓄存款的變化,基本上展現出了中國社會的變遷。

國內居民存款的變化

近年來,受餘額寶等互聯網金融產品的分流,對於銀行存款的衝擊非常明大,銀行存款尤其是儲蓄存款大幅放緩,折射了互聯網金融對銀行業的巨大沖擊。

舉個例子,餘額寶自從2013年6月上市以來,經過短短几年時間的發展,已經發展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單隻貨幣基金。截止目前,餘額寶系總規模突破1.94萬億,用戶數達5.8億。要知道,若沒有餘額寶的出現,這些錢很可能流入銀行。

對比一下,根據A股上市銀行2010年財報數據,招商銀行的私人銀行管理客戶總資產為2.04萬億元。而餘額寶1.94萬億元的規模已經高出很多商業銀行的存款規模。

另外,居民金融槓槓率大幅提升,內需動力不足,同時儲蓄存款相對減少。儘管十多年來,人均儲蓄存款有所增長,但同時貸款規模以更快的速度在增長。2007年末,我國居民的消費性貸款只有3.27萬億元,而2018年卻達到了37.80萬億元,增長了10倍。

這其中貸款增速最明顯的要屬房貸,房貸是家庭金融債務不斷攀升的主要原因。根據央行的數據顯示,儘管在增速回落的背景下,2018年房地產貸款仍然新增了6.45萬億元。


說實話,我認為互聯網金融對於銀行存款的衝擊雖說很大,但比起房貸來說,房地產金融槓槓才是真正影響老百姓存款降低的“罪魁禍首”呢。還有就是年輕人除了房貸車貸外,原本用於消費的部分就已被擠壓,哪裡還有更多儲蓄部分。因此,依舊是老年人去銀行存款居多。

定期存款的創新

也許有人以為銀行定期存款利率較低,而且流動性又差。其實,這都是對於新時期銀行存款類產品的不瞭解或者傳統觀念造成的。事實上,現如今定期存款的利率上浮較高,尤其是在央行全面降準之後,已經與大額存單一起成為攬儲利器。

值得一提的是,銀行存款類產品也已出現不斷創新,比如收益普遍超過4%甚至最高達到6%,又可以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的智能存款(本質上屬於定期存款)就備受歡迎。因此,大家也要轉變對定期存款的認識。


總之,選擇銀行定期存款是正常現象,一直以來喜歡銀行存款的大多數都是中老年人,青睞存款類產品主要還是為了安全。不可能短期內就改變自己的理財習慣。另外,當前理財產品的市場收益率都面臨著下行壓力,而定期存款和大額存單成為各大銀行的攬儲重要工具,其存款利率相對較高。比如說,智能存款(1-5年期定期存款)的普遍收益率超過4%,客戶只需要按照最長期限存入,提前支取按實際期限靠檔計息即可。


東震木


最近幾年我們總聽說銀行存款流失嚴重,但實際上,只是銀行存款規模增速下滑而已,存款規模仍然是不斷增加的,其中近兩年住戶存款規模增速也在不斷上升。


1、住戶存款持續增長



2018年我國住戶存款餘額是72.44萬億元,人均存款為5.17萬元,同比增長10.2%。人均存款增加說明我國經濟是在穩步向上發展的。


2、窮人、富人都喜歡存款


很多人以為只有窮人才喜歡去銀行存款,真正的富人都喜歡從銀行借錢、不會在銀行存錢,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


目前我國私人銀行客戶總資產超過10萬億元,私人銀行客戶存款大幅增長,增速超過了普通客戶的增速,這方面說明我國財富分配不均衡的問題,不過全球其他國家也都存在這種問題,而且財富兩極化發展的現象會更加嚴重。


私人銀行客戶的門檻也越來越高,光大銀行私人銀行客戶月日均人民幣總資產要超過600萬,民生銀行在800萬以上,招商銀行超過1000萬。當然私人銀行客戶的錢並不是都買了存款,也包括各類理財。


3、哪些人喜歡在銀行存款?


