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一章 天地之始,萬物之母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

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

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可謂之玄。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真正的大道像天地萬物一般,蘊藏著不變的規律。而並非是一些能講明白,說的懂得道理。

能用言語說出的“道”,都不是永恆的、終極的“道”,能形容出的“名”,都不是永恆、終極的“名”,無影無形的混沌狀態,乃天地萬物之開始。

伏羲一畫開天,看似中間什麼都沒有,可卻是這萬物的開始,在這混沌中產生萬物,日月星辰,斗轉星移,陰陽交錯,萬物化生,這是萬物發生的規律,但你卻看不到。

《道德經》第一章 天地之始,萬物之母

生有所始,死有所歸,生死循環,無窮無盡,這就是萬物生死的根本。

開篇講“道”,實際上就是對天地萬物規律性的認識,即自然大道。

孔子在年輕的時候曾問道於老子,我研習六經,自以為懂得其中道理,憑此拜見72個君主,可是沒有一個君主所採納,這件事實在是太難了,是人難以被說服,還是道理難以發揚呢?

老子說幸好你沒有遇上治世的君主,你所研究的六經不過是些陳舊的知識,並不是真正的道,他們就像是人們穿鞋所走出來的鞋印兒,是先人的足跡,但足跡並不是鞋,怎麼會有用呢?

瞭解表象卻不知道事物發展的實質,也就是未得道,沒有“道”又怎麼能去講道,要想真正得道則需觀察天地萬物,觀察事物發展的規律,把所學融會貫通,並學以致用,才可以教化天下,孔子最終認識到此,並最終所得道。

《道德經》第一章 天地之始,萬物之母

悟道心得,我們常常鑽於方法,大談途徑和技巧,一直都在“術”上下功夫,卻常常忽略事情本來的實質,也就是事物的內在規律,人性也如此,任何事情的發生的背後動機才是這件事所表現出的真實意圖。

《道德經》並不是一本很容易讀明白的書,我也只是試著讓自己慢慢去理解先人的智慧,願意去嘗試,歡迎你寫下你對開篇第一章的感受和心得,一起交流和成長。

下期預告 第二章 為而不恃,功成弗居。


分享到:


相關文章: