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醫療健康”解決就醫“痛點”“堵點”初見成效

記者從4月1日國家衛健委在青島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獲悉,我國加強全民健康信息國家平臺建設,積極推進省統籌平臺建設。據初步統計,6376家二級以上公立醫院接入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臺,1273家三級醫院初步實現院內醫療服務信息互通共享,28個省份開展電子健康卡試點,144個地級市實現區域內醫療機構就診“一卡通”。浙江、山東、廣東、四川、雲南、寧夏等6個省份已經建設完成省級互聯網醫療服務監管平臺。

去年4月25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明確了支持“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鮮明態度,突出了鼓勵創新、包容審慎的政策導向,明確了融合發展的重點領域和支撐體系,也提出了安全監管的硬性要求。

《意見》發佈以來,密集出臺互聯網診療、互聯網醫院、遠程醫療服務、健康醫療大數據標準管理服務辦法等配套政策,提出“互聯網+醫療健康”便民惠民10項服務30條措施,著力解決群眾“操心事、煩心事”。如山東省啟動“互聯網+醫療健康”便民惠民百日行動,在100天內推進30件實事在各級各單位快速落地見效。浙江省把信息化作為解決“關鍵小事”的突破口,在衛生健康領域深化“最多跑一次路”改革行動。據初步統計,3300多家公立醫院出臺了信息化便民惠民服務措施;4000餘家二級以上醫院普遍提供分時段預約診療、候診提醒、檢驗檢查結果查詢等線上服務。

國家衛健委規劃司司長毛群安在發佈會上表示,將督促指導各地、各醫療機構進一步細化落實便民惠民措施。推進遠程醫療全覆蓋,加快電子健康卡普及與融合應用,持續推進信息化支撐健康扶貧工作;將加強組織督導,著力推動實現二級以上醫院普遍提供線上服務、三級醫院實現院內信息互通共享等“硬任務”。

“一院一卡、重複髮卡、互不通用”一直是備受關注的就醫堵點問題。何時才能實現全國看病一卡通?毛群安表示,已經構建了全民健康信息化的頂層設計,目前正在加強建設。而實現全國就診一卡通,主要有兩個因素,一個是網絡的條件,第二個是我們相關的信息系統。“從信息系統來說,目前我們建立了醫院信息化的一系列標準和規範,近期我們還將印發關於基層醫療機構信息化建設的標準和規範。”

“大力推廣電子健康卡,就是希望將來每個人拿著這張卡,先在區域內,比如山東、青島統一,下一步在全國能夠實現一卡通。”毛群安談到,未來,電子健康卡不僅要通醫療機構,還要通公共衛生機構;不光是醫療,下一步還要把健康納入進來,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對每個人的健康管理。(記者 姬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