(1)老年人,老年人接受新鮮事物的程度比較低,很多老年人只認銀行存款或國債,對理財產品不太信任;

(2)農民,農民文化水平較低,對金融知識和理財知識知之甚少,也是有了錢只願意存在銀行;

(3)保守的人,也有一些中青年群體,思想特別保守,有的是因為受過騙,對比才發現還是銀行存款最安全;

(4)高淨值人群,高淨值人群需要對財富進行均衡配置,一部分放在存款中可以起到分散風險的作用。


此外,從2018年夏天開始,民營銀行的創新型存款逐漸走入大眾視野,憑藉著高利率、高流動性受到了年輕人的青睞。活期利率能達到4%左右,定期利率能達到4%-5%之間,智能存款3年期或5年期以上可以達到5%以上,打破了大家對傳統銀行存款的認知,像我自己原來從來不把錢放在存款中的,現在也放了很多錢在這種創新型存款中。


不過由於存在流動性風險,被央行要求“限價限額”,現在已經很難買到了,而且以後可能會進一步下調利率,大家且買且珍惜吧。


小斯筆記


現在的大多數人一般都不會選擇定存的方式,因為定存的話一是利息低,二是存取不方便,現在理財的方式很多,就算啥都不會,哪怕選擇微信的理財通或者支付寶的餘額寶,利息和支取都比定存更方便划算。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現在確實還是有一部分人還是喜歡把錢拿去定存,這一部分人中大多數是中老年朋友,比如我的公公婆婆,因為他們對現在的網絡理財不太懂也不信任,雖然跟他們解釋過很多次,但是他們還是更願意把錢放在銀行定存,他們覺得把錢放在銀行才更安全可靠。還有一部分人是為了強制性存款,比如我剛開始工作時,怕自己亂花錢從而存不住錢,每個月發工資後都強制性定存一定數額的錢。另外有一部分人定存的原因是這筆款項已有明確的計劃,但暫時用不上,所以先定存。


乖貓73414144


定期存款是有一定的歷史淵源的。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銀行沒有什麼理財產品,就只有活期和定期。定期比活期利率高很多。所以很多人有長期的閒錢,會選擇定期,因為那樣至少有比較高的回報。

隨著銀行理財產品的豐富,很多人慢慢傾向銀行理財產品,比如貨幣基金理財活期理財,年化收益率2.6%,銀行活期存款才0.3%

差不多10倍。但是對於一些中老年人,他們習慣定期存款,對於理財覺得有風險,不投。現在三年定期大額存單也有3.85%的利率,和定期理財差不多,定期理財還不可以提前支取。所以定期存款還是對一些風險承受能力弱的中老年人來說,還是有一定市場。。



雪之道理財


每一種理財產品的出現都是會迎合某一部分人的需求,實際上存定期也是理財產品的一個特點,一般來說,存定期都是指銀行存款。

銀行存款是銀行最“古老”的一種理財產品,在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是喜歡把資金存款在銀行,一存就是一年甚至幾年,實際上,很多銀行近年的銀行存款總額是呈現出逐漸增長的特點,也就是說大家總體放在銀行的存款是增加了,至於為什麼大家還喜歡在銀行存款呢?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傳統的存款觀念

在以前的時候,大家有了閒置下來的資金,都會把它存放在銀行存款裡面,然後生利息,久而久之,就會逐漸產生這樣的理財觀念:有錢就存銀行,沒錢就不存銀行。這樣的理財觀念最終逐漸影響到理財的行為中去,所以很多的中老年人至今依然喜歡在銀行存款,無論你怎麼勸說它銀行存款利率低,他依然會在銀行存款,這就是傳統存款觀念帶來的影響。

二,理財追求穩定安全

銀行存款目前是銀行進行剛性兌付,一定會給予存款的本金和一定的利息,存款是最安全穩定的幾種理財產品之一,由於這個特點,所以很多人為了避免損失本金,都會辦理銀行存款,比如很多的中年人無法接受新的理財產品,又擔心其他的理財產品會遭受本金方面的損失,於是就把資金存放在銀行裡面。

銀行存款利率那麼低,還應該存款嗎?

越來越多的人在抱怨,如今的銀行存款利率非常低,甚至在某些時候還比不上餘額寶收益率,那麼還應該在銀行存款嗎?是不是應該放棄在銀行的存款呢?

其實,銀行存款利率低,但是好在安全,也正是因為這個特點,所以銀行存款在理財組合中依然需要適當配置一部分,不可以缺少銀行存款,畢竟存款起到的作用是保障最低的基本生活資金,不至於在其他理財產品發生損失的時候沒有資金來抵抗風險或者保護基本資金需求。


小車說理財


現階段的餘額寶利率太低了,我是把餘額寶裡大部分錢拿出來存三年定期了,農村商業銀行三年定期是3.9875。郵政儲蓄銀行三年定期是3.9850,餘額寶一萬元每天有時七毛錢也不到。


s天山神芒


目前銀行定期收益並不低,有較高的穩定收入,省心方便,資金靈活,起存金額低,存期選擇多。


快樂冰站


外頭金融市場太魚龍混雜


小新說史


客戶存錢是定期還是活期是隱私,你是怎麼知道